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教子主要内容(快死了的时候叫儿子蒸馒头给他吃)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郑板桥教子》的主要内容~

郑板桥52岁才得一子,取名宝儿。从不溺爱。在病危时把儿子叫到床前,指名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儿子答应。可他从未做过馒头,请教了厨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做好馒头,喜滋滋地送到床前,谁知父亲早已断气。宝儿跪在床边,哭得像泪人一般,忽然发现茶几上有张信笺,上面写着几行诗句: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郑板桥: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郑板桥教子的启示
  郑板桥老年得子,可他深知“爱子必以其通”。临终前,他把儿子叫到床前,不是给儿子许多金银财宝,而是叫儿子蒸馒头给他吃。手下人出面求情:“少爷不会做馒头,还是让厨师代劳吧。”而郑板桥固执地坚持要儿子自己动手。儿子只得向厨师请教,终于蒸出一锅馒头。当他把馒头送到父亲床前,老人已经与世长辞了,床前只留下一张遗嘱:“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郑板桥吩咐儿子亲手做的那锅馒头及其那一派金玉遗言,远比十万元遗产珍贵得多。

  这个故事发人深省。一个古人,对子女的教育如此有远见,就是在临终前想到的也是教育孩子如何自强自立,立足社会……而我们现在一些做父母的是怎么想的?

  当前,有不少家长认为“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理由”是自己这一代受过很多的苦,不能再让孩子受苦了,现在又只有一个孩子,怎能忍心孩子受委屈、遭挫折、泡苦水呢?因此,一味对孩子的呵护、溺爱,就连一些穿衣、穿裤、洗衣以至收书包等孩子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也要大包大揽,生怕孩子受累。这种“鸡蛋壳装汤——撒不开手”的做法,从表面看来,似乎是在关心着孩子,实际则是贻害了孩子,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产生过分依赖心理,从小不爱劳动,连独立生存的起码能力都没有,哪有什么好处可言?

  家长们须知道,孩子终究有一天要长大,要脱离父母自己去奋斗、去生存。如果不从小磨炼他们的意志,锻炼他们的能力,当他们长大了离开父母时,面对挫折势必惶惑无助。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得好,溺爱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是可以杀死孩子的“毒药”。为人父母,不可不引起高度的警觉啊!

  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我们截然不同。他们凡事都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做,孩子也从不依赖父母。即使是总统的孩子上大学,也要靠打工供自己读书,不这样将被世人笑话。而我们的孩子却把依赖老人当作一种美事,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从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这个教子故事中,使我们领悟到一个道理:只有培养孩子从小认识劳动的价值,着力培养自食其力,艰苦奋斗,富有开拓精神,才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孙来满

清代大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52岁才得一子,取名宝儿,对其管教甚严,从不溺爱。他在病危时把儿子叫到床前,指名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父命难违,儿子只得勉强答应。可他从未做过馒头,请教了厨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做好馒头,喜滋滋地送到床前,谁知父亲早已断气。儿子跪在床边,哭得像泪人一般,忽然发现茶几上有张信笺,上面写着几行诗句:“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郑板桥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冷酷、过分?非也。正如郑板桥给其弟弟信中所说:“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以其道”是真爱,不以其道是假爱。郑板桥的教子方法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这就是:做家长的应该首先教会孩子学会“动手”,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使孩子在实践中学会自立,这是培养孩子优良品格的一个有效方法。


郑板桥教子主要内容(快死了的时候叫儿子蒸馒头给他吃)视频

相关评论:
  • 17679178331郑板桥为儿子上最后一课
    江利璧《郑板桥临终教子》的故事,说的是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晚年得子,不胜欢喜。但他对儿子从不溺爱。他在弥留之际,叫儿子亲手做几个馒头给他吃。当儿子做好馒头端到床前,郑板桥已经咽气了。儿子悲痛欲绝,突然看到茶几上有一张父亲的字条,上面写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业自己干,靠...

  • 17679178331郑板桥教子主要内容(快死了的时候叫儿子蒸馒头给他吃)
    江利璧郑板桥的教子方法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这就是:做家长的应该首先教会孩子学会“动手”,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使孩子在实践中学会自立,这是培养孩子优良品格的一个有效方法。

  • 17679178331郑板桥临死前
    江利璧从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这个教子故事中,使我们领悟到一个道理:只有培养孩子从小认识劳动的价值,着力培养自食其力,艰苦奋斗,富有开拓精神,才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孙来满

  • 17679178331三个超短的历史故事,要快的!!!
    江利璧临终教子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虽老来得子,可从来不溺爱,病危时他把儿子叫到床前,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儿子不敢违背,勉强答应,但他不会做,郑板桥命他去请厨师。儿子请教厨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馒头做成,满心高兴地端来,郑板桥却早已断了气。儿子哭着跪在床边,忽然发现...

  • 17679178331郑板桥临终教子的启示
    江利璧郑板桥临终教子的故事虽然很简短,意义却十分深远,委实能够发人深省。当今之世,许多人在激烈的竞争中拼命赚钱,就其动机而言,除了为努力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之外,在很大程度上是想给儿女们留下一笔丰厚的钱财,让子孙后代生活得富裕些、舒适些。至于如何教育儿女学会怎样做人与处世,学会自力更生...

  • 17679178331郑板桥临终时说的一句话给你的启发是什么?
    江利璧让后来人受益终生。要自强自立,这是郑板桥的临终心愿;靠人不如靠己,这是郑板桥的教子良方;靠人不如靠己,这也是教育子女的真谛。家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中国历史上,曾留下了不少与家教有关的故事,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临终前就有这么一个故事,引人深思。在众多的孩子...

  • 17679178331郑板桥临终教子主要内容
    江利璧“淌自己汗,吃自己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学会自力更生,不能依赖他人或祖业过活。

  • 17679178331郑板桥教子想到什么感受又是什么
    江利璧郑板桥临死教育儿子"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这是郑板桥临终时留给他儿子的一纸遗嘱。这让我们想到做人就要自立自强自尊自重。这不但是前人对子孙后代的要求,我们自己也要要求自己这样去做人做事,才能对得起父母,亲人,师长,国家,社会。

  • 17679178331快乐阅读郑板教子郑板桥临终前要儿子做馒头的用意是什么
    江利璧清代大画家郑板桥先生患病临终前 ,要儿子亲手做一笼馒头给他吃。他的儿子没有做过馒头 ,板桥让他跟厨师学做馒头。在厨师的指导下 ,他终于做成了一笼馒头 ,满心喜悦地将馒头送到板桥的病榻前 ,岂知板桥此时已命归西天。儿子在他的病榻上发现了父亲临终前写下的遗嘱 :“淌自己汗 ,吃自己饭 ,...

  • 17679178331郑板桥临终教子的故事
    江利璧郑板桥立即写信给弟弟郑墨说:“我五十二岁才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必定要有爱子的办法。“以其道”是真爱,不“以其道”是溺爱,溺爱不是真正的爱。所以,他要弟弟和家人对小宝严加管教,注意“长其中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弟...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