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一名前国军上校给央视写求助信,央视忙核实身份,最后如何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1994年,央视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信中说, 他既是“前国军上校”,又是中国“首批女飞行员的老师” ,此次写信是有事相求。

央视工作人员看过后,并未选择立即回信,因为此前,他们收到过许多假身份的恶搞信件,所以他们拿不准写信人的真实身份,打算调查清楚后再回复。

那么, 这名前国军上校是谁?他信中所求何事?最后实现了么?

1994年9月14日,江苏嘉泽镇的一名老人,在收看电视的时激动不已、眼中含泪,触动他的节目,正是中央电视台的《神州风采》。

电视画面中,一批女飞行员娴熟地驾驶着飞机,翱翔在蓝天中,在看到女飞行员英姿飒爽的面容时,老人兴奋的说道: “这是我教出来的学生!”

故事中的这名老人叫—— 赵增熊 。

在看完电视节目后,他立即取来了纸笔,打算给央视写信,他在信中说: 自己曾是一名国军上校处长,率领部队起义后便来到了解放军部队里做事,并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女飞行员

表明身份后,赵增熊写下了自己的愿望: “有事相求,望央视能联系下健在的首批女飞行员,想与学生再见上一面。”

写好信后的赵增熊立即走出房门,将信邮寄了出去,寄信时,他不断地在心里祈祷,信件可一定不要石沉大海。

之后,赵增熊一直在等待央视的回复,但几个月过去了,央视还是没回复他,于是心灰意冷的他,对“见女飞行员学生”的事也不抱有大希望了。

其实,央视不是故意不回复他,央视工作人员在收到赵增熊的信后,对“国民上校”,“女飞行员老师”的身份有所怀疑,所以便展开了调查,而这一调查就是好几个月,自然也就不可能立即回复赵增熊。

随着调查的展开,央视工作人员发现,赵增熊确实是原国民党上校,根据调查资料显示,1949年末,在新中国成立,国军溃退西南地区的背景下,时任国民党驻渝联合办公处处长的赵增熊,弃暗投明,率领着部队在成都起义,为西南地区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实,赵增熊在起义前,也曾有过迟疑,这年11月的某天晚上,赵增熊在离开重庆前,敲开了妹妹赵路林的门,他清楚妹妹和妹夫是共产党的地下党员,此次前来的目的,便是为了询问自己未来的退路。

赵路林听到敲门声后,立马开了门,在看到赵增熊站在门前,萎靡不振模样时,她惊讶地出了声:“哥,你怎么了?”

赵增熊进了房门后,叹了口气,他说: “此次前来,我是为了问清楚我的心意,你们也看到了,国民党大势已去,未来的我该怎么办呢?”

妹夫巫竞放坦言相告: “我建议兄长尽早弃暗投明,如今重庆已快解放,解放军的下一个目标便是成都,率部起义,或有一条新生路。”

赵增熊点点头,随后又询问道:“之后呢,去了解放军队伍里,我能干什么呢?”

巫竞放说:“共产党还没有空军,兄长你是技术人员,会开飞机,肯定大有作为,所以不必犹犹豫豫,应尽早做决定!”

经过这次谈话后,赵增熊下定了起义的决心,为了起义成功, 他将郊外的特种空运物资全部转运到了停办的黄埔小学内 ,并对这里严加防守,防止物资被哄抢。

12月下旬 , 赵增熊 在成都率部 起义 ,并将物资原封不动的交给了解放军,加速了成都地区的解放。

12月27日,成都解放后,赵增熊加入了解放军的队伍,并被调到了西南军区航空学校,到了航空学校后,组织告诉赵增熊:“根据你的情况,我党打算派你当空军教师,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献力,你意下如何?”

赵增熊听后眼睛一亮,他激动的说:“我愿意!”

之后的几天,赵增熊一直在航空处待命,为了能够教好学生,他脑中不断回忆着自己学开飞机时的场景,并将一些细节,记在了笔记本上,以供教学使用。

1950年1月5日 ,接到任命的赵增熊,立即赶往了 牡丹江第七航校担任飞行教官 ,来到航校后,赵增熊看着眼前荒凉的景象,百感交集,这所航校建立在日本的一个旧机场上,由于航校建得紧急,所以没有搭建学员住的房屋,只能住在帐篷里,训练条件艰苦至极。

其中,在航校的第一批学员中,有14名女飞行员,而赵增熊便是这批女飞行员的教官之一,当时,领导将这个任务委派给他时,郑重地强调过: “培养女飞行员是一个光荣的任务,国家已经有了女司机、女坦克手,14名女飞行员必须培养好,一个也不能淘汰,这对中国妇女的解放有着深远的政治意义。”

接到任命的赵增熊,始终铭记着领导的话语,由于是第一次带女飞行员,所以他没有贸然地采取实践训练,反而先通过理论课的教学,观察了她们好一阵子。

赵增熊发现,尽管女飞行员没有男飞行员的胆子大,又比较怕批评,但她们的文化水平却普遍比男飞行员的高,基本一点就通。根据观察的结果,赵增熊决定,不能像培养男飞行员那样培养女飞行员,必须少批评、耐心教导。

在刚开始的实践教学中,赵增熊发现有几位非常胆小的女飞行员,她们一旦在飞机上遇到了状况,便会慌张不已,完全忘记了处理状况的理论知识,致使操作失误。

某天,一名女飞行员驾驶着飞机着陆时,飞机接地猛跳了起来,坐在一旁的赵增熊并未第一时间接手飞机,他心中清楚,这并不是什么大状况,正当他等着看学员如何处理时,却见这名学员直接慌得松手不管了,赵增熊见此,忙接手飞机,将飞机稳稳的停落在了地面。

下了飞机后,赵增熊耐心的问道: “刚刚你明明可以控制好飞机的,为什么撒手?”

这名女飞行员着急得快要哭出来般:“教官,我当时有点慌,也不知怎么了,就放手不管了,是我太笨了。”

赵增熊安慰道:“没事,多飞几遍就适应了,教官有信心带好你。”

之后,为了改变几名飞行员胆小的心理状况,赵增熊不厌其烦的一遍遍带飞,并在私下找她们谈话,帮助她们克服心理障碍,几个月的实践训练后,这几名胆小的飞行员终于克服了内心的恐惧,在遇到飞行时的突发情况时,也能随心应对了。

一年后,赵增熊认为,是时候放这些女飞行员单飞了,经过多方面的考察后,赵增熊和学校领导决定, 由 阮荷珍 执行“第一个单飞”任务。

之所以选择她,是因为阮荷珍是小组长,其驾驶操作也比较稳重老练,放在第一个单飞的位置上,不容易出错,能给后来单飞的成员开一个好头。

1951年5月,在一个天气晴朗、风速稳定的日子,19岁的阮荷珍驾驶着美国PT-19训练机,翱翔在湛蓝的天空中,飞机场上的同学,热烈的欢呼着,并朝着天空招手。

赵增熊也被这氛围影响,内心的激动久久不能平复,他目不转睛地看着阮荷珍的飞机航行、着陆,阮荷珍下了飞机后,开心的朝着赵增熊挥了挥手,并朝着远处的赵增熊敬了个军礼,随后,阮荷珍走到了赵增熊面前,骄傲地扬了扬头:“教官,怎么样,没给你丢脸吧!”

赵增熊笑着与她握了握手,调侃道:“你的任务完成很漂亮,不愧是我教出来的学员,真给教官长脸。”

在这之后的几天,其余的女飞行员相继单飞成功,赵增熊看着她们独自驾驶飞机飞行的场景,在心中感慨道:我的学员,出师了!

1951年11月,这14名女飞行员正式从第七航校毕业,毕业的那天,学校单独为她们开了一次大会,在大会现场,她们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每人都为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飞行员而感到骄傲。

大会进行到尾声,她们将目光转向教官,纷纷让教官题词留念,赵增熊在纸笔上写下了几句勉励的话,并告诉她们: “从今天起,你们正式毕业了,希望你们永远保持着训练时的韧劲,一往无前!”

赵增熊话落后,许多女学员都流下了眼泪,因为她们清楚,从这一刻开始,就要和教官分别了,她们舍不得,大会结束后,女学员簇拥而上,将赵增熊围抱了起来,与教官做最后的分别,赵增熊张了张口,想要说些什么,但还是没开口,任由学员将自己围抱了起来,随后他抬了抬头,强忍住眼泪的落下。

后来,这批女飞行员被分到了空13师工作,由于她们是国家秘密培养的,按照纪律来说不能与外面通信,所以便失去了与赵增熊的联系,这便是赵增熊40多年没能和她们见面的原因。

1994年底某天,赵增熊忽然收到了常州市电视台的电话,他们告诉赵增熊,中央电视台已经和女飞行员周映芝联系上了,并询问赵增熊能否接受常州电视台的采访。

赵增熊听到这个消息后,激动的说道:“我愿意接受采访。”

不久后,常州电视台工作人员来到了赵增熊家中,他们告诉赵增熊,之所以会这么久没回信,是没确认他的身份,在与赵增熊攀谈一阵后,工作人员采访道: “有什么话相对你的女飞行学员说?”

赵增熊不假思索的说: “希望有一天能与她们团聚!”

就在常州电视台采访的同时,中央电视台也采访了周映芝等飞行员的子女,最后,两个电视台合作,将这两段采访剪成了一档节目,并在12月4日的节目《你我他》中播出。

节目播出的当天,周映芝早早地守在了电视机面前,当她听到“希望团聚”四个字时,忍不住掉了几滴眼泪,看完节目后,周映芝给赵增熊写了封信,她在信中写道: 赵教官是我们永远的启蒙老师......

1995年3月,赵增熊终于圆了他的梦想,在北京妹妹赵路林的家中,见到了看望他的学生周映芝和武秀梅。

时隔多年,赵增熊已经认不出两人的模样了,她们刚进门时,赵增熊还以为是妹妹的朋友前来做客了。但周映芝和武秀梅却一眼认出了赵增熊,一见面,两人便亲切地奔上前,喊道:“赵教官!”

赵增熊看着两人的面容,与记忆中的两名女飞行员重合到了一起,他激动的问道:“周映芝,武秀梅?”

周映芝和武秀梅纷纷点头,然后与赵增熊握手,之后,这三名师生攀谈了许久,一直到妹妹赵路林提醒吃饭,才发现时间已过了许久。

后来,赵增熊的事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许多知名媒体纷纷前来采访他,他们都问过赵增熊同样的一个问题,即: “您一生最自豪的事是什么?”

赵增熊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我最为自豪的,便是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女飞行员,为妇女解放事业做了一点贡献!”




1994年一名前国军上校给央视写求助信,央视忙核实身份,最后如何视频

相关评论:
  • 172616874521994年一名前国军上校给央视写求助信,央视忙核实身份,最后如何
    班谭康1994年,央视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信中说, 他既是“前国军上校”,又是中国“首批女飞行员的老师” ,此次写信是有事相求。 央视工作人员看过后,并未选择立即回信,因为此前,他们收到过许多假身份的恶搞信件,所以他们拿不准写信人的真实身份,打算调查清楚后再回复。 那么, 这名前国军上校是谁?他信中所求何事?最...

  • 1726168745212岁任上校参谋长,娶宋美龄干女儿,晚年向汶川捐5000美元,他是谁?_百 ...
    班谭康马继援12岁就成了上校参谋长,后来娶宋美龄干女儿为妻,晚年还向汶川捐款5000美元。马继援1921年出生于甘肃河州,他是“西北王”马步芳的长子,可以说一出生就含着金汤匙长大。马继援从小就非常机敏,因此他也倍受马步芳的喜爱。在1933年的时候,马继援就被蒋介石任命为青海省南北边区警备司令部上校参谋长,年...

  • 17261687452开国将军中原来是国民党的?
    班谭康共和国将帅中授予少将军衔以上的将领中,有159人是原国民党军起义,开国上将有董其武上将、陈明仁上将、陶峙岳上将,中将有孔从洲、韩练成、曾泽生3人,少将有林遵、邓兆祥、廖运周、王启明、白天、刘善本、张世珍、魏镇等。1、陈明仁 1903 年出生,湖南省醴陵县人,1949 年起先后任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

  • 17261687452国军上校s.w.是起谁
    班谭康据军史学家考证:“四平保卫战,林彪与杜聿明棋逢对手。双方伤亡都很大。5月15日,廖耀湘的新6军22师65团进攻威远堡。除了第一次试探性的冲锋外,65团团长李定一上校指挥的所有攻击都是一次成功。客观地讲,国军65团一个团依靠优势炮火在威远堡打垮了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主力(今日第40集团军的前身,当...

  • 17261687452《人生海海》上校小腹到底纹了什么字
    班谭康作者没有在书籍中给出具体的字。与《人生海海》上校小腹纹字的相关原文简介:这位老人其实是抗美援朝的战士,在战场之上他的"重要部位"被打到受伤了。这位老人的身影深深烙印在麦家的心中,在人到中年重新回忆起来,竟然开花结果,孕育出了"上校"这个形象。上校是一个人才,学的快,学得好。十三岁做...

  • 17261687452解放战争中我军有被国军俘虏的高级将领吗
    班谭康汤尧是被俘的国民党将领中的最高将领,担任国民党第32集团军参谋长,军事委员会后方勤务司令部参谋长,1944年年底还出任了中国战区后勤司令部副司令兼昆明补给区司令。合肥武备学堂、陆军大学特别班第5期毕业。曾任黄埔军校上校兵器教官,1949年12 月任陆军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参谋长,并兼任第8兵团司令官,...

  • 17261687452为什么二战前国民政府的空军军事顾问是意大利人而非德国人?
    班谭康而红军的实际总指挥德国人李德,一战的时候仅是个普通士兵,总参谋长对一个大头兵,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指导蒋委员长建设空军的,是意大利皇家空军的罗伯托·洛蒂上校,和严谨认真的德国人相比,意大利人懒散贪财自私好色,来了中国捞满了个人腰包,直到撤走也没给中国空军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提升。

  • 17261687452亮剑小说中李云龙怎么死的
    班谭康是役,苏军比金边防总站战时总指挥列昂诺夫上校,总站长扬辛中校饮弹身亡。战斗结束后,孔捷将军在作战室里独自坐了很久,他想起十几年前南京军事学院丁伟将军的论文,他的重组战略大格局的构想,他的战略预见性。继而想到老战友李云龙早逝,孔捷将军不禁热泪纵横,难以自抑…… 李云龙的野战军也奉命调防,作为战略预备队调往...

  • 17261687452跪求电子版原国军18军军长杨伯涛的回忆录《杨伯涛回忆录》下载链接...
    班谭康杨伯涛 (1909-2000)国民党军第十八军军长,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芷江县人,侗族,1909年4月19日出生于芷江县垅坪乡的一个农民家庭。幼年丧父,由母养育,无力供给学费,中学只读一年,受革命思潮影响,1926年投黔军王天培第十军教导团当学兵,参加北伐战争,从湖南打到湖北。1927年国民党宁、汉分裂,他...

  • 17261687452飞机将军陈纳德有什么卓越贡献?
    班谭康这个美国上校当时说的美国帮助空运物资,主要就是通过陈纳德的航空公司。因为在抗战结束后,陈纳德的飞虎队就转变成了航空公司,并且主要业务就是帮国军空运物资。1947年以后,国军按照美国方式进行改编,后勤供应由以前以师为单位筹集和分发,改成了一个大战区设一个兵站系统,另外配置一个独立性比较强的联勤...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