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贤治《论散文精神》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林贤治的《看灵魂》的主旨是什么?~

与其说是幽灵,对信教的人说多一个上帝。

在寂寞或空虚或者烦恼,无力的时候不是自己一个人,身边还有另一个人在陪伴自己。

比喻它是什么就是什么。能找到心理的一种平衡感,是幽灵也好,天使也好,保持好心态,才是重要的。

1、文中哪些地方能反映出农民并不安贫乐道?请分条列举。

答:①他们有赢得自由幸福生存的愿望;②具有非凡的想象和冒险精神(或“具有活力”);③有韧性,百折不挠,坚持不懈与命运抗争。

2、文章第③段描写了故乡的风物,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答:选取故乡最具代表性的风景、人情等细节(答出“代表性细节”或“典型细节”即可得1分);运用了化静为动(如:它无声地泻落在乌黑的屋瓦……)、以动衬静(如:月夜的笛声是好的……,还有潇潇春夜雨,满枕蛙声……)、联想(如:由笛声想到斯卡尔因吹笛而赞美了人的脆弱)、融情于景(借家乡典型风物如月亮、屋瓦、霉墙等抒发对家乡的思念)、融情于事(借对父亲的回忆表达对家乡的思念)等表达方式,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上都是从表现手法角度例举的,还可以从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角度回答,这里不一一列举)(任意答出两点得4分,每一点中必须包括表达手法和分析)

3、“我一直生活在甜蜜的乡愁之中,以致在自欺自慰自满自足中忘了人生的一个重要的情节:假使怀乡病可以算一种病,那么,当年为什么要逃一般地离开?”这些叙写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作具体说明。

答:承接上文,强调上文对故乡的思念和赞美是一种自欺自慰,从而加以否定;总领下文,探讨逃离故乡的原因。

4、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作者对“农民”、“故乡”的感情是复杂的。请根据全文探究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①对故乡怀有深深的眷念之情;②对农民生活的贫困充满同情;③对故乡的未来深感担忧;④对农民们为改变命运的行动而感到高兴;⑤对农民们不能享受到都市文明感到困惑;⑥对自己不能有效地帮助农民而感到沮丧和无奈。

  摘自林贤治的博客

  1 人类精神是独立而自由的。

  精神寓于生命又高于生命。当精神潜伏着的时候,一个人无异于一头麂子,一只甲虫,一株水杉;惟有被霍然唤醒以后,人才成其为人。精神因生命而被赋予一种平凡的质性;但是,它明显地腾越于生命之上,使生命在它的临照中发出“万物之灵”的特异的光彩。
  人类的心智创造,产生物质之外的更为广袤的世界:政治、哲学、宗教、艺术,每一范畴都有精神的微粒充盈并激荡其中。
  精神与心智不同。心智仅限于生命的自然进化,而精神是心智的改造者,生命中的生命。心智是雾,精神是透射混沌的阳光,是弥漫的水分所凝聚的雨云和雷暴。心智是空蒙大水,承载精神,但精神的航向与水无关。独往独来,只为风的招引。没有精神,心智只燃欲火,火中不生凤凰。然而,精神也可以成为一种毁灭的力量,随时陷心智的邪恶于渊深……
  精神贯穿一切而存乎个体。脱离个体的精神是心造的幻影,大形而上学家黑格尔及其门徒所称的“历史精神”、“时代精神”之类,当作如是观。精神必须体现人类个体的主体性内容。对于人类,作为一种情怀,一种思想,一种人格,个体性成了死与生的最彰显的标志和象征。

  2
  散文是人类精神生命的最直接的语言文字形式。散文形式与我们生命中的感觉、理智和情感生活所具有的动态形式处于同构状态。
  失却精神,所谓散文,不过一堆文字瓦砾,或者一个收拾干净的空房间而已。
  散文的内涵,源于个体精神的丰富性。
  精神并非单一的。我们说“这一个”,或者“那一个”,都说的是“一的多”。冷冽中的温暖,粗野中的柔顺,笑谑中的阴郁,明朗中的神秘……以协和显示不协和。精神无非加强和驱动最富于个人特性的方面,却不曾因此消解人性固有的矛盾。事实卜,丰富就是矛盾。
  “统一”是精神个体性的天然杀手。藉“统一”而求文化—文学的繁荣,不啻缘木求鱼。
  马克思评普鲁士的书报检查会,面对出版界的“唯一许可的色彩—官方的色彩”,以激愤到发冷的语气究诘道:“你们赞美大自然悦人心目的千变万化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
  语云:皮毛去尽,精神独存。
  我说:欲存精神,留彼皮毛。
  散文精神对于散文的第一要求就是现实性。惟有现实的东西才是真实可感的。
  缺陷是最大的真实。由于精神的犷悍,作家便获取了暴露全体的勇气。写真实本身是一场文化批判,削肤剔骨,势必在主体和客体内部同时进行。无动于衷的歌颂膜拜且不必说,说及批判,竟可以与己无关,—此等洋洋洒洒,貌似战斗的文字,其实乃蒙面的骑士所为。
  生存的时空即构成所渭现实。
  哲学家说,现实的是合理的。然而,现实又是必须加以改变的。
  作为作家的一种生存方式,写作同样存在着一个变革现实的课题。
  在中国文学史上,散文的三大勃兴时期:春秋、魏晋、“五四”,都是王纲解纽,偶像破坏时期。相反,极权政治,定于一尊,必然结束散文的多元局面。《文心雕龙》谓“秦世不文”,便是明证。
  可见为文难,写真实更难,尤其在专制时代。
  作家必须真诚。由于真诚,散文写作甚至可以放弃任何附设的形式,而倚仗天然的质朴。对于散文,表达的内容永远比方式重要,它更靠近表达本身。
  散文精神因它的定向性而成为一种宿命。它高扬反叛传统的旗帜,以此鼓动有为的作者。可是,由于“死亡惯性”,也称惰性的强大势力,人们总是守在经典的食槽里,安于一瓢饮。
  传统不是过往的故事,传统是现时性的。反传统必然同时意味着反时尚。构成传统秩序的东西,很可能有过生气勃勃的时候,然而一旦形成规则,便开始失去生命力。所以,作家只须遵奉自己的生命逻辑和思想逻辑。个体精神的介入,是对于传统和死亡的战胜。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创作才称得上是生命的奉献。
  散文精神不平而非适意,偏至而非中和,鼓动而非抚慰。它敌视纪念,敌视模仿,而致力于即时的创造。创造性写作是一种叛逆性行为,形式的革新,原本便是精神鼓动下的文字哗变。
  所以说,任何新生的艺术,其实已是再生。

  3

  散文面对大地和事实,诗歌面对神只和天空。散文一开始便同历史、哲学集合在一起,诗歌则始终与音乐相纠缠。散文本属陈述,希腊人称散文为“口语著述”,罗马人称“无拘束的陈述”;诗歌却规避陈述,总是设法在事实面前跳跃而过。节奏和韵律于散文是内在的,却构成为诗歌的外部形象。就真实性而言,散文是反诗歌的,自然,同样也是反小说和反戏剧的。
  在文学返回自我的途中,诗歌和小说日趋散文化。散文却无从分解,散文是“元文学”。

  4

  精神是一座炼狱。
  精神使我们感受人生的苦痛,并由这苦痛感知自身的存有。
  假如没有苦痛的产生,生命将仍然停留于睡眠状态。有所渭优雅、冲淡、超然,或曰纯艺术的笔墨,其实是王权时代山林文学的孑遗。
  真正的艺术是撄人心的艺术,其本质是悲剧性的,正如强大的精神也是悲剧性的。任何精神对抗都无法战胜生命历史的极限,英雄主义惟在对抗本身。较之世上的悲剧,悲剧性的精神艺术更内在,因而也更深沉。
  苦难不可测度。
  精神不可测度。
  苦痛不是一次性表达可以倾泄净尽的,甚至相反,通过表达方才深入地领受到了苦痛;于是不得已,只好再次作更深入的表达。在这里,表达既是诱惑与追逐,也是压迫与逃避。在持续不断的追逐或逃避中,创作随之深化。
  蒙田称自己的集子为Essais,一般汉泽为“尝试”,实质为探索—深入过程中的一种探索。

  5

  散文是精神解放的产物。当时代禁锢,端赖个人的坚持。
  在文明批评史上,西方论“出版自由”如弥尔顿者大有人在,却未尝有过“创作自由”的呼吁。因为,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创作是自由的。
  作家因自由的感召而写作。
  自我坚持,可以免于在自然的生命状态中沉没,自然状态即庸常状态、奴隶状态,而非主人状态。
  写作由来是主人的事情。
  自由与独立相悖相成。
  随着文明的演进,报业的发达,散文有可能出现空前的盛况。但是,近世报刊发表的大量大众化形式的散文,正如西人所称,只能算“文章”(article),与我们惯称的“散文”(Essay)并不相同。
  近世文明有一种泛化倾向,风气所及,散文写作亦不可免。泛化的危险就在于:消灭个性。
  精神生命的质量,决定了散文创作的品格。
  散文的人是形成中的独立的人,自由的人,多面的人。
  惟有散文的人,才能写出人的散文。


林贤治《论散文精神》视频

相关评论:
  • 13361311712林贤治《论散文精神》
    高削郑精神贯穿一切而存乎个体。脱离个体的精神是心造的幻影,大形而上学家黑格尔及其门徒所称的“历史精神”、“时代精神”之类,当作如是观。精神必须体现人类个体的主体性内容。对于人类,作为一种情怀,一种思想,一种人格,个体性成了死与生的最彰显的标志和象征。2 散文是人类精神生命的最直接的语言文...

  • 13361311712我对散文创作的一些看法
    高削郑林贤治曾在《论散文精神》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散文是人类精神生命最直接的语言文字形式。作家必须真诚。由于真诚,散文写作甚至可以放弃任何附设的形式,而依仗天然的质朴。对于散文,表达的内容永远比方式重要。它更接近表达本身。真诚的作家不会在做散文时进行虚构,他会把心交给读者。关于散文的真实,刘锡庆...

  • 13361311712沉思与反抗目录
    高削郑1993年:《论散文精神》,探讨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独特魅力与精神价值。1994年:《存在的见证》,强调个体与社会存在中的见证与记忆的重要性。1995年:《读顾准》,通过分析顾准的思想与著作,揭示个人与时代之间的复杂关系。1996年:《《流亡者丛书》序》,介绍系列丛书的创作背景与意义,关注流亡者的...

  • 13361311712林贤治人物简介
    高削郑林贤治,1948年生于广东阳江,是一位多产的诗人与学者。其作品以文学与思想批评著称,其中《五四之魂》与《五十年:散文与自由的一种观察》两书曾广受欢迎。早年,林贤治以《人间鲁迅》一书引发广泛讨论,近作《鲁迅的最后十年》亦引起广泛关注。林贤治的文学创作,不仅展现出其卓越的文学才华,更深入探...

  • 13361311712中国散文五十年编辑推荐
    高削郑林贤治,这位在国内知识界备受瞩目的人物,以其独特的思想先锋和人格魅力,为当代中国散文的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视角。他的新书深入剖析了散文在当代文学史中的崭新地位,挖掘了一批被忽视的优秀作家与作品,以及那些被重新审视的文学现象。林贤治以其深邃的思想洞察力和敏锐的观察力,揭示了散文承载的当代精神...

  • 13361311712中国散文五十年内容简介
    高削郑中国文学的瑰宝,林贤治先生的最新力作《中国散文五十年》近日面世。这部作品深入挖掘了近五十年来中国散文的演变历程,以自由精神为引领,作者巧妙运用树木为象征,从根深蒂固的散文本质,到枝繁叶茂的时代变迁,细致剖析了散文写作的独特性。作者不仅关注体制与意识形态的演变,还探讨了文学组织中活力的...

  • 13361311712林贤治评注鲁迅选集内容简介
    高削郑而林贤治先生的评注则是这套书的另一大看点。他以现代视角对经典进行了独到解读,其点评往往蕴含深意,语言犀利,令人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畅快淋漓的智识碰撞,使鲁迅作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常新的生命力。因此,无论是初次接触鲁迅还是对鲁迅有着深厚兴趣的读者,这套选集都提供了深入理解和欣赏鲁迅...

  • 13361311712诗歌的精神 经典散文
    高削郑酷热的夏季里,我在不断地阅读林贤治先生选编的《自由诗篇》,这是少见的。最初看这本书只是因读了张远山先生的《汉语的奇迹》,在书中张先生对王寅的诗极为推崇,以前我对他印象不太深,便萌生了阅读的冲动,可一时找不到诗集,《自由诗篇》选他的诗十九首,多少可以满足一下需求。这十九首诗都是精品,写的精致、...

  • 13361311712鲁迅的为人细节。
    高削郑2、《一个人的爱与死》 林贤治 激情的作家,然而又不缺乏理智;诗人的气质,语言源至内心;他的观点无论你赞成与否,你都得承认,在林贤治的心中,鲁迅确实如此!因为林贤治是用心去写这部著作的,他没有糊弄读者!3、《鲁迅的最后十年》 林贤治 这是一部当代水平最高的鲁迅评传,有关于鲁迅与胡适...

  • 13361311712俺们要开班会“走进鲁迅”,哪位大侠能深刻介绍一下鲁迅?
    高削郑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著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 鲁迅在南京路...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