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动力的认识过程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社会历史问题主要有哪些?~

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人们对于社会发展动力的认识是受社会本身的发展程度、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和规律体系的展开程度以及主体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方法制约的。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内,单一动力论是诠释社会历史发展动源的占统治地位的理论。
生产力、 生产关系、 政治结构 、经济力 、文化力这些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生产力本身作为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所构成的有机系统,也有自己发展的动力机制,这就是劳动者与生产工具的矛盾运动。
2.物质生产是以生产力为内容,以生产关系为形式的。生产关系作为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关系,是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生产过程的社会个体和社会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
3.政治结构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主要有国家权力、政治法律制度和实施机构等。国家权力是政治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政治上层建筑中的核心因素。制度因素是指政治组织和总体社会为整合、规范社会个体的行为,实现社会目标所采取的形式和机制;实施结构则是为了完成政治组织的目标而制定、执行政策和法律,并从法律制度上保障政治制度的稳定性和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政治,特别是作为政治核心的国家权力、制度与结构设施,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它应当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维护人民的生存与发展权利为总体目标。为了达成这样的总体目标,不仅要对社会实施控制、管理、整合,还要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政治资源和政治动力。具体说来,政治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可以提供权威力、法制力、加速力和道德力。
4.经济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社会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并不是自发完成的。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有效配置与合理流动,关系到人类整体和长远利益的经济发展战略、政策以及其他公共政策的制定,正常的经济秩序的形成和维持,旧的经济体制的变革和新的经济体制的建立,都需要合法的政治权力、良好的政治体制、强大的领导力量和广泛的社会动员能力的支持,需要政府所拥有的充足的可分配资源和公共政策权威性的支撑。
5.文化力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是文化发展的最深刻的根源,而文化作为社会整体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又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成为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动力作用,是通过影响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得以实现的。
社会历史问题主要有哪些?
(1)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它有自己发展的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2)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必然性是指历史的发展有其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偶然性是指个人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自己的个人选择,历史发展的路径和宽度和个人的选择有关,适应历史发展的就是进步的一方,阻碍历史发展的就是落后的一方,历史的发展就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3)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力量

1、如何全面认识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十一五”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等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1.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统筹东中西部共同发展。“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的版图在细化,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由南向北、从东到西,一个个被圈定,一步步在展开。3.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五年来我们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主要是:注重把抓住发展机遇和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注重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努力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注重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关系,努力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和谐稳定;注重把维护中央权威和发挥地方积极性统一起来,努力增强政策执行力和发展活力;注重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有利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对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我们要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着力点,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企业的规模效益和竞争力。
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善农村面貌,促进城乡同步发展。要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使地区间人均GDP、居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的相对差距逐步缩小。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
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要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认真研究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强化对食品、药品等的监管。
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这是《建议》的一个重要判断,是符合实际的。五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就,“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能够胜利完成。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获得好收成,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结构优化,利用外资质量提高,“走出去”步伐加快,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五年来,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重视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增强。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我们彻底取消农业税,结束了几千年来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全面实行真正免费的义务教育;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在23%的县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制定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等,这些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大事。我们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周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客观唯心主义用形而上的精神实体或神秘力量解释社会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则从人的精神世界中寻求社会发展的根源,将人的理性、情感、意志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在马克思主义以前,一些唯物主义思想家也试图用物质的、经济的和技术的原因解释社会发展,将地理环境、经济因素或科学技术作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这些观点用单一因果观审视历史,不能如实地揭示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单一动力论不能从影响社会发展的诸多因素的交互作用中探求社会发展的动力,它向人们展示的是一种线性的社会发展图景。与单一动力论相对立的是多元动力论即“因素论”。这种观点认为构成系统的诸要素或一个大系统中的诸多子系统没有主次轻重之分,社会系统内的经济、法律、道德、宗教、科技、心理、情感,亦无原生与次生、主要与次要的区别,而是以无所谓本原与派生、主要与次要的方式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作用。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较之单一动力论无疑是认识上的一个进步,但否认影响社会发展的诸因素是一个有层次的动力结构,就会误导人们对于社会的认识,使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面前抓不住根本线索和主要方面,在社会发展的实践层面抓不住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扬弃了单一经济决定论的历史观以及多元因素论概念平衡的折衷主义历史观,从系统整体来说明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既从发生学和逻辑的意义上确认经济因素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终极动因的性质,同时又确认构成社会系统的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互为因果关系,从而建构了一种以经济因素为始因的综合的系统动力论。为了反对社会历史领域的唯心主义,“给力求阐明社会生产的真实历史发展的、批判的、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扫清道路”[1],马克思和恩格斯将物质生产这一人类实践的基本方式作为整个社会历史的起点和新世界观建构的逻辑起点,把物质生产这一社会内部的、感性物质的和持久起作用的动态因素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同时这也是人们仅仅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都要进行的……一种历史活动,即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因此任何历史观的第一件事就是必须注意上述基本事实的全部意义和全部范围,并给予应有的重视。”[2]在《序言》中,马克思进一步阐发了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在整个社会发展中作为根本动力的地位和作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为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3]马克思揭示了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在社会系统建构中的基础地位和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的意义,与将社会发展归结为理性、意志、情感、观念的一切唯心主义观点划清了界限。但强调经济因素、物质生产的决定作用,只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动力论的一个方面,它不仅确认经济因素对于政治、思想等上层建筑诸因素的决定作用,同时又指出上层建筑诸因素对于经济基础、物质生产的反作用以及物质生产、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文化关系的交互作用。社会有机体的演化发展,是以经济因素为最终动因的社会系统的各种构成要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晚年恩格斯在他的一些著作和通信中反复强调社会系统中诸因素相依互动的综合动力论思想。他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的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这里表现出这一切因素间的相互作用,而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归根到底是经济运动作为必然的东西通过无穷无尽的偶然事件……向前发展。”[4-1]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下进行历史创造活动的,其中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但政治的前提和条件,历史文化传统,也起着一定作用,尽管不是决定性的作用。“我们把经济条件看作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的东西”。“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并非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而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这是在归根到底总是得到实现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互相作用。……在这些现实关系中,经济关系不管受到其他关系——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多大影响,归根到底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4-2]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经济的、政治的、思想文化的、历史传统的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的因素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而在这些动力因素中,又区分了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精神动力和精神动力的动因以及交互作用和更有力、最原始、最有决定性的作用等等,始终把经济因素作为起决定作用的力量,作为理解社会发展进程的主线,作为坚持综合动力论的前提。这就既为社会发展动力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同时也指出了求解社会发展动力之谜的基本路径。循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就有可能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利益、劳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交互作用,揭示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






社会发展动力的认识过程视频

相关评论:
  • 17035727832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升本考试用。哲学达人帮个忙 浅浅的讲一下。不...
    籍狠爽⑴这两对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矛盾,它是其他一切矛盾的根源,规定并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⑵这两对矛盾的交互作用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即它们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⑶这两对矛盾的运动,形成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离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辨证发展的规律。这是人类...

  • 17035727832什么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籍狠爽文化交流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学习,它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文化交流可以增进人们的理解和尊重,促进知识和经验的传播和共享,激发新的思想和灵感。文化交流也可以带来社会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文化交流的例子有很多,比如丝绸之路,殖民主义,全球化。社会发展的认知及...

  • 17035727832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籍狠爽可以把它们区分为根本动力和直接动力、基本动力和非基本动力、主要动力和次要动力等。人类认识发展的全过程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一直反复和无限发展。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17035727832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籍狠爽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到多个因素和方面。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生产力是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表现为两个方面:...

  • 17035727832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是什么???2000字最好.谢谢.追50分
    籍狠爽⑴这两对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矛盾,它是其他一切矛盾的根源,规定并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⑵这两对矛盾的交互作用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即它们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⑶这两对矛盾的运动,形成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离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辨证发展的规律。这是人类...

  • 17035727832认识发展的动力除了实践,还有哪些例子
    籍狠爽5. **技术革新和创新**:技术革新和创新也是推动认识发展的重要因素。新技术的出现可以解决原有难题,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促进认识的进步。例如,互联网和其他信息技术的出现就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认识的进步。这些例子表明,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是多元化的,除了实践,还有诸多其他因素在起作用。

  • 17035727832说说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包括哪些方面
    籍狠爽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 旧的社会历史理论往往把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归结为人们的思想动机或精神力量,而未能揭示社会历史的真正奥秘。 唯物史观超越了唯心史观,它没有停留在“精神动力”的层面上认识社会历史,而是透过历史的表象,进一步探寻并发现了社会历史深处的“动力的动力”: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 17035727832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什么?
    籍狠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和根本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地坚持解放和...

  • 17035727832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的讨论观点有哪些?如何评价?
    籍狠爽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社会发展即是客观历史演进的过程有是人的价值实现的过程。社会发展的动力源自于人自身,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目的。以人为本,就是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170357278321为什么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籍狠爽第二,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发展动力来看: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就不可能冲破传统体制和陈旧观念的束缚;就不可能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 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就不会认识到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要通过经济、 政治、科技、文化、教育体制的改革,完成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使命;就不会 ...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