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能力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培养最基本的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体学生也有指导意义。
那么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呢?
一、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 鼓励学生敢说
我认为教师首先应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不敢说的心理障碍,让学生畅所欲言进行说理。当学生没有回答上来时教师也不能帮学生完成说理,我们应该婉转的提醒,同时防止有些学生彼此之间的嘲笑现象,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肯定,让学生能自信,主动的回答问题进行说理。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说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如:把8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3段,每段长()米,每段占全长的()。单独回答第一个问题,学生感到并不是太难,但是和第二个问题放在一起,有些学生说话就有点条理不清了,这是要鼓励学生敢说,大胆发表自己语无伦次的见解。
二、引导学生有条理的说
面对一个问题,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用学生的语言去表达,他们在易于理解,便于接受。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尽可能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根据教材内容有计划地并严格训练学生说话,长此以往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如:我们学习了《统计》一单元后,我问:这一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有的学生仅仅能说出,折线统计图;而有的学生是这样概括的:这一单元我们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又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它的优点是:不但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再画折线统计图时还要注意:先描点,在连线,最后写数据。这就是学生的能力不同,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给予指导、训练,培养他们说话的能力。
三:抓关键字分析思路
抓住关键字理解题意,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百分数应用题的学习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句子:“增加了,节约了,亏了,赢了,降低了,便宜了”等减缩句,对这些句子的正确理解是孩子解题的关键。
有这样一道题:一件商品打八折后,便宜了25元,这件商品原价多少元?现价多少元?错例:25除以80%
原因:孩子没有理解题目中两个关键点:打八折和便宜了25元这两个减缩句,误以为25元的对应量就是80%。
分析:首先让孩子理解“打八折”就是现价占原价的80%,原价是单位“1”;“便宜了25元”就是现价比原价便宜25元,原价是单位“1”-原价的80%(现价)=便宜的25元,或原价乘以(1-80%)=25,从而求出原价,最后求出现价即可。
因此,我们在教学这些题目之前,首先让孩子们结合实际生活来理解这些“减缩句”。比如:节约了,孩子们说:“我家这个月的电费比上个月节约了5度。”当然我们理解该词时应该结合题目的内容。经过这样的专项练习,孩子们在题目中遇到这些“减缩句”就能正确理解,并准确解答了。
在小学阶段,应用题占很大的比重,从整数、到小数、分数应用题,同样的问题学生总是反复出错,原因主要是他们不理解题意,采用以上方法引导学生有的放矢的进行有效地训练,一定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数学概念 、性质、法则的学习,例如在学习了梯形面积公式后,让学生说一说公式的推导过程,以说促思,提高理解能力。
在数学课上,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比喻:“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彼此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这个比喻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如果几个人在一起交流自己的知识、思想,就会促进每个人多学到一点儿东西。通过合作、交流,每个人很可能得到一个,甚至多个金苹果。然而当下的数学课堂仍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时常演绎着教师的“独角戏”,学生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缺乏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愿望,不愿也不会与同学讨论、交流。要改变这一现状,实现课程标准的理念,数学课堂就要重视数学交流活动,重视培养学生进行数学交流的能力。笔者立足课堂,对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作了两点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
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积极交流,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的、合作的伙伴关系。教师不是教学中的施压者,在传授教学知识时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去探索、去体验,这样,学生在课堂交流中才可能变被动为主动,将学习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才可能实现。学生在课堂交往中才可能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创造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可以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重视学生情感,营造和谐氛围
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多尔说的那样: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突出的“人文性”特点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强调教育平等化、民主化、个性化,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张扬每个学生的鲜活个性。教师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探究精神,建立融洽流畅的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关心、赏识的态度去对待每个学生。
2.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民主氛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面对熟悉、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自然会饶有兴致地主动尝试,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构建师生关系,营造平等氛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创造、探索的环境和一种科学研讨的氛围,是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的必要条件。作为教师应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心理氛围等。
二、鼓励独立思考,树立交流信心
赞科夫认为:“学生的反映是个体能动的反映过程,应该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探索。通过探索,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这说明学生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又需要合作交流。学生的合作交流应该在自己先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这样才会有思维上的碰撞,才会使学生交流时有自信,有话说,会表达。每当学生在独立思考中遇到障碍时,教师应给予学生思考性的指导,,通过点拨让学生继续思考。因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说数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说”数学,就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叙述自己参与知识探索活动的思维过程,说明自己探索发现的数学结论,发表自己的各种解题见解,提出自己在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困惑,产生的疑问,畅谈自己学习后的收获和体会。教师要特别重视为学生创设交流的情境,提供“数学对话”的机会,激发学生“说”的积极性,让学生想说、敢说、会说、乐说,并在说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发展思维。
2.引导学生“写数学”
课堂交流大多时间是以语言进行交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生活中发现的数学知识、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发现、心得体会、解题反思等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进行交流。这不仅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还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
边,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3.引导学生思考数学
所谓数学思考,就是当学生遇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时,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这些问题。数学思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让学生经历发现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这种交流活动,有助于学生澄清认识,增强理解。

教学必须有效地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认识活动中来,积极地从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发展开拓创新的能力和个性特征。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性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把数学知识结构转化成认知结构、数学技巧的形成及能力的培养,都必须由学生这一认识主体通过自己的认识活动过程来实现。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必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展示学生的主体人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一、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
  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数学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由已知向未知、由旧知向新知的过渡。虽然有它一定的道理,但却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学习顺序并非是儿童感兴趣和希望的形式,仅仅是教师单方面按教材的逻辑和自己的思路所设计的教学认识过程,学生看不到学习这些知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更无法在知识的学习中表现出自己的能力和作用。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厌倦情绪,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活动不积极,造成教学质量无法稳步提高。
  因此,教师要从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实际事例入手,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进行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数学问题来自生活。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激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然后再经过思考,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好动机。通过实际生活问题情境引入教学,使学生明白:数学和实际生活际紧密联系,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一门有用的学科。这不仅增强了学生浓烈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使由兴趣而来的学习动机成为稳定、持久的探索数学知识的动机。
  二、采用探究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1.精心设计问题,加大探究的深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可以透视出教师的教育观念,体现出教师的教育观念,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艺术。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应该思维价值确切、思维指向明确、思维空间宽松、思路要求完整。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通过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可以设计这样两个问题:①大家认真观察,割补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哪些联系?这种提问有很高的思维价值,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也很宽松,学生要说的话很多。学习好的学生可以有条理地抓住两个图形的内在联系,中等学生只有条理上稍差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说一道二,做到人人有言可发,人人主动思考。②弄清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后,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根据上面发现的结果,你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吗?由于学生已经明确了两个图形的内在联系,完全能独立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的提问,不仅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思维环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而且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2.注重动手操作,加大探究的广度。“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操作启迪思维,思维服务操作。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通过一定的实践,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顺应了小学生好奇爱动的心理特点。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又有使他们在亲自感知事物的同时,发展思维、开发智力,愉快获取知识和技能。如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人一组,并提出要求:把圆平均分割后,拼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而面积的大小不变。然后放手让学生割拼、探索、观察,学生通过互相合作,共同探究,得出将圆割拼成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接着通过圆的周长和半径与所拼成的图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现等面积变形的动态过程。教学中有“扶”有“放”,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公式的来龙去脉。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了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本领。
  3.倡导民主氛围,优化主动学习环境。教师的情感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间接兴趣。小学生往往是喜欢哪位老师,就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学习中就更加积极主动。成功的教师都注重与学生在情感上的沟通。在课堂教学中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说出他们所感知和发现的东西是非常必要的。特别要鼓励那些不爱发言和怕说错的学生大胆发言。为此,教师要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让每个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而在教师创设的愉悦的情景探究活动中养成积极的态度,则直接地促使了学生健康个性和不怕困难的人生态度的初步形成。
  三、组织多向交流,激励学生主动开拓精神
  在儿童那里,发展来自合作、来自交往。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助于形成儿童的行为规范,获得一定的社会经验。在集体中互相交流情感和表现个性特征,还有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个性的形成。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指导小学生人际交往,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在课堂上应提倡合作学习,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以小组形式探索新知,以活动形式进行交往,以提问形式进行师生间的质疑问难等。这样,不仅以主动探究发现的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还以群体间经验交流的方法,使儿童展示他们的能力和才华,使他们互相启发,产生更多的探究欲望,形成自信、自强的精神;同时,同伴之间的知识和经验交流,还使儿童逐渐破除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养成容纳不同意见的习惯。从小正确对待别人,正确评价自我,从而使谦虚与自信相结合,成为主动开拓精神的基础。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能力视频

相关评论:
  • 17780061542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孙该别答:此外,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允许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题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在...

  • 17780061542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孙该别答:要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专心上课的习惯,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课堂教学活动,培养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踊跃发言的习惯,在课堂中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积极思考。在数学的学习中鼓励中高年级的学生认真做好课堂笔记。1.每一节课前做好准备,学生按要求统一摆放课本及文具。2.在数学...

  • 17780061542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课堂学习
    孙该别答: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教师要逐步放手学生自己操作、试验,参与到整个数学活动中去,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和对新知识是探索去发现和掌握知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即培养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

  • 17780061542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孙该别答: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透过教学形式,公平鼓励每个学生自主思考,启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思维。例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及归纳整理;发现数字的规律性而针对不同难度的定量进程,他们渐渐成为善于抽象思考、新思维阅读、清晰计算、创意探索、批判推理、解决问题与实际强相关...

  • 17780061542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孙该别答: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有一种内部动力来达到学习目的。这种目的就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愿望。只有当学生有了这种学习欲望时,才能积极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17780061542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孙该别答: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并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在构建面积公式这个数学模型时,首先应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探究图形面积的一种简单方,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这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相对应的量进行分析,并初步得出:当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

  • 17780061542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
    孙该别答:一、设计有效提问,实现有效教学1、把握重点,找准着眼点,明确目的,有的放矢。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如课堂组织的定向性提问、了解学情的摸底性提问、温故而知新的复习性提问。提 问过多,教师势必面面俱到,学生忙于应付提问,必然减少读书、思考和书写的机会,所以,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少而精,...

  • 17780061542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课堂中的想象力
    孙该别答: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形成的。教师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其探索的欲望,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增强对新知识的理解...

  • 17780061542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能力
    孙该别答:二、采用探究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1.精心设计问题,加大探究的深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可以透视出教师的教育观念,体现出教师的教育观念,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艺术。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应该思维价值确切、思维指向明确、思维空间宽松、思路要求完整。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

  • 17780061542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
    孙该别答:1、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才能自主探究 要改变以前教学模式中那种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要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把自己看成一个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个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结论的人。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究型的主动学习。明确目标意在置学生于学习主体的地位,让...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