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精讲第二十章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本章章旨】

本章河上公《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命名本章为“异俗”,熊春锦《<老子德道经>校注》命名本章为"食母”。本章主旨是把“我”与“众人”"俗人”比较,批判社会上背离大道的各种现象,重视用“道”来滋养自己。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漯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

绝学无忧 :绝学,弃绝圣智之学。无忧,无扰。弃绝圣智之学可以没有搅扰。陈鼓应教授主张把此句放在上一章最后。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唯,恭敬地答应声,晚辈回应长辈的声音。阿,怠慢地答应的声,长辈回应晚辈的声音。“唯”、“阿”都是回应的声音,唯的声音低,阿的声音高,这里用来表示上下或贵贱的区别。另一说,“阿”同“呵”,斥责、呵斥。我们取前一说,意思是说,应诺与阿声,相距有多远?

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善,傅奕本、帛书甲本作“美”,学界多认为当改为“美”。其实不改也好,意思是说,善良与邪恶,相差有多少?也是很对应的。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世人所畏惧的,不可不畏惧,人不必去触犯。

荒兮其未央哉 :荒兮,有两种说法,一说形容精神境界的广阔,一说指时间经历的长久。我们取前一种说法。未央,即无尽的意思。精神领域开阔啊,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熙,和乐。熙熙,纵情奔欲,兴高采烈的样子。如享太牢,太牢是古代人把准备宴席用的牛、羊、猪等等事先圈养着,养好了之后,用在宴席上。如春登台,好像春天登台眺望。意思是说,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丰盛的宴席,如在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世俗的人都享乐的。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我,这里老子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表达他的心情和精神境界。"老子的'我’是跟道’对话的'我’,不是跟世俗对话的'我’。我其实就代表道,我就是道,道就是我。老子便以这个'我做主词,盘坐在中国历史的山谷间,以自语着人的忧愁与欢喜。他的自语,正像山谷间的松涛,格调高越,也像夜海的荡音,清澈如诗。

泊,淡泊、恬静。兆,征兆、迹象。未兆,没有迹象,形容我不炫耀自己。“孩”,同“咳”,即婴儿的嬉笑。意思是说,我却独自淡泊宁静啊,没有活动的迹象,如同婴儿还不会发出嘻笑声。

漯缧兮若无所归 :像僳,即螺嫘、磊磊、落落,皆双声近义词。磊磊兮,即落落不群,无所依傍。落落不群啊,好像无家可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有余,有丰盛的财货。遗,匮,匮乏、不足的意思。众人都有多余的东西,而唯独我好象什么都不足。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这里“愚”是指一种纯朴、直率的状态。老子有时以“愚人”自称,代表一种修道者的生活境界。沌沌兮,混沌,不清楚。我真是个“愚人”的心肠啊!浑浑沌沌啊!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昭昭,智巧光耀的样子。昏昏,愚钝暗昧的样子。察察,严厉苛刻的样子。闷闷,纯朴诚实的样子。世俗人是多么智巧光耀,只有我这么愚钝暗昧。世俗人是那么严厉苛刻,只有我这么淳厚质朴。

澹兮,其若海 : 飂(liao.liu) 兮,若无止 :澹,澹泊。沉静。飂,高风,风疾速的样子,形容精神飘逸。《河上公注》:“我独忽忽,如江海之流,莫知其所穷极也。我独漂漂,若飞若扬,无所止也,志意在神域也。"用现代汉语就是说,沉静深广啊,我的心胸像无边无际的大海一样;自由奔放啊,我的心灵无有止境像随意吹荡的疾风一样。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以,用。有以,有用,有为,有本领。《河上公注》:“以,有为也。我独无为。”《王弼注》:“以,用也。皆欲有所施用也。”鄙,形容愚陋、笨拙。世俗人都精明灵巧,有所作为,而唯独我愚昧笨拙,无所作为。

我独异干人,而贵食母 :母,这里比喻道。食母,食于母,即养于道,用道来滋养自己。我独与世俗人不同,而重视用“道”来滋养自己。

总结:上一章老子针对社会病态,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这一章老子继续针对各种社会病态现象,以“我”的独立人格,在与"众人”“俗人”比较中批判社会上背离大道的各种现象。在老子看来,首先要弃绝上一章的圣智之学,以免被搅扰。其次指出,贵贱、善恶之类的价值判断都是相对的,是经常随时代而变换,随环境而更改。众人所畏惧的,还是要畏具,不可不警惕,不必故意去触犯!

接着,老子比较“我”在人生修养、生活态度上与世俗人价值取向的不同:世俗的人熙熙攘攘,纵情享乐:老子则淡泊宁静,落落不群。世俗人智巧光耀,严厉苛刻:老子则愚钝暗昧,淳厚质朴。世俗人都精明灵巧,有所作为:而老子愚昧笨拙,无所作为。在这里,老子充分显示出“我”与世俗社会的疏离感。这种疏离感正是世俗人背离大道,日益堕落,而老子精神自由,人格境界提升的表征。


道德经精讲第二十章视频

相关评论:
  • 18538685764道德经精讲第二十章
    匡药待这种疏离感正是世俗人背离大道,日益堕落,而老子精神自由,人格境界提升的表征。

  • 18538685764道德经精讲第二十一章
    匡药待上一章老子批判社会上背离大道的病态现象,挺立“我”的人格独立,彰显得道者的精神自由。但他并不是要遗弃人世之事,他还是要引导人们学道,修道,所以本章又集中描述“道”的状貌,可分三层意思:第一层,道和德的关系是分不开的。道本无形,可由德的功用中体现。第二层,道虽无名,却在恍惚冥冥...

  • 18538685764我背完了《道德经》
    匡药待一、不能贪多,无论长短,一天只背一章。我以前背《论语》和《诗经》,都无疾而终,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贪多,导致根本无法坚持下去。二、工作日,做完必做的工作后,就开始学习《道德经》。这样,就不会用心不专影响效果了,而且会很高效。周末的话,可以根据个人情况灵活安排时间,我通常是在孩子...

  • 18538685764道德经精讲第五十章
    匡药待十有三,十分中有三分,即十分之三。杨兴顺先生说:“生死相循是'道’的自然法则之一。老子认为:人类社会上有三分之一的人走向生的自然繁荣:有三分之一的人走向自然的死亡;还有三分之一的人由于违背了生的自然性,即违背了"道’的法则,去做力所不逮的事,因而过早死亡了。”死之徒,属于夭折...

  • 18538685764齐善鸿水平如何
    匡药待齐善鸿研究道德经,写出了一本《齐善鸿讲道德经》,他把道德经里的八十一句话,分为八十一章,进行精讲,拆解了老子的智慧,从读懂到会用,并用之解答现代管理、教育理念以及日常生活的困惑。教育工作经历:1978年9月-1983年7月, 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专业,学士。1986年9月-1988年7月, 美国纽约州立...

  • 18538685764倍速学习法的书籍
    匡药待全章总结知识结构专题讨论中考展望全章综合测试题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基本信息作者: 刘增利 主编[1]出版社: 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8-7-1开本: 大32开I S B N : 9787530342084定价:¥17.80目录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知识与技能部分知识网络结构概念规律精讲问题与策略部分典型例题解决中考...

  • 18538685764道德经精讲第三十七章
    匡药待《道德经》分道经与德经两部份,三十七章以前称为道经,三十八章起称为德经。本章是“道经”的最后一章,与第一章相呼应,表示道经的圆满结束。老子在第一章提出的“道”的概念,落实到他理想的社会和政治,强调“无为无不为”,具体内涵就是“无名”“无欲”“静”,告诫统治者自身做到清静、真朴、...

  • 18538685764道德经精讲第五十六章
    匡药待【章旨】本章河上公《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命名为“玄德”,熊春锦《校注》命名本章为燃旅“玄同”。老子在这一章中阐述,要达到与大道“玄同”的境界,就要塞兑闭门,挫锐解分,和光同尘,超越世俗亲疏利害贵贱的差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分;和其光,同其尘...

  • 18538685764道德经精讲第三十一章
    匡药待这一章是对上一章的继续和发挥,仍是讲战争。上一章着重从后果讲,这一章以古代的礼仪来讲战争。老子认为,兵器战争虽然是不祥的东西,但并没有完全否定战争,作为君子,在迫不得已之时,也要用战争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只是在获取胜利时不要以兵力逞强,不要随意地使用兵力杀人。相反,对于在战争...

  • 18538685764道德经精讲第四十九章
    匡药待总结:上一章讲“为学”和“为道”两种认识的途径,老子希望人们走"为道”的路子,达到“无为”的境界。本章从文字上和内容上看,都是紧接前一章问题的深入分析论证。得道的圣人没有私心,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使人人守信、向善,并通过收敛自己的主观成见与意欲,使人心思化归于浑朴。尽管百姓都...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