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甲午中日战争?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怎样看待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3月,甲午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一个71岁的老人,中国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东渡日本,作为清朝政府的特命全权大使,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日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规定:(一)中国承认朝鲜独立。(二)中国向日本割让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三)中国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加上赎回辽东半岛的3000万两共2.3亿两)。以及新开通商口岸,增加内河航线等共11款。甲午战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从此走向更深重的灾难。巨额战争赔款相当于全国3年的财政收入,清政府根本无力承受,只能向英法德俄列强贷款,不但利息很高,还要以海关、税收、财政的管理权作抵押。大面积割让国土直接导致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战后的几年里,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长城以北属俄,长江流域十省属英,山东属德,云南、两广属法,福建属日。而美国这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则打着“利益均沾”的旗号,以支持日本为主要手段,谋求在中国的更大权益。战后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跳板,中国东北部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台湾被日本割占,使数百万同胞离开祖国的怀抱,饱受欺凌50多年。

日本是战争的最大受益者,得到了价值1亿两白银的战利品和2.3亿两的赔款。这笔巨款相当于日本当时7年的财政收入,日本朝野对此欢欣鼓舞,外相陆奥宗光高兴地说:“在这笔赔款之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几亿日元,本国全部收入只有8千万日元,一想到现在会有3亿5千万日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和私人都觉得无比的富裕!”战后,日本经济和军事实力飞速扩张,为其在上世纪30年代大举侵华埋下伏笔。总之,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陷入深重的民族危机,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在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战争中,中日甲午战争可以说是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后果最重,教训最多的一次战争。正因为如此,重新学习、研究这段历史,也最具现实意义,这里最重要的是分析甲午战争中国惨败的原因,总结、汲取其中的教训。

长期以来,一些论者从力量对比的角度分析问题,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日本及其支持者实力强大,中国不具备赢得反侵略战争的条件,由此强调落后就要挨打,必须奋发图强,提升国力,才能最终立于不败之地。这个观点自然有其积极意义,但就甲午战争而言,仅作此分析还嫌不够,也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甚至容易陷入“武器决定论”的误区,应该进行更全面、更准确的分析。

实际上,当时中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并不比日本差,从经济上看,甲午战前日本的重工业还比较薄弱,轻工业中也只有纺织业比较发达。钢铁、煤、铜、煤油、机器制造的产量都比中国低得多。当时日本共有工业资本7000万元,银行资本9000万元,年进口额1.7亿元,年出口额9000万元,年财政收入8000万元,这些指标除了进口量与中国相当外,其它都低于中国,说明当时日本的经济实力和中国一样并不强盛。从军事上看,日本在甲午战前的一二十年里,竭全国之力提升军事实力,尤其重视海军建设,到1893年,拥有军舰55艘,排水量6.1万吨,与中国海军主力北洋舰队相当(中国还有广东、福建水师)。日本常备陆军22万人,总兵力不到中国的一半,武器装备也相差不大。很显然,中日军事力量对比,不像鸦片战争时大刀长矛对坚船利炮那样悬殊,有的方面如海陆军总量中国还略占优势。也就是说,甲午战争中国之败,并不是败在军事力量上。

那么,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从中汲取哪些教训?这对我们今天维护国家安全和加强国防建设有哪些借鉴呢?

一、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是战争失败的认识原因

二、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是战争失败的外部原因

三、信奉“武器决定论”是战争失败的思想原因

四、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战争失败的战略原因

中国
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甲午战争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

远东
日本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扩张,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另外,日本为了对抗俄国,湔雪三国干涉之耻,一方面提出“卧薪尝胆”的口号,重新开启十年扩军计划;另一方面促成了“英日同盟”的形成,开始了东亚地区新一轮的争霸。
甲午战争标志着中朝之间上千年的宗藩关系正式终结,朝鲜名义上获得了独立,实际上却被日本控制。之后俄国势力进入朝鲜,日本和俄国在朝鲜的争夺日趋激烈,最终引发了1904年日俄战争。
对远东局势来说,《马关条约》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明显地反映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斗。

甲午战争就算胜利了,也只是李鸿章的胜利,不是中国的胜利,除了让清政府更加恐惧和仇视汉臣之外没有其他好处,即使想要向日本索取赔偿,也缺乏践行这一目标的手段,倒是俄国肯定不介意借机插手朝鲜。甲午战争失败的话,英国手里的日本战争债券会成为英国从日本身上割肉的利刃,不过到时候日本身上也不会剩下来多少值得一提的东西了,也许英国还会再提供一笔贷款,继续扶持日本作为其在远东牵制俄国的棋子。不过说到底,历史的假如推断出任何结果都无所谓,反正丘处机最后还是路过了牛家村。以当时的形势,日本的国运赌博输得内裤都不剩,从此成为英国在远东无足轻重的棋子,日本人民又要艰苦奋斗不知多少年;大清,国际上来说变成英国遏制沙俄的首选,目测能多拉点钱,变成一个类似土鸡的角色;内部来说,老李的地位进一步提高,汉人藩臣地位上升,加剧中国南方的离心自治倾向,但是革命难度更大了;非严谨纯想象,军阀混战必然免不了的,但是大清的架子不会垮的这么快,有可能变成大清架子下的民国;如果是这样,那和土鸡之路基本就一致了,区别在于帝国的站队能力,站对了就苟延残喘,站错了的话,该来的还是会来的。

对于稍微对历史有些爱好和了解的人,这个问题都不能成立。甲午之战号称中日对赌国运,这不是很多人的共识么?甲午而戊戌,戊戌而辛亥,其影响其脉络不是历历可寻么?“鲜有人提起”是什么意思,是指高考不是重点么?为什么我觉得北洋水师、李鸿章、慈禧太后、颐和园、邓世昌、吉野号、刘公岛这些名词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呢?抗日战争你觉得大家都很熟是么,那国军在正面战场可是曾经打过22次战役的,你自己能背出几个呢?正面战场这部分情况,和上面关于甲午的那些名词和事件相比,你觉得一般人到底对哪个更熟悉呢?作为唯一一个延续下来的文明古国,我们的文化其实是有着十分强大的生命力的。那为什么在近代我们落在了后面,作为学生的日本却一下子脱亚入欧,成为亚洲唯一一个世界列强。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再扩大一下:为什么是西欧和日本这些“蕞尔小国”起来了,然而称雄中东小亚细亚的奥斯曼土耳其和制霸东亚的中华帝国怎么都稀里糊涂的落在了后面?真相绝对不是只有一个,但是两个大国的同样一成不变的中央集权制害了自己。或是说,西欧松散的君主制,破破烂烂的古典文明使得不同的制度不同的阶级能够成长,最终最具活力的商业,最有威力的科学技术成为了现代文明的核心。

概括说,中国当时正处于专制帝国封建化阶段,而日本则实现了由封建向专制的转变。中国政令不一,日本上下一心。中国消极保守,日本积极进取中国正在处于文明衰退期,日本正处于文明发展期。中日甲午战争实质上是日本一国与淮军的战争。日本举国动员,而中国则只有李鸿章系参战,南洋水师在看热闹,蒙古骑兵也没有参战。所以甲午战争是专制化战胜了封建化。日本明治维新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改革,顺应了历史潮流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所以明治维新后迅速崛起。甲午战争的失败是中国洋务运动发展的转折点,洋务运动属于地主阶级进行的自救,大多简单引进西方的先进武器装备,停留在器物层面,不彻底。洋务运动比较复杂。

所谓“洋务”乃由于西方社会注重效率,与中国传统社会习惯大相迳庭。每一件兵器的使用,都受到传统文化、思想之约束,而这些都是在每一方面都受到影响。如开办各类实业工厂,社会上需要有各类商业组织作配合,如零件、银行、保险等等,但这些在十九世纪的中国都全付阙如;会计没有完善的管理概念,使会计帐目不能有效核实;人事管制漫无标准,盖因传统文化欠缺现代人事管理思维。总的来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中国的封建体制并没有改变,中国也没有因此而富强起来。显而易见,洋务运动的阻碍主要源于封建体制本身的排斥,中国洋务运动无法获得朝野全数支持,朝中重要保守派,对洋务运动采取仇视的态度,使洋务运动进行困难。综上所诉,问题核心还是在于帝国内部,日本明治维新之前其实已经经过了一场上层建筑的革命,大量的倒幕派作为新兴的贵族迫切希望通过维新来改变政府,本藩甚至是全体国民的命运。而中国缺乏此种变革的迫切性,科举考试仍然作为主要的社会上升通道,加之封建官僚的抵触,预示着这场运动只会是少数上层的游戏,而无法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参与。

甲午战争下来,日本险胜,中国血条少了一大截,日本的血条涨了一大截。日俄战争,日本又险胜,血条又涨了一大截一战中国占了一点小便宜了,血条恢复了一点点,日本占了大便宜,血条又涨了一截中国自己内部打打杀杀,血条又是一格格的往下掉一个血条快满格了,一个血快掉完了,怎么可能不被摁着打啊。所以作为玩家的蒋介石,操控着只有一格血的中国,面对满格血的日本,最好的办法就是抱着头做防御姿态,血条还能掉的慢点,真要是放开对打,分分钟被搞死的节奏啊。蒋介石就是一边抱着头挨打,一边盼着游戏里再来一个狠角色结果美国咣当跳了进来,几脚把日本血条打得快清零了,中国就站在边上打酱油。

甲午战争清国是惨败,“势均力敌”只是战前拿战舰数量简单计算的结果,实际上是一败涂地,马关条约签订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谈判的资本,堪称城下之盟;甲午战争时之所以没有亡国,是因为中国体量太大,日本吞不下来,而且这一事实在全面侵华战争中也没有改变。三十年后的九一八,日本也没有侵占全中国的事先计划,野心是随着事态的发展而逐渐膨胀的;在战役层面,中国军队确实无还手之力,但是从战争层面上来说,中国的战略纵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还是因为体量太大,打到后面日本自己就打不动了。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1894年7月,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清朝在战争中战败,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有: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觉醒 台湾被日本侵占 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促使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的重大事件是中日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的惨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把向西方学习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维新派与洋务派分歧的实质是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主要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三个问题展开,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论战进一步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们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使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拉开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帷幕。
(2012·新课标)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持,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谕旨,宣布开始变法,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1898年的“百日维新”如昙花一现,只经历103天就夭折了,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以外,(这是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发端),其余新政措施大都被废除,谭嗣同在慷慨就义前仰天长叹:“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维新派“无力回天”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不敢触动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 他们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击和镇压 他们惧怕人民群众,把改革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经济上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其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再次,惧怕人民群众。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维新派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以维新运动为起点,资产阶级新文化开始打破封建文化独占文化阵地的局面)。


如何看待甲午中日战争?视频

相关评论:
  • 17366512462为什么说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简要回答
    花竿费中日甲午战争签定了马关条约,同时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可以说是促进了民族的觉醒,也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从这方面讲,甲午中日战争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不过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应该是鸦片战争,它是我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是我国近代史的开端.

  • 17366512462甲午中日战争是怎么回事?
    花竿费甲午中日战争是1894年7月末至1895年4月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是一场日本发动的非正义侵略战争。战争爆发的标志是丰岛海战,战后签订的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中华民族带入了灾难的深渊。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是中国和日本之间争夺朝鲜...

  • 17366512462中日甲午战争该有如何的的正面评价
    花竿费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国际地位的骤降。而如果说一些正面影响的话,一则是洋务运动的失败,让一部分中国人觉醒:中国缺少的不是洋枪洋炮,而是新的制度,近代化的制度。而在中古的框架下,仅仅进行军事武器方面的采购,是不能真正强国的。洋务运动失败了,传统的封建思想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 17366512462甲午中日战争对我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花竿费4.意识形态的影响:甲午战争后,许多思考中国未来走向和国家体制改革的知识分子开始对西方文化进行思考和探索,引进了许多先进的西方理念,推动了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并对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之,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其结果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

  • 17366512462如何看待中日甲午战争?
    花竿费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战争赔款二亿三千万两库平银;舰艇等战利品价值也有一亿多日元。而当时日本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高兴地说:“在这笔赔款以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好几亿元,全部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所以,一想到现在有三亿五千万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还是...

  • 17366512462如何看待甲午中日战争?
    花竿费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真正被列强瓜分的开始,其实在甲午中日战争开始之前,中国虽然被英国和法国侵略,但是在其它的国家眼里还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因为当时世界上的一哥就是英国,二哥也是法国,所以这两个国家联手来打中国,即使失败了也情有可原。但日本作为一个那么偏远,而且狭小的国家,竟然在甲午中日战争...

  • 17366512462甲午战争中国惨败的原因有哪些?要怎样理解?
    花竿费甲午中日战争是清政府和日本爆发的第一次战争,这场战争以清政府惨败结局,清政府惨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两者的军事实力相差太远,还有就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晚清是历史上非常屈辱的一段时期,虽然在清朝的前期,整体发展的非常不错,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都有着傲人的成绩,但是因为后期统治者的政策...

  • 17366512462怎样看待甲午中日战争
    花竿费③对朝鲜而言,甲午战争标志着中朝之间上千年的宗藩关系正式终结,朝鲜名义上获得了独立,实际上却被日本控制。之后俄国势力进入朝鲜,日本和俄国在朝鲜的争夺日趋激烈,最终引发了1904年日俄战争。④对远东局势来说,《马关条约》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三国干涉还辽...

  • 17366512462甲午中日战争的地位
    花竿费甲午战争的结局确立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社会地位 甲午战争是以英美帝国主义为后盾,由日本出面对中国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在中国攫取政治、经济特权、扩大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进行资本输出,从而变中国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取得了在中国投资办厂的特权,对华...

  • 17366512462如何评价甲午中日战争对中日两国的影响
    花竿费中国 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甲午战争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