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是什么意思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的意思~

意思是: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
出处:战国时期孔子的《论语·述而》出自《论语》,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
这一章紧接前一章的内容,继续谈论治学的方法问题。前面说他本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此章则说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一教育学说。

扩展资料
“默”,静默不语。孔子对“巧言”有多次告诫和警示,甚至自称“予欲无言”,但孔子并不是完全排斥言的作用,否则就不会有后面的“诲人不倦”了。
为学,有个“默”的阶段,就好像种子的萌发总要经历与黑暗的抗争,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个过程,就是《书•说命》所说的:“恭默思道”(注意:“思”不是“思考”,而是“睿”,通达的意思)。这个过程需要多久?《国语•楚语》说的更加明确:“三年默以思道”。
“识”,知也。杨、钱把“识”解释成“记忆”,绝对是乱来。如果非要把“识”和记忆联系起来,那么,爱因斯坦说的“所谓‘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与本章的“识”差可仿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述而篇

正确说法是“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这句话继续谈论的是治学的方法问题。前面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句则说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句出自《论语·述而》,《论语·述而》出自《论语》,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扩展资料:

孔子的个人成就如下:

1、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

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28]  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2、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

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小康”社会是孔子主张的较低的政治目标。“小康”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隐没,“天下为家”。

3、经济思想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他说:“见利思义”。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面公元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他认为“义然后取”,即只有符合“义”,然后才能获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述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正确说法是“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这句话继续谈论的是治学的方法问题。前面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句则说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句出自《论语·述而》,《论语·述而》出自《论语》,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扩展资料:孔子的个人成就如下:1、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28] 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2、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小康”社会是孔子主张的较低的政治目标。“小康”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隐没,“天下为家”。3、经济思想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他说:“见利思义”。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面公元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他认为“义然后取”,即只有符合“义”,然后才能获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述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全文
1499
遇见那般美好 LV.102017-05-19

正确说法是“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这句话继续谈论的是治学的方法问题。前面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句则说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句出自《论语·述而》,《论语·述而》出自《论语》,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扩展资料:
孔子的个人成就如下:
1、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
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28]  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2、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
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小康”社会是孔子主张的较低的政治目标。“小康”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隐没,“天下为家”。
3、经济思想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他说:“见利思义”。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面公元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他认为“义然后取”,即只有符合“义”,然后才能获取。

《论语-述而-第七》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注释】
识:音zhì,记住的意思。
诲:教诲。
何有于我哉:对我有什么难呢?
哉,相当于“呢”,表示反问。

【译文】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成语出处】:学而不厌。

正确说法是“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是什么意思视频

相关评论:
  • 1752162876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翻译
    祁发奇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思是指学习而不觉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2、原文:《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而言,却又做到了哪一样呢?”

  • 1752162876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是什么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
    祁发奇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默默地增加知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3、【译文】孔子说:“默默地增加知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对我有什么难呢?”

  • 1752162876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翻译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
    祁发奇翻译: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困难呢?”该句出自《论语·述而篇》,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共包含六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 1752162876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
    祁发奇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是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出自《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原文:《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翻译: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

  • 1752162876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什么意思?
    祁发奇意思是: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出处:战国时期孔子的《论语·述而》出自《论语》:“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白话译文: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

  • 1752162876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翻译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
    祁发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翻译: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困难呢?”该语句出自《论语·述而篇》,是《论语》的篇章之一,共包括38章,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共包含六方面的...

  • 1752162876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是什么?
    祁发奇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是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出自《论语述而》。孔子认为颜回做到了默而知之,对于夫子自身而言,夫子则承认弗如也,自己不如颜回,也就是自己没有做到。夫子擅言,颜回似愚,而颜回的省其私,足以发则是夫子非常欣赏的。默而识之...

  • 17521628762默而识之,诲人不倦。
    祁发奇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是:将知识默记在心,勤奋学习没有满足的时候,教导别人也不感到疲倦。这句话出自论语,原文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作品赏析 本篇主要讲读书的过程遇到问题该如何面对,不懂就要问,向地位和学识不如自己的人...

  • 1752162876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原文及翻译
    祁发奇一、原文 《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二、译文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而言,却又做到了哪一样呢?”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原文创作背景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的原文并非...

  • 1752162876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翻译
    祁发奇意思是:默默地记住我所看到的听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从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这些事我做到了多少呢?古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出处春秋时期《论语·述而篇》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共包含六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