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著名学者方学渐简介:桐城派的学术领头人之一

来自:奥礼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方学渐(1540~1615),方祉次子。字达卿,号本庵,桐城人(今安徽桐城市区凤仪里),明代著名学者。明代中叶桐城学术的领头人,东林党魁。为诸生祭酒二十余。领乡荐,弃去,专事讲学。以子大镇贵,赠大理寺少卿。学渐著有《迩训》二十卷,《桐彝》三卷,及《心学宗》等,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人物介绍
方学渐(1539-1615)字达卿,号本庵。安徽桐城人,明代著名学者。明代中叶桐城学术的领头人,东林党魁。为诸生祭酒二十余。领乡荐,弃去,专事讲学。方学渐(明善先生)是继何唐之后于桐城兴教倡学的乡里大师。他终生未仕。为诸生时即与士人结社论文,讲论学术。晚年筑桐川会馆,献身讲学,为桐城风教的振兴和此后人才的涌现作出了一定贡献。著有《易蠡》等,为明代中叶桐城学术的领头人,东林党魁,“方氏易学学派”的创始人。
方学渐,人称明善先生,为方家《易》学创始人,著有《易蠡》,方学渐少学有成,但屡试不第,遂一意问学,力主兼容儒释道三家,崇尚实学,图以朱学补阳明心学的空幻,声震于皖江、东吴。朱彝尊云:方氏门才之盛,甲于皖口,明善先生实濬其源。东南学者,推为帜志焉。为诸生祭酒二十余年,后专事讲学。据《安徽文献书目》,记录赴东林讲学的《东游记》外,著有《易蠡》、《桐彝》、《迩训》、《心学宗》、《性善绎》、《铜川语》等书。因方学渐曾受学于泰州学派的耿定理,《明儒学案》把他列入《泰州学案》。祖父方讳印,弘治甲寅任天台县令,廉洁恬静。甫一年卒,祀名宦。子方大镇(公元一五五八——一六二八年)、孙方孔灱(公元一五九一——一六五五年)、曾孙方以智(公元一六一一年——一六七一年),都是当时有学问的名士兼官吏,也是直接间接参加东林党的人物。明代中叶桐城学术大兴人才迭起。先有何唐、童自澄、方学渐等结社讲学,继有方以智、钱澄之等著名学者兴办学馆,传播各种学说,讲述各种文论。
人物生平
早年时期
方学渐幼读经史,十岁能文。12岁丧父,将“立品、读书、择友”作为自己座右铭,勤勉奋发,学识过人。汉阳张甑山为桐城教谕,十分器重方学渐,曾向主试官推荐,对此,方学渐不以为然。及至应试,避而不就,并说:“因人诡遇,吾不为也。”后与邹东郭、吕新吾、冯少墟、顾泾阳、高景逸等名士交游,学识益进,以布衣主文坛讲席二十余年,他的讲学活动遐迩闻名,不但在皖江一带到处传扬,而且远扬东吴,博得东林党的好评。东林党人请他到“东林书院”讲“身心性命之学”。高攀龙尤其推崇他,把他与东林盟主顾宪成并称。晚年于桐城建“桐川会馆”,邀教渝张甑山、桐城学者何唐为主讲,开桐城设馆讲学之先河。弟子数百人顶礼受教,其中有后来成为方以智老师的王宣。黄宗羲说他:“少而嗜学,长而弥敦,老而不懈”。
四方讲学
方学渐曾出游各地,四方讲学。著有《会言》、《东游》、《北游》、《南游》等书。出游讲学时,每逢地方官员迎送,必事先派人谢绝。他淡泊守志,喜善规恶,崇尚礼仪,所著《祠规》、《饮酢诗歌》记述了当时族祭、婚嫁、吊庆应遵循的礼俗。对家乡建庙宇、修桥梁、办塾学、修家谱都尽力资助,热情参与。还捐资置义山于县城外西山之麓,用以埋葬无主尸骨。年75卒,学者私谥明善先生。遗著主要有《易蠡》10卷,《孝经绎》1卷,《心学宗》4卷,《桐彝3卷、续2卷,《尔训》20卷,《崇本堂稿》22卷、续2卷,《别稿》4卷。
学术主张
方学渐早年师事耿定向,就学谱论他属于王门左派,故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将他列入“泰州学案”。可他偏偏不赞成王畿的“四无说”,斥责“《天泉证道记》为傅会”。企图恢复正统王学。但是,他治学以“崇实”为主旨,强调“理是实理,事是实事”,坚持“究良知而归实”的学术价值取向。在这个取向的指导下,他实际上借“濂洛之教”来救王学末流的空疏之弊,其结果却同他的主观愿望相反,以折中程朱陆王为归宿,真正地背叛了王学的立场。正因为方学渐的哲学是调和“心学”和“理学”的产物,故它绝不是“道学”的简单翻版,而是有着独特的内容。他的哲学重点在于论述“心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他的基本观点是认为“心体至善”、“性定是善”。但当他论证“心体至善”的道理时,所依据的理论则是“生理”说。他说:“阴阳、刚柔、仁义,皆生理也,虽不能无杀而杀,亦所以生之也,此可以识性善之原矣”,认为从“生理”的本质在于生物成物(即使不得不灭物,归根结底还是为了生物成物)就能了解“心性”何以至善。因为“生理”既然“生生毫无杀机”,是至善的,那么得“生理”以成的人性,就不能不是至善的。方学渐还认为,“欲”同“性”是不可截然分开的,既然“性”源于“理”,那么“欲”也就与“理“相关。他说:“赤子初生,口欲食,眼欲视,体欲安,意欲适,四者所谓感物而动,性之欲乎!而理在其中,所谓人生而静,天之性也。”这是将“感物而动”之欲说成即“性”之“欲”,认为这种基于“性”而发的“欲”,根因于“理”;“理”是“天理”,则“欲”也就是“天性”。这是对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说教的批判。


明朝著名学者方学渐简介:桐城派的学术领头人之一视频

相关评论:
  • 17564287830明朝著名学者方学渐简介:桐城派的学术领头人之一
    弘堵胁方学渐(1540~1615),方祉次子。字达卿,号本庵,桐城人(今安徽桐城市区凤仪里),明代著名学者。明代中叶桐城学术的领头人,东林党魁。为诸生祭酒二十余。领乡荐,弃去,专事讲学。以子大镇贵,赠大理寺少卿。学渐著有《迩训》二十卷,《桐彝》三卷,及《心学宗》等,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 17564287830桐城文化名人|方学渐
    弘堵胁方学渐 (1540~1615),字达卿,号本庵,桐城人(今安徽桐城市区凤仪里),明代著名学者。明代中叶桐城学术的领头人,东林党魁。自幼熟读经史,十岁能文。汉阳张甑山为桐城教谕,十分器重方学渐,曾向主试官推荐,对此方学渐不以为然。后与邹东郭、吕新吾、冯少虚、顾泾阳、高景逸等名士交游,学识...

  • 17564287830方学渐的人物介绍
    弘堵胁方学渐(1539-1615)字达卿,号本庵。安徽桐城人,明代著名学者。明代中叶桐城学术的领头人,东林党魁。为诸生祭酒二十余。领乡荐,弃去,专事讲学。方学渐(明善先生)是继何唐之后于桐城兴教倡学的乡里大师。他终生未仕。为诸生时即与士人结社论文,讲论学术。晚年筑桐川会馆,献身讲学,为桐城风...

  • 17564287830方学渐人物介绍
    弘堵胁方学渐,字达卿,号本庵,生于1539年,逝于1615年,是安徽桐城的著名学者。他被誉为明代中叶桐城学派的奠基人和东林党的领袖。方学渐早年以诸生身份担任祭酒,虽曾领乡荐,但他选择放弃仕途,专注于学术研究和教育。他是何唐之后桐城地区教育和学术复兴的重要人物,尤其倡导实学,力图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

  • 17564287830方学渐人物生平
    弘堵胁晚年,方学渐在桐城建立“桐川会馆”,邀请张甑山和何唐等学者担任主讲,开创了桐城设馆讲学的先河。他的弟子众多,其中包括后来成为方以智老师的王宣。黄宗羲对他评价极高,称赞他“少而嗜学,长而弥敦,老而不懈”。他在各地讲学,著作颇丰,如《会言》、《东游》等,游历时坚持拒绝地方官员的迎送,以...

  • 17564287830枞阳县近现代著名人物
    弘堵胁1、方学渐 方学渐(1539-1615)字达卿,号本庵。安徽桐城人,明代著名学者。明代中叶桐城学术的领头人,东林党魁。为诸生祭酒二十余。领乡荐,弃去,专事讲学。方学渐(明善先生)是继何唐之后于桐城兴教倡学的乡里大师。他终生未仕。为诸生时即与士人结社论文,讲论学术。晚年筑桐川会馆,献身讲学...

  • 17564287830方学渐家庭情况
    弘堵胁方学渐的家庭背景非常显赫,他的家族成员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作为家中的长子,方大镇是一位万历时期的进士,他曾在官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担任过浙江巡按、大理寺丞以及左少卿等重要职务,显示了他的才智和能力。次子方大铉同样在仕途上表现出色,他担任过京官户部主事,这在当时是备受尊重的...

  • 17564287830方学渐人物成就
    弘堵胁对于社会公益,方学渐先生更是慷慨解囊,他出资在桐城县城外的西山之麓设立义山,为无主尸骨提供安息之地。他的善举和高尚人格深受世人敬仰,逝世后,学者们尊称他为“明善先生”。明万历皇帝也给予了他文林郎的封号,江西道监察御史的荣誉,以表彰他的学术贡献。方学渐先生一生致力于性善理论和经世致用...

  • 17564287830名媛诗社之“诗坛五姊妹”,方维仪为社长
    弘堵胁方维仪(1585—1668),字仲贤,桐城人。桐城方氏,诗礼簪缨,学界更有“天下第二名门”之誉。方维仪祖父方学渐为著名学者,父亲方大镇官至大理寺少卿。方维仪幼承家学,明慧颖悟,工诗善绘,家族的熏染而经史在胸、醉心翰墨。“十七丧其夫,十八孤女殇”,方维仪的青春,却是从孤灯清影的寡居生活开始的...

  • 17564287830方维仪的人物生平
    弘堵胁出生官宦世家,祖父方学渐,明代著名学者。父亲方大镇,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大理寺少卿。维仪幼承家学,“文史宏瞻,兼工诗画”。年十七嫁同乡姚孙棨为妻,夫患绝症,不久病逝,丈夫死后,维仪生下遗腹女,不足一岁,又遭殇殂。关于她的凄凉身世,她有一篇《未亡人微生述》,写得呼天抢地、如诉如泣:“余年十七归夫子,夫子...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