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如何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措施

来自:客知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1)调整中央机构。秦朝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由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设立内阁;清朝时设立南书房,后增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及其职权完全服从于专制君权的需要。
(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汉时期的郡县制;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北宋削弱地方势力;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朝废中书省设立三司。
(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秦朝设置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汉代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北宋设置通判监督知州;明朝设置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监察。
(4)注重官吏的选拔。秦汉时期官吏由皇帝任免;魏晋南北朝时期由士族垄断;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
(5)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明清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从控制对象的范围看,是由镇压反对派儒生,到控制官吏选拔,再到控制和镇压全体人民。
扩展资料:
封建君主专制是国家最高权在实际上或名义上掌握在君主个人手中,君主终身任职并且实行世袭的政权组织形式。
君主制由君主,包括国王,皇帝,天皇,苏丹等担当国家元首。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君主的意志就是法律,不受任何约束。君主实行终身制,并且是世袭的。这种政治制度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古代的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多实行这种专制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指以古代君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它脱胎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制。宗教祭祀与军事征伐是君主专制的头等大事,即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代中国的“王”字,有两种解释。一是董仲舒的看法,参通天地为王;二是甲骨文中的“王”,为斧的象征,故而历史传说中的周公“负斧依南向而立”。在君主独裁制中,君主拥有最大的,一般来说无上的权利。大多数独裁的君主是世袭的,少数是选举出来的(比如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有时,在君主独裁制中君主不仅是世俗的首领,而且也是宗教的首领(例如梵蒂冈)。
君主专制必然实行中央集权,但中央集权不一定要实行君主专制。在封建社会一般实行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君主专制必然被淘汰,而中央将继续存在。当前世界上如朝鲜等都实行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但都不是君主专制政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我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①加强君主权力。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专制制度:从两汉到唐朝,王国、豪强、士族、节度使都曾是威胁中央集权和皇权的大问题;宋太祖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强化了皇权;明清时期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②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明清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从控制对象的范围看、是由镇压反对派儒生,到控制官吏选拔,再到控制和镇压全体汉族地主与人民。

③中央机构。秦始皇时期三公九卿;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明清时期废丞相,设内阁,增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和职权完全服从于专制君权的需要。

④官吏选拔制度。秦汉时期官吏由皇帝任免,魏晋南北朝时期由士族世袭,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明 清时期八股取士。

⑤对地方的控制。秦汉时期的郡县制,王国问题的解决,士族势力的消亡,藩镇割据势力的强大与解 决。北宋削弱地方势力,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朝设三司,清朝设军机处直接控制地方的官吏。

1、萌芽(战国):商鞅建立县制,百官服,从君主法令的封建官僚制度建立。
2、确立(秦朝):一整套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建立。(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三公九卿的官制,地方推行郡县制)。
3、巩固(西汉):①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之乱。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夺王侯爵位,解决王国问题。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专制,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完善(隋唐):①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相当于宰相,相互牵制和制约,避免宰相的专权,又一定程度上牵制君主专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②科举制,使门第不高的有才能的人参加到政权中来,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
5、加强(北宋):采取“杯酒释兵权”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
6、发展(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保证了中央统一政令的实行。在地方设“行省”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也影响深远。
7、强化(明朝):明朝皇帝大权独揽,废丞相,后仿宋殿阁]制设内阁。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削弱地方势力, 明朝权力大都由内阁和宦官控制,真正完全控制朝政的只有洪武永乐和崇祯三代 加入这些内容
8、顶峰(清):清朝设六部,后增设军机处,政治权力全部掌握在皇帝手中。同时大兴文字狱,使君权空前加强,形成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

主要是:

确立皇权至上的专制制度;加强思的想控制;中央机构的设立和职权完全服从于专制君权的需要。

一句话 兔死狗烹,杀鸡儆猴。 刘邦是把武将杀光只留听话的文官 赵匡胤 同样把文武大臣杀了个精光结果后来连带兵打仗的人都没有 明朝是锦衣卫 清朝明显鳌拜多尔衮都是立下大功的 找了个罪名就杀了 我一直觉得历史真的很假


古代如何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措施视频

相关评论:
  • 13489248524古代中国皇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古代中国皇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哪...
    屠尚裴3、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将宰相的权利一分为三从而消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4、创立和完善了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调整和健全了府兵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5、元朝地方设行省制度,中央为行中书省;6、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殿阁...

  • 13489248524古代如何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措施
    屠尚裴②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明清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从控制对象的范围看、是由镇压反对派儒生,到控制官吏选拔,再到控制和镇压全体汉族地主与人民。③中央机构。秦始皇时期三公九卿;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明清时期废丞相,设内阁,增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和职权完全服从...

  • 13489248524汉武帝在加强中央集体的君主专制制度方面采取的措施
    屠尚裴1、政治上:(1)中央:实行内外朝制度。内朝选亲议政,外朝丞相执事。削弱丞相权力,加强君主专制。(2)地方:颁布推恩令。将侯国归为郡管辖。削弱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僚的控制,加强君主专制。2、文化上:(1) 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找到适合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

  • 13489248524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具体内容是什么...
    屠尚裴1、政治方面:①改革官制,加强皇权。形成“中朝”决策机构和“外朝”执行机构 ;②大量选拔人才,重视官吏的任用和考核,加强皇帝对地方官僚的控制。实行察举制。③颁布推恩令和限制蕃王的“附益之法”,使诸侯王问题得以解决。2、军事方面:①建立侍从皇帝和警卫首都的侍从军和禁卫军。②派卫青、霍去...

  • 13489248524概括中国历代王朝在加强君权方面采取哪些措施
    屠尚裴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对官吏和百姓的监视。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并凌驾于司法部门之上,受皇帝直接领导,互相制约,构成皇权专制的可靠支柱。这一措施具有独创性,表明皇帝对自己的统治缺乏信心。它的出现,标示着君主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和专制制度的腐朽反动性加强。在地方废除行省,设三司,分掌地方行政、...

  • 13489248524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屠尚裴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1)调整中央机构。秦朝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由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设立内阁;清朝时设立南书房,后增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及其职权完全服从于专制君权的需要。(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汉时期的郡县制;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北宋削弱地方势力;元朝...

  • 13489248524汉武帝在加强中央集体的君主专制制度方面采取的措施
    屠尚裴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势力 3.设立中外朝,任用亲信担当重职 4.兴办太学

  • 13489248524朱元璋为强化君主专制制度采取了哪些措施?
    屠尚裴二、限制官员权力,明面上设立言官,虽然只有七品,却能弹劾一品大员,暗地里设置锦衣卫,刺探大臣一举一动。三、冷眼旁观手下大臣互相攻击,最后渔翁得利,且铲除了很多开国功臣。四、制定了完整的法律制度,并规定了百姓必须世代从事某种职业。五、削去藩王大量兵权。以上虽为个人意见,却有史实为证,在...

  • 13489248524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措施和作用
    屠尚裴措施:1、颁布推恩令,即允许诸王将自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2、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终于找到了一种最适合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3、汉武帝即位后,为了中央政府在经济管理和政治统治上的需要,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一方面稳定...

  • 13489248524历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屠尚裴历代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秦朝:①政治: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②思想文化: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后又推行笔画更为简洁的隶书 (2):西汉 ①政治:为加强...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