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在齐桓公、晋文公身上是如何让体现的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在齐桓公、晋文公身上是如何让体现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诉人们,忧患可以使人生存,安乐可以使人死亡。像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都是在年轻时国家遇到危难,逃奔外国,东躲西藏,历尽磨难方当上国君,然后励精图治,使国家逐渐兴盛起来。齐桓公九合诸侯,晋文公践土会盟,俱都名扬千古,但是他们在功成名就之后都渐渐不思进取,贪图享乐,使国家逐渐衰败。由于任用管仲为相,齐桓公迅速成为历史上第一个霸主,他在位四十三年,纠合诸侯凡二十六次。晚年信任竖貂、易牙、开方等佞臣,管仲病重时,曾警告桓公,说他死后一定要驱逐竖貂等3人出宫,不然3人必然为乱。管仲死后,齐桓公听从管仲之言逐3人出宫。但离开小人,桓公食不甘味,于是桓公复召3人回宫。其时,齐桓公年事已高,已面临立储之事。竖貂、易牙、开方极力主张立长子。后来齐桓公生病,竖貂、易牙他们为了矫托王命把王宫用高墙围起,只留一个小洞,桓公饮食,全靠小太监从洞里送入。并很快连饭也不送了,桓公在饥渴中悲惨死去。桓公死后,众公子忙于争夺王位,直到67日后才在老臣的建议下发丧,其时,桓公之尸已腐烂不堪,虫蛆爬出户外,恶臭难闻。齐国霸业随之衰落。晋文公重耳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典型一例。当晋文公还是公子时,其父晋献公宠幸骊姬,杀了太子申生,为了躲避灾祸,他只好选择逃亡。十九年逃亡生涯,可谓命运多舛,然而这一切没有摧垮他,他并未因此而失志,反而坚持修德,礼贤下士、热情厚道、重义守信,不仅赵衰、狐偃、先轸等长期跟随他,而且怀嬴、季隗、齐姜等美女也对这个半老头子倾心,甚至宋襄公、秦穆公、楚成王也全力支持帮助他,后来回国做了国君,任用贤士,爱护百姓,训练士兵,很快成就了霸业。称霸之后,由于没有竞争敌手,晋文公开始心满意足,懈怠下来,不仅忘记了过去的劳苦,也忘记了百姓的劳苦,又不勤于国事,不参加诸侯会盟,信用衰退,道义丧失,不再被诸侯敬重,没几年就在安乐中死去,晋国也逐渐衰落下去。历史上一些王朝兴衰也有这样的规律,建国之始,帝王们深知江山得来不易,都励精图治,因此国家容易兴旺;而到了社会安定、百姓富足的所谓盛世,往往就开始贪图享受,国家也就走下坡路了。

齐桓公可不忧患,他是君N代,齐国又是大国,早在齐僖公和齐襄公时期就奠定了小霸的局面。实际上齐僖公时期的齐国国力已经超过了郑国,只不过是出于对郑庄公这个前辈的尊重,齐僖公才有所收敛。齐桓公继位,看似凶险,其实不然。小白也就一个听话照做的人。齐襄公被杀,流亡于莒国是鲍叔牙的建议。能得到管仲这样的盖世奇才,是鲍叔牙一再的举荐。当他拒绝管仲的建议,以鲍叔牙统兵伐鲁,齐国就战败了。齐桓公一生虽然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比如尊王攘夷、三存亡国、九合诸侯,进而一匡天下。但他本身好吃、好玩、好色,骄傲、懒惰等等。不过自身的缺陷不影响他成就一番事业。重耳是个奇迹。古代能活上60岁的人是很少的,活上60岁还能当国君,信史时代就武则天一人。流亡了19年,回国已经60岁多岁,还能当上国君,还能称霸天下,这个星球上就他一人耳。重耳的处境比小白危艰许多。骊姬要杀他,夷吾多次要杀他,同为男人的曹共公要偷看他洗澡,卫文公直接闭门不见。坐了楚成王的客人,还要承诺退避三舍。甚至到了介子推割腿当肉的地步。实际上到了重耳那个年龄,40多岁才开始流亡。这一生基本就定了。看看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君王,郑庄公、齐桓公、秦穆公、楚成王、楚庄王、秦庄襄王、秦始皇,都是非常年轻就开始干事业了。另外,重耳是一个宽仁之君,和苻坚有点类似。苻天王估计也没怎么读过历史,晋国诸卿做大,以至于后面三家分晋,重耳时期是卿大夫势力突飞猛进的时期。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晋国后面的有些国君,运气不好,错过了一些收回权力的机会。倘若晋厉公能做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晋悼公能多活些年岁,历史恐怕要被改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诉人们,忧患可以使人生存,安乐可以使人死亡。像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都是在年轻时国家遇到危难,逃奔外国,东躲西藏,历尽磨难方当上国君,然后励精图治,使国家逐渐兴盛起来。齐桓公九合诸侯,晋文公践土会盟,俱都名扬千古,但是他们在功成名就之后都渐渐不思进取,贪图享乐,使国家逐渐衰败。由于任用管仲为相,齐桓公迅速成为历史上第一个霸主,他在位四十三年,纠合诸侯凡二十六次。晚年信任竖貂、易牙、开方等佞臣,管仲病重时,曾警告桓公,说他死后一定要驱逐竖貂等3人出宫,不然3人必然为乱。管仲死后,齐桓公听从管仲之言逐3人出宫。但离开小人,桓公食不甘味,于是桓公复召3人回宫。其时,齐桓公年事已高,已面临立储之事。竖貂、易牙、开方极力主张立长子。后来齐桓公生病,竖貂、易牙他们为了矫托王命把王宫用高墙围起,只留一个小洞,桓公饮食,全靠小太监从洞里送入。并很快连饭也不送了,桓公在饥渴中悲惨死去。桓公死后,众公子忙于争夺王位,直到67日后才在老臣的建议下发丧,其时,桓公之尸已腐烂不堪,虫蛆爬出户外,恶臭难闻。齐国霸业随之衰落。晋文公重耳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典型一例。当晋文公还是公子时,其父晋献公宠幸骊姬,杀了太子申生,为了躲避灾祸,他只好选择逃亡。十九年逃亡生涯,可谓命运多舛,然而这一切没有摧垮他,他并未因此而失志,反而坚持修德,礼贤下士、热情厚道、重义守信,不仅赵衰、狐偃、先轸等长期跟随他,而且怀嬴、季隗、齐姜等美女也对这个半老头子倾心,甚至宋襄公、秦穆公、楚成王也全力支持帮助他,后来回国做了国君,任用贤士,爱护百姓,训练士兵,很快成就了霸业。称霸之后,由于没有竞争敌手,晋文公开始心满意足,懈怠下来,不仅忘记了过去的劳苦,也忘记了百姓的劳苦,又不勤于国事,不参加诸侯会盟,信用衰退,道义丧失,不再被诸侯敬重,没几年就在安乐中死去,晋国也逐渐衰落下去。历史上一些王朝兴衰也有这样的规律,建国之始,帝王们深知江山得来不易,都励精图治,因此国家容易兴旺;而到了社会安定、百姓富足的所谓盛世,往往就开始贪图享受,国家也就走下坡路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在齐桓公、晋文公身上是如何让体现的视频

相关评论:
  • 17888611654恒在文言文的意思
    糜纪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文: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 3、平常;一般。 《童区寄传》:“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译文:假装小孩子哭,惊恐战栗,作出小孩子平常的情状。 扩展资料: 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恒,常也。从心,从舟,在二之闲上下。心以舟施,恒也。

  • 17888611654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
    糜纪泄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其中《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富贵不能淫》等篇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政学说,是位非常有抱负的政治家,在诸侯国合纵连横,战争不断时期,作为锐捷的思想家,孟子意识到了当时的...

  • 17888611654《齐桓晋文之事》这篇文章的翻译及讲解?
    糜纪泄失道者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些成语都出自《孟子》。

  • 17888611654孟子文言文阅读高中
    糜纪泄这样人们才会懂得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第二段。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得道多助,失道寡...

  • 17888611654齐宣王问:齐桓晋文之事可闻乎。
    糜纪泄搞好学校教育,反复说明孝顺父母、敬重兄长的道理,上了年纪的人就不会肩扛头顶着东西赶路了。老年人穿上丝棉吃上肉,一般百姓不挨饿受冻,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的,是从来不会有的。" 【原文】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

  • 17888611654恒公知士文言文
    糜纪泄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

  • 17888611654关于具有忧患意识的历史人物的主要事件
    糜纪泄齐宣王想效法齐桓公、晋文公图谋霸业;孟子的政治主张却是效法“先王”,实行“仁政”。他讲的“保民而王”、“制民之产”的道理,虽然注意到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长久利益,但并非“富国强兵”的当务之急,从而被看成“守旧术,不知世务” 。燕王哙因让国给燕相子之,引起燕国内乱。公元前314年,...

  • 17888611654与孟子有关的故事有哪些?
    糜纪泄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

  • 17888611654古代虚词“而”,“之”,“于”,“乎”的用法,并举例。
    糜纪泄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2) 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克生直臣,事我皇祖,干严谴而不悔。――《袁可立父淮加赠尚宝司少卿》 (3) 表示顺承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乡(通“向”)为身死而不...

  • 17888611654中国忧患意识的例子
    糜纪泄3.闯王攻入北京,以为大功告成。新官僚把起义时的气魄丧失殆尽,只图在北京城中享受安乐。当清兵入关,明朝武装卷土重来时,起义军却一败不可收拾。险情环生时人们能睁大眼睛去拼搏,因此化险为夷;安逸享乐中却意志消退,锐气全无,结果一败涂地,这正是生于忧患的表现。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