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相司马光去世时家无余钱,只剩枕边一本书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请问谁能给我介绍一下《碧云缎》这部书呢?~

文彦博,字宽夫,山西介休人。生于北宋景德三年,卒于绍圣四年(1006~1097),享高寿九十又二。文彦博自幼勤学,与张升(后官至参知正事枢密使)、高若纳(后官至参知正事)从颖昌史炤学习经术。22岁即进士及第,时在天圣五年(1027年)。历任翼城知县、绛州通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枢密副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院大学士、昭文馆大学士,封潞国公。
文彦博逮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任将相50年之久(庆历至绍圣),任官时间之久,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文彦博学识广博,文武具备,遇事稳重、冷静,处事果断。时西部边境常有战事,部分将官临阵退却,帝:“此事于太平年间尚属无妨,若遇战争年代,何所济之?平时将权不专,兵法不峻耳”。他主张淘汰冗兵,减省军费。朝中大臣多认为此法不妥,担心削减之兵会聚为盗贼,危及社稷。但文彦博说:“今公私困竭,冗兵是其原因之一。若汰兵有事发生,臣请为国而死。”朝廷采纳了他的主张,大力精兵。
文彦博官河东转运副使时,麟州与西夏相邻,唐朝时修的运饷故道年久失修,迂回绕道难行。文彦博亲率兵众修复故道,使运饷道路畅通,在麟州城中积聚了充足的粮草。时逢西夏元昊率军来犯,看到城中早有准备,遂撤军而去。
文彦博仕途亦有坎坷。皇佑三年(1051年),遭御史唐介弹劾而被罢官,三年后方官复原职。英宗时王安石变法,文彦博在市易和青苗诸法方面有异见,被降级去做地方官。他在河南府、大名府、太原府等地做地方官时处处为百姓着想,平雪冤案,扶助农业,大兴水利,多有建树。故宫博物院藏文彦博晚年行书手卷《三扎帖》就是此时所书的。
文彦博和名相司马光是知己,元丰五年(1082年)由文彦博、富弼发起之“洛阳耆英会”集洛中士大夫老而贤者12人于富弼宅第置酒相乐。沈括在他的名著《梦溪笔谈》中亦记其盛。当时11人皆年逾70,司马光时年64,文彦博坚请他与会,慕唐白乐天“香山九老会”,命司马光序其事,成为千古美谈。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山西夏县人,宝元初进士,大学士,赠温国公,谥文正。儿时破缸救小孩之事广为流传;晚年历19年著《资治通鉴》294卷。文彦博和司马光政见相同。绍圣四年(1097年)章敦秉政,因文彦博和司马光曾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其弹劾,文彦博降职为太子太保,也就在这一年文彦博去世。宋徽宗时蔡京为右相,将文彦博、吕公著、司马光等人称为“元佑党人”,刻元佑党人碑,禁止元佑学术。时文彦博已去世10年,司马光去世21年。到了南宋初年文彦博得以平反,被追复太师,谥忠烈。
文彦博书
文彦博书
文彦博也曾镇压过农民起义,庆历七年(1047年)贝州王则起义,朝廷命文彦博宣抚河北去平息起义军。官兵攻入城中,王则被捕,起义被平息,文彦博因功升官。
文彦博是北宋重臣,宋史本传、山谷集、攻愧集、墨池编等古代文籍中论及他著述颇丰,工诗词、书法。史载文彦博著有《大飨明堂纪要》二卷,《药准》一卷,惜今已失传。试想文彦博以八九十岁高龄仍可处理政务,文武双全。在古代封建社会中有不为良相但为良医之言,文彦博对医药和强身保健之道必定也有很深的造诣。
文彦博有《文潞公集》40卷存世,收入《山右丛书》。其诗词清新豪放,气魄很大,例如《双泉》诗:“长剑并弹霜气豪,白虹半折秋云高,灈缨洗耳更何处,世人回看轻鸿毛。”
文彦博工书法,宋代大书法家黄山谷对其书艺评价甚高,谓:“潞公书极似苏灵芝”,“笔势清劲,真不愧古人”。文彦博的墨迹理应不少的,但经千年之久,世事沧桑,存世者已是凤毛麟角了。据我考证,其书法在皇家内府收藏的仅有2件。一件是《内翰帖》,行书纸本,纵26.4厘米,横43.4厘米,共71字。此件原为古代大收藏家安岐所有,后归乾隆内府纳入《三希堂法帖》。另一件就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行书纸本手卷《三札帖》,此件纵43.6厘米,横223厘米。两件书法之落款均无印章及日期。在《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一书中亦缺少文彦博的印章资料,仅录行书“彦博”二字,应该取之于《内翰帖》。
随着中华民族国际地位的提高,海内外有识之士对中国古代书法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时有惊人的新发现,同时也打破了以往认为的珍品均藏皇府,民间少有之说。例如世谓司马光传世墨迹仅得3件,但2000年4月30日香港佳士得拍卖行第334号司马光书法精品,3平方尺估价300万港元,是其为“洛阳耆英会”所书序。因受命而书,笔笔工整,一丝不苟。此件由司马光的后代保存,从未流入内府。无独有偶,本人行医40年,业余亦爱好鉴藏中国书画。寒舍的古今名家书画藏品中有一件文彦博行书长卷《白鹦鹉赋》。此件从未发表过,也未入过内府,一直由文氏族人及历代藏家所收藏,今介绍给同好,期希有引玉之果。
此卷纵49厘米,与《三札帖》相仿,长872厘米。全卷253个苍劲有力的行书大字,每字约12厘米见方,每行2至5个字不等,共64行。全卷由八小段接连而成,纸属古代麻纸一类,纸色老黄近咖啡色,与新发现的司马光墨迹相同。卷末落款“文彦博”三字,无日期,钤二印。上印系白文“文彦博印”,下印系朱文“宽夫”。每印约6厘米见方,印色为深红朱砂色,印文字迹清晰。白文爽利,略粗犷而不失规矩。朱文略似铁线而四平八稳,有宋之古风,当出名家之手。所书之用墨应属上乘油烟墨,虽历千年,字迹已有丝丝龟裂之纹,但总的看来十分精神亮丽。因文彦博身居高位,对于文房四宝的选择自然要求较高。卷尾有纵49厘米、横69厘米的一段题跋,由绍兴俞家骥为文,其老友贺培新书,行书流畅秀丽,一气呵成。题跋中详细说明文潞公《白鹦鹉赋》行书长卷一直由文氏后代保存,至清代由山西官员道寻观察所收藏。长卷之后原有秀多历代名家题跋,因卷子太长,分成上下二卷,上卷即此潞公书法,下卷乃历代名家题记。官员的后代因兄弟分家各得一卷,最终由于家道中落,由在山西做官的俞家骥以重金购得。
千年古物一分为二,至今无法完璧,殊为可惜。俞先生在戊辰年移居北京(按:应为1926年),就在这一年将长卷重新装裱。14年后此卷又被贼人偷去,第二年缉到贼人,长卷归还(按:曾见北京翰海拍卖公司2002年6月29日之拍卖品第一号齐白石在1939年所绘的荔枝蜜蜂图成扇,背页书法系俞家骥之作)。
细察此卷,可见多处虫蚀和断裂接拼痕迹,当揭裱过多次无疑。长卷落款后有收藏印章6方:一方朱文“文原之印”,一方仅剩半印朱文“二泉”,一方朱文“天思山房”,其余3印皆无法辨识。卷子前端也有收藏印章6方,惜无法辨清印文。
文彦博的书法传世只此2件,但是历来研究书法的人士对其在北宋书坛上的地位十分肯定,评价很高。除前面提到的黄山谷的评论外,书法家米友仁等称其书法“翰墨飞动,风格英爽,使人望而畏之。”
内府收藏的文彦博两件书法具无印章及日期,因为是平常书写的翰札,类似书品很多。米友仁在《三札帖》后的题跋谈到他以前即有好多文彦博的书翰。关于这两件书法所书年代,我认为《内翰帖》应该是文彦博80岁左右所书,时知已司马光辞世,所以翰中谈到心情失落,精神痛楚。《三札帖》可能还要晚一些,当在其85岁前后。这方面很多学者的研究中都作了肯定,详情可以翻阅北京故宫博物院出版的《宋代书法研究》中关于《三札帖》的文章。
经初步研究,本人收藏的《白鹦鹉赋》长卷,当为文彦博75岁左右所书。文公身体强健,文武双全,七八十岁时仍要职在身,各地奔走,甚至亲自参加疏理河道、兴修水利之事,在这段时间创作《白鹦鹉赋》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全篇以白鹦鹉的骄健雄姿、深远目光来寓示为人处世之哲理,借物喻志,叙情畅怀。文公笔墨功底深厚,此件当为一气书成之佳作,每个大字寓方于圆,神姿英爽,笔笔中锋,气韵充盈,或如珠落玉盘,亦如开张强弓。所以黄山谷评论“公书极似苏灵芝”是非常中肯的。
《白鹦鹉赋》长卷未入过内府,故未能广泛地流传研读,有此眼福之人少之又少,比起《内翰帖》和《三札帖》其有很多优胜之处。内府所藏这两件具是文公随手所书文翰,虽书法精美成熟,但系小品短文。而《白鹦鹉赋》长卷是文公精力旺盛时所作,以诗词歌赋来叙畅人生情志,一气书成,翰墨飞动,有灵芝之形神气质。长卷最后落款“文彦博”3个大字更为精美,将相之大气度表白无遗。下面所钤二印篆法超群,配合完美,也可能是目前仅存的文公千年宝爱双印遗珍。当然这些都是本人之肤浅研究,以求教于专业研究之学者。
文公墨宝已历千年,辗转藏家之手。余亦为山西雁门文族后裔,虽有此宝,但心中时存遗憾。因此墨宝之下卷,即有宋、元、明、清历代名人题跋之部分,不知今日流落何处。世事难料,但愿数十年、数百年后上下二卷衔为完璧,此为余之心愿,亦为我中华民族之大幸也!

宋代马远《月下把杯图》

国人尽知神童司马光砸缸事,却不知宰相司马光会打包

苏东坡写过一首长诗,里面有这么四句:“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这四句诗写的是打包:朋友聚餐,酒足饭饱,还剩下一些饭菜,扔了可惜,有个哥们儿拾掇拾掇装起来,带回家给小孩吃。

宋朝饭局上也有人打包吗?当然有,司马光就是一个例子。

司马光晚年在洛阳定居,请朋友们吃饭,酒不过三巡,菜不过五味,要是不尽兴,酒可以再来一壶,菜是坚决不再上。他给这种抠门儿饭局取了个名字,叫“真率会”,意思是朋友相见应该真实、坦率、有什么就是什么,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别动不动就点燕鲍翅、灌人头马,在哥们儿面前还装土豪,恶俗透了。

要是别人请司马光吃饭,司马光一样主张少点菜,够吃就行。等饭局结束,桌子上一般还剩些内容,司马光“既食而携其余”。“既食”就是饭局结束,“携其余”指的就是打包。

有的读者或许会认为司马光太小气,请别人吃饭的时候他抠门儿,别人请吃饭的时候他又通过打包占便宜。其实司马光非常大方,他二十岁就中了进士,当了几十年领导,从来没有贪污过一分钱。

宋仁宗在世时很喜欢他,赏他的金银珠宝价值百万,他一半送给了穷亲戚,一半捐给了政府。他晚年在洛阳买房,居然凑不够房款,还得靠同事接济。他的结发妻子死了,他又出不起埋葬费,卖了田地才周转得开。

苏东坡给他写挽联,说他去世的时候家无余钱,只剩下枕头旁边一本书。像这么有风骨有气概、视钱财如粪土的官员,现如今已渐少,怎么能说他小气呢?

既然司马光不小气,为什么他请客的时候不多点菜、赴宴的时候又总是打包呢?他这是为了遵守古训、避免浪费。

司马光是儒家,儒家向来就有打包的传统。孔子在世时,虽然不吃火候不恰当的米饭,不吃不合乎时令的蔬菜(反季蔬菜),不吃切得不端正的猪肉,在饮食上有很多臭讲究,但是他提倡打包。

天子宴请外宾,“既食,有司卷三牲之俎归于宾馆”。宴席结束了,要把那些没吃完的猪肉、羊肉和牛肉统统打包,送到外宾下榻的酒店里去。“既食而裹其余,既遣而包其余”。亲朋好友在一块儿聚餐,要把没吃完的饭菜裹起来带回家;父母去世,儿女在墓前用好酒好菜祭奠,祭奠完了要把那些酒菜吃掉,吃不完就打包带走,千万别乱扔,不然死去的父母会不高兴。

可惜除了司马光,大多数宋朝人都把这些优良传统扫进了历史垃圾堆,越是没钱又没文化的市井阶层,越是瞧不起别人打包。

据说南宋时期有位儒生赴宴,见席上半只鸭子没吃完,想打包带走,偷偷用荷叶包起来藏进袍袖里,临别跟人作揖,袖口一松,鸭子掉出来了,遭到众人嘲笑。




一代名相司马光去世时家无余钱,只剩枕边一本书视频

相关评论:
  • 18664577311一代名相司马光去世时家无余钱,只剩枕边一本书
    滕沿砌苏东坡给他写挽联,说他去世的时候家无余钱,只剩下枕头旁边一本书。像这么有风骨有气概、视钱财如粪土的官员,现如今已渐少,怎么能说他小气呢?既然司马光不小气,为什么他请客的时候不多点菜、赴宴的时候又总是打包呢?他这是为了遵守古训、避免浪费。司马光是儒家,儒家向来就有打包的传统。孔子在...

  • 18664577311初一语文附加题
    滕沿砌北宋名相司马光并非一直春风得意,在他失意赋闲在家时,他曾一度消沉。好在他热爱读书,喜欢交朋友,与友人一起举杯小酌,谈古论今,时光也好打发。司马光当宰相后日理万机,案头文书堆积如山,其中有不少是旧友来函。这些人在给司马光的信中,多半是回忆旧情,欲勾起司马光的怀旧情结,然后就是叙述个人目前...

  • 18664577311快快块给我50字名人的故事。
    滕沿砌这天正下着雨,他的父亲想要约翰博士分一部份书籍,运到赶集的地方去贩卖.他的父亲接连呼唤他三次,要他去,可是约翰逊博士这时正专心阅读一本又厚又大的书,竟假装听不见,也不理睬,父亲叹了一口气,只得自己亲自去了.这时候,

  • 18664577311晋山晋水:华夏第一都——夏县
    滕沿砌主要有:司马光祖墓、禹王城遗址、堆云洞等。一代名相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为政治通史,治国安邦,警诫后世;黄帝元妃嫘祖植桑养蚕,始于夏县西阴;东晋书法大师卫夫人,传技授道王羲之;唐代威震边关的名将薛嵩、谏官阳城,元朝教育家归阳、明代诗人王翰等长留史册。风景名胜 司马光祠 司马光祠位于大运...

  • 18664577311关于阿云砍夫的这场奇案,名相司马光是如何破案的?
    滕沿砌01 导语:北宋一桩奇案,乡下女孩狂砍丑夫10刀,王安石、宋神宗判她无罪,17年后,司马光做法真高明。有句俗话说得好,北宋出名相,在漫长的历史中,宋朝出现了不少的名相,其中司马光是宋朝中后期最有名的一位名相,他与王安石之间的争夺,也影响了宋朝后期的历史。相比司马光的政治成就,他在文坛的...

  • 18664577311历史上司马光砸缸救出的孩子是谁呢?后来怎样了?
    滕沿砌据说,落水的孩子名叫上官尚光,年少时和司马光关系很好,后来,他搬家到了光山县的城西。为了表达对司马光的感激之情,上官尚光还为之修筑了一座亭子,名之为"感恩亭"。如果不是司马光,当日上官尚光可能就已经不幸去世了。可以说,司马光对上官尚光有着救命之恩,这样的感谢也就十分正常了。据说,后来...

  • 18664577311你知道哪些名人故事
    滕沿砌*宋朝司马光出生于官宦世家。从小机智过人,勤奋好学。刚满二十岁即考上进士。他为官清廉,公务之余常利用时间读书,立志写一部通志,作为人们的借鉴。为了把握时间读书,他特意制作一个圆木枕头,枕头的妙用是睡觉时身子只要一翻动,它就会滚动,人也就惊醒了,可以继续研究学问,因此称「警枕」。每当司马光需休息时,便枕...

  • 18664577311名相司马光原本可以名留青史,因为哪些事情名声大减?
    滕沿砌再说一件关于司马光的事:宋神宗熙宁年间,十三岁登州女阿云在母亲死后服丧期未满时,由尊长作主,与一韦姓男子订婚。但阿云嫌其长相丑陋,便趁其晚上独自就寝于田舍之时带刀去杀他。因阿云力气小,十余刀未能将其砍死,只断其一指。知府以母丧期间婚约无效,按普通案件判徒刑;审刑院、大理寺以违律...

  • 18664577311名相司马光和王安石有何恩怨,在朝堂上为何势不两立?
    滕沿砌‌第一,他们二人之间的争论是北宋的政党斗争的生动体现。无论哪个朝代,政党斗争总是存在的,特别是在北宋。北宋是司马光王安石并存的时代,由于突出的民族矛盾,他们每人自然都有不同的治国理念。人各有志,所以他们都在为心中的理想而努力着。因此,北宋的政党斗争实际上就是有志人士关心国家和人民...

  • 18664577311一代名相王安石,平生有“三不爱”,你对王安石有哪些了解?
    滕沿砌此乃天也。唐介: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论议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变更。安石果用,天下必困扰。曾巩:巩之友有王安石者,文甚古,行称其文。司马光: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黄庭坚:余尝熟观其(王安石)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