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这个姓氏的来源?雷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姓氏雷的由来~

雷(Léi)姓源出有: 1、 姜姓方雷氏。2、子姓雷氏。
3、据《姓氏考略》所载(下同),东汉末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潳山蛮”和“南安羌”改姓为雷。他们逐渐全盘汉化,再经过这么长久的时间,根本已经与汉族成为一体,再也分不出彼此了。
  4、 金时女真人阿典氏,汉姓为雷。
  5、 满洲阿克占氏,改汉姓雷。
  6、景颇族春雷氏,汉姓为雷。
  7、基诺族布柯氏,汉姓为雷。
  8、 今壮、苗、彝、瑶、水、阿昌、畲、羌、土家、蒙古、回等民族均有雷姓。



源流一


源于姜姓,出自炎帝裔孙方雷氏的封地方山,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相传,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叫雷。在黄帝率领炎黄部落联盟战伐蚩尤时,双方激战于涿鹿,雷奋勇杀敌,将生死置之度外,佐黄帝剿除蚩尤立下大功。战争胜利后,黄帝论功行赏,雷被封于方山(今河南禹州市方山镇,方山古亦称龙山,是华夏民族,华夏族裔生息繁衍的发源地),建立了自己的部落集团(诸侯国)。其后裔子孙以及部族人等遂以国为姓氏,复姓方雷氏,为古诸侯国之一。在方雷氏的后裔子孙中,后省文简化分衍为两支,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雷氏,也有以国名为姓氏者,称方氏。

该支雷氏、方氏同宗同源,世代相传至今,皆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他们共尊方雷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子姓,出自商朝殷纣王宠臣雷开,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传说,在殷商王朝时期,纣王身边有一个宠臣叫雷开,对纣王忠心耿耿,尽教唆纣王肆意欢乐。

周武王姬发灭殷商王朝后,在雷开的后裔子孙中,有延续其先祖之名为姓氏者,称雷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属下大臣雷公,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传说,远古时期有个人叫雷公,他精通医术,是一个名医,被任命为“巫”,即医官,掌管天下巫医。他还曾与黄帝一起讨论医学理论。

在雷公的后裔子孙中,有延续其先祖之名为姓氏者,即称雷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源流四


源于南夷,出自东汉时期南郡潳山蛮,属于以部族名称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中记载:东汉末期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潳山蛮改姓为雷。潳山蛮,是东汉王朝统治者对原战国时期楚国国人的一种称谓,其民族成分实际上十分混杂,由若干群体组成,但其联盟酋长被一致称作“雷迁”,就是首领的意思。在东汉末期,潳山蛮广泛居于今湖北省的荆州、安陆、汉阳、武昌、黄州、德安、施南诸府及襄阳府以南境地,即东汉时期的南郡境内,其部族人等多以首领之官称为姓氏,称雷氏。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潳山蛮起而反之,随即被武威将军刘尚率军镇压,之后徙其族人七千余口置于沔中(今湖北江夏),因此,潳山蛮在其后被改称为“沔中蛮”。潳山蛮后逐渐迁徙至岭南地区,雷氏族人的一部分分别融入了当地的苗族、瑶族、彝族、侗族、畲族、壮族、黎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中,并将姓氏带入这些民族,世代生息繁衍至今。

该支雷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一带地区。


源流五


源于氐族,出自十六国时期前秦国氐族雷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中记载:东汉末期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南安羌改姓为雷。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国苻氏集团中有一部“南安羌”,为前秦国的核心部族之一。实际上,“南安羌”并非羌族,而是氐族部落,典型代表人物就是著名的前秦国大司马雷弱儿。

雷,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氐族中一个部落的名称,早先游游牧于青海、甘肃一带,后来以部为氏,汉化即称雷氏,后皆融入汉族之中,世代称雷氏至今。


源流六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⑴.蒙古族雷氏,最早源出“忽雷”演奏者。忽雷,是蒙古语“胡尔”的音译,是一种创始于北方民族,史载中最早名的弦乐器名称。在元朝时期的宫延音乐中,忽雷也是主要的乐器种类。在史籍《元史·礼乐志》中记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三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其中所称的“胡琴”就是忽雷,是一种弓弦摩以发音的乐器。忽雷上雕刻有精美的龙首,形制不一,其中的“玛特尔头”是比较古老的形制,其形似龙,面似猴,狰狞可怖,象征一种镇压邪魔的神物。后来,人们将忽雷的演奏者称为忽雷氏,其后裔子孙中有汉化称单姓雷氏者。

⑵.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蒙古族留佳氏,亦称刘佳氏,源出南匈奴贵族刘氏集团,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Lingiya

Hala,世居李佳和罗(今辽宁新宾李家河)、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至俄罗斯滨海地区南,包括赫席赫、鄂漠和苏鲁、佛讷赫托克索等地)、乌拉(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县境)、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松花江等地。蒙古族、满族留佳氏,在清朝后期多冠汉姓为雷氏、刘氏等。


源流七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金史》、《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等的记载:

⑴.金国时期,就有海西女真阿典部,族人以部为氏,称阿典氏,满语为Akjan

Hala,汉义“雷”,世居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叶赫(今吉林梨树)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来在明朝初期,因明太祖朱元璋严诏天下禁止胡姓,阿典氏即改单字汉姓为雷氏、战氏等。

⑵.满族乌噜氏,亦称乌禄鲁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斡雷部,满语为Uru Hala,汉义“寡蛋、松籽壳”,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叶赫(今吉林梨树)、扎库木(今辽宁新宾伊勒登河西岸)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雷氏、赵氏。



始祖
得姓始祖


方雷。炎帝神农氏的第九代孙名雷,黄帝论功行赏,雷被封于方山(今河南省禹州市),其族称方雷氏,为古诸侯国之一,方雷氏的后代有以国为氏者,称雷姓。他们尊方雷为雷姓的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雷登高:江西吉水县人,有六子,于明季景泰间迁武陵梁山。

  雷姓源出不错,属主流姓氏。在2008年中国姓氏排名是第88位,2011年中国姓氏排名是第78位,人口已达到369万余,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2%,是个历史悠久的姓氏。雷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四川、湖北、陕西等省多此姓,三省雷姓约占全国汉族雷姓人口的53%。
  我们通常称华夏民族为炎黄子孙,炎帝是姜姓,黄帝是姬姓。
  雷姓的主要来源就是姜姓,炎帝神农氏的后裔。
  据史籍《风俗通义》及《世本》等的记载,相传上古帝王神农氏之代孙帝榆罔之子雷,在黄帝与蚩尤大战之时立下大功,封于方山(今河南中北部,西起洛阳龙门,东至密县东境,绵延于伊川、偃师、巩义、登封、荥阳、密县境内的嵩山),后人以封邑为氏,称为方雷氏,后逐渐省文简化分衍为方氏、雷氏。《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也记载,方雷氏是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因战功被黄帝封于方山(在河南省中北部嵩山一带),建立诸侯国。其子孙以国名为氏,为复姓方雷氏,后又分为两支,一支姓方氏,一支姓雷氏。
  到了西周宣王时,方雷子孙中有一位叫方叔的将军,智勇过人。奉命南征,平定过荆蛮的叛乱,为周室的中兴立下了大功。因此,后世不少方姓宗谱采用了“周大夫方叔之后”之说。方氏在西晋太康五年(公元284)时就承诏定谱,《方氏血脉谱》早在东晋成帝咸康二年(公元336)就被御批为“名家盛典”,并敕谕方氏子孙,“世代藏传,永久勿失”。《歙淳方氏柳山真应庙会宗统谱》中记载:“歙之方,自河南之固始,无别出也。江南、闽广之方,俱自歙之东乡,无别出也。歙之东乡,则今淳安也。方之在徽歙者,皆出淳安,谱牒甚明。苐各派繁衍,昭穆难序耳,世祖黟侯之墓与庙在淳者,子孙世守之。在歙者,惟柳亭山一庙,郡志载焉“。宋代安徽宣城有一支方姓改成邝姓,广东及海外许多地方都建有雷方邝溯源堂组织,方、雷、邝三姓“源同一脉,衍以三宗”。

一、寻根溯祖:
1、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云:雷氏“出自古诸侯方雷氏之后,以国为氏,后单姓雷。”由此可知,雷姓与方姓同出一源,都是方雷氏的后裔。相传方雷氏是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因战功被黄帝封于方山(在河南中北部嵩山一带),建立诸侯国。其子孙以国为氏,复姓方雷氏,后又分为两支,一支姓方,一支姓雷。
2、相传上古时有部落叫方雷氏,黄帝娶方雷氏女子为妻,生子青阳氏。方雷氏后代有称雷氏的。黄帝的基地主要是在河南,这说明早期的雷姓人物出自河南。
3、雷姓是个古老的姓氏。相传黄帝有大臣雷公,精通医术,是个名医,曾与黄帝讨论医学理论。《素问·著至教书论》说“黄帝坐明堂,召雷公问之。”殷纣王有宠臣雷开。

二、迁徙分布: 在晋以前,雷氏已分布于南方的江西、安徽、四川、湖北等省。西晋豫章(今江西南昌)人雷焕的后裔现仍广泛分布于江西丰城、南昌、吉安、赣州等地,有一支迁至冯翊(今陕西大荔),后来发展成名门望族。南北朝至五代期间,雷氏的聚居地在南北都有发展,已散播至内蒙古、湖南、广东等省的一些地区。宋代时,雷氏分布更为广泛,今江西、福建、广西、湖南、广东、山西等省均有雷氏人居住。 雷姓是汉族大姓之一。但是,并非只在汉族中有雷氏,许多少数民族中都有雷氏。居住在青海、甘肃一带的雷氏,有许多是羌族人。如十六国时前秦大司马雷弱儿即是南安(今甘肃陇西)羌族人。迁徙至原楚国境内的雷氏,东汉时有雷迁,被称为南郡“潳山蛮”。迁徙至江南、岭南的雷氏,一部分融入苗、瑶、彝、侗、畲、壮、黎、布依等族。瑶族雷氏在广西、湖南、广东一带分布相当广泛,例如广西的临桂、灵川,湖南的城步,广东的博罗、海丰、云浮等县都有瑶族雷氏居民。

三、郡望、堂号:
1、堂号: 谦让堂:东汉雷义和同郡陈重是好友。太守举陈重孝廉,陈重要让给雷义,太守不允。刺史举雷义茂才,雷义又要让给陈重,刺史不听,雷义遂装疯披发而去。
2、郡望: 冯翊郡: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设置"左冯翊"的行政区,与“右扶风”、“京兆尹”合称“京畿三辅”。三国改左冯翊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北魏移治高陆(今陕西高陵)。此支雷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晋雷焕之族的后裔。

五、历史名人
雷 义:东汉尚书侍郎
雷 敩:南朝宋时药学家,以著《炮炙论》三卷著称。其中有的制药法至今仍被采用。
雷海青:唐代著名宫廷乐师,以精通琵琶闻名当时的朝野。安禄山攻入长安时,雷海青在其宴会上掷乐器于地痛哭,被安禄山肢解示众。王维有诗咏其事。
雷发达(1619-1693):明末清初建筑工匠,字明所,江西建昌(今永修)人。曾参与故宫太和殿等工程的重建,其后代继承其业,在工部样房主持宫廷营造工作达200余年,圆明园和颐和园中大部分建筑均为雷氏设计,被誉为“样式雷”。
雷 锋(1940-1962):湖南长沙简家塘(今属望城)人,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1963年3月5日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自此雷锋事迹、精神遍传海内外。

参考资料:http://bbs.asiaci.com/viewthread.php?tid=63258&extra=&page=2
回答者:wnc7188 - 魔导师 十一级 11-21 16:44

--------------------------------------------------------------------------------

一、寻根溯祖: 1、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云:雷氏“出自古诸侯方雷氏之后,以国为氏,后单姓雷。”由此可知,雷姓与方姓同出一源,都是方雷氏的后裔。相传方雷氏是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因战功被黄帝封于方山(在河南中北部嵩山一带),建立诸侯国。其子孙以国为氏,复姓方雷氏,后又分为两支,一支姓方,一支姓雷。 2、相传上古时有部落叫方雷氏,黄帝娶方雷氏女子为妻,生子青阳氏。方雷氏后代有称雷氏的。黄帝的基地主要是在河南,这说明早期的雷姓人物出自河南。 3、雷姓是个古老的姓氏。相传黄帝有大臣雷公,精通医术,是个名医,曾与黄帝讨论医学理论。《素问·著至教书论》说“黄帝坐明堂,召雷公问之。”殷纣王有宠臣雷开。二、迁徙分布: 在晋以前,雷氏已分布于南方的江西、安徽、四川、湖北等省。西晋豫章(今江西南昌)人雷焕的后裔现仍广泛分布于江西丰城、南昌、吉安、赣州等地,有一支迁至冯翊(今陕西大荔),后来发展成名门望族。南北朝至五代期间,雷氏的聚居地在南北都有发展,已散播至内蒙古、湖南、广东等省的一些地区。宋代时,雷氏分布更为广泛,今江西、福建、广西、湖南、广东、山西等省均有雷氏人居住。 雷姓是汉族大姓之一。但是,并非只在汉族中有雷氏,许多少数民族中都有雷氏。居住在青海、甘肃一带的雷氏,有许多是羌族人。如十六国时前秦大司马雷弱儿即是南安(今甘肃陇西)羌族人。迁徙至原楚国境内的雷氏,东汉时有雷迁,被称为南郡“潳山蛮”。迁徙至江南、岭南的雷氏,一部分融入苗、瑶、彝、侗、畲、壮、黎、布依等族。瑶族雷氏在广西、湖南、广东一带分布相当广泛,例如广西的临桂、灵川,湖南的城步,广东的博罗、海丰、云浮等县都有瑶族雷氏居民。三、郡望、堂号: 1、堂号: 谦让堂:东汉雷义和同郡陈重是好友。太守举陈重孝廉,陈重要让给雷义,太守不允。刺史举雷义茂才,雷义又要让给陈重,刺史不听,雷义遂装疯披发而去。 2、郡望: 冯翊郡: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设置"左冯翊"的行政区,与“右扶风”、“京兆尹”合称“京畿三辅”。三国改左冯翊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北魏移治高陆(今陕西高陵)。此支雷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晋雷焕之族的后裔。四、家乘谱牒: 上海:雷氏统宗谱 浙江:冯翊郡雷氏宗谱四卷、雷氏宗谱一卷 江苏:苏州雷氏支谱一卷 安徽:雷氏宗谱28卷首二卷末一卷 河南:雷氏三修族谱10卷 湖北:雷氏宗谱10卷、雷氏家谱 湖南:雷氏家谱 四川:零陵雷氏族谱六编外编二编、东郡雷氏族谱二卷 福建:晋江雷蓝苏氏三姓族谱、晋江斗山雷氏族谱 山东:雷氏族谱一卷 江西:茶园雷氏族谱五、历史名人: 雷 义:东汉尚书侍郎,与陈重情笃,被誉为交友典范,人称“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 雷 焕:晋代天难Ъ摇4�担何涞凼保�放#ㄐ敲�┘涑S凶掀�@谆拦燮���岢怯斜�!:蠊�诜岢抢斡�叵戮虻昧��⑻�⒍�!? 雷 敩[xiào]:南朝宋时药学家,以著《炮炙论》三卷著称。其中有的制药法至今仍被采用。 雷海青:唐代著名宫廷乐师,以精通琵琶闻名当时的朝野。安禄山攻入长安时,雷海青在其宴会上掷乐器于地痛哭,被安禄山肢解示众。王维有诗咏其事。 雷发达(1619-1693):明末清初建筑工匠,字明所,江西建昌(今永修)人。曾参与故宫太和殿等工程的重建,其后代继承其业,在工部样房主持宫廷营造工作达200余年,圆明园和颐和园中大部分建筑均为雷氏设计,被誉为“样式雷”。 雷 锋(1940-1962):湖南长沙简家塘(今属望城)人,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1963年3月5日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自此雷锋事迹、精神遍传海内外。 雷军 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白灵淖乡乡长。 雷晓毛(1956年3月24日-)出生于湖南茶陵。植物遗传育种家和教育家。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湖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湘潭大学、辽宁国家北方杂交粳稻研究中心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等名誉、兼职或专职教授或研究员。



一、寻根溯祖:
1、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云:雷氏“出自古诸侯方雷氏之后,以国为氏,后单姓雷。”由此可知,雷姓与方姓同出一源,都是方雷氏的后裔。相传方雷氏是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因战功被黄帝封于方山(在河南中北部嵩山一带),建立诸侯国。其子孙以国为氏,复姓方雷氏,后又分为两支,一支姓方,一支姓雷。
2、相传上古时有部落叫方雷氏,黄帝娶方雷氏女子为妻,生子青阳氏。方雷氏后代有称雷氏的。黄帝的基地主要是在河南,这说明早期的雷姓人物出自河南。
3、雷姓是个古老的姓氏。相传黄帝有大臣雷公,精通医术,是个名医,曾与黄帝讨论医学理论。《素问·著至教书论》说“黄帝坐明堂,召雷公问之。”殷纣王有宠臣雷开。

二、迁徙分布: 在晋以前,雷氏已分布于南方的江西、安徽、四川、湖北等省。西晋豫章(今江西南昌)人雷焕的后裔现仍广泛分布于江西丰城、南昌、吉安、赣州等地,有一支迁至冯翊(今陕西大荔),后来发展成名门望族。南北朝至五代期间,雷氏的聚居地在南北都有发展,已散播至内蒙古、湖南、广东等省的一些地区。宋代时,雷氏分布更为广泛,今江西、福建、广西、湖南、广东、山西等省均有雷氏人居住。 雷姓是汉族大姓之一。但是,并非只在汉族中有雷氏,许多少数民族中都有雷氏。居住在青海、甘肃一带的雷氏,有许多是羌族人。如十六国时前秦大司马雷弱儿即是南安(今甘肃陇西)羌族人。迁徙至原楚国境内的雷氏,东汉时有雷迁,被称为南郡“潳山蛮”。迁徙至江南、岭南的雷氏,一部分融入苗、瑶、彝、侗、畲、壮、黎、布依等族。瑶族雷氏在广西、湖南、广东一带分布相当广泛,例如广西的临桂、灵川,湖南的城步,广东的博罗、海丰、云浮等县都有瑶族雷氏居民。

三、郡望、堂号:
1、堂号: 谦让堂:东汉雷义和同郡陈重是好友。太守举陈重孝廉,陈重要让给雷义,太守不允。刺史举雷义茂才,雷义又要让给陈重,刺史不听,雷义遂装疯披发而去。
2、郡望: 冯翊郡: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设置"左冯翊"的行政区,与“右扶风”、“京兆尹”合称“京畿三辅”。三国改左冯翊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北魏移治高陆(今陕西高陵)。此支雷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晋雷焕之族的后裔。

五、历史名人
雷 义:东汉尚书侍郎
雷 敩:南朝宋时药学家,以著《炮炙论》三卷著称。其中有的制药法至今仍被采用。
雷海青:唐代著名宫廷乐师,以精通琵琶闻名当时的朝野。安禄山攻入长安时,雷海青在其宴会上掷乐器于地痛哭,被安禄山肢解示众。王维有诗咏其事。
雷发达(1619-1693):明末清初建筑工匠,字明所,江西建昌(今永修)人。曾参与故宫太和殿等工程的重建,其后代继承其业,在工部样房主持宫廷营造工作达200余年,圆明园和颐和园中大部分建筑均为雷氏设计,被誉为“样式雷”。
雷 锋(1940-1962):湖南长沙简家塘(今属望城)人,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1963年3月5日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自此雷锋事迹、精神遍传海内外。

一、寻根溯祖: 1、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云:雷氏“出自古诸侯方雷氏之后,以国为氏,后单姓雷。”由此可知,雷姓与方姓同出一源,都是方雷氏的后裔。相传方雷氏是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因战功被黄帝封于方山(在河南中北部嵩山一带),建立诸侯国。其子孙以国为氏,复姓方雷氏,后又分为两支,一支姓方,一支姓雷。 2、相传上古时有部落叫方雷氏,黄帝娶方雷氏女子为妻,生子青阳氏。方雷氏后代有称雷氏的。黄帝的基地主要是在河南,这说明早期的雷姓人物出自河南。 3、雷姓是个古老的姓氏。相传黄帝有大臣雷公,精通医术,是个名医,曾与黄帝讨论医学理论。《素问·著至教书论》说“黄帝坐明堂,召雷公问之。”殷纣王有宠臣雷开。二、迁徙分布: 在晋以前,雷氏已分布于南方的江西、安徽、四川、湖北等省。西晋豫章(今江西南昌)人雷焕的后裔现仍广泛分布于江西丰城、南昌、吉安、赣州等地,有一支迁至冯翊(今陕西大荔),后来发展成名门望族。南北朝至五代期间,雷氏的聚居地在南北都有发展,已散播至内蒙古、湖南、广东等省的一些地区。宋代时,雷氏分布更为广泛,今江西、福建、广西、湖南、广东、山西等省均有雷氏人居住。 雷姓是汉族大姓之一。但是,并非只在汉族中有雷氏,许多少数民族中都有雷氏。居住在青海、甘肃一带的雷氏,有许多是羌族人。如十六国时前秦大司马雷弱儿即是南安(今甘肃陇西)羌族人。迁徙至原楚国境内的雷氏,东汉时有雷迁,被称为南郡“潳山蛮”。迁徙至江南、岭南的雷氏,一部分融入苗、瑶、彝、侗、畲、壮、黎、布依等族。瑶族雷氏在广西、湖南、广东一带分布相当广泛,例如广西的临桂、灵川,湖南的城步,广东的博罗、海丰、云浮等县都有瑶族雷氏居民。三、郡望、堂号: 1、堂号: 谦让堂:东汉雷义和同郡陈重是好友。太守举陈重孝廉,陈重要让给雷义,太守不允。刺史举雷义茂才,雷义又要让给陈重,刺史不听,雷义遂装疯披发而去。 2、郡望: 冯翊郡: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设置"左冯翊"的行政区,与“右扶风”、“京兆尹”合称“京畿三辅”。三国改左冯翊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北魏移治高陆(今陕西高陵)。此支雷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晋雷焕之族的后裔。四、家乘谱牒: 上海:雷氏统宗谱 浙江:冯翊郡雷氏宗谱四卷、雷氏宗谱一卷 江苏:苏州雷氏支谱一卷 安徽:雷氏宗谱28卷首二卷末一卷 河南:雷氏三修族谱10卷 湖北:雷氏宗谱10卷、雷氏家谱 湖南:雷氏家谱 四川:零陵雷氏族谱六编外编二编、东郡雷氏族谱二卷 福建:晋江雷蓝苏氏三姓族谱、晋江斗山雷氏族谱 山东:雷氏族谱一卷 江西:茶园雷氏族谱五、历史名人: 雷 义:东汉尚书侍郎,与陈重情笃,被誉为交友典范,人称“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 雷 焕:晋代天难Ъ摇4�担何涞凼保�放#ㄐ敲�┘涑S凶掀�@谆拦燮���岢怯斜�!:蠊�诜岢抢斡�叵戮虻昧��⑻�⒍�!? 雷 敩[xiào]:南朝宋时药学家,以著《炮炙论》三卷著称。其中有的制药法至今仍被采用。 雷海青:唐代著名宫廷乐师,以精通琵琶闻名当时的朝野。安禄山攻入长安时,雷海青在其宴会上掷乐器于地痛哭,被安禄山肢解示众。王维有诗咏其事。 雷发达(1619-1693):明末清初建筑工匠,字明所,江西建昌(今永修)人。曾参与故宫太和殿等工程的重建,其后代继承其业,在工部样房主持宫廷营造工作达200余年,圆明园和颐和园中大部分建筑均为雷氏设计,被誉为“样式雷”。 雷 锋(1940-1962):湖南长沙简家塘(今属望城)人,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1963年3月5日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自此雷锋事迹、精神遍传海内外。 雷军 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白灵淖乡乡长。 雷晓毛(1956年3月24日-)出生于湖南茶陵。植物遗传育种家和教育家。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湖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湘潭大学、辽宁国家北方杂交粳稻研究中心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等名誉、兼职或专职教授或研究员。

雷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八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二。�

寻根溯源 雷姓来源有三:1、出自方雷氏。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载,古诸侯国有方雷氏,后以国为氏,单姓雷。2、出自雷公。据《姓苑》所载,黄帝有臣子名雷公,是个名医,精通医术,其后子孙以雷为氏。3、出自他族改姓。据《姓氏考略》所载,东汉末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氵屠山蛮”和“南安羌”改姓为雷;金时女真人阿典氏,汉姓为雷;满洲阿克占氏,改汉姓雷;景颇族春雷氏,汉姓为雷;基诺族布柯氏,汉姓为雷;今壮、苗、彝、瑶、水、阿昌、畲、羌、土家、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谁知道这个姓氏的来源?雷视频

相关评论:
  • 17635836384谁知道这个姓氏的来源?雷
    华逄露1、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云:雷氏“出自古诸侯方雷氏之后,以国为氏,后单姓雷。”由此可知,雷姓与方姓同出一源,都是方雷氏的后裔。相传方雷氏是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因战功被黄帝封于方山(在河南中北部嵩山一带),建立诸侯国。其子孙以国为氏,复姓方雷氏,后又分为两支,一支姓方,一支姓雷。 2、相传上...

  • 17635836384雷这个姓氏从何而来???
    华逄露雷(Léi)姓源出有三:1、出自方雷氏,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方雷之后,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载,相传方雷氏是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因战功被黄帝封于方山(在河南省中北部嵩山一带),建立诸侯国。其子孙以国名为氏,为复姓方雷氏,后又分为两支,一支姓方氏,一支姓雷氏。

  • 17635836384雷姓的起源
    华逄露雷(Léi)姓源出有: 1、 据《姓氏考略》所载(下同),东汉末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潳山蛮”和“南安羌”改姓为雷。他们逐渐全盘汉化,再经过这么长久的时间,根本已经与汉族成为一体,再也分不出彼此了。2、 金时女真人阿典氏,汉姓为雷。3、 满洲阿克占氏,改汉姓雷。4、景颇族春雷氏,...

  • 17635836384有关姓氏雷的来源
    华逄露1. 源于姜姓,出自炎帝神农氏的后代方雷氏。据传,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雷在协助黄帝击败蚩尤的战役中立下大功。战后,黄帝封雷于方山(今河南叶县、方城一带),其后代和族人以国为姓,产生了复姓方雷氏和单姓雷氏。2. 源于子姓,出自商朝末代君王纣王的宠臣雷开。周武王灭商后,雷开的裔孙中有以先祖...

  • 17635836384谁知道这个姓氏的来源?雷
    华逄露一、寻根溯祖:雷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方雷氏。根据宋人邓名世的《古今姓氏书辨证》,雷姓与方姓同出一源,都是方雷氏的后裔。方雷氏是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因战功被黄帝封于方山(位于河南中北部嵩山一带),建立了方雷国。方雷国的子孙以国为姓,称为方雷氏,后来又分为两支,一支姓方,一支姓...

  • 17635836384姓氏“雷”的姓氏起源,姓氏分布,姓氏迁移分别是什么?
    华逄露雷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传说中,黄帝有大臣雷公,是一位著名的医生。商朝的纣王也有宠臣雷开。由于黄帝的基地主要在河南,这表明早期的雷姓人物起源于河南。雷姓的聚集地主要分布在南方,如安徽、江西、四川、湖北等省份。在西晋时期,豫章(今江西南昌)人雷焕的后代迁至冯翊(今陕西大荔),并成为名门...

  • 17635836384姓雷的祖先在哪里?
    华逄露雷姓的起源有三个主要流派:1. 源自方雷氏,是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方雷的后代。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纳御皮》记载,方雷因战功被黄帝封于方山(位于河南省中北部嵩山一带),建立了诸侯国。其子孙以国名“方”为姓,形成了复姓方雷氏。后来,方雷氏分为两支,一支姓方,一支姓雷。2. 源自...

  • 17635836384雷姓由来
    华逄露1、源于姜姓,出自炎帝裔孙方雷氏的封地方山,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该支雷氏、方氏同宗同源,世代相传至今,皆是非常早的姓氏之一。他们共尊方雷为得姓始祖。2、源于子姓,出自商朝殷纣王宠臣雷开,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周武王姬发灭殷商王朝后,在雷开的后裔子孙中,有延续其先祖之名为姓氏者,称雷氏,...

  • 17635836384雷姓的来源
    华逄露雷姓来源于姜姓。出自炎帝裔孙方雷氏的封地方山,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相传,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叫雷。在黄帝率领炎黄部落联盟战伐蚩尤时,双方激战于涿鹿,雷奋勇杀敌,将生死置之度外,佐黄帝剿除蚩尤立下大功。战争胜利后,黄帝论功行赏,雷被封于方山。其后裔子孙以及部族人等遂以国为姓氏,复姓...

  • 17635836384中国的雷姓最早源于哪
    华逄露方雷氏后代有称雷氏的。黄帝的基地主要是在河南,这说明早期的雷姓人物出自河南。 3、雷姓是个古老的姓氏。相传黄帝有大臣雷公,精通医术,是个名医,曾与黄帝讨论医学理论。《素问·著至教书论》说“黄帝坐明堂,召雷公问之。”殷纣王有宠臣雷开。 4、相传,神农氏娶莽水氏之女生临,临生帝承,帝...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