当经济萧条和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过高时,政府应如何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经济萧条、经济过热、和滞涨有什么区别,从理论上分析,请提出认为解决相应问题的政策组合~

经济萧条是指长时期的高失业率、低产出、低投资、企业信心降低、价格下跌和企业普遍破产。
经济过热反之,往往伴随通货膨胀。
滞涨是指经济发展停滞与通货膨胀同时发生。是外部原材料成本增加,使物价上升,但得到的利润被经济体外部得到,无法转化为市场需求,总供给无法提高,经济停滞。
经济萧条时,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积极的货币政策,用前者增加总需求,用后者抑制利率上升以减弱挤出效应。
经济过热时,应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后者能提高利率,抑制总需求,前者能防止利率过高。
滞涨问题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用武余地不大,因为如果为了控制通胀而提高利率,则其负面作用可能导致经济增速进一步减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如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而降低利率,则其负面影响是可能引发恶性通胀。对付"滞涨"一般采用财政政策效果较好,比如,通过加大财政开支或减税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当然,如辅之以适度升息来控制通胀,则效果更好。
望采纳!

论我国货币政策作用的非对称性和调控模式的选择
【摘要】在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前提下,存在着货币政策作用的非对称性:紧缩性货币政策对降低经济增长速度的作用大于扩张性货币政策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的作用。从我国货币政策操作过程的实践来看,如何选择合适的调控模式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关键词:货币政策 非对称性 相机抉择 单一规则
一、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及其成因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研究的是货币政策能否系统地以及能多大程度上影响产出,对于这个问题的争议一直是宏观经济学的热点问题。在这个前提下,紧缩性货币政策具有降低经济增长速度的作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具有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的作用。早在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即提出了“流动性陷阱”,认为货币政策在大危机面前不如财政政策得力,但他从来没有完全否定过货币政策的有效性。20世纪40年代初,著名经济学家汉森曾言到:“货币武器确实可以有效地用来制止经济扩张。”同时他也注意到:“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萧条所提供的充分证据表明,恢复经济增长仅仅靠廉价的货币扩张是不充分的。”目前的一些实证研究,发现了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当中确实存在显著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性。
货币政策产生非对称性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种是由于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经济行为主体的预期形成机制和作用方式不同,因此导致了货币政策作用的非对称性;第二种是存在银行和资本市场上的各种信贷约束,这些信贷约束只有当货币政策紧缩时,才能够成为紧约束,并且发挥实际作用;第三点是经济当中存在各种名义粘性和实际粘性,例如价格粘性和工资刚性等,这些粘性因素使得价格在经济扩张期间向上变化的灵活性高于经济收缩期间向下变动的灵活性。
二、货币政策非对称性下的我国宏观调控模式的选择
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当中,经历了大约4~5个完整的经济周期波动,从1998年开始,连续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刘金全(2002)所作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实际产出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强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于产出的促进作用。
1993~1996年我国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选择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指标,实际上是在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为了防止社会因货币供给量失控而造成的物价上涨。货币供给量对于物价水平的影响十分显著,要平抑物价,就必须严格控制货币供给的增长。1997年之后的5年内,我国经历了长达5年的通货紧缩的时期,一方面供大于求的过剩经济急需增加货币供给量,以启内需;另一方面银行体系大量存款闲置。央行增加货币供给量的行为也被经济主体规避风险的反向选择所化解,也就是说,在通货紧缩时期,货币政策的作用大大下降了。正是由于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作用的存在,我国应该谨慎选择合适的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调控模式。
凯恩斯和弗里德曼两名经济学界著名的学术泰斗,在调控模式上有着不同的看法。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是不稳定的,应实行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逆经济风向行事;由于边际消费倾向的递减和资本的边际效益递减,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因此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定为充分就业。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是稳定的,主张用“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代替凯恩斯的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提出以一个长期稳定的货币供给的增长率作为货币政策的操纵目标,最终目标为物价稳定。
相机抉择也叫反周期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的阶段特征以及政策效果来相机抉择使用宏观经济政策。相继抉择通常要考虑以下几点:
(1)逆风向行事
当经济衰退时,通常选择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当经济过热或出现通货膨胀时,通常选择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政策的时滞
经济中存在的不同类型的时滞如数据时滞、认识时滞、立法时滞、执行时滞、作用时滞。政府要及时实行和选择经济调控措施,避免前一轮调控政策在经济风向转换后才发生作用。
(3)政策的组合和协调
通常有双紧双松和一紧一松的政策组合。“单一规则”认为由于货币政策时滞等原因,反周期的干预不仅不能熨平周期,反而会加剧周期波动。其推导逻辑是:消费函数的稳定性,决定货币需求的稳定性;货币需求的稳定性决定货币供给具有稳定性;货币供给的稳定性决定了货币政策调控模式必然是“单一规则”。
事实上,世界各国在货币政策调控模式选择上无一例外地奉行“相机抉择”模式。美联储利率的频繁调整是众所周知的;中国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曲线也不是水平的。此外,从中国货币政策表述的繁复多变中容易看出(见表1),我国中央银行基本上时按照“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调控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冲击存在非对称现象,正向的货币冲击效果和负向的货币冲击效果相比,效果相对较弱,这也解释了我国对经济运行宏观调控的“刹车容易,启动难”现象。
从货币政策操作应力求完善上看:①随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由货币渠道向利率渠道转化的趋势,货币政策不宜简单地以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是否适度来衡量而应把握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之间的关系。应该更加关注最终目标,即物价上涨水平而非中间目标即货币供应量的变化;②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一方面,资本市场投资与银行储蓄存款的替代关系越来越明显,客户保证金对货币层次结构的影响越来越大,致使M2指标的全面性受到质疑;另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不显著,资产价格对实体经济尤其是投资与消费的影响并不大。因此,货币政策的操作应主要以实体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为目标,同时适当兼顾资本市场的需要;③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预期和信心对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作用日益增强。我国的货币政策实践应适当考虑预期因素的作用,在货币政策决策前,对预期因素的作用有一个“预期”,以保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由于货币政策的实施依赖于对未来经济变动的预期,而经济运行具有不确定性,人们理解市场变化、预期的改变以及理解社会公众对货币政策变动的反应在目前力所不及,因此,中央银行适时、谨慎地相机抉择来实施货币政策并采取渐进微调的方式进行操作可能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三、新时期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组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结构不断变动调整,各种不确定性的发生,加剧了我国政策的复杂性。当前我国央行的利率管制,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性、风险约束、非利润约束以及管理权限的高度集中,企业、个人的悲观性经济预期等都成为影响货币政策作用效力的因素。
1998年以来,我国连续几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利用国债资金进行重点建设,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抑制了通货紧缩趋势,而且加快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又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货币供应量方面多数时候进行扩张性操作,有力地支持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到1999年,通货紧缩基本停止,经济恢复到8%的增长速度,可以说,1997年以后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基本上符合经济理论的逻辑和经济现实的要求。问题是在中国2003年经济增长率达到9.1%,从而进入了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后,宏观调控应实施怎样的转向呢?
目前,我国经济不是全面过热,而是带有明显的局部过热的性质,部分行业和地区投资增长过快,资源瓶颈越来越明显。针对国民经济中的这些矛盾和问题,原有的积极财政政策不利于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和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反而有助于加大投资与消费比例的失衡,形成逆向调节。因此,必须及时调整政策的方向,以适应经济形势变化的需要。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两大重要政策,它们的作用机制、方向和适用的条件均不相同,并且不可相互替代。一般而言,货币政策的行政时差比财政政策短,但财政政策的特点是一旦政策措施确定,其影响比需要经过传导机制渐渐展开作用的货币政策更为直接和迅速。在膨胀和紧缩总需求的作用上,由于财政政策的直接作用,在克服需求不足,促进经济加速方面起到突出作用,而货币政策在抑制货币增长、治理通货膨胀方面的作用是强而有力的。
我国目前面临投资增长过快、局部过热、通胀压力巨大等情况,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不但不能缓解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还会加剧经济的升温,但政策转型又不能过快,而应采取相对中性的政策。在两大政策的配合上,由于经济过热时,要想通过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抑制过旺的需求,克服通货膨胀和经济泡沫,财政政策往往不如货币政策有效。因此,应实现以货币政策为主,合理地选择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主体的作用方向,形成财政货币政策密切配合的相机抉择的政策机制。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金融改革的进行,经济全球化的加快,政府必须据此适时调整财政、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另一方面,在心理预期、政治环境、科技进步等外部因素的作用下,财政、货币政策的短期效应还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今天提出的政策迟早也会有不合时宜的一天,这是经济形势决定政策调整的必然规律。我们的最终目标不是要找到适合中国情况的惟一政策措施,而是要审时度势、积极主动地利用财政、货币政策等工具,真正实现财政、货币政策的相机抉择,以持续、稳定地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金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作用和非对称行研究[J].管理世界,2002(3)
[2]张学功,中国的货币政策:稳定和相机抉择[J].经济师,2006(3)
[3]李国疆,中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及宏观政策的有效组合[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6)
[4]邵国华,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J].理论探讨,2005(1)
[5]崔竹,论财政货币“双稳健”政策的出台及其配合[J].理论学刊,2005(8)
[6]崔建军,论提高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途径[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经济萧条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有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等。货币政策有降低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率、回收债券等。经济萧条时的主要任务是扩大需求,增加货币供给量,促进经济向繁荣健康方向发展。
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此时应降低需求、减少货币供给,采取与萧条时相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具体采取何种政策要看造成经济萧条或经济过热的根本原因,在并行实施的基础上要有侧重,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现在的经济问题,是单一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能解决的么?
鄙人抱保留意见
鄙人觉得,中央的口号,扩大内需,是对的,但是执行的时候需要很多关注点.
1,农村改革.扩大农村广大农民的收入,有利带动整体经济,但是同时问题是把困难推给了乡镇和城市.所以后面四点很重要.
2,扶持加工业制造业,现在农村改革会导致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另外现在加工业不景气,会导致更多的劳动力下岗,因此这一步避免不了.具体可以通过税收等方法来扶持.但是会形成新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剩.因为外贸受影响,生产再多的东西,没用,因此最后会使得产能过剩,那会很可怕的,不只是最后劳动力还是下岗,甚至会形成通货紧缩.因此下一步异常重要,也得提前做.
3,关键一步,扶持国内有竞争力的产业链高端企业,把本土市场吃透.这里需要更多的人才去教育和指导我们国家的一些企业,他们其实现在不是缺钱,更缺的是方法.如何能在国内拥有更大的市场,很重要!这里需要教育他们品牌定位和宣传,产业质量控制方法等,并监督+扶持.同时政府宣传部门配合扶持他们.这样才能使得城市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尤其是对未来更有好处.但是虽然这一步是关键点,不过还有很重要的两步,就是稳定金融大环境和刺激国内经济总量,需要以下两步.
4,稳定房价.现在房价虚高是不争的事实,那靠什么来支撑那么高的房价?靠政策么?不可行吧?靠什么都可能会伤害自身.现在房产行业有严重的炎症,过热了.这个时候,要让其继续热,那是不现实也是很危险的.但是马上下猛药,行业也没那么好的体格,会吃不消.因此只能长期慢慢治疗.让泡沫里的空气一点点漏掉.用三年时间,回归房产行业一个理性位置.用这样的方法,来稳定金融环境.
5,基础建设的强化.现在没办法,只能强化铁路等基础建设,而且这对前面提的几点有帮助.中央也已经下力气在整这一块.这有利刺激经济增长.但是必须得控制节奏,如果过快了,就有可能导致二元化问题继续加重,导致更头大的危机.


当经济萧条和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过高时,政府应如何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视频

相关评论:
  • 15356686865当经济萧条和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过高时,政府应如何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
    秋肾相经济萧条时的主要任务是扩大需求,增加货币供给量,促进经济向繁荣健康方向发展。 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此时应降低需求、减少货币供给,采取与萧条时相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具体采取何种政策要看造成经济萧条或经济过热的根本原因,在并行实施的基础上要有侧重,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参考资料...

  • 15356686865经济萧条经济过热和滞胀有何区别?
    秋肾相经济萧条、经济过热和滞胀都是宏观经济现象,它们在经济活动水平、通货膨胀和就业水平等方面有所不同。1. 经济萧条:经济萧条是指经济活动水平显著下降的情况,通常伴随着生产的停滞、企业倒闭、大规模失业等。经济萧条通常由需求不足或其他不利因素引起,例如金融危机、经济衰退或需求冷却等。在经济萧条期...

  • 15356686865什么叫经济中的“逆向调节”?
    秋肾相简单来说,“逆向调节”就是:当经济萧条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当通货膨胀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总需求。(1)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实行国家预算收入大于支出的结余政策进行调节——紧缩性财政政策,压缩需求。(2)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

  • 15356686865经济过热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
    秋肾相经济过热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的是在货币的流通环境下,因货币真实需求少于货币供应,也就是现实购买力超过生产供应,造成通货膨胀,而造成的一段时间里物价水平不断而普遍地增涨状况,都是经过热的一种表现。应对过多的通货膨胀,国家会采取一些缩紧的财政政策,或是缩紧的经济政策,来减轻通货膨胀,...

  • 15356686865通货膨胀与利率的关系是什么
    秋肾相市场利率作为经济的内生变量,与经济的关系十分密切。当经济过热时,央行通过调高利率,可以有效抑制经济过热;当经济萧条时,央行通过调低利率,可以有效刺激经济复苏。发生通货膨胀后,央行可以调节利率,降低通货膨胀。

  • 15356686865经济过热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
    秋肾相经济过热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经济过热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在货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实际需求小于货币供给,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是经过热的一种表现。面对过度的通货膨胀,国家会采取一些紧缩的货币政策,或者紧缩的财政政策,来...

  • 15356686865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时,国家可采取的宏观调控方式有()。
    秋肾相【答案】:A、D 本题考查宏观经济。A项正确,减少服务型等财政支出,属于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可以减少货币流通数量,能抑制通货膨胀。B项错误,存款准备金也称法定存款准备金或存储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银行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

  • 15356686865经济萧条会出现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
    秋肾相一般而言,通货膨胀表现为纸币贬值,价格普遍上涨,经济过热;而通货紧缩表现为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普遍下跌,经济低迷、过冷。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经济相对萎缩时期,表现为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通货紧缩的过程往往伴随着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

  • 15356686865经济过热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
    秋肾相经济过热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的是在货币发行环境下,因货币实际需要低于货币供应,也就是现实购买力超过产出供给,造成货币贬值,而造成的一段时间里物价连续而广泛地上涨现象,是经济过热的一种体现。面对过度的通货膨胀,国家会采取一些紧缩货币政策,或者紧缩的财政政策,来减轻通货膨胀,例如,提高税...

  • 15356686865经济过热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
    秋肾相经济过热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经济过热是通货膨胀。经济过热一般是属于通货膨胀的中高级阶段,其中最大的感受就是物价上涨得比较快,投资的人比较多,是属于一个泡沫加剧的阶段,而通货膨胀是指在货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实际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是属于一种经济过热的情况。...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