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入定是什么意思?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佛教中的入定怎样解释?~

入定开慧
心地法门
  修心中心法,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嘴唇微动持咒不出声。出声念咒伤气,默念伤血。我们修法首先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弄坏,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体保护好。但是坐到种子翻腾、心里烦乱,坐也坐不住的时候,或是坐到昏然入睡,乱梦当前时,就要出声念咒,把那些混乱的妄念和睡魔除掉才能入定。没有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还是用金刚持的方法持咒。
  持咒的快慢是每分钟十至十二次。念的时候,要心念耳闻,就是一个字一个字的从心里过,不是有口无心的去念,要用耳朵聆听这从心里发出来的咒音,听得清清爽爽,这样才能将妄念摄住不动而渐渐入定。
  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其中的意根好比猴子一样乱动惯了,你要它安静不动不起妄念很难,但不把它摄住不动就不能入定、开慧成道,因之大势至菩萨教我们念佛须“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念佛时要至诚恳切地以“阿弥陀佛”这句圣号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抓住,叫它不要动,才能安然入定。这六根当中,以意、耳二根最难摄。眼晴闭上不看东西就能摄住眼根,嘴持咒就能摄住舌根(舌头),鼻子不闻异味就能摄住鼻根,身体不接触外境就能摄住身根。但是人的耳朵最灵敏,很远很远的声音都能听见,隔着一座大山的声音也听得见,外面噪音会吵得你心烦。至於意根,更难摄住,不要它动,意念会不由自主地从心里跳出来。为什麽呢?这是多生累劫的习气,动惯了,不动不行。这在佛经中叫“作意”。也是法相宗所说的五个遍行心所,意、触、受、想、思的第一个心所,它存在於八识当中,时时刻刻在蠢动,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所以叫流住生灭,微细得很,只是我们平时看不见。
  有人说,“我们不修法不打坐没有念头,一修法打坐倒有念头了,是不是修法修坏了,才有念头?”不是。这是因为平时心乱,看不见念头在乱动,等到你心里稍微静下来後,就看见念头在动了。这怎麽办呢?怎麽将妄念息下来呢?唯一的办法就是用耳根来摄意根。用耳根静听念佛的声音把妄念摄住,因为心无二用,一心听念佛,专注在佛号上,妄念就自然不动了。所以念佛要专注在“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或“阿弥陀佛”四字上,一个字一个字地听得清清楚楚,才能把妄念摄住不动。同样,持咒也需要一字一字从心里过,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才能加法。所以打坐的要旨就是“心念耳闻”,摄住妄念不动而入定。不然你坐在这里,嘴里念咒或佛号,脑子里面却七想八想,那就不能入定。一定要心念耳闻,死心塌地的打坐。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在“心空”。修行为的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所以一切都要放下,才能入道。在家人比出家人多一重障碍,有家庭、烦恼多,驴事未去,马事又来,事情多得不得了。所以,我们时时要警惕,看破这些事相都是假的,不可得,心里不懋着它,粗妄才可不起。接下来精勤用功打坐持咒,细妄又不免来侵袭,这是多生历劫的患习,动惯了,一下子停不下来,但不要怕它。念头跳出来你能看见,不理睬它,妄念自然化去。
  念头来了你看不见,那你就跟着念头跑了,这就不能入定了。打坐的时候最要紧的就是一切放下,心里要清清楚楚,念头一来就看到它,不睬它,也不要讨厌它、压制它,讨厌的本身就是一种妄心。压制也不行,压是压不死的,比如搬石头压草,石头拿掉之後,草又生起来了,这是不行的。纵或压死了,倒变成土木金石,不能起用了。所以要用活泼泼的转化法,不能用压制法。念头来了,只不睬它,把咒提起来,妄念自然转化掉。
  如此精进修法打坐,修到一心不乱时,咒也就自然化脱提不起来了。这是什麽缘故呢?因为我们持咒的心还是妄心,有能有所,即有能念之心与所念之咒。(念佛也是如此,有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能所相对,即是妄心。相对的都是虚假的,不是真实的,真实之心是绝对而无相的,凡是有相的东西都是虚幻的。假如我们真的持到一心不乱时,一切相对虚幻的东西就都脱落化为乌有了。这时身、心和世界就统统空掉,虚空也粉碎,其实不虚的天真本性才会全体显露出来。
  经过灌顶修心中心法,有一个拉肚子的过程,这不要怕,这是法力。这个法有极大的加持力量,叫你把污秽、垢染、习障都从大便排掉,换一换肚皮,这是好事,所以不要怕。

入定是指在修行的过程中,身体静止不动,并且心也不动。入定指的是完全的一种内心专注于某种事物而不动摇的状态,清明不昏沉,平衡柔软。入定即入于禅定。有时得道者的示寂,也称为入定。可区分为有心定、无心定。入定又分成四个层次: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还有很深的定,叫都叫不出来。功夫很高的人,入定前都会告诉自己,要入定多长时间,到时间会自动出定。

入定是指在修行的过程中,身体静止不动,并且心也不动。
入定指的是完全的一种内心专注于某种事物而不动摇的状态,清明不昏沉,平衡柔软。入定即入于禅定。有时得道者的示寂,也称为入定。可区分为有心定、无心定。
入定又分成四个层次: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还有很深的定,叫都叫不出来。功夫很高的人,入定前都会告诉自己,要入定多长时间,到时间会自动出定。

禅与禅学广狭二义辨 “禅”、“禅学”二语,在佛教界、学术界习见不鲜,近年来尤有“禅学热”兴起的势头。禅、禅学本有广狭二义,然非尽人皆知,故在使用上难免出现一些混乱,颇有“正名”的必要。 广义的禅--禅定及其异名 从汉传佛学的整体看,禅,首先是广义的,乃“禅定”的略称。 禅定一语,梵汉合璧,由梵语“禅那”的略称“禅”与梵语“三昧”的义译“定”结合而成。 禅那(Dhyaua)是印度各宗教所通用的一个术语,原出婆罗门教典《奥义书》,属“六支瑜伽”的第三支、“八支瑜伽”的第七支,是瑜伽修习中较高阶段的方法或定境 。佛教习用之,涵义与婆罗门教大体一致,义译“思惟修”、“静虑”,以后者最称体贴。静虑,即寂静而又审虑,或在寂静心中审虑。《俱舍论颂疏》卷28云:“问:何等名为静虑?答:由定寂静,慧能审虑,故虑体是慧,定有静用及生慧虑,故名静虑”。意谓静虑乃定慧均等之义。该论明确指出:静虑唯指定境中具有定慧均等性质的色界四禅,在此之下的欲界定不够寂静故不称正定,在此之下的四无色定智慧昧劣故,不明禅那而仅名为定。这是印度小乘经论中一致之说。一类大乘经论亦持此说,如《大智度论》卷28云:“四禅亦名禅,亦名定,除四禅,诸余定亦名定,亦名三昧,不名为禅。” 从后汉末安世高首次向中华译传禅法起,禅那便被略译为“禅”而成为汉语中的外来语。安译《大安般守意经》即把修禅译为“坐禅”,有云:“何以故不得禅”?“观空已得四禅”,此禅,指色界四禅。 在以后译出的不少大乘经论中,“禅”实际上从静虑的本义上,被用作一切禅定的通称,不限于色界四禅。如北凉昙无谶译《菩萨地持经》所说大乘菩萨修的九种禅,不仅包括小乘的世间、出世间禅,还包括各类办事禅,远远越出了色界四禅的范围。刘宋求那跋陀罗译的四卷《楞伽》说有愚夫所行禅、观察义禅、攀援如禅、如来禅四种禅,这四种禅,包括了外道、小乘、大乘所修一切禅定。这里的禅字,若按小乘释义,用“定”(三昧)更为妥当。汉传大乘诸宗,多依此类大乘经,以禅为一切禅定的通称,禅定的略称,如天台宗智者大师分禅定为世间禅、出世间禅、出世间上上禅三类,宗密大师《禅源诸诠集都序》分佛教内外的一切禅定为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如来清净禅五类。此所言禅,皆不限于色界四禅。 禅定的定,乃梵语三摩地(Samabhi)的义译,略译“三昧”,另有“三摩提”、“三摩帝”等写法。此词也是印度各宗教所通用的,在婆罗门教典《奥义书》、《瑜伽经》等中,三摩地是修习瑜伽的最高境界,“八支瑜伽”,中的第八支,乃梵我合一而消泯了知识、能知、所知“三端”的境界。佛教所用三摩地,含义要宽泛得多,通摄一切寂定心境,义译有定、正定、正受、正心行处、等持等。定,为“心一境性”义,《俱舍论颂疏》云“心一境性名之为定”,“问:何等名心一境性;答:谓能令心专注一所缘”。谓定指心注一境而不散乱。正受、正心行处,谓心念无散乱、波动,端端正正,专注一善缘。《大智度论》卷23云:“一切禅定摄心,皆言三摩提,秦言正心行处,是心从无始世来常曲不端,得此正心行处,心则端直,譬如蛇行常曲,入竹筒中则直”。以蛇入竹筒意念的有序化,极为形象。等持,谓平等持心,不动不散。一说三摩地包括所有的有心定-有意识活动的定境,而不包括外道所入无想定及内圣所入灭尽定这两种停息了意识活动的无心定。 与三摩地含义相近的还有“三摩钵底”、“三摩呬多”、“三摩半那”。三摩钵底(Samapati)义择等至,谓心至于安和平等之境,较三摩地的包摄面更广,通摄一切有心定、无心定,乃至最为初始的片断定心。三摩呬多(Sanmanita)义译等引,谓引摄心至安和平等,指入定时心之自性《 瑜伽师地论》云:“若有获得九相住心中第九相住心,谓三摩呬多”,九相住心指修定者渐次入定的九个阶梯,第九等持心,为不加功用而自然入定的境界。《唯识述记》卷6辨三摩呬多与三摩钵底的区别说:等持通定散,但专注境义;等引唯定心庆作意注故”。三摩半那(samapduua)指已入定心,《一切经音义》卷21辨其与三摩钵底的区别说:“欲入定时名三摩钵底,正在定中名三摩半那”。 禅定还有瑜伽、止观等异称。 瑜伽,是梵语yoga的音译,近代有译为“约嘎”的。此词早见于印度古籍《梨俱吠陀》,词根本义是给牛马套轭,以便驾驭,引申为自我调控身心,印度教《瑜伽经》释为“对心识作用的控制。”当初主要指禅定一类修心入定的方法,后来成为印度教的多种调控身心之道 --诸如炼体制气、守戒、敬神、诵经持咒、修禅入定、爱心服务等修养体系的总称,被释为结合、联系--指通过瑜伽练习的纽带,把个人的自性与宇宙性或神大梵结合为一。 在佛教中,瑜伽也被用作以禅定为主的修持体系的总称。安世高译的一本讲禅定的书《道地经》(古印度僧伽罗叉造),后来西晋竺法护译为《修行道地经》,其梵文题目为瑜伽遮罗浮迷(Yogatarabhumi),义为瑜伽师的修行次第,与后来玄奘译的 《瑜伽师地论》同名,瑜伽被译为道、修行道,主要指禅定。东晋觉贤译的《达摩多罗禅经》,原题亦为瑜伽遮罗浮迷,瑜伽即被译为禅。 瑜伽义译“相应”,窥基《唯识述记》说瑜伽有与境、行、理、果、所化机感相应五义,而“多说唯以禅定为相应”,这在五相应中属理相 应,指与真实相契。以禅定为瑜伽,乃狭义的瑜伽,若就五相应的广义而言,则境、行、理、果、所化机感,其实包摄了一切佛法,佛教的整个修持体系,总名瑜伽。最胜子释《瑜伽师地论》即云:“谓一切乘境、行、果等所有诸法,皆名瑜伽”。 佛教密乘的修持道更多称为瑜伽,有四部瑜伽之分。密乘传入汉地后,瑜伽渐成为密法的代称。南宋以降,社会上把佛教中持咒、焰口施食等法称为瑜伽,行此道者称瑜伽僧。显教的禅定,便不大称瑜伽了。印度教则以瑜伽为修行道的总称,禅那仅指禅定的某种境界,密法称曼多罗瑜伽、呾特罗瑜伽。 止观,是梵语奢摩他、毗婆舍那义译的合称,具定慧均等之义,正好是禅那静虑义的具体化,故一般都视为禅定的别称。关于止观的词义,可参阅拙撰《止观与气功》(《法音》1989年第3期)。


佛教中的入定是什么意思?视频

相关评论:
  • 13612795154佛教中的入定是什么意思?
    吉钱季1. 在佛教修行中,入定是指身体和心灵同时达到极度的安静与专注状态。2. 入定意味着内心将全部注意力集中于某一对象,不受外界干扰,保持清醒而不昏沉,达到一种平衡与柔和的心境。3. 入定通常与禅定联系在一起,是修行者追求的一种心灵集中状态。4. 在佛教传统中,高僧圆寂时常被描述为进入定的状态...

  • 13612795154入定什么意思
    吉钱季入定的解释[trance] 佛教徒的一种修行方法,闭眼静坐, 控制 思想 ,不起杂念 老僧入定 详细解释 佛教语。谓 安心 一处而不昏沉,了了分明而无杂念。多取趺坐式。谓佛教徒闭目静坐,不起杂念,使心 定于 一处。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曲女城》 :“时仙人居 殑伽河 侧,栖神入定,经数万岁...

  • 13612795154入定什么意思
    吉钱季入定是指一种冥想状态,是修行者通过修炼达到的一种精神境界。在这种状态下,修行者的心灵会变得极为专注和宁静,不受外界干扰,有助于提升修行效果。以下是关于入定的详细解释:1. 入定的基本含义:入定是一种心灵集中的表现。在佛教中,修行者通过坐禅、念佛等方式,使心灵从纷繁的思绪中解脱出来,进入...

  • 13612795154佛教中的入定是什么意思?
    吉钱季入定是指在修行的过程中,身体静止不动,并且心也不动。入定指的是完全的一种内心专注于某种事物而不动摇的状态,清明不昏沉,平衡柔软。入定即入于禅定。有时得道者的示寂,也称为入定。可区分为有心定、无心定。入定又分成四个层次: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还有很深的定,叫都叫不出来。功夫...

  • 13612795154佛教所指的入定是什么?
    吉钱季佛教中的“入定”是指身心跟整个宇宙化成一体。定中境界如是,跟虚空、跟法界、跟刹土、跟众生融成一体,那是至高无上的享受。这个享受是和谐,世间人哪里懂得和谐?有名无实。世间人哪里懂得真善美慧?都是有名无实。必须六根在六尘境界上不起心不动念,你才真正明了什么叫和谐、什么叫平等、...

  • 13612795154入定是什么意思
    吉钱季入定一词源自佛教术语"Samadhi",意思是专注集中的心境,达到一种超越尘世的静思状态。入定是指通过修行和冥想,将心思归于一个点上,超越杂念和外界干扰,达到内心深处的平静和宁静。在佛教中,入定被视为修行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帮助人们超越痛苦和欲望,达到境界的提升和觉悟的提高。入定也有助于培养...

  • 13612795154什么是“入定”?
    吉钱季这位同修问:何谓入定? 答:入就是得到的意思,契入这个境界。定的境界也有很多种也很复杂,所以讲“百千三昧”、“无量三昧”,三昧就是定。我们今天所修的叫念佛三昧,这是定,就是佛在《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如果你真正得到一心,这个一心是什么样子?心里面除了阿弥陀佛之外,决定没有第二...

  • 13612795154入定[rù dìng]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英文翻译是什么?
    吉钱季入定 [rù dìng] [入定]基本解释 佛教徒的一种修行方法,闭眼 *** ,控制思想,不起杂念 [入定]详细解释 佛教语。谓安心一处而不昏沉,了了分明而无杂念。多取趺坐式。谓佛教徒闭目 *** ,不起杂念,使心定于一处。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曲女城》:“时仙人居 殑伽河 侧,...

  • 13612795154入定是什么意思
    吉钱季入定是指佛教修行者通过特定的修行方法,达到身心安定、专注一境的状态。入定是一种禅定的修行方法,禅定是佛教修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坐禅、呼吸控制、念诵佛号或咒语等方法,修行者可以逐渐达到内心的平静和专注。在这个过程中,修行者会感受到身心的变化,如身体的舒适感、内心的平静和喜悦等。入定的...

  • 13612795154入定,是什么意思?
    吉钱季三摩地是梵语音译。其实就是入定的意思。入定即入于禅定。有时得道者的示寂,也称为入定。定为三学、五分法身之一,能令心专注于一境。可区分为有心定、无心定等种。有为佛道修行而入定者,亦有为等待多年后将出现于世的圣者而入定者。若欲入定者出定,以向其人弹指为佳。据《大唐西域记》载,...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