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立起来以后,西南地区的气候就没有正常过 ,是它的影响吗?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为什么不快点2012?~

因为一天就有24小时,如果一天是12小时,就可以快点了

夏天有降温效应,冬天有增温效应,但影响不大。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2016年度长江三峡地区气候状况监测报告》确定的是对库区局部气温的影响。夏天有降温效应,冬天有增温效应,但影响范围不超过20公里。蓄水前后三峡库区气温呈上升趋势,但如果放在大尺度时间上看,这种趋势与全球变暖趋势是一致的。

另外三峡库区海拔175米,663千米长、平均宽度1.1千米的狭长水体,水域面积最大1084平方千米,这种尺度的水体一个高山峡谷中,是难以影响我国西南,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环流条件的。
因为要改变天气和气候,需要大气环流在大范围、长时间内平均状态变化,其水平尺度在几千千米以上,垂直尺度在几千米-几十千米以上。
况且还有西风环流绕地球一圈,这样全球化天气系统呢,我们不能因为有了三峡水库就能改变寒潮带来的寒冷天气,同样道理也更不能盼望夏季风给三峡两岸带来增量太多的降水。我们这个小小的水库在大自然面前能够给带来多一点点儿降水、冬季提高0.1℃就已经足已。

扩展资料:
修建三峡大坝的好处有:
1、解决中国电力不足的问题
三峡大坝建成之后,每年能提供1000亿千瓦时发电量,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动力;为无数家庭提供了照明,要不然,像以往那样三天两天停电。
2、具有超强的防洪能力
三峡大坝建成之后,可以有效调节库容水位。在下游地区需要水的时候,可以加大水流量。在下游有洪水危险的时候,可以控制库区下游流水量。
3、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三峡大坝建成之后,三峡大坝成为5A级景区;每年有大量游客来三峡大坝观光旅游,给当地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增加了经济收益。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三峡库区对周边气候影响有限

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过度对水资源的开采,森林植被的破坏。特别的近几年对水利发电厂的大量建设,极度破坏了本地区的生态平衡。大家可以查一下。自从三峡工程开始后,西南地区有多少这样的工程在建。这些工程建设没有多长时间。西南就开始干旱了,西南地区干旱都和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对滇池围海造田,没几年在78滇池都见过底。呼吁对大自然多一些保护,少一些开发,这些开发对当地的气候环境平衡是一种严重破坏,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有新的平衡。 一、干旱灾害及其分类
  干旱灾害是指在足够长的时期内,因降水量严重不足,致使土壤因蒸发而水份亏损,河川流量减小,破坏了正常的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其结果是造成农作物、果树减产,人蓄饮水困难及工业用水缺乏等灾害。中国通常将农作物生长期内因缺水而影响正常生长称为受旱,受旱减产三成以上称为成灾,经常发生旱灾的地区称为易旱地区。
  从学科观点看,干旱可分为四大类: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
  二、干旱产生的原因
  干旱与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大气环流系统相联系。除了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如戈壁、沙漠地区)造成当地缺水少雨之外,旱灾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气候。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是形成干旱的直接原因,而大气环流异常,海气和陆气相互作用会导致降雨偏少,蒸发加剧,这是干旱发生的根本原因。
  干旱是全球普遍存在的自然灾害。一般将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地区称为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为250毫米至500毫米的地区称为半干旱地区。世界上干旱地区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5%,大部分集中在非洲撒哈拉沙漠边缘,中东和西亚,北美西部,澳洲的大部和中国的西北部;半干旱地区约占陆地面积的30%,包括非洲北部一些地区,欧洲南部,西南亚;北美中部以及中国北方等。
  三、我国干旱灾害的主要特征
  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亚洲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受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影响,区域、季节和年际分布很不均衡,因此旱灾发生的时期和程度有明显的地区分布特点。
  1、干旱灾害季节性强
  从季节分布上看,我国的旱灾主要类型有春旱、夏旱、秋旱和冬旱,其中春旱灾害最为严重,主要发生在秦岭、淮河以北的华北、西北及东北地区,长江上游和云贵高原也时有发生。
  2、干旱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我国干旱地区具有面积广,分布不均,且地域差异大等特点。严重的干旱区主要分布在黄淮地区、浙、赣南部与两广北部地区以及黄土高原地区和滇中地区。
  近50年资料统计表明,我国有五个明显的干旱中心:东北干旱区,主要集中在4~8月的春夏季节;黄、淮海干旱区,经常出现春夏连旱,甚至春夏秋连旱,是全国受旱面积最大的区域;长江流域地区,以7~9月出现干旱几率最多;华南地区,干旱主要出现在秋末、冬季及前春;西南地区干旱的范围较小,主要出现在冬春季节。干旱发生不仅在时间序列上具有相对集中性,如1470―1949年间北京地区出现的170次干旱中,有115次是连年发生;而且在空间上具有群发性,如1950年春,内蒙古大部、甘肃河西走廊、冀北、陕北出现干旱,7~9月长江、淮河、黄河、汉水流域广大面积出现干旱的年份,自1950年至1980年就有11次。
  3、干旱常伴着高温
  许多干旱灾害出现的同时,往往同时出现高温,致使旱情加重,这种情况在长江流域伏旱期最明显。比如2006年夏季夏季长江中上游的四川、重庆遭受了189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罕见的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
  四、这次干旱灾害的情况及产生的原因
  2009年秋季以来,我国云南、贵州、四川南部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偏少三至五成,平均气温比以往偏高1℃以上。进入2010年,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云贵川、广西、重庆的旱情持续加重。
  据民政部门统计,旱情持续5个月来,截至2010年3月23日,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受灾人口6130.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03.4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236.6亿元。
  严重的干旱灾害,给我国西南地区的居民生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今年我国西南的干旱至今未有缓解迹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长时间大范围的干旱?从目前的情况看,气候专家大多认为,高温少雨是出现干旱的直接原因,但又是什么造成高温少雨的呢?个中原因众说纷纭。

  1、干旱少雨是出现干旱的最直接原因
  “高温少雨是西南地区出现干旱的最直接原因。”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王永光认为。他解释说,从大气环流形势看,入冬以来,南支槽偏弱,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比较弱,致使水汽供应不足,加之南方地区气候对厄尔尼诺现象的响应滞后,西南地区容易出现气象干旱。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钱维宏对记者分析说,“西南地区干旱,直接原因是大气低层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气流偏弱。背后原因是印度洋及其亚洲南边缘海的海温偏高,而我国北方和东部陆地地区温度偏低,即下垫面温差的梯度方向与常年发生了异常。”
  2、西南大旱是否因“人祸”引起存争议
  气候学专家的解释还未得到广泛认可,又有人提出“人祸说”。为了经济效益,西南一些省份一直在砍伐原生态林,大力种植橡胶林和桉树林,而这两种速生丰产林都被形象地称之为“抽水机”,大面积种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涵水能力减弱。此外,桉树还是“霸王树”,它的生长会迫使其他物种减退,最终令生态遭受颠覆性的破坏。目前云南橡胶林面积达300万亩,桉树林的规划面积更达到3000万亩,如此庞大的生态系统改造是不是造成大旱的一个诱因?
  此外,近年西南地区的水电站建设密集上马,一座水电站,就会对河流的流域生态带来重大改变,金沙江上游现有“一库八级”电站在修建中和将要修建,上游对江水的蓄积,不仅让下游的河道干枯,也会使地下水位降低。而西南水电开发的总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几十个三峡大坝的水平,如此巨大规模的水电开发,将造成怎样的生态影响,它是否也是大旱的一个原因?
  再有就是江河的污染。这次大旱之时有记者驱车在贵州沿途采访,发现由于采煤业污染,当地许多河流放眼望去,绵延数十公里的水面上一片“漆黑”。大旱之中,一滴水都弥足珍贵,可与此同时,大片大片水源因为污染无法饮用,这难道不值得警醒吗?
  五、面对极端干旱灾害的对策及建议
  近年来,干旱成为我国“曝光率”最高的一种气象灾害,中国气象局发布的“2009年十大天气气候事件”中,就有3个事件与干旱有关。
  经综合分析,未来十天,我国西南重旱区仍无明显降雨,云南大部、贵州大部、川西高原南部、广西西北部等地的气象干旱将持续或发展。不仅如此,华北地区春旱逐步发展,东北、华北、西北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困难比较突出。中国将面临南北方同时抗旱的不利局面。西南地区继续维持高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抗旱救灾和森林防火工作形势仍然严峻。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当采取怎样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呢?
  (1)针对当前我国西南地区遭受的严重旱灾,政府各部委,应该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共同研判灾情发展趋势及旱灾救助工作。还要发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寻找水源,保证人民生活用水的前提下,努力开展抗旱保生产工作。
  (2)应积极利用大气、水文及自然资源,研究应用现代技术和节水措施,例如人工增雨、喷滴灌、地膜覆盖、保墒,以及暂时利用质量较差的水源等,将高温酷暑旱灾损失降到最低。
  (3)在发展地区经济的同时,应深化环境保护意识,主动采取防旱抗旱措施:兴修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事业;改进耕作制度,改变作物构成,选育耐旱品种,充分利用降雨;植树造林,改善区域气候,减少蒸发,降低干旱的危害以及由之引发的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
  (4)气象、水文等部门应充分利用资料,对干旱灾害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成因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加强气候相互作用的综合研究。在全球气候变暖、水分和能量循环加快,极端气候频频发生的背景下,我们应加强合作交流,建立科学评价机制,重视对极端天气气候的监测、诊断、和预测研究,提高对干旱灾害发生发展的预测预警能力。


三峡大坝立起来以后,西南地区的气候就没有正常过 ,是它的影响吗?视频

相关评论:
  • 19584933505三峡大坝立起来以后,西南地区的气候就没有正常过 ,是它的影响吗?_百度...
    屠固疫他解释说,从大气环流形势看,入冬以来,南支槽偏弱,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比较弱,致使水汽供应不足,加之南方地区气候对厄尔尼诺现象的响应滞后,西南地区容易出现气象干旱。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钱维宏对记者分析说,“西南地区干旱,直接原因是大气低层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气流偏弱。背后原因是印度洋...

  • 19584933505三峡大坝对当地的影响
    屠固疫三峡大坝的特点 当然,影响多大,多严重,这个我就没法儿专业回答您了。不过按照国家气候研究员陈鲜艳说法:“三峡大坝不足两百米,不会影响到高空水循环,只会改变局部地区温度,不可能造成地区极端天气出现”。不过,西南地区近些年的极端天气愈发频繁,这个现象不免会让人联想到三峡大坝。事实上,这并不难...

  • 19584933505三峡工程除了可防洪,还有哪些作用?
    屠固疫可以说这一工程改变了长江中上游通航难度大的历史难题,极大的提升了我国东西部的交通运输能力。使得重庆至宜昌沿岸享受到了交通改善带来的经济发展,改善了整个地区人民的总体生活水平。而防洪方面三峡大坝更是为我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三峡的修建使下游荆江河段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在今年的汛...

  • 19584933505请教:最近西南地区频发的地震和三峡大坝有关系吗
    屠固疫西南地区频发地震与西南所处的地址位置有关,西南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交汇处附近地壳不稳定,发生地震 西南大地震与三峡没有半毛钱关系

  • 19584933505长江三峡的故事
    屠固疫公孙述做了十二年皇帝,最后被人灭亡。前后算起来,公孙述统治西南达二十八年。由于在这二十八年中,西南地区比较安定,没有受到中原战火的影响。在当皇帝期间,公孙述还发展农业,兴修水利,为当地人民谋福利。所以,在公孙述战死后,当地人为了纪念他,还在白帝城中修建了“白帝庙”。除了白帝城,长江...

  • 19584933505西南地区的持续旱情原因是什么
    屠固疫1. 北方干冷气流波及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华北西北等地出现了持续的沙尘天气,迫使南方暖湿气流南移。因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形成的降雨主要是锋面雨,降水集中在暖湿气流一侧,导致西南地区降水减少;2. 3月不是西南地区的雨水充沛期,没有形成大范围的降雨带,河流径流量少;3. 西南地区近年来出现土石荒漠...

  • 19584933505湖北西南部有哪些城市
    屠固疫首先,宜昌市是湖北省的第二大城市,也是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宜昌市位于长江中游,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是中国重要的水电基地之一。宜昌市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三峡大坝、夷陵古镇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其次,荆州市是湖北省的重要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西南地区的交通...

  • 19584933505三峡大坝建成后,对气候有何影响?
    屠固疫夏天有降温效应,冬天有增温效应,但影响不大。根据国家气候中心《2016年度长江三峡地区气候状况监测报告》确定的是对库区局部气温的影响。夏天有降温效应,冬天有增温效应,但影响范围不超过20公里。蓄水前后三峡库区气温呈上升趋势,但如果放在大尺度时间上看,这种趋势与全球变暖趋势是一致的。另外三峡库区...

  • 19584933505青藏高原,三峡大坝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屠固疫加重了当地的干旱 2:加重了我国北方冬季的低温情况 冬季在我国 青藏高原属于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一部分 所以加强了我国的冬季风势力 所以气温更低了 再说三峡 三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局部的 三峡水库能使附近地区空气的湿度增加 使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缩小 这和湖泊的作用是一样的 三峡水库本质上就是个...

  • 19584933505湖北宜昌市三峡大坝是在保护还是破坏
    屠固疫三峡大坝的建成不能用保护和破坏来说,水利大坝的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大项目,建在哪儿需不需要,是经过科学考证和研究决定的,不是拍脑门就建设的。大坝建成后为当地和周边地区带来的效益和好处比土地植被损失要高出很多很多,修筑大坝的同时也会对坝区周围的环境采取保护措施,恢复植被并有人...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