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篇是(贝壳)和(蝉)两篇课文。 讲一下谢谢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初一的课文<<蝉>><<贝壳>>谁能帮忙讲解一下?~

《贝壳》是苏教版初中语文的一篇自读课文,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按照新课程标准去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感悟人生,现将上课情况简介如下并略做评述。
一、课堂教学主要步骤:
1、教师向学生简介作者席慕容,饱含感情的朗读两首席慕容的抒情短诗,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导入《贝壳》一文的教学。
2、教师范读课文,多媒体配乐(葫芦丝)和画面(碧蓝的大海、金黄的沙滩、贝壳特写)要求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3、学生齐读课文,发现自己最喜爱的句子。要求:注意朗读速度(舒缓),配乐。
4、师生共同品读1、2两节,学生体会贝壳的外形特点,学生结合课文描述自己所看过的贝壳的外形;教师提出讨论题:你看到贝壳时,你想到了什么?(此时,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向身边的同学谈自己的想法,教师提2-3名学生回答。)
5、分别抽学生美读3、4、5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情来(找6--8名学生站起来读,其他学生先后对上述学生的朗读做出评价)
6、启发学生找感受最深的语句,教师和学生一起反复朗读这几个句子。经过学生品赏,一致认为以下两句最感人:
(1)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他制作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
(2)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
7、围绕上述两句学生畅所欲言,感悟人生,升华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8、配乐齐读课文,从整体上揣摩课文结构、思想,感悟席慕容的人生情怀和哲理思考。
二、对本节课的一些思考
第一,课文要好好地读,在朗读中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遵循学科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共同解读教材,解读人文,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遵循学生的阅读心理规律,把学生的体验感受放在首位。在《贝壳》一课的教学中,我把学生的体验感受读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人生,体会人生的意义,应当说,席慕容的这篇散文给培养学生情感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在朗读过程中,随着朗读次数的增多,在老师的点拨和学生的感悟的共同作用下,全体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愈加深刻,在朗读中,我明显地感觉到学生们的感情变化,在赏读一些段落和句子时,许多学生都动了真情,有的学生眼眶都湿润了。
第二、师生关系有了新的定位,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着重强调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特别张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本课的设计中,有意识的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以学生的朗读感悟为教学的主线贯穿全课;把学生之间讨论作为解决读文疑难的重要手段;用“找最喜爱的句子”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感受文章的美;课堂小结是让学生畅所欲言,谈对人生的思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韩愈曾说,教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今天看来,这只能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形象了,在信息化的21世纪的今天,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此,教师应当是教学流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学习过程的评价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第三、应注意构建语文课堂教学的多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课堂绝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一言堂,而是师生对话的平台。就文学作品而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在文学欣赏中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那么,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为什么非要学生对作品(课文)只能按教参或者老师的一种理解去记忆呢?让“一千个读者,有一个哈姆雷特”是违背人的审美心理规律的。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感悟课文,老师只是拿出自己的观点与学生交流。例如:在前文所述的两个最喜爱的句子欣赏中,有的学生赞叹贝壳的坚韧不拔,有的感慨生命的短暂,有的赞美平凡的伟大,不一而足,我对他们的回答一一肯定,也许教参给定的答案很完美,但对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却是弊大于利。
通过《贝壳》的教学,使我对新课程标准又有了新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张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构建课堂教学的多元,把师生的平等的关系展示出来,走出技术设计的误区。

相同之处:
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
不同之处:
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相同之处:
(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
不同之处:
(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这两篇是(贝壳)和(蝉)两篇课文。 讲一下谢谢视频

相关评论:
  • 17523667348《蝉》和《贝壳》这两篇文章分别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耿蚁果写完贝壳的外形之后,作者急速的转入写贝壳的内部,写贝壳里面“小小柔软的肉体”,写贝壳的生命。贝壳的生命是特殊的,经过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生命的痕迹都“完全消失了”,作者说这是“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这是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可就是这样的躯体,这样的生命,上苍竟然极其精致、...

  • 17523667348《蝉》和《贝壳》这两篇课文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耿蚁果相同之处: 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 不同之处: 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贝壳》...

  • 17523667348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短文两篇原文(蝉和贝壳)
    耿蚁果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贝壳 席慕蓉 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迥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要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

  • 17523667348初一第三课课文 短文两篇(蝉 .贝壳)
    耿蚁果《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贝壳》则表达作者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的思想感情。

  • 17523667348请速告知:短文两篇《蝉》、《贝壳》的中心思想!
    耿蚁果因为爱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为热爱生命,她加倍喜欢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笔下,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她才会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仔细、一丝不苟。2、《贝壳》中有这样的话:“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

  • 17523667348短文两篇蝉小思贝壳席慕蓉的主旨
    耿蚁果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哪管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贝壳: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

  • 17523667348初一第三课课文 短文两篇《蝉 .贝壳》 中心或者感悟
    耿蚁果蝉:蝉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即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的生活。贝壳:贝壳的作者在海边拾到一枚小小的贝壳并仔细观察,同时引发了思考:一个人并不一定要建立叱诧风云的丰功伟绩,因该像小小的贝壳一样,用...

  • 17523667348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课短文两篇蝉贝壳主要内容
    耿蚁果<蝉>这篇哲理散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有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贝壳》作者借贝壳表达了人的生命更长,天地更宽,应尽自己所能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仔细,一丝不苟。

  • 17523667348初一语文 如果把两篇短文的题目《蝉》和《贝壳》均改为“感悟生命”,你...
    耿蚁果的感悟是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蝉的生命意义当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留下令人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如果均改为“感悟生命”除了让两篇短文不易区分外,还无法突出其中的深意。

  • 17523667348初一课文《蝉》,《贝壳》内容
    耿蚁果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我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采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在海边捡起这一枚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