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旅游资源评价的研究现状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地质旅游资源评价概述~

一、地质旅游资源评价概念
地质旅游资源是指由具有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的地质体(包括构造、岩性、地层、矿床等)形成的景观的统称,它是一个地区风景总特征的基础(杨婕,2007)。地质旅游资源因受其资源特性的影响,确定其是否是地质旅游资源,不仅要考虑其地质学的特性,而且要考虑旅游者的审美需求。所以,对地质旅游资源及其质量的评价,除采用地质科学的指标外,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也很重要。
旅游资源评价是旅游开发的基础性工作。地质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中的重要部分,具有地质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双重属性。其评价方法具有旅游资源评价的共性,也有其作为地质资源的特殊性。
二、地质旅游资源分类
对地质旅游资源进行评价,资源种类分得越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实用价值越高。
关于地质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也有不同的观点。陈安泽(2001)把地质景观分为地质构造现象、古生物、环境地质现象、风景地貌等4大类(19类,52亚类);冯天驷(1998)划分出山岳地貌,岩溶、洞穴,河流、峡谷,湖泊,泉水,瀑布,海岸、海岛,冰川,风沙地貌、黄土地貌,重要地质剖面、构造及地质灾害遗迹,重要化石产地及古人类遗址,典型矿产地及古采冶遗址,重要古代水利工程,石窟、岩画、摩崖题刻,奇峰异石,观赏石等16类;杨世瑜(2000)根据地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能形式划分为观赏性旅游地质资源和商品性旅游地质资源。
旅游资源评价在旅游开发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其中的地貌条件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地质旅游资源以地貌的不同也分为很多类型。张序强(1999)结合1990年中国科学院地理所采用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方案的命名系统,依据地貌资源的旅游特性将地貌旅游资源分为7种基本类型,再依据地貌的成因条件分成30种地貌风景类型,见表4-1。
表4-1 地貌旅游资源分类表


资料来源:张序强.地貌的旅游资源意义及地貌旅游资源分类.资源科学,1999,21(6):18~20.
地貌旅游资源类型划分首先应力求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及旅游开发规划设计的方便,也就是首先应按地貌的旅游资源特性对地貌旅游资源进行划分;其次,应考虑到地貌学的成因类型特征,这样可方便地貌旅游资源的科学研究,避免研究中造成分类系统混杂或人为复杂化。
三、地质旅游资源评价目的
地质旅游资源评价是科学开发和利用地质旅游资源的前提,即在地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以调查区中的旅游资源、资源环境及其开发条件作为评价对象和内容,采取一定的方法,对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做出评判和鉴定,并为调查区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和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有以下三方面:
(1)通过对地质旅游资源的类型、规模、等级、功能、价值等多方面的评价,为确定旅游发展目标、市场定位、旅游开发导向及发展规模提供参考依据;
(2)通过对旅游资源的规模、品位的评价,为国家和地区进行旅游资源分级规划和管理提供系统资料和判断对比标准;
(3)通过对区域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为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挥整体效应提供支持,为确定不同旅游地的建设顺序准备条件。
对于地质旅游资源,评价目的是将所调查的地质旅游资源及其环境有意识地发掘并确认其旅游价值,通过合适的评价,鉴别地质旅游资源环境状况,达到为地质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四、地质旅游资源评价意义
1.科学考查,促进研究
加强对地质旅游资源的评价与研究,既是旅游事业发展的新途径,也是地质科学事业发展的新需求,它的社会功效是多方面的。由于地质科学实践的重要性,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吸引世界各国地质科学家前来参观考察,深化研究程度,丰富和发展所考察的地质现象的研究内容和认识,促进国际地质学术交流,提高地质科学研究水平。
2.普及教育,深化旅游
对地质旅游资源的评价与研究还可以帮助旅游者更好地开辟地质旅游资源,使得一批原来只具有教学、科研价值的地质旅游区,转化为旅游者乐意观光游览的景区点。这样既能增加旅游收入,又能不断增加新的旅游资源,有利于旅游资源增加新品种,同时也能使地学知识更加广泛普及和大众化,使人们在参与地质旅游的过程中,不仅能观赏各种诱人的地质现象,还可以增加对地学知识的了解。

一、地质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和技术
(一)地质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地质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资源的评价一样,也可归为两大类:一类为定性评价,一类为定量评价。
定性方法是描述性的,有些标准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例如对观赏价值、文化价值等的评价,与评价人的感觉、素养有直接关系。定量评价方法更科学和客观一些,但其评价数据的来源必须可靠。定量评价工作是基于人类价值判断的统计性规律和人类认识的比较法则。
目前,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已趋向于以定量评价为主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融合了较多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
(二)地质旅游资源评价技术
在研究技术上,因特网技术、虚拟现实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评价研究中。这些技术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空间分析手段,为旅游管理和辅助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与数学分析模型的集成发挥空间分析功能相结合,建立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旅游开发条件模型、风景区环境容量模型、旅游需求预测模型、旅游经济效益模型,可辅助旅游管理部门做出合理的开发决策。
国内外近年来也越发重视地质旅游资源评价技术的应用。姚长宏(2002)在贵州六盘水市白鹤风景区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中,完成了基于ArcView的白鹤风景区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信息系统,建立了包括地质地貌、水系水文、土地利用等图层,以及人口、经济等方面资料的数据库。此外,还有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评价方法,如崔越(2002)基于UML建立了旅游资源的评价模型;骆华松(2000)利用遥感技术和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的旅游资源评价模型等。王建军和郑进军(2004)应用最新的地理信息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针对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价的实际工作的需要,研究开发出“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价信息系统”;庞淑英等(2004)利用计算机编程实现了评价模型的自动评分功能,开发出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以具有很强的可视化开发能力的Delphi5.0为语言工具的、以Access2000为后台数据库的自动评分子系统;Jafar等(2008)对伊朗波斯湾南部海岸的生态旅游潜力进行评价前,运用已有卫星图像对海岸线以及周围环境进行调查,这对于一些地势险要的地质旅游资源的评价工作也是值得借鉴的。
二、地质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一)地质旅游资源定性评价内容
1.地质旅游资源个体价值评价
对旅游地某一地质体或某一地质现象特色或特征的定性评价。如:旅游地的山体、湖泊、水体、气候、交通条件等。地质旅游资源个体的价值评价,要以旅游地的地质特点为依据来进行,以便使评价结果具有客观真实性,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科学价值
地质旅游资源包含地质科学内涵,如地球的形成、地球的物质及结构、地球的发展、地球的现状和未来、地球及地球生命的演化发展、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及地质景观等。而科学价值主要指地质旅游资源的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研究价值、科学知识普及与教育功能和所反映的现代科学技术成就。
地质科学构成了地质旅游资源科学性的核心和地质旅游资源的品位,因此,地质旅游资源通常具有很强的科普科考旅游价值。在现有的世界级和国家级相关评价标准中,可以看出对地质旅游资源评价所选取的评价指标多以科学价值为主。如世界自然遗产的标准,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
①构成代表地球现代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
②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
③独特、稀少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
中国建设部于2005年4月提出的《国家自然遗产预备名录标准》与世界自然遗产的特征大致相同,但具体规定了以下标准: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如冰河作用、火山活动等的突出例证;独特、稀少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如河流、山脉、瀑布等生态系统和自然地貌。
中国于1994年11月通过的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区的标准如下:①能为一个大区域甚至全球演化过程中,某一重大地质历史事件或演化阶段提供重要地质证据的地质遗迹;②具有国际或国内大区域地层(构造)对比意义的典型剖面、化石及产地;③具有国际或国内典型地学意义的地质景观或现象。
(2)观赏价值
观赏价值是指地质旅游资源能为旅游者提供的美感种类及强度。凡吸引力大的地质旅游资源,首先要有很高的审美观赏价值,所以观赏性在地质旅游资源的评价中占有首要的特殊地位。观赏性的强弱往往决定了地质旅游资源的品级和旅游价值。
对美学价值的分析强调线条、形体、色彩和质地四个要素,强调多样性、奇特性、协调统一性等形式美原则。以地质景观造型、景观色泽、景观要素组合,并依附于地质环境的植被、生态,构成地质旅游景观的观赏价值,诸如名山大川、峡谷峻岭、湖河泉瀑、奇峰异洞、雪山冰川等千姿百态的地质景观,大多景色秀丽、造型独特、生态环境优美,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地质现象千姿百态,特殊的地质构造条件加上相应的近代自然地理环境,形成有地域特色的地质奇观,能吸引旅游者旅游、观光、考察、鉴赏,满足旅游者愉悦要求,从而显示地质旅游资源的观赏价值。
(3)文化价值
标志地球沧桑巨变的地质景观,具有神秘感、奇特感。地质奇观的认识,地质现象科学内涵的揭秘,能满足人们的求知欲,以及景观鉴赏、增长知识的需求。优美、奇异的地质景观通常都是人们游览观赏的风景名胜区,多有历代游客、文人、名家的旅游人文资源的积淀。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美的协调,形成自然与人文地质旅游资源的复合旅游景观。
(4)特异性
地质旅游资源的特异性指其稀缺程度,包括在同类地质资源中和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稀缺程度。独特性高意味着该地域该类型的地质资源少、吸引范围大、级别高,因而开发价值就大。世界性和全国性的地质旅游资源特别是世界自然遗产具有很高的特异性。
特定地域、特殊地质条件以及特殊自然地理环境,形成特殊的地质奇观,这是地质旅游资源的地域性特征。这种地域性特征不仅决定了地质资源本身的独特性,还决定了当地生态、人文景观的独特性。特定的地质环境,常常会有特定的生物和生态类型,构成特定的综合自然景观。如果某项地质旅游资源有其独特的旅游价值,特别能满足人们追新猎奇以及某些特殊需求,这项地质旅游资源就在某种意义及程度上具有垄断性,人们只有身临其境才会获得真正的满足。由此可见,地质旅游资源的特异、珍稀价值是地质旅游资源评价中的一项绝不能少的因素,既是一般地质资源所共有的,也是地质旅游资源所应有的。
(5)康体价值
一些特定的地质资源以及地质体构成的风景名胜区、旅游地,可供疗养康体的温泉、开展体育与探险活动的登山、滑雪、攀岩等旅游项目,具有特殊的旅游价值。
2.地质旅游资源系统评价
在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地质旅游资源千差万别、各具特色,仅仅对地质旅游资源个体品质的评价,还难以考察各种地质旅游资源在整个区域内的组合关系和该区域所具有的总体特色,应强调旅游地的综合地质特征和多种地质景观的定性评价,将地质旅游资源集中分布的空间范围作为一个评价对象,进行整体的、综合的评价,主要分析评价以下内容:
(1)多项综合性定性评价
着重对一个地区的综合地质特征、多种地质景观的定性评价。对地质旅游资源系统评价的定性描述首先要考虑其级别(多用于地质现象评价)。除级别特色和特征定性评价,应还有其他定性评价,如面积(区域综合地质体)、体积(单一地质体)等,分为世界级、国家级和地区级三个级别。
世界级:指具有世界性意义,在全球都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质旅游资源。例如全球少有的典型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地质现象、地层序列、古生物群落、岩石组合、地貌特征(如丹霞地貌、雅丹地貌)等。此外还有首次发现的古生物化石种群、矿物岩石等,在地质构造方面如世界罕见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安德列斯大断裂”(未来洋壳孕育地带)。
国家级:国内典型地质现象、地质景观,在国内具有研究价值,可与世界典型地质现象对比,国内具有对比意义,成为国内其他地区研究的重要参考地,在地质构造方面如中国典型的山东—安徽的“郯庐大断裂”(山东郯城到安徽庐江)。
地区级:可作为国内同类地质现象、地质景观进行对比、研究的典型代表。在本区域内保存完好、发育齐全,出露良好,交通区位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在地质构造方面如区域典型的鄂西北地区的“青峰大断裂”(房县、保康、南漳、谷城)。
(2)资源类型组合
地质资源要素是相互有机结合还是处于分离状态,分布是相对集中还是分散,这些都直接影响地质旅游资源质量的高低。最佳的风景区都以地质资源要素组合完美和谐而见长,并且在分布上各景区各有特色。
扩大范围来看,主要表现在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互相补充和要素组合的协调程度等方面,包括地质旅游资源所在区域内的各类旅游资源是否构成优势组合和最佳配置,是否具有种类众多、聚集度高的整体优化结构。凡环境质量优、组合状况佳的属区位环境价值高的地质旅游资源。地质资源个体同区域内其他地质资源个体的关联性与功能互补性也影响开发的价值。
(3)地质背景条件
地质旅游资源特征、展布、景观结构、景观的旅游价值等都决定于地质背景条件,依附于地质构造的复杂多样和地域特色。有些地区的地质旅游资源环境脆弱,其旅游开发的适应性不大。例如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既是精品旅游资源的高度富集区,同时也是生态环境、文化、景观多重脆弱区。生态环境稳定性差,加上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质灾害频发,较小的扰动就可能造成极大的环境灾难,而且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从而在较长时期影响该区的旅游资源环境。
(4)旅游吸引力指向
主要指地质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的源地指向性,包括国际、国内及地方三个级别。根据地质旅游资源的个体品质评价和资源系统评价结果来确定其吸引客源的类别。
(二)地质旅游资源定性评价方法
1.“三三六”评价法
此方法由北京师范大学卢云亭教授提出。所谓“三三六”是指“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条件”的评价体系。
“三大价值”指旅游资源的科学研究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观赏价值。“三大价值”的定性评价从旅游资源的吸引功能和吸引力进行评价,是旅游区确定开发方向的基础工作。
“三大效益”指旅游开发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主要考虑旅游地社区和服务接待业创造的经济价值;社会效益主要考虑旅游活动给当地社区带来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影响;环境效益则主要是研究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破坏程度。
“六大条件”是指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观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资源容量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条件、旅游开发投资条件、施工条件等六方面。“六大条件评价”是一种综合性评价,实质上涉及了旅游活动中六大要素——食、住、行、游、购、娱的环境背景条件。
2.“六字七标准”评价法
上海社会科学院的黄辉实根据旅游资源本身和其所处的环境提出了“六字七标准”评价法。该方法从资源本身和资源所处环境两方面评价旅游资源,虽然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较少,但可以作为分析问题的参考方法。
对旅游资源本身的评价采用六字标准:“美”:旅游资源给人的美感;“古”:具有悠久的历史;“名”:具有名声或与名人有关;“特”:特有的或少见的稀缺资源;“奇”:给人新奇之感;“用”:有应用价值。
对旅游资源所处的环境方面采用七个评价标准:包括季节性、环境污染状况、与其他旅游资源之间的联系性、可进入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客源市场等七项标准进行评价。
3.地质旅游资源的五级评价法
该方法在国家旅游局2003年颁布《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中被提出。从三个方面、八个要素对旅游资源进行评分,最终根据得分的高低将旅游资源划分为五个等级。旅游资源评价的三个方面为旅游资源的要素价值、旅游资源的影响力和旅游资源的附加值等。这三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又可细分为八个评价因子:旅游资源的观赏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大小、完整性、知名度、使用范围以及环境安全等。
在五个等级的旅游资源中,五级旅游资源称为“特品级旅游资源”;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三、地质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一)定量评价步骤
1.根据评价对象选取评价指标
主要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地质旅游资源的特征及旅游开发需求,地质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共性选取评价指标,这些要素的确定尽可能具体、全面,并且在所涉及的内容上有各自的相对独立性。
对诸多旅游资源进行评价,不管是采用哪种数学模型,都涉及旅游资源的比较和重要性排序问题,所以评价模型中评价因子的选择必须遵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①代表性和重要性;②非兼容性;③区分判别性。
2.组织合适的评价者
由于价值观和文化等差异,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评价结果不同。但从实验统计学规律得出,不同人群或个体,对于同一事物现象的价值判断趋向一个相同的结论,对地质旅游资源的评价也不例外。对地质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价可依据价值判断的统计学规律来进行。在进行地质旅游资源评价时,应尽量选用不同专业背景和尽可能多的人员来工作,以提高成果的权威性和可信性。
由于每一评价体系只能是客观状况在一定层次上的主观反映,所以应建立一个由多个评价角度组成的综合评价模式,才可科学、完备地反映地质资源质量,通常由专家和旅游者两者结合来进行评价。
(1)专家评价
根据层次分析法技术要求,邀请一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实业部门和旅游教育科研部门的专家,评估组成员来自旅游行业各个部门,这可以保证较大的评估面。
具体方式可组织地方高等院校、旅游行政管理、旅行社、国土、环保、园艺等旅游各部门专家,对地质旅游资源区域进行实地考查,考查工作应细致全面,主要以填表方式进行各评价指标的分值评价与权重判定。
(2)旅游者评价
地质旅游资源评价的结果是为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与旅游开发效益密切相关,最终为旅游者服务。因此评价结果应当与旅游者对地质旅游资源的选择相吻合。
由于专家对资料收集更全面,因而与旅游者的感知有差异,使评价结果具有非大众化的倾向。旅游者的选择也应该注意其全面性,最好是随机抽取。有些评价者为同一群体,其内部一致性较高,不具有代表性。评价主体应为存在着生活地域、年龄和文化层次等方面差异的旅游者。
3.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
由于各项评价因子对评价项目的影响作用有大、小之分,在对各因子的指数分配中不能按均权处理,而应视其在评价项目中的作用大小来确定其权重的大小。评价权数的确定,来自于地质学、旅游学等专家的经验和地质旅游资源的基本事实。
能用测量数据计算出其对于各评判等级隶属度的,属于显数值因子;难以直接测量或用数值描述的,属于隐数值因子,可通过问卷调查统计,用经验法获得,也可以通过在特尔菲咨询系统支持下的层次分析法获得。这一过程工作量颇大,而且相同的评价要素在不同的旅游地其权重值也有差异,应因地制宜。
4.建立评价模型
基于对专家或旅游者体验的深入分析后,建立规范化的评价模型,然后运用数学方法得到评价结果,使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的定性尺度和数量值。
把每项评价指标评估系数的平均值,乘以该项要素的权重系数,计算出地质旅游资源在该项要素上的单项权重得分。其基本数学模型式(蒋素梅,2009)为:

地质旅游

式中:Qi为第i个评价因子的权重;Pi为第i个评价因子的分值;n为评价因子的数目。
由此,可以完成地质旅游资源的评价。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地质旅游资源中的各项因子价值高低,用总分值也可以与其他资源进行横向比较。
(二)地质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方法
目前旅游资源综合量化评价的主要方法有:层次分析法、特尔菲法、综合价值评价模型、模糊数学评价法、综合评分法、价值工程法等。
定量方法最为常用的是层次分析法、特尔菲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等。这些方法相结合通常用于地质旅游资源与环境条件评价、生态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等各个方面。如Liu等(2006)认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喀纳斯景区具有成为世界自然遗产的潜力,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特尔菲法对其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张捷(1997)以九寨沟喀斯特为例,构造比较和评价矩阵,运用根法推算各因子的权重,从地学角度和游客角度阐述了喀斯特旅游资源在九寨沟旅游业中的地位;陈诗才(1993)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旅游地学资源进行了评价。
在这些方法中,层次分析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它能将一个复杂的问题表示为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并能将数据、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客观判断直接有效地结合;特别是它能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予量化,对目标结构复杂且又缺少必要数据的情况时更为实用。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国著名的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塞蒂(T.L.Saaty)于1973年提出的一种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能解决资源分配的重要而有效的系统分析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参与旅游资源指标权重的设立,可使整个评价过程在定性指导下定量比例尽可能大,从而得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点是通过人们较易进行的两两相互辨别而达到整体比较的目的,一般可以分为总目标层、评价综合层、评价因素层和评价因子层。评价因子层是最基本的层次,指标的权重和分值计算从该层开始自下而上逐层进行。
图4-1为地质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模型树。采用了保继刚(1996)《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中建立的评价体系和评价因子权重,其主要思路如下:
(1)将旅游资源评价分成若干层,构成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树。
(2)邀请专家以填表方式按重要、稍重要、明显重要等评判级别,分别以1,3,5,7,9或其倒数作为量化标准,对同一层次的各因素间相对于上一层次的某项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予判断,经计算,排出最后的结果。
(3)最后根据其权重排序,按权重赋予各个因素分值,得到表4-2。
利用该表可以用一定的给分标准对旅游资源进行分项评价打分,得到综合结果。

图4-1 地质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体系

表4-2 评价因子权重表


2.特尔菲法
特尔菲法又称专家意见征询法,1964年美国兰德公司数学家赫尔默和达尔奇(OlafHehner和Dakky)首先提出并投入应用。主要方式是,通过问卷的形式集中一些专家的意见(一般为20~50人),通过沟通—统计—再沟通—再统计,直到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被集中确定为止。利用特尔菲法对评价综合层、评价因素层和评价因子层三个层次中的具体资源价值体现,邀请专家进行评分,据此计算出各层内部之间的权重值作为评价参数;在地质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的模型中,合理地确定各评价层中评价指标权重系数是衡量一个评价模型优劣的关键。
将特尔菲法引入地质旅游资源评价中,是使旅游地评价由定性转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在地质旅游资源评价中,运用特尔菲法获取资料,最后能相对客观、有效地确立各评价因子权重。由于特尔菲法相对来说比较省时间、省财力、省人力,可靠性高,各国在旅游地评价、开发中,越来越多地采用这一方法。
3.模糊综合评判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农林、气象、地质勘探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以模糊推理为主,定性与定量结合,各相关因子划分为不同等级,分别为每一个等级赋一个初值。最后,对区域景点或景区进行分项打分,再采用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出各景点(区)的得分值,由得分的高低评判资源价值的大小。
模糊综合评判法利用模糊隶属度理论把定性指标合理地定量化,较好地解决了现有评价方法中存在的评价指标单一、评价过程不合理问题。这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综合化程度较高的浮标方法,已广泛应用到资源与环境条件评价、生态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等各个方面。
4.地质旅游资源的计算机评价系统
庞淑英等(2003)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以面向对象的具有较强开发能力的Delphi软件为开发工具,以Access软件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能有效地、合理地为地质旅游资源自动评分。
将上述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并运用计算机的辅助,可完成地质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的流程,如图4-2所示:

图4-2 地质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流程

一、国外研究现状

早在1939年,英国E.W.Gibbert就提出了“地理因素对旅游增长的函数关系”理论,将地学旅游资源诸要素与旅游活动的关系作了阐述,从而奠定了地质旅游资源评价的理论依据。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旅游业迅速发展,随着旅游资源开发的实际需要,国外许多学者对各国的旅游资源评价进行了研究。概而言之,评价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对旅游资源的评价;②对旅游地所在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评价,包括基础设施、自然生态、用地、人口和城镇人口分布状况等;③对旅游地区位关联特性的评价,包括旅游地与客源地的区位关联、旅游地之间的相互影响;④旅游地的旅游活动对旅游目的地区域经济环境和社会影响的评价。

20世纪70年代起,国外对旅游资源评价的研究发生重大变化。加拿大、美国、法国等国家的学者先后在研究中建立旅游资源评价系统,将影响旅游资源的各种因素分解、量化,应用数学的方法处理数据,使旅游资源的评价研究走向定量化,大大提高了评价的精确度和实用性。

具体的研究进展则常因各国国情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在发达国家,其基础设施较完善,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小,投资能力强,因而旅游地开发评价的重点放在对旅游资源的评价上;而发展中国家、中度发达国家和地区则不完全具备这些条件,因此需要对旅游开发的资源条件、区域条件和区位特性进行综合评价。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不一样,导致旅游地评价的模型(参数)也不同。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部分学者开始投身旅游研究,在吸收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旅游资源的分类、美学评价、适宜性技术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获得较大进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学者如魏小安、保继刚、楚义芳、俞孔坚等,在定量技术方面也进行了尝试与探索,并取得了新的进展。国内旅游资源评价也经历了定性评价、技术性的单要素定量评价和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历程。同时,经济学、社会学、行为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也不断被吸收。多学科融合研究已成为国内旅游资源评价理论和方法创新的主要动力。

在地质旅游资源评价方面,国内学者也是研究颇丰。早期的俞孔坚(1988)提出了“中国东部山地湖泊风景评价的数量化模型”,开拓了风景单体评价方法的研究;徐金发(1988)采用模糊数学法评价喀纳斯湖;陈安泽等(1991)对地学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方法作了专门研究,系统分析了学术界的定性、定量两种方式的成果,并将自然旅游资源分为岩石圈旅游资源、水圈旅游资源、生物圈旅游资源、大气圈旅游资源和宇宙旅游资源等六大组。其中岩石圈旅游资源包括的地质旅游资源,是指与构造、地史有关的旅游资源,即狭义地质旅游资源。王建军等(2004)研究了适用于该标准的旅游资源信息系统;李玉辉(2006)又专门针对地质公园设计了评价体系,促进了对旅游资源和旅游目的地评价方法的研究及运用。2003年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颁布实施,地质旅游资源评价方法的研究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前关于旅游地评价的理论和技术都已日趋成熟,中国也已初步具备了自己独特的旅游地评价系统。但由于在这一课题认识上的一些不足,概念内容上的模糊混淆,以及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反应的不灵敏性等(杨婕,2007),使得现有的评价系统还不够准确和完善,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善。

三、地质学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中的应用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与地质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为旅游地质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为开展我国地质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提高地质旅游资源调查水平和开发旅游资源潜在价值,引入地质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叶新才,2006)。

(一)地质学与旅游资源的形成及其演化关系密切

旅游资源种类繁多,形成机制多样,与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有着各自的发展与演化规律,而且旅游资源的形成是个复杂的过程,其形成因素和演化机制的研究也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只有掌握与理解各类旅游资源的成因、发展和演化规律,才可能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深层次开发,使旅游资源充分地为旅游经济服务。每一类旅游资源的成因和演化规律都可以呈现多样性,从而要求多学科的知识体系来研究各自的成因与演化规律。

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包括:岩石、化石、地震灾变遗迹、山岳峡谷、火山、岩溶、岛礁、冰川等;水体类旅游资源包括:风景河段、漂流河段、湖泊、瀑布、泉、潮汐等。这些地质旅游资源的形成和演化都与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直接或间接相关。例如湖泊旅游资源成因中有地壳长期的局部下降运动或地壳断裂形成凹地积水形成构造湖泊(如云南的滇池),火山喷发口形成火口湖(如长白山天池),河流侧向侵蚀与沉积作用形成牛轭湖,冰川地质作用形成冰蚀湖或冰碛湖(如新疆天山天池),岩溶作用形成溶蚀湖,海岸地质作用形成泻湖等(黄定华,2004)。

自然旅游资源是地球表生带在内、外地质营力长期作用下的产物,其产生、分布、演化和发展,无不遵守地质学基本规律,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地质旅游资源是自然旅游资源的核心,是地质资源的外延,而且,地质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旅游资源学理论的发展;实践中脱离地质学基础的旅游资源学在面对地质旅游和生态旅游的许多问题时也是难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具体论述地质旅游资源时,地质旅游资源是指那些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能被旅游业利用,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的地质遗迹和地质体,以及与地质作用直接有关的人类活动遗迹。因此旅游资源的形成与发展是紧密和地质学相结合的,旅游资源学和地质学也是密切相关的。

(二)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涉及地质学

旅游资源调查是评价的基础,其目的是系统地查清调查区域内旅游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性质、成因、时代、特点和价值,以及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等基本情况,为旅游资源评价直接提供科学资料,进而为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合理利用及其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最终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旅游资源开发的自然条件如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和动植物等是构成生态旅游的主要因素,而这些因素的调查需要应用地质学的方法和理论。如在调查滨海旅游资源时,波浪、潮汐和海流等不同海洋地质动力作用可塑造出不同的具有观赏价值和科学探索价值的海蚀穴、海蚀崖、海蚀拱桥、海蚀柱、海滩等海蚀和堆积地貌,必须依据现有的地质遗迹和现象,采用地质学中的“将今论古”方法,恢复原来发生的地质事件和地质过程,以挖掘深层次的地质学科学价值。

在对地质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特点评价时,需要将地质学科学价值挖掘出来,这离不开地质学基本知识。旅游资源环境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旅游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经济环境,其中旅游自然环境就包含地质、地貌等因素,而且,旅游区的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也会影响到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资源施工条件评价首先必须应用地质学知识分析、评价与旅游资源项目开发共存的地质环境,以防止旅游项目诱发次生地质灾害,也需要涉及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

此外,地质学的勘查研究技术,譬如常规的地质钻探、卫星探测、航空遥感、地质雷达探测和TSP地质预报等,为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价提供了新的手段与方法,并为地下旅游资源,如溶洞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提供了技术保障。




地质旅游资源评价的研究现状视频

相关评论:
  • 19549814244地质旅游资源评价的研究现状
    茹贸斧概而言之,评价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对旅游资源的评价;②对旅游地所在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评价,包括基础设施、自然生态、用地、人口和城镇人口分布状况等;③对旅游地区位关联特性的评价,包括旅游地与客源地的区位关联、旅游地之间的相互影响;④旅游地的旅游活动对旅游目的地区域经济环境和社会影响的评价。 20...

  • 19549814244地质旅游资源评价概述
    茹贸斧地貌旅游资源类型划分首先应力求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及旅游开发规划设计的方便,也就是首先应按地貌的旅游资源特性对地貌旅游资源进行划分;其次,应考虑到地貌学的成因类型特征,这样可方便地貌旅游资源的科学研究,避免研究中造成分类系统混杂或人为复杂化。三、地质旅游资源评价目的 地质旅游资源评价是科学开发...

  • 19549814244地质旅游资源的分类
    茹贸斧——《中国旅游地质资源图说明书》将地质旅游资源分为35种,即:重要地质剖面,重要化石产地,有特殊价值的产物,峰林地质景观,碳酸盐山岳丘陵地质景观,高山钙化地质景观,砂岩峰林地质景观,土林地质景观,丹霞地质景观,雅丹地质景观,沙漠地质景观,花岗岩地质景观,火山及熔岩地质景观,变质岩山岳丘陵地质景观,海岸地质景观,现代山...

  • 19549814244旅游资源现状
    茹贸斧从各省旅游收入来看,2020年国庆假期期间,江苏、江西及贵州三省旅游收入排名全国前三,分别实现旅游收入512.55亿元、398.81亿元以及367.21亿元。中国旅游行业趋势分析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预计2020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次将负增长15.5%,全年同比减少9.3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负增长20.6%,全年旅游收入减少1.18万亿元。到2020年底,预...

  • 19549814244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茹贸斧由于得天独厚的因素,中国学者对丹霞地貌的研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花岗岩地貌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地学旅游资源,中国是世界上花岗岩景区最多的国家,具有类型多、美学价值高、特征突出等特点。在全球七个花岗岩类地貌世界地质公园中,中国独占六处。2006年7月,在江西三清山召开了第一届国际花岗岩地质和地貌景观会议,国内外100...

  • 19549814244可可托海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评价??
    茹贸斧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可可 旅游资源 地质公园 评价 搜索资料本地图片 图片链接 提交回答正在求助 查看更多问题 > 换一换 登录 还没有百度账号?立即注册 知道日报 全部文章 1903 为什么英、法、德、俄、美等国元......

  • 19549814244地质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茹贸斧在研究方法上,地质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资源的评价一样,也可归为两大类:一类为定性评价,一类为定量评价。 定性方法是描述性的,有些标准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例如对观赏价值、文化价值等的评价,与评价人的感觉、素养有直接关系。定量评价方法更科学和客观一些,但其评价数据的来源必须可靠。定量评价工作是基于人类价值判断...

  • 19549814244地质旅游资源研究的一般方法
    茹贸斧实地调查法是通过直接的观察、访问、记录、问卷调查和测量等手段搜集和积累大量准确翔实的感性资料作为理性分析依据的研究方法。对地质旅游环境进行实地调查要在具体的旅游区域中研究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资源及环境状况、居民和游客的满意度、旅游设施状况等问题。实地调查法要结合归纳法和统计分析法,将对...

  • 19549814244地质旅游资源研究的主题
    茹贸斧地质旅游学的研究,从地质资源环境与旅游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的观点,将旅游学理念与地质学相结合、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地质)科学的研究方法相结合,研究地质旅游资源特点、地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从而为地质资源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应用提供资源识别、评价、规划、开发、保护的依据(梁明珠,2007)。 地质旅游学...

  • 19549814244地质旅游资源评价的基础、原则和内容
    茹贸斧一、地质旅游资源评价的基础 旅游资源调查是旅游资源评价、规划、开发及保护的前提性、基础性工作。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迫切要求对地质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以查明可供利用的旅游资源状况,系统、全面地掌握地质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性质、特点、级别、成因、时代及价值等。关于地质旅游...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