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样做才算佛教信徒呢?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怎么才能做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我要最权威的答案}~


饮食方面的禁忌。佛教规定出家人饮食方面的禁忌很多,其中素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条。素食的概念包括不吃“荤”和“腥”。“荤”指有恶臭和异味的蔬菜,如大蒜、大葱、韭菜等。《楞严经》说:荤菜生食生嗔,熟食助淫。所以佛教要求禁食。
所谓“腥”是指肉食,即是各种动物的肉,甚至蛋。对此类食物,出家二众也不能吃。不过素食的范围也比较广,例如:辣椒、生姜、胡椒、五香、八角、香椿、茴香、桂皮、芜荽、芹菜、香菇类等都可食用。豆制品、牛奶和乳制品,如奶酪、生酥、醍醐等也都不在禁止之列。
此外,佛教还要求僧人不饮酒、不吸烟。不饮酒也包括不饮一切能麻醉人的饮料,比如粳米酒、果酒、大麦酒、啤酒等。麻醉神经与分泌系统的各种“毒品”更在禁忌之列。
吸烟虽然不是五戒范围的内容,但是吸烟是一种精神依赖的不良习惯或嗜好,体现了一种精神的追求和贪欲,同佛教要求的清净无我的境界不相符,因此吸烟当然也是佛教的禁忌之一。
不吃零食也是佛教对僧人的要求,这既是僧人威仪的需要,也是僧人的修行需要。所以,同出家人共处时,不宜向僧人敬烟;同桌就餐时,不宜将素菜荤叫,不宜对僧人敬酒,劝酒,或者劝吃肉,也不宜提议同僧人干杯(茶、饮料等)。

扩展资料
佛陀临逝世时教导弟子们,在他去世以后要以戒为师。佛教的戒(禁忌)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僧人和僧团的,另一方面是针对在家修行者的。
佛教的禁忌,是以佛教事业的兴盛和佛教的根本教义得到弘扬为目的的。佛教自传入中国后,同各地的民俗、文化相融合,形成不同的禁忌。下面就对佛教的一部分禁忌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中国佛教的禁忌一方面来自于佛教本身的戒律仪规,另一方面也受到中国本土传统民间风俗的影响。皈依佛门的人,无论在家出家,为了发慈悲心,增长功德,都要持佛教的戒律。佛教最基本的戒律是“五戒十善”。五戒,就是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戒。
十善实际上是五戒的分化和细化,分为身、语、意三业的禁忌,其内容包括,身体行为的善(禁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语言方面的善(禁忌):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识方面的善(禁忌):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
佛教对出家僧人的要求和禁忌更为严格,这里仅介绍一部分内容。
1、饮食方面的禁忌。佛教规定出家人饮食方面的禁忌很多,其中素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条。素食的概念包括不吃“荤”和“腥”。“荤”是指有恶臭和异味的蔬菜,如大蒜、大葱、韭菜等。《楞严经》说:荤菜生食生嗔,熟食助淫。所以佛教要求禁食。
所谓“腥”是指肉食,即是各种动物的肉,甚至蛋。对此类食物,出家二众也不能吃。不过素食的范围也比较广,例如:辣椒、生姜、胡椒、五香、八角、香椿、茴香、桂皮、芜荽、芹菜、香菇类等都可食用。豆制品、牛奶和乳制品,如奶酪、生酥、醍醐等也都不在禁止之列。
此外,佛教还要求僧人不饮酒、不吸烟。不饮酒也包括不饮一切能麻醉人的饮料,比如粳米酒、果酒、大麦酒、啤酒等。麻醉神经与分泌系统的各种“毒品”更在禁忌之列。
吸烟虽然不是五戒范围的内容,但是吸烟是一种精神依赖的不良习惯或嗜好,体现了一种精神的追求和贪欲,同佛教要求的清净无我的境界不相符,因此吸烟当然也是佛教的禁忌之一。
不吃零食也是佛教对僧人的要求,这既是僧人威仪的需要,也是僧人的修行需要。所以,同出家人共处时,不宜向僧人敬烟;同桌就餐时,不宜将素菜荤叫,不宜对僧人敬酒,劝酒,或者劝吃肉,也不宜提议同僧人干杯(茶、饮料等)。
2、在个人生活方面的禁忌主要有:不结婚,不蓄私财等。佛教认为出家僧众担负着住持佛法、续佛慧命的重大责任和终身事业,因此必须独身出家才能成就,积蓄私财是违背出家本意的。
除此以外,这方面的禁忌还包括不自歌舞,不观看听取歌舞,不坐卧高级豪华床位,不接受金银象马等财宝,不作买卖,不看相算命等。
僧人出家受戒后,戒律还要求比丘、比丘尼分别住在各自寺院中,不能同住一个寺院。因此,与僧人交往时不宜问是否已经结婚之类的话,不宜邀请僧人唱歌、跳舞或参加其他不符合佛教清规戒律的娱乐活动。
同比丘尼交往要注意,男性公民不能进尼众的寮房,同比丘尼说话时要有另外的人在场,不要主动与比丘尼握手,到比丘尼寺院参观、拜佛,应衣冠整齐等等。女士们到男众寺院也要注意,不要随意到僧人关闭的地方去。
对于在家的居士,佛教只要求在每月一定的日子里实行一种克制的生活,即不涂香装饰,不观听歌舞剧,不坐卧高广床座。持斋的日子一般是阴历朔日、初八、十四、望日、二十三、二十九日。
对出家众的称谓,佛教也有一些讲究。中国人一般称呼男出家众为“和尚”,女出家众为“尼姑”,或者称“姑子”,其实这种称呼是不准确的,特别对尼众的称呼更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
其实遵照佛教的制度,只有大丛林(寺院)的方丈才能称为“和尚”。此外,沙弥的剃度师也可称为和尚;比丘的得戒师也称“戒和尚”。
所以,其他僧人一般都不能称和尚,和尚实际上是很尊重的称呼。对于和尚可称为“和尚”、“大和尚”、“方丈”,教外人可称“大法师”、“法师”,居士可统称“某某师父”。
凡是剃度出家的男性,年满20岁,受了具足戒的则称做“比丘”。受具足戒五年之内的比丘,还没有资格收授徒弟的,居士可称他们为“师父”,教外人可称“某某法师”。
应该注意的是,教外人同僧人交往中,不要直呼其号,因为这样做显得不尊重僧人,容易引起信教群众的反感。
对于女众出家人,称其为“尼姑”并不合乎佛制。正确的称呼是:年龄满18岁,在受了十戒的基础上再加六法,为随学比丘尼。居士称“某某师父”,教外人称“某某法师”。
受过具足戒的就是比丘尼,教外人可称“某某尼师”、“某某法师”、“某某师父”、“某某师太”。也有称尼众寺院的住持为和尚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宗教禁忌

皈依“佛、法、僧”三宝,学佛、念佛、成佛,就是正信的佛门弟子。
要想成为佛门弟子,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佛?其次,要明白什么是皈依?
佛是佛陀的简称,是觉者的意思。觉有四种:本觉、不觉、始觉、究竟觉。本觉是一切众生本来具有的觉性,即佛证道所说的“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不觉是迷惑颠倒,象迷路的人一样,不仅忘了回家的路,而且连自己迷路这件事也迷了;始觉是迷路的人觉悟到自己迷路了,开始找或找到了回家的方向;究竟觉又称如来果地,就是回到了老家,看到和拥有了本地风光。所谓诸佛菩萨倒驾慈航,广度众生,就是回到老家的人再回来让迷路的人知道自己迷路了,让知道迷路的人知道回家的方向,自己走回去。
佛教的宗派,象回家的各条路或交通工具,万法归一也就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学佛就是学佛的觉悟,首先知道自己迷路了;但更重要的是找到了正确方向,必须行动,所以佛法特别注重实证(实践)。知道了回家的路,而不行动,“犹如数他宝,自无半分钱”。关于这一点,明代高僧、净土第八代祖师莲池大师有非常精彩的开示,他说:“可叹现在有许多人,从少年到到中年到老年一直到死,从来不曾看过佛经,或以为佛经不屑一读,这些人可说是面对宝山而不想进入取宝;又有一类人,虽也读过佛经,但只是为了采摘佛经中的优美辞句,来充实自己谈论的资料,或用于写作,助长文章的笔势,这些人可说是进入宝山而不知取宝!又有一类人,虽然对佛经的义理进行讨论,或对人讲演,但只是凭肤浅的认识对着佛经释字销文,或妄自标新立异,以显高明,这些人可说是把取到的宝物当作玩品鉴赏,有时抱在怀中,有时拿在手里,然后又把宝物丢弃了。”
皈依,简单地说就是依靠的意思。一般地说,是指三皈依。首先是皈依佛,佛的意思是觉悟,学佛就是学觉悟,觉而不迷;第二是皈依法,法是指佛教经典,通过对经典的逐步认识和学习,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从而达到正而不邪;第三是皈依僧,僧的意思是清净。通过学佛,我们的心会变得很清净,象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净而不染。所以,皈依不是皈依某一个出家人,而是皈依佛、法、僧三宝,佛法僧又叫觉正净。

佛是指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以及由他所说出、记载在经典中的十方诸佛。譬如:
弥勒尊佛、药师琉璃光佛、阿弥陀佛……等等。

对于佛——当我们见到佛陀时,应该有怎样的礼节呢?在释迦牟尼佛诞生的国度,是要
行五体投地的大礼,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顶礼”。顶礼就是以头面向地礼佛足;这
是一种最恭敬的仪式。因为,人所最高贵的,乃是头顶,而人最卑下的,则是双足。以
最高贵的头部顶礼在佛足前,自然,是表示了内心无比的恭敬。

佛陀在世时,佛教徒见了佛陀,除了五体投地的顶礼之外,还有在顶礼之后,绕佛地仪
式。这应该是表示信徒对佛陀的仰慕了。

如今,佛陀的化身早已入灭,现在,我们所能够见到的,只是佛陀的塑像或纸像,但是
佛教徒对佛陀的敬仰,并没有因而稍减。

佛教徒见了佛像,不论是在寺院里、或在个人家里,都以行五体投地的顶礼为正式的礼
节;就算不顶礼起码也要行个问讯礼。

2、 对法应有的礼节

法指佛法。佛法是无形的,它的存在必须依附有形的东西,比方:语言、文字、书籍、
艺术等等。所以,表达了佛法,记载了佛未能的语言、书籍等佛教都必须加以礼敬。以
经书来说,必须妥为保管,不得乱放、乱丢;有佛菩萨像或经文的字纸也一样。遇到有
法师、居士讲演佛法,都应该专心听讲,以表示对法的尊敬。

3、 对僧应有的礼节

(1)尊敬僧的意义

僧指佛教所有的出家人,包括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戒叉摩那尼等,不论男女
老少,都在僧的范围内。在家佛教徒通常称呼出家人为“师父”或“法师”,出家人的
身份于在家佛教徒的心目中,是介于教师与父母之间的。那么,在家中佛教徒对“法
师”、“师父”,应该有怎样的礼节呢?由于僧与法、佛并列为三宝,僧的地位与法和
佛一样。佛陀曾说,不要把他看作跟别人不同,“我亦僧数”——佛陀也是僧的一部
分。因此,对僧的礼节,有些地方,跟对佛的礼节一样,比方:佛教徒见了佛要顶礼,
见了出家众,同样也要顶礼。当然,有些佛教徒,心中可能会不以为然。佛陀是教主,
是德行圆满者,佛弟子顶礼他是理所当然;但,出家众修学程度不一,如何能跟佛陀
比,何以也要在家佛教徒向出家众顶礼呢?

虽然有些凡夫僧,跟普通人似乎没有两样,但因为他深信佛法僧三宝与戒律;心中没有
邪见,也劝除他人不要有邪见,并且讲说佛未能宣扬成佛的难得;做事情又不敢违背因
果,所以他心中是充满善念的;自己偶一不小心有了过失犯错,就会马上忏悔改过。如
此的出家人,虽然是凡夫,也值得我们加以礼敬;就算有些出家人毁犯了重戒,但只要
不失正见,仍然是众生的福田,尊敬、供养于他,依然获福我量!

相反的,如果有人看了出家人犯了戒、做了坏事情,就加以蔑视、呵骂,这是佛陀所不
允许的。因为出家人自有出家人的功德,只要袈裟仍在身,虽然犯了禁戒,暗行恶行,
在家人依然必须尊敬其身份——就当作佛陀的后代,来加以尊敬吧!有一份恭敬自有一
份功德,何乐而不为?至于犯戒造恶的出家众,有一天,自然会受到他应得的报应,不
用担心会不公平。

(2)行为上的礼节

在家人遇到出家众,如果是在室内,应该行五体投地的顶礼;只要是出家众,不分男女
老少,都要一律顶礼。顶礼的时候,是向着佛的方向顶礼,所以,也等于是在向佛顶
礼。顶礼的时候,要说:“顶礼师父三拜”,受顶礼的法师会说:“一拜就好。”那
么,一拜之后,就不要再拜了。有些法师较谦虚,会说:“问讯就好。”那么,就不要
顶礼,依法师的意思,问讯就好了。

能够对出家众,不论男女老少,也不分识与不识,见面时,都行五体投地的顶礼不但可
以折服自己的我慢,也是一种难得的修养,自然会给人一种良好的印象,法师如果要开
示你,必然也会认真点。因此,如果要向法师请示,一定要顶礼。这表示你的谦虚受
教。

就算不顶礼,见了出家众,也应该行个问讯礼。

供养的礼节,也是很重要的。供养是指下对上,也就是说,凡是身份较低的人给予身份
比自己高的人东西,都可以说是一种供养。曾经见到不少在家佛教徒给予法师东西,却
说:“师父,这个跟你结缘。”总会令人啼笑皆非的感觉。结缘是法师给予信徒东西时
说的,是上对下的一种慈悲语气与客气话。

供养在佛教中,也有它的仪式,无论是对佛或对出家法师供养,都必须双膝跪下,然后
将要供养的东西,双手奉上, 就算方便一点,不必跪下,也要弯个腰,双手奉上,才
像个下对上的供养。

大乘佛教比较和光同尘,法师也都很随和,因此,有些佛教徒就会有不拘小节的习惯。
其实,应该有的礼节,还是要有的。

(3)书信上的礼节

首先谈到信封上的写法。在家佛教徒写给出家众的信,可以不必写姓,因为我国的出家
人都是冠于佛陀的姓,一律姓“释”,所以只要写法号或未能名就可以了。只是,必须
在法号(法名)间加以“上下”的称呼, 如:“上慧下安”。“上下”两字应该比法
号(法名)小一点,并且,写在法号稍右的地方。

“上下”是什么意思呢?它是一种尊敬语,可能也有“上求佛法,下化众生”的意义
(是否如此,有待考证。)而这正是出家众的目标。在称呼出家众法号(法名)时冠以
“上下”,不但含有尊敬的意味——尊敬于出家众的上求佛法,下化众生——无形中,
还具有警惕对方的意义,等于说:某某法师,你有没有在上求佛法、下化众生呀?!因
此,写给出家众的信,名字间加上“上下”,具有它的特别意义。

平常,佛教徒遇到不认识的法师,要请问他的法号时,应该问:“法师,请问您的‘上
下’怎么称呼?”如此,才合乎佛教徒的礼节。

法号(法名)下的称呼,如果是年纪较长的法师,可以称为“老法师”、“大法师”;
有名望的,就称为“大师”;年龄相差不多的,写“法师”就可以了。另外,看对方是
专攻哪一法门,以及佛教界如何认定他,来加以称呼也可能。譬如:“律师”、“禅
师、“论师”、“尊师”等等。法师之下的称谓,也是很重要的。凡是有封口的信封,
必须写上“启”字,才算有礼貌。

为了增加信封上的礼貌,在“启”字上,往往还有一些称谓。比方:“尊启”、“慈
启”、“道启”——这是写长辈的称谓,也适合在家佛教徒写给出家众来用。有时候,
会看到在家居士写给出家众法师的信,写的是“净启”,这是不对的。“净启”是长辈
写给晚辈时所采用。比方:法师写信给在家居士,就可以用“某某居士净启”,平辈通
信,也可以写“净启”。

在家佛教徒写信给出家法师,开首上应该如何称呼呢?如果是自己的皈依师父,就直称
“师父”就可以了,或者称“恩师”、“上人”、“师尊”、“吾师”也可以,不必写
对方的法号(法名),这就如世俗写信给自己父母或至亲,也只是写“父母”或“伯
父”、“叔父”、“舅父”,不必写对方的名字,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写给皈依法师以外的法师,则要看对方年纪小大而定,年龄较大的,可以称为“老
和尚”、“大和尚”、“长老”或“老法师”、“大法师”,同样不必写上对方的法号
(法名)。这是含有避讳的意思——在中国礼俗上,晚辈对长辈不敢直呼其名,直呼长
辈的名会被认为不尊敬长辈,没教养。

写给跟自己年龄相差不多的出家众,则可以写上对方的法号或法名,惟必须冠以“上
下”,像前面所说信封上的写法。但也可以不必写对方的法号(法名),只写上“师
父”或“法师”、“大德”、“住持”等,也是可以。

结尾可以用“敬请”、“恭请”、“顺请”或“敬颂”、“恭颂”、“跪颂”、“顺
颂”、以及“敬叩”、“恭叩”、“跪叩”等。祝贺对方的言语,可以用“慈安”、
“尊安”、“法化无疆”、“慈航普渡”、“福慧无量”、“得大自在”、“智慧圆
满”、“法喜无量”以及其他含有吉祥意味,并且兼能表达出晚辈对长辈敬意的言词,
都可以使用。

最后,谈到信末的自署。如果是写给皈依师父的信,可以自称“弟子”或“皈依弟子”
及“徒”,写信皈依师父以外法师的信,自称上可用“三宝弟子”,然后写上自己的姓
名。姓名上写下“顶礼”比较适当;因为,佛教徒在佛法僧三宝之前,以顶礼为主要的
礼节。有些在家居士写给出家法师的信,信末姓名下写“合十”、“合掌”,这是不适
当的。“合十”、“合掌”适用于平辈,以及长辈写给晚辈的信中。如果晚辈写给长辈
的信,不写“顶礼”也可以写“问讯”,总比“合十”、“合掌”好:但总不如“顶
礼”来得适当。



我觉得自己信佛且崇仰的是佛的精神——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佛法是让人悟得本性,让人无疑惑,可以孑然一身的去生活,可是我并不认同三世因果,我不相信人有后事,所以我算不上正信的佛教徒,佛由心生,每个人都有自己信佛的理由和目的,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相信自己的皈依,就是好的信徒!!!!!

其实佛是没有什么形式的,他就在我们的心中,只要心中有佛就可以算是佛教的信徒了.不要试图欺骗自己,因为佛就是心,心亦是佛,你如何骗的了你自己的心呢.
佛可以说是正,善,的代言词,你只要照这两点做你就可以达到心中有佛了.


要怎样做才算佛教信徒呢?视频

相关评论:
  • 13811375163怎样做一个皈依的佛弟子?
    暨鬼媚因为皈依是心的皈依,就算没有人证,但佛却是无所不在、全知一切的,只要你真心皈依,佛就认你,你就是佛教徒。2、皈依前焚香,上供。焚香三支就可以了。供品主要可用香甜的瓜果,切忌不可有荤腥。3、行皈依礼。至心郑重的念皈依誓言:“我某某某,今誓皈依佛、法、僧,直至成佛”三遍,每念一遍...

  • 13811375163怎样才算是佛教信徒?我半年几个月会去寺庙祭拜一次,家里供奉着好多佛像...
    暨鬼媚从理论上来说您已经是虔诚的佛教徒了,如果从形式上来说需要进行正规的皈依仪式,由出家人为你主持传授三皈依仪式,那样可以算真正的佛教徒。仅供参考

  • 13811375163要怎样做才算佛教信徒呢?
    暨鬼媚首先是皈依佛,佛的意思是觉悟,学佛就是学觉悟,觉而不迷;第二是皈依法,法是指佛教经典,通过对经典的逐步认识和学习,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从而达到正而不邪;第三是皈依僧,僧的意思是清净。通过学佛,我们的心会变得很清净,象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净而不染。所以,皈依不是皈依某一个...

  • 13811375163成为佛教信徒的步骤是什么?
    暨鬼媚真正的佛教信徒是要依教奉行。就是按照佛经上的要求去修行。您可以先去寺里皈依。这是第一步。再看些修行入门的书,了解佛教的基本教理。然后选择一门适合你自己的修行法门。比如我是修的净土法门,也就是念佛法门。天天坚持修行。密宗和禅宗最好有皈依上师。这要看你个人的因缘了。

  • 13811375163本人今年15岁,笃信佛教,能有什么正规办法做个俗家弟子吗?
    暨鬼媚不是一定要加入什么.做什么才算是佛教徒.只要你诚心向佛,礼佛!学习一些简单的佛教知识和常识就已经算进入佛门!如果非要一个仪式,或者给一个说法!那你只要每天念颂:南无阿弥佗佛就好了!加入佛教其实很简单!要做俗家弟子?或者说皈依很多寺院都有这个项目,你去找个离你近的问问就可以了!呵呵!

  • 13811375163怎样辨别一个人是否是真正的佛教信徒
    暨鬼媚他们自吹自擂,追逐名利,广收信众,贪图财帛。唉,末法时代,弊端横生;佛门净地,亦受污染;我等不辨真伪,必损慧根。故此提醒各位:真正的佛教徒必是「平凡」之人。他们不会自夸境界,不会渲染神秘,不会标榜名号。他们默默修行,生活如常人,谦逊而不张扬。只有深入交往,才可能在某一刻窥见其深厚的...

  • 13811375163我想做一名佛教的信众,但是不知道一开始要怎么做,如果供奉一座佛像...
    暨鬼媚三皈五戒

  • 13811375163做真正佛教僧人需要什么条件?
    暨鬼媚佛教信徒如果想要出家修道,成为一个出家人,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和一定的要求。首先,在佛教寺院出家必须建立在信仰佛教的基础上。这是一个前提,现在的出家人尤其注重这一点,现代的社会和平,出家人并不想电影里所描写的那样,在过去封建社会里,由于家庭贫困而到寺院里求得生计,或者是因为生活、工作的...

  • 13811375163我要信佛要怎么做?要做俗家信徒。
    暨鬼媚首先皈依三宝,然后持五戒十善,念佛往生。

  • 13811375163怎样辨别一个人是否是真正的佛教信徒
    暨鬼媚在此,我与诸公明言:真正的佛教徒必然是「平凡」的。他们不会告诉你他们水平多高;不会讲一大堆神神怪怪的东西吓唬你;更不会告诉你他们背后有什么名号。他们只是如实平凡地修行,一切起居犹如凡人,低调得不得了。我辈只有在仔细接触他们之下,才有可能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发现他们背后的修行功夫。维...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