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小石潭记的随笔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初中文言文小石潭记的随笔4篇~

1、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文章即在此背景下写成。
2、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全文193字,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3、《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寄托了作者凄切抑郁的情感。就是抒情上偏向于浓墨重彩,情感强烈,或抚今追昔,或伤时感怀,或心忧家国,或思亲念旧,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也折射了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的感情。而观鱼后坐潭上,感到风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也是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反映。文章写“乐”。听到“如鸣佩环”的流水声就“心乐之”,看到“往来翕忽”的游鱼便以为“似与游者相乐”。但好景不长,很快便感到这些“青树翠蔓”、“凄神寒骨”了,心里觉得“其境过清”,就匆匆离开了。这一乐一忧,耐人寻味。这是由于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
4、《小石潭记》的语言极为精美。如"皆若空游无所依",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语言极为精练。"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用"如鸣佩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启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用比喻"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象非常鲜明突出。而"斗折蛇行"四个字,却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静态和动态,含义丰富而并不深奥。"明灭可见",用光线的明暗来说明视线和溪身的交错,说明水面的光亮。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动静结合,尤能显出鱼的活泼。"似与游人相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更把游鱼的那种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神态写得维妙维肖,语言简洁而又丰富,细致而又生动,用短句产生节奏感,读起来悦耳动听,字里行间还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1.线索:发现石潭——潭中风物——潭水来源——潭上氛围,即游览的线索.结构:发现小潭(移步换景)→潭中景物(特写镜头)→小潭源流(形象比喻)→潭中气氛(寓情于景)→记录同游者.2.水清、石奇、树茂、鱼欢、境静 .写出了潭水清澈的特点.由鱼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以及游人清晰地看到鱼在水中的活动衬托出来,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方法叫侧面描写.3.“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不仅写了水的特点,而且还写出了石底翻卷出水面的种种形态.文中的“水尤清洌”是通过写潭中的鱼侧面来表现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都是在写水所致,写鱼就是在写水.4.小石潭溪水的流向是从西南向东北流的,因为文中有“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一句,即从潭向西南方向望去,因为溪水是从高往低处流,积水成潭的,所以有上述判断.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在潭的东北方位,依据同样是上面那句原文中的话.5.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寄托了作者凄切抑郁的情感。就是抒情上偏向于浓墨重彩,情感强烈,或抚今追昔,或伤时感怀,或心忧家国,或思亲念旧,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也折射了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的感情。而观鱼后坐潭上,感到风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也是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反映。文章写“乐”。听到“如鸣佩环”的流水声就“心乐之”,看到“往来翕忽”的游鱼便以为“似与游者相乐”。但好景不长,很快便感到这些“青树翠蔓”、“凄神寒骨”了,心里觉得“其境过清”,就匆匆离开了。这一乐一忧,耐人寻味。这是由于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


初中文言文小石潭记的随笔视频

相关评论:
  • 13485673424写关于柳宗元做一篇随笔
    乌荔达诗人柳宗元 你是一代英豪,用洒脱细腻的文字描绘世间百态。你是一位多斗士,始终握着手中的剑,坚守着心中的理想。轻松吟诵着《小石潭记》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你将小石潭描绘得风姿万千,像一位美而不艳,丽而不俗的绝代佳人。可是这字字珠玑中却透着淡淡的忧郁。小石潭的清冷寂静更是在你的笔下...

  • 13485673424初中文言文小石潭记的随笔
    乌荔达《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寄托了作者凄切抑郁的情感。就是抒情上偏向于浓墨重彩,情感强烈,或抚今追昔,或伤时感怀,或心忧家国,或思亲念旧,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也折射了作者欣赏美景之...

  • 13485673424《小石潭记》,夹杂着作者复杂的情感,既有“乐”,又有“伤”。你同意她...
    乌荔达《小石潭记》是唐代女诗人李清照的一篇散文随笔,描述了她和丈夫在南京陶然亭小石潭的游玩经历。这篇随笔中的情感表达确实是复杂的,既有欢乐和愉悦,也有伤感和失落。首先,李清照在文中描述了自己和丈夫在小石潭游玩的欢乐和愉悦,她对自然风景的描写充满了情感和生机,例如“湖上有西风,桥上桂花香...

  • 13485673424初中文言文小石潭记的随笔4篇
    乌荔达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文章即在此背景下写成。2、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全文193字,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

  • 13485673424初中生写的文言文随感
    乌荔达2. 初中文言文小石潭记的随笔 【正文】小石潭记 【作者】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佩环 一作: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 13485673424小石潭记中的记怎么认识
    乌荔达属于一种文章体裁,可以理解为随笔,但是记通常是写景的。常见的有“永州八记”

  • 13485673424初二语文教学随笔
    乌荔达初二语文教学随笔篇2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着力点主要集中在“语言”上,这一点在课堂教学和检测上表现得十分鲜明,于是在教学中,往往出现教师板着面孔教,学生板着面孔学的现象。在教学《小石潭记》一文时尝试着进行了情境教学。 《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

  • 13485673424小石潭记柳宗元的悲凉解释一己之悲吗?
    乌荔达《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主要阐述了他在家乡遭逢所遇而不甚快乐时的感受与思考。虽然柳宗元在文中表达了自己的失意和忧伤,但并不仅仅是解释一己之悲。在《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反复提到了“人生苦短”、“奈何天道酬勤”等观念,通过对山水、草木和昆虫等自然界的细致描写,...

  • 13485673424心情随笔:回忆爷爷二三事
    乌荔达爷爷的古文功底很好,《小石潭记》讲得很透彻,补充了很多课外知识。我永远记得爷爷解释的“潭”“渊”“池”“湖”的区别和缘由,历史上忠臣和奸臣的遭遇,写景和抒情的关系。而且举了很多我闻所未闻的例子。爷爷在生活中是严肃的,那天帮我讲解《小石潭...

  • 13485673424文言文小随笔
    乌荔达杨布打狗 [古文]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 5. 文言文日记大全小潭石记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