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怎么不按嫡长子继承法了?

来自:品购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为什么清朝皇帝普遍不是由嫡长子继承?根本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是清朝的立储制度不是嫡长子皇位继承制,而是秘密立储制度。
清朝皇帝和历史上王朝一样实行世袭。太祖努尔哈赤之后的11帝都是他的子孙。但是袭位方式与历代不大同。历代由皇帝的嫡长子继位,并且要先预立为太子。清朝不守这个规矩,继位的不论是否皇长子,除了载淳外,无一是长子。
载淳曾有一弟,出生后未命名就死了,因此无人与他争王位。继位也不一定要先预立为太子。清朝的继位法几经变化。开始实行汗位推选继承制,太宗、世祖和圣祖都是由皇室贵族推选的。圣祖想效法汉族历代做法,开始立嫡长子允礽为皇太子,后来发现他不理想,又把他给废了。后来是皇四子胤禛争到了皇位。
鉴于过去几代皇子争位刀光剑影的残酷教训,世宗发明了一种秘密建储(储,储君,太子)法:把挑选出来准备继位的皇子姓名写好,放于匣中,置诸乾清宫正中顺治帝御书“正大光明”匾之后。皇帝死后,取出宣读,新君即位。这种办法用到道光。这段时间秘密建储也有中途改变的。
乾隆帝即位后立皇次子永琏为太子,乾隆三年永琏夭亡,乾隆帝改立皇十五子永琰(永琰后改为颙琰)。咸丰传位是临终召王大臣承写珠谕,立皇长子为皇太子。至于后来同治帝死后由载湉继位,是为光绪帝,光绪帝死后由溥仪继位,是为宣统帝,则是由慈禧太后懿旨确定的醇亲王载沣。

扩展资料
背景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按照封建宗法制原则,通常实行公开的嫡长子继承制。清代从康熙朝开始,沿用中原各王朝立嫡长子的做法确定皇位继承人。康熙十四年(1675年)下诏册立嫡长子胤礽为皇太子。
康熙帝多子,在位时间又长,过早地公开册立太子,造成了康熙帝和太子间、太子和诸皇子间的矛盾和纷争。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地步,使皇权受到了威胁,政局也因此动荡不宁,康熙帝不得已两次废皇太子胤礽。
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第二次废皇太子后,康熙皇帝再没有公开建储,致使康熙死后雍正帝即位成为一大历史疑案。一说雍正帝遵遗诏即位,即康熙帝临终前,遗诏雍亲王皇四子胤禛“克承大统”。
一说雍正帝“矫诏篡位”,即康熙帝临终前遗诏“皇位传十四子胤祯”(皇十四子胤禵原名胤祯),皇四子胤禛将“十”改为“于”,将“祯”改为“禛”,于是康熙帝遗诏就成为“皇位传于四子胤禛”。
无论历史真相如何,雍正帝虽是康熙朝激烈的皇位争夺战中的胜利者,然而,争夺战的严重后果给予雍正的教训是深刻的,因而在即位后,他断然废弃了公开建储制,宣布实行秘密建储。
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帝于乾清宫西暖阁召见王公大臣时宣布:“今朕诸子尚幼,建储一事,必须详加审慎,此事虽不可举行,然不得不预为之计。
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诸王大臣咸宜知之。”雍正帝命诸王大臣共议这种做法,诸王大臣均无异议。
雍正帝遂命诸臣退下,只留总理事务王大臣当面将密封的锦匣收藏于“正大光明”匾后。后来,雍正帝又另书密封一匣,“常以随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密建皇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秘密立储制度

清代以前,中国历代封建大一统中央王朝,大多实施嫡长子皇位继承制度。清朝建立并实施了秘密建储制,皇位继承制度出现了一些新变化。首先,在建储形式上,它改变了明立储君的做法,实行秘密建储。其次,它改变了立嫡立长的择储标准。虽然择储范围仍然局限在皇子之内,但储君人选是由皇帝全权决定,既择贤而立,又优先考虑嫡子或长子。第三,公开建储导致了储权的存在,而秘密建储使储君与储权相分离,进而取消了储权。这是秘密建储制与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的最大区别。
清朝皇位继承形式的变换与清朝皇权发展阶段之间,呈现出较强的一致性,在皇权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与此相适应的皇位继承形式。清朝皇位继承制度的演变与清朝皇权发展进程之间所具有的密切关联,超过了此前中国封建社会任何一个王朝。
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汗权,是父家长制专权,带有浓厚的家族血缘关系色彩以及军事民主制思想残余。与此相适应,努尔哈赤生前制定了由其家族成员,即八和硕贝勒公推嗣汗的汗位推选制度。
康熙帝清除鳌拜后,皇权的集中、强化有了较大进展。平定三藩之乱初期,局势对清朝不利。出于政治需要,康熙帝毅然决定实施嫡长子皇位继承制度,但却未能充分考虑到满族传统制度与习俗对清朝统治集团仍具有较大影响。由于缺乏满洲贵族的有力支持,加之其他原因,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的实施以失败告终。
康熙帝总结经验教训,拟定、实行秘密建储计划,雍乾两帝在此基础上,改进、发展为秘密建储制度。以康熙五十一年(1712)清廷对其统治方针进行重大调整为开端,清朝皇权进一步集中与强化,至乾隆时期达于极致。由是,乾隆帝方能确立秘密建储制度,发展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皇位继承制度。

首先,哪有不按?道光不就是嫡长子吗?咸丰虽是继后所生,严格来讲,也算是嫡长子啊!(一定要嫡后所生,那人家没有呀!)
其次,嫡长子继承法的前提是得有嫡长子,而清朝,一堆皇帝都没有嫡长子。如皇太极、雍正、乾隆、咸丰这些生不出嫡长子或者嫡长子早夭皇帝怎么按嫡长子继承法?(清朝皇帝的生育能力都充分体现在康乾身上了,剩下的甭说嫡长了,能有就不坏了)
再次,嫡长子资质平庸当然还可以以传统为先,可如果像康熙朝太子那种三十几年太子当出躁郁症来的主,难道为了嫡长子制而让他上位?
最后,反正儿子当了皇帝,第一件事就是把老娘立为皇考XXX皇后,所以,嫡子名份没多大问题。

------------------------------

其实,嫡长子制的前提是老爹一视同仁或者嫡母超级强悍,自古以来能严格遵守这条的皇帝也实在有限啊!

第一,他们是满人,没有汉人的那么严谨的思想,没有很在乎什么长幼啊,嫡庶的,
第二,在清朝初期就不是按长幼来继承了,像皇太极不是什么嫡长子,顺治爷不是,如果后来再搞什么嫡长子的,那不就是抽祖宗的脸了吗
第三,他们也意识到了嫡长子不一定优秀,以前的那种制度不一定就能使得江山千秋万代,所以他们选择择优而取,选择资质更好,更优秀的皇子继位

清取代明,从宏观的体制方面,袭用了前朝之衣钵。本来是件很省心省力的事情。打江山的人却不满足,在一些至关重要的细节上又谋求变革,企望制度能更完善。且其中不乏令人耳目一新的好点子。
最具创新意识并且与国家命运、皇族命运休戚相关的,要数立以贤的帝位继承法。
明朝执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谁先出生谁就是最佳人选,有一种论资排辈、听天由命的意思。表面上似乎容易减免是非,却有后患:不是当皇帝的料,偏偏当上了皇帝;而在才能方面出类拔萃者,却不见得有入选的资格。所以,明帝(共十余位)中颇多昏庸之辈,祸国殃民。

恐怕正是因为吸取前车之鉴,清朝选立皇储的比赛规则修改了:摒弃了辈分的因素,以才取胜、惟贤是取,这样对每一个皇子来说,则显得公平多了。机会面人人平等,关键看你的才学武艺是否脱俗超群。

而对国家的发来说,则更保险一些:毕竟,皇储是经过严格的筛选与客观的考验的,非等闲之辈所能企及。

清朝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而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他们多数都不按照嫡长子继承制,说白了就是他们从下倒上从没有长子继承制,他们都是从下一代挑选最能干的人来继承财产的。

清朝皇帝从入关前就没有嫡长子的传统,但是还是有太子的。从康熙开始,取消了立太子。主要原因是康熙两立两废太子,并且看到了皇子之间的血腥之争。在他第二次废掉太子后,将传位遗诏放到‘正大光明’匾后,驾崩后由顾命大臣与皇子一起拆封,宣布继位者,并要求爱新觉罗后世按此照办。


清朝皇帝怎么不按嫡长子继承法了?视频

相关评论:
  • 17751592660清朝为何只有一位皇帝以嫡长子身份继位?
    充刮邹不仅仅是清朝,封建王朝除了明朝比较好的遵循了嫡长子继承制之外,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少之又少。清朝历代皇帝中,只有道光帝旻宁一人而已。清朝是满洲所建立,并不恪守中原的“嫡长子继承制”,而是选择能者居之的“立贤制”。由于嫡长子继承制的各种弊端,雍正朝后,确立了“秘密立储制度”,不再公开...

  • 17751592660立太子是封建制度一直延续的,雍正为何废除太子制度?
    充刮邹“秘密立储制”解决了“嫡长子继承制”的问题,实现皇权稳定交接,效果甚至比“嫡长子继承制”要好。雍正时期的清朝,需要的就是稳定,他当然会选择秘密立储。不过,秘密立储也有弊端,皇帝一人说了算,还不能商量,会犯主观错误,会以个人喜好立储,很有可能所立非人。互关互动,互利共赢!

  • 17751592660清朝的皇帝,几乎都不是嫡长子,这是为什么?
    充刮邹结果没有成功。清代实行了保荐制度。当然,推荐制度是在八王的应用领域选拔人才和接班人;世袭王子的秘密机构当然是皇帝秘密挑选的世袭有公众身份来继承大一统,其他人不知道长子的身份,所以很多人认为清代没有长子。清朝的继承法已经改变了有好几个皇帝没有公开或秘密地建立继承人王子。这样,更容易引起问题...

  • 17751592660为什么嫡长子继承制?忽必烈不是长子,朱棣不是长子,雍正不是长子啊
    充刮邹忽必烈是蒙古人!蒙古可没有嫡长子继承制。忽必烈是通过武力夺位的。朱棣是嫡长子继承制的受害者,朱元璋将皇位传给了嫡长孙也不传儿子,就是要确立传承制度。朱棣起兵篡位,当时的读书人骂声不绝,才出了个诛灭十族的事件。雍正是满人,清朝没有嫡长子继承制。就是这样康熙也想把皇位传给太子【嫡长子,...

  • 17751592660清朝祖制是立长不立嫡还是立嫡不立长
    充刮邹清朝建立以来,在皇位传承上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前朝的经验固然可以借鉴,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嫡长制虽可避免兄弟之争,但不能保证选优;太子制则容易引起皇室内部倾轧,骨肉相残。因此,怎样立储、怎样传位,也是皇帝深感伤脑筋的一件事情。清初是其建立政权、平定叛乱、恢复经济、巩固统治的关键时期...

  • 17751592660正史上的哪个朝代的继承制,不立嫡不立长也不立贤?
    充刮邹总体来说,清朝的继承制度并不是立嫡子,比如说努尔哈赤死后,他的大儿子褚英、二儿子代善都是嫡子,即便褚英后来被处死,代善又变成了嫡长子,再不济第五子莽古尔泰也是嫡子,结果却是庶子皇太极(第八子)继位。再比如说乾隆皇帝本来是想立嫡子的,结果二个嫡子——皇次子永琏和皇七子...

  • 17751592660奕欣作为皇位的最佳人选 道光为什么不选择他做继承人
    充刮邹大清王朝问鼎中原之后,更改了之前王朝很多不合理的规定,比如这关系国祚的皇位继承人选拔上,大清王朝就不遵循“嫡长子继承制”,而是采取“择优录取”,以贤德卓众之皇子继承皇位。与“竞争促进发展”一个道理,这对皇帝个人素质的提高无疑是有绝对好处,这也是清朝的皇帝以及皇子们整体素质要远高于明朝的主要原因之一。虽说...

  • 17751592660为什么清朝大部分皇帝都不是嫡子?
    充刮邹清朝皇位继承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曾先后出现汗位推选制、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秘密建储制、懿旨确立嗣君等4种模式。此外,康熙帝的继位主要由孝庄皇太后而定,雍正帝则是利用康熙帝实行秘密建储计划中的失误,侥幸取得皇位。晚清三次以懿旨确立嗣君方式出现的皇位继承个案(包括未能成功的己亥建储),继承人与皇帝的辈份关系...

  • 17751592660中国奉行嫡长子承袭制,真正继承皇位的嫡长子为何这么少?
    充刮邹二、较大基数下,非嫡子自身所存在的优势1.“庶”多“嫡”少成根本原因 接下来我们就回到文章的核心:为什么嫡长子继承制下,有名的皇帝大多都不是嫡长子出身呢?其实对于我国历史而言古代封建阶级统治的几千年历史里,从秦始皇时期以皇帝作为称呼开始但清朝爱新觉罗·溥仪退位为结束,不过只出现了四百零八...

  • 17751592660为什么​乾隆​和嘉庆都认为继承皇位非道光不可?
    充刮邹嘉庆属于矮个中拔高,没办法,剩下几个不成器的儿子,也就他比较靠谱了,即便不优秀,守成还是没问题。4 这种情况下,嘉庆成为太子,而后继位。嘉庆传位道光,过程诡秘。清朝的皇帝们好像死得都有问题,爱新觉罗家族暗潮汹涌。皇太极坐中猝毙、顺治亡于天花、康熙骤崩畅春园、雍正无兆而死……而嘉庆皇帝...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