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与唯识有什么区别?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1. 性质区别:中观是一个多义性的汉语词汇,它在宗教学、社会学以及经济学(特别是中观经济学)等领域中有不同的解释。而唯识是梵语“Vijñāna”的音译,原意为“识 only”,中文通常译为“唯识”,指的是一个特定的佛教哲学派别。
2. 特点区别:唯识宗认为,除了我们的心识之外的所有现象,都是由我们的心识自体所变现,即是由第八阿赖耶识中的种子所生成。中观则强调以智慧之眼观察一切法,认识到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只是假名存在,本质上是空无自性。
3. 思想区别:中观思想源自初期大乘的《般若经》,龙树菩萨通过《中论》等著作阐述了中观思想及其修持方法。唯识学派则以弥勒菩萨为其理论的开创者,至护法菩萨时达到顶峰。护法的学说不流行于印度,而是由胜军论师传至中国,由玄奘法师引入并在中国独盛。


中观与唯识有什么区别?视频

相关评论:
  • 15558829190随理唯识和随教唯识与中观的关系
    昌静朗中观论的直接继承者:三论宗,活跃于唐朝时期,理论较为高深,不过中观论影响了汉传佛教八宗的理论修行,可以是现今中国佛教都有中观论的影子,中观思想也与儒道产生相互的影响。唯识论则不同,该经典异常繁复,又至为高深,是纯粹之外来品,何况中国人一向不善逻辑思维,唯识宗只是活跃是唐朝,律宗或...

  • 15558829190佛教的中观,唯识,如来藏三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昌静朗如来藏,即是一切法本,般若体、诸佛之母,亲证此心时,即能现观此心的真如性、唯识性、中道性、也就是如菩萨缨络经所说,发起般若正观,亦即中观现前。因此,这三者,唯是名称不同,所证皆是一切众生本来面目---如来藏,证时即知如来藏双俱空性与不空性,如来藏虽然真实有,然而体如虚空、无...

  • 15558829190佛教 唯识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为什么会比中观晚?
    昌静朗虽然龙树菩萨讲了中观,中观也是佛教的究竟观法,但不等于说以后的佛教流派就不如中观,后面的唯识学派、佛教密宗,它们也是承认诸法实相的,也就是承认中观,只是在解释上有所不同,比如唯识学派的圆成实性就是中观的境界。每个学派都有它的特点,中观学派的特点就是讲中观,这是佛的观法,唯识学派...

  • 15558829190能不能麻烦佛学专家告诉我什么是中观,什么是唯识
    昌静朗无知)的凡夫,应该说俗谛,即承认世界和众生的存在。中观派还进一步认为,作为最高修持境界的涅槃和现实世界在本性上是没有差别的,它们之间所以有差别,主要是由于人们无明的结果,如果消灭了无明,也就达到了涅槃,为此,他们规定了五十二行位的修行阶段。【唯识】又名唯心,谓世间诸法,皆心识所变现...

  • 15558829190佛教 何为中观,唯识,净土 大乘佛法文章
    昌静朗简单来说 “中观”就是中道之现观——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唯识”也是中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净土”也就是依于第八无垢识而立的佛国世界,众生念佛之类的话都会往生的。

  • 15558829190‘万法唯心’是什么意思?
    昌静朗‘三界唯心’是佛陀在《大乘入楞伽经》中说的一句话。但对这句佛语的解释上,中观论师和唯识论师有很大的分歧。中观家认为这句佛语是权变之说‘不了义’,唯识家认为是究竟‘了义’。中观家为什么认为这句佛语是不了义呢?因为按了义角度解释,就要犯否定客观外境存在,堕入外道数论派‘神我’说...

  • 15558829190应该先中观再唯识还是先唯识再中观呢?
    昌静朗中观认为世间认为世界上一切法包括括佛法在内都是一种缘,一种假借的概念或名相,它们本身没有不变的实,是无自性。中观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以中道真谛和俗谛去破我执,这就是八不中道。中观唯识,两学巍然。治中观者,谓唯识家立胜义为有,外境为无,是遮境存心,犹羁法执;治唯识家,谓中观...

  • 15558829190...时期中观和唯识这两个时期的历史重点是怎样的?包括人物、经典、典...
    昌静朗中观学和唯识学是大乘佛教的两大最重要思想体系。一般认为,唯识学的出现晚於中观学,在印度佛教史上,中观与唯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并行不悖,双方就了义不了义互诤不断。中观主旨是般若性空,万法假有;唯识主旨是唯识无境,内识实有。据玄奘《成唯识论》和窥基《成唯识论述记》内容判断,唯识学的出现受到了当时印度...

  • 15558829190初学佛人,对唯识和中观都很喜欢,但精力有限,只能先学一门,从哪个入手较...
    昌静朗两者都应当被综合考虑,以便获得更全面的佛法理解。在藏传佛教的学习路径中,中观和唯识都是基本课程。这表明,无论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实际修行的角度,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建议初学者从中观学说起手,当对中观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之后,再学习唯识学,这样能够更好地把握佛法的全貌。

  • 15558829190何为“唯识”?何为“中观”?
    昌静朗瑜伽师地论》的浓缩。《大乘百法明门论》 世亲菩萨造 这个更浓缩了,可以看作是个提纲。玄奘法师著有《成唯识论》,是对《唯识三十颂》的阐释。我正计划攻读《瑜伽师地论》,因为曾经看过几页,讲得很细致,比较适合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对中观一点也不懂,《大智度论》似乎是中观的。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