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辩论赛题目【班门弄斧又何妨】,我们是赞同方,欢迎雄辩的你提提意见。。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学习辩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

  辩论技巧

  下文试以技法理论结合对实际辩例的分析,介绍几种反客为主的技巧。
  (一)借力打力
  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
  例如,在关于"知难行易"的辩论中,有这么一个回合:
  正方:对啊!那些人正是因为上了刑场死到临头才知道法律的威力。法律的尊严,可谓"知难"哪,对方辨友!(热烈掌声)
  当对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难"的实例论证于知易行难"时,正方马上转而化之从:"知法不易"的角度强化己方观点,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扭转了被动局势。
  这里,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是因为他有一系列并没有表现在口头上的、重新解释字词的理论作为坚强的后盾:辩题中的"知",不仅仅是"知道"的"知".更应该是建立在人类理性基础上的"知";守法并不难,作为一个行为过程,杀人也不难,但是要懂得保持人的理性,克制内心滋生出恶毒的杀人欲望,却是很难。这样,正方宽广、高位定义的"知难"和"行易"借反方狭隘、低位定义的"知易"和"行难…的攻击之力,有效地回击了反方,使反方构建在"知"和"行"表浅层面上的立论框架崩溃了。
  (二)移花接木
  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我们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
  例如.在《知难行易》的论辩中曾出现过如下一例:
  反方:古人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说蜀道难走,"走"就是"行"嘛!要是行不难,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
  正方:孙大圣的小名是叫孙行者,可对方辩友知不知道,他的法名叫孙悟空,"悟"是不是"知"?
  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移花接木"的辩例。反方的例证看似有板有眼,实际上有些牵强附会:以"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为驳难,虽然是一种近乎强词夺理的主动,但毕竟在气势上占了上风。正方敏锐地发现了对方论据的片面性,果断地从"孙悟空"这一面着手,以"悟"就是"知"反诘对方,使对方提出关于"孙大圣"的引证成为抱薪救火、惹火烧身。
  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论辩理论中属于强攻,它要求辩手勇于接招,勇于反击,因而它也是一种难度较大、对抗性很高。说服力极强的论辩技巧。诚然,实际临场上雄辩滔滔,风云变幻,不是随时都有"孙行者""孙悟空"这样现成的材料可供使用的,也就是说,更多的"移花接木"。需要辩手对对方当时的观点和我方立场进行精当的归纳或演绎。
  比如,在关于"治贫比治愚更重要"的论辩中,正方有这样一段陈词:"…对方辩友以迫切性来衡量重要性,那我倒要告诉您,我现在肚子饿得很,十万火急地需要食物来充饥,但我还是要辩下去,因为我意识到论辩比充饥更重要。"话音一落,掌声四起。这时反方从容辩道:"对方辩友,我认为’有饭不吃’和’无饭可吃’是两码事……"反方的答辩激起了更热烈的掌声。正方以"有饭不吃"来论证贫困不足以畏惧和治愚的相对重要性,反方立即从己方观点中归纳出"无饭可吃"的旨要,鲜明地比较出了两者本质上的天差地别,有效地扼制了对方偷换概念的倾向。
  (三)顺水推舟
  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例如,在"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的论辩中:
  反方:……我们要请教对方辨友,愚公搬家解决了困难,保护了资源,节省了人力、财力,这究竟有什么不应该?
  正方:愚公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可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家又怎么搬?……可见,搬家姑且可以考虑,也得在移完山之后再搬呀!
  神话故事都是夸大其事以显其理的,其精要不在本身而在寓意,因而正方绝对不能让反方迂旋于就事论事之上,否则,反方符合现代价值取向的"方法论"必占上手。从上面的辩词来看,反方的就事论事,理据充分,根基扎实,正方先顺势肯定"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既而均人"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这一条件,自然而然地导出"家又怎么搬"的诘问,最后水到渠成,得出"先移山,后搬家"的结论。如此一系列理论环环相扣。节节贯穿,以势不可当的攻击力把对方的就事论事打得落花流水,真可谓精彩绝伦!
  (四)正本清源
  所谓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义而言,就是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人我方"势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观点服务。较之正向推理的"顺水推舟"法,这种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例如,在"跳槽是否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论辩中,有这样一节辩词:
  正方:张勇,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的冠军,就是从江苏跳槽到陕西,对方辩友还说他没有为陕西人民作出贡献,真叫人心寒啊!(掌声)
  反方:请问到体工队可能是跳槽去的吗?这恰恰是我们这里提倡的合理流动啊!(掌声)对方辨友戴着跳槽眼镜看问题,当然天下乌鸦一般黑,所有的流动都是跳槽了。(掌声)
  正方举张勇为例,他从江苏到陕西后,获得了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空间,这是事实。反方马上指出对方具体例证引用失误:张勇到体工队,不可能是通过"跳槽"这种不规范的人才流动方式去的,而恰恰是在"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下"合理流动"去的,可信度高、说服力强、震撼力大,收到了较为明显的反客为主的效果。
  (五)釜底抽薪
  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对付这种提问的一个具体技法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例如,在"思想道德应该适应(超越)市场经济"的论辩中,有如下一轮交锋:
  反方:…我问雷锋精神到底是无私奉献精神还是等价交换精神?
  正方:…对方辨友这里错误地理解了等价交换,等价交换就是说,所有的交换都要等价,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交换,雷锋还没有想到交换,当然雷锋精神谈不上等价了。(全场掌声)
  既然谈不上等价,那么自然不可能是等价精神,反方应该立即打蛇随棍上,指出这一点,并将问题展开深入
  反方:那我还要请问对方辩友,我们的思想道德它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还是求利的精神?
  正方:为人民服务难道不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吗?(掌声)
  正方的回答其实很不恰当,而此时反方的知识储备或者应变能力严重不足,如果反问一句“难道毛泽东同志提出为人民服务是为了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么”,则立刻将正方推至风口浪尖,迫使其选择回避。
  第一回合中,反方有"请君人瓮"之意,有备而来。显然,如果以定势思维被动答问,就难以处理反方预设的"二难":选择前者,则刚好证明了反方"思想道德应该超越市场经济"的观点;选择后者,则有背事实,更是谬之千里。但是,正方辩手却跳出了反方"非此即彼"的框框设定,反过来单刀直入,从两个预设选项抽出"等价交换",以倒树寻根之势彻彻底底地推翻了它作为预设选项的正确性,语气从容,语锋犀利,其应变之灵活、技法之高明,令人叹为观止!
  当然,辩场上的实际情况十分复杂,要想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一些反客为主的技巧还仅仅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反客为主还需要仰仗于非常到位的即兴发挥,而这一点却是无章可循的。
  (六)攻其要害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双方纠缠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例子或表达上争论不休,结果,看上去辩得很热闹,实际上已离题万里。这是辩论的大忌。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在对方一辩、二辩陈词后,迅速地判明对方立论中的要害问题,从而抓住这一问题,一 攻到底,以便从理论上彻底地击败对方。如“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一辩题的要害是 :在不温饱的状况下,是否能谈道德?在辩论中只有始终抓住这个要害问题,才能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在辩论中,人们常常有“避实就虚”的说法,偶尔使用这种技巧是必要的。比如,当对方提出一个我们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假如强不知以为知,勉强去回答,不但会失分 ,甚至可能闹笑话。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机智地避开对方的问题,另外找对方的弱点攻过去 。然而,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的是“避虚就实”,“避轻就重”,即善于在基本的、 关键的问题上打硬仗。如果对方一提问题,我方立即回避,势必会给评委和听众留下不好的印象,以为我方不敢正视对方的问题。此外,如果我方对对方提出的基本立论和概念打击不力,也是很失分的。善于敏锐地抓住对方要害,猛攻下去,务求必胜,乃是辩论的重要技巧。
  (七)利用矛盾
  由于辩论双方各由四位队员组成,四位队员在辩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矛盾,即使是同一 位队员,在自由辩论中,由于出语很快,也有可能出现矛盾。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应当 马上抓住,竭力扩大对方的矛盾,使之自顾不暇,无力进攻我方。比如,在与剑桥队辩论时 ,剑桥队的三辩认为法律不是道德,二辩则认为法律是基本的道德。这两种见解显然是相互矛盾的,我方乘机扩大对方两位辩手之间的观点裂痕,迫使对方陷入窘境。又如对方一辩起先把“温饱”看作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状态,后来在我方的凌厉攻势下,又大谈“饥寒”状态 ,这就是与先前的见解发生了矛盾,我方“以己之矛,攻己之盾”,使对方于急切之中,理屈词穷,无言以对。
  (八)“引蛇出洞”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胶着状态:当对方死死守住其立论,不管我方如何进攻,对方只用几句话来应付时,如果仍采用正面进攻的方法,必然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要尽快调整进攻手段,采取迂回的方法,从看来并不重要的问题入手,诱使对方离开阵地,从而打击对方,在评委和听众的心目中造成轰动效应。 在我方和悉尼队辩论“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时,对方死守着“艾滋病是由HIV病毒引起的,只能是医学问题”的见解,不为所动。于是,我方采取了“引蛇出洞” 的战术,我方二辩突然发问:“请问对方,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口号是什么?”对方四位辩手面面相觑,为不致于在场上失分太多,对方一辩站起来乱答一通,我方立即予以纠正,指出今年的口号是“时不我待,行动起来”,这就等于在对方的阵地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从而瓦解了对方的坚固的阵线。
  (九)“李代桃僵”
  当我们碰到一些在逻辑上或理论上都比较难辩的辩题时,不得不采用“李代桃僵”的方法,引入新的概念来化解困难。比如,“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这一辩题就是很难辩的,因为艾滋病既是医学问题,又是社会问题,从常识上看,是很难把这两个问题然分开的。因此,按照我方预先的设想,如果让我方来辩正方的话,我们就会引入“社会影 响”这一新概念,从而肯定艾滋病有一定的“社会影响”,但不是“社会问题”,并严格地确定“社会影响”的含义,这样,对方就很难攻进来。后来,我们在抽签中得到了辩题的反方,即“艾滋病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完全否认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也会于理太悖,因此,我们在辩论中引入了“医学途径”这一概念,强调要用“社会系统工程”的方法去解决艾滋病,而在这一工程中,“医学途径”则是必要的部分之一 。这样一来,我方的周旋余地就大了,对方得花很大力气纠缠在我方提出的新概念上,其攻击力就大大地弱化了。 “李代桃僵”这一战术之意义就在于引入一个新概念与对方周旋,从而确保我方立论中 的某些关键概念隐在后面,不直接受到对方的攻击。
  辩论是一个非常灵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施展的技巧的一些比较重要的技巧。 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使知识积累和辩论技巧珠联璧合,才可能在辩论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十)缓兵之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如下情况:当消防队接到求救电话时,常会用慢条斯理的口气来回答,这种和缓的语气,是为了稳定说话者的情绪,以便对方能正确地说明情况。又如,两口子争吵,一方气急败坏,一方不焦不躁,结果后者反而占了上风。再如,政治思想工作者常常采用“冷处理”的方法,缓慢地处理棘手的问题。这些情况都表明,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慢”也是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好办法。论辩也是如此,在某些特定的论辩局势下,快攻速战是不利的,缓进慢动反而能制胜。
  例如,1940年,丘吉尔在张伯伦内阁中担任海军大臣,由于他力主对德国宣战而受到人们的尊重。当时,舆论欢迎丘吉尔取代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认为自己是最恰当的人选。但丘吉尔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采取了“以慢制胜”的策略。他多次公开表示在战争爆发的非常时期,他将准备在任何人领导下为自己的祖国服务。
  当时,张伯伦和保守党其他领袖决定推举拥护绥靖政策的哈利法克斯勋爵作为首相候选人。然而主战的英国民众公认在政坛上只有丘吉尔才具备领导这场战争的才能。在讨论首相人选的会议上,张伯伦问:“丘吉尔先生是否同意参加哈利法克斯领导的政府?”能言善辩的丘吉尔却一言不发,足足沉默了两分钟之久。哈利法克斯和其他人明白,沉默意味着反对。一旦丘吉尔拒绝入阁,新政府就会被愤怒的民众推翻。哈利法克斯只好首先打破沉默,说自己不宜组织政府。丘吉尔的等待终于换来了英国国王授权他组织新政府。
  再举一例,在某商店里,一位顾客气势汹汹找上门来,喋喋不休地说:“这双鞋鞋跟太高了,样式也不好……”商店营业员一声不吭,耐心地听他把话说完,一直没打断他。等这位顾客不再说了,营业员才冷静地说:“您的意见很直爽,我很欣赏您的个性。这样吧,我到里面去,再另行挑选一双,好让您称心。”“如果您不满意的话,我愿再为您服务。”这位顾客的不满情绪发泄完了,也觉得自己有些太过分了,又见营业员是如此耐心地回答自己的问题,也很不好意思。结果他来了个180°的大转弯,称赞营业员给他新换的实际上并无太大差别的鞋,说:“嘿,这双鞋好,就像是为我订做的一样。”营业员以慢对快,以冷对热,让顾客把怒气宣泄出来,达到了心理平衡,化解了这一场纠纷。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概括出在论辩中要正确使用“以慢制胜”法,至少要注意以下三点:
  其一,以慢待机 后发制人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在时机不成熟时仓促行事,往往达不到目的。论辩也是如此,“慢”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必须的。“以慢制胜”法实际上是论辩中的缓兵之计,缓兵之计是延缓对方进兵的谋略。当论辩局势不宜速战速决,或时机尚不成熟时,应避免针尖对麦芒式的直接交锋,而应拖延时间等待战机的到来。一旦时机成熟,就可后发制人,战胜论敌。如第一例中,丘吉尔在时机不成熟时,不急于成功,以慢待机。在讨论首相人选的关键时刻,以沉默表示反对,最终赢得了胜利。
  其二,以慢施谋 以弱克强
  “以慢制胜”法适用于以劣势对优势、以弱小对强大的论辩局势。它是弱小的一方为了战胜貌似强大的一方而采取的一种谋略手段。“慢”中有计谋,缓动要巧妙。这里的“慢”并非反应迟钝,不擅言辞的同义语,而是大智若愚、大辩若讷的雄辩家定计施谋的法宝之一。如第一例中,丘吉尔面对张伯伦的追问,装聋作哑,拖延时间,实际上是假痴不癫的缓兵之计。在这一种韧性的相持中,张伯伦一方终于沉不住气了,丘吉尔以慢施谋终于取得了胜利。
  其三,以慢制怒 以冷对热
  “慢”在论辩中还是一种很好的“制怒”之术。论辩中唇枪舌剑,自控力较差的人很容易激动。在这种情况下,要说服过分激动的人,宜用慢动作、慢语调来应付。以慢制怒,以冷对热,才能使其“降温减压”。只有对方心平气和了,你讲的道理他才能顺利接受。如第二例中的营业员,就是以冷静的态度、和缓的语气,平息了对方的怒气,化解了矛盾。
  总之,论辩中的“快”与“慢”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兵贵神速,“快”当然好。可是,有时“慢”也有“慢”的妙处。“慢”可待机,“慢”可施谋,“慢” 可制怒。“慢”是一种韧性的战术,“慢”是一场持久战,“慢”是舌战中的缓兵之计。缓动慢进花的时间虽长,绕的弯子虽大,然而在许多时候,它却往往是取得胜利的捷径.

  还要注意时间。

  2005国际大专辩论赛的比赛制

  1.正方任意辩手开篇陈词三分钟
  2.反方任意辩手开篇陈词三分钟
  3.正方任意未发言辩手论述三分钟
  4.反方任意未发言辩手论述三分钟
  5.正方任意未发言辩手选择对方任意两名辩手攻辩3分钟
  6.反方任意未发言辩手选择对方任意两名辩手攻辩3分钟
  7.正方未发言辩手选择对方未发言的两名辩手攻辩3分钟
  8.反方未发言辩手选择对方未发言的两名辩手攻辩3分钟
  9.自由辩论双方各累计时四分钟
  10.总结陈词,双方各三分钟,由反方开始。
  11.双方不管结果如何,上下场都要互相握手。
  可参考比赛流程

  (一)本届辩论赛分预赛、复赛、半决赛和决赛四轮比赛。通过比赛选出优胜队参加下一轮比赛。比赛采用投票表决的办法。所有比赛时间相同,具体程序如下:
  1、主席致开场词,介绍该场参赛队员、评判团成员和比赛规则。
  2、开篇立论开始,正反两方一辩依次进行,时间各二分三十秒。
  3、攻辩时间6分钟,每队各3分钟。
  4、攻辩小结,每队各一分三十秒
  5、自由辩论8分钟,每队各4分钟。
  6、反方四辩总结陈词,时间3分钟。
  7、正方四辩总结陈词,时间3分钟。
  8、评判团进行评判,工作人员计分作统分工作。
  9、请本场的评判代表分析赛情。
  10、主席宣布本场比赛各队的得分情况及最后结果。
  11、本场比赛结束,退场。
  注:每位辩手发言时间剩30秒时,将有一次笛声提示,当辩论时间用完时,有两次笛声提示,辩手应立刻停止发言。

  辩论三要素

  1.辩论中存在着持不同意见的双方或多方。有不同意见的双方或多方存在才能实现思想交锋。一个人不可能自己同自己辩论,一个人头脑中几种方案或做法的权衡和比较,那是思考或思辨而不是辩论。
  2.辩论必须针对同事事物或同一问题,即存在着同一论题。如果各方谈论的论题不同,就不能实现有意义的辩论。例如,一个人说“法律是有阶级性的”,一个人说“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由于两人所认识的对象不同,因此两个观点不能构成辩论。只有当一个人说“法律是有阶级性的”,另一个人说“法律是没有阶级性的”这样两个判断才构成辩论。因为这两个判断所认识的对象相同,又是相互对立的思想,而这两个判断至多只能有一个为真,不可能都真。这样就有了谁是谁非的问题,就必然要引起辩论。
  3.辩论的诸方有或多或少的共同认识或共同承认的前提,如思维的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以及正确推理的方法等,以及如社会公理、科学规律等是非真伪标准和价值取向。没有这些共同承认的东西,辩论只会是一场混战,不可能得出结论。总之,辩论诸方有共同的话题,而又有不同意见。从哲学观点看,辩论的诸方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学习是有用的,首先你要放清楚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是为了老爸、老妈、老师学习,那么很不幸,你学习的肯定很累;然而如果你是为了你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那么恭喜你,你学的肯定很轻松。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就象你在玩游戏的时候时间过的飞快,而在上课的时候时间却很慢一样。
我今年大学刚刚毕业,以前上初中、高中的时候我也是和你们一样,感觉自己学的那些数学、英语都是没用的废物,然而现在上班了才发现,原来以前学的东西都是好东西。比如物理(因为我的物理很好,所以先说这个)。物理是一个好东西啊,虽然我知道高中学的物理都是皮毛,但是就是这些皮毛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非常有用的,前几天我办ADSL,电话线怎么接都不对,找电信和卖电线的人帮忙,他们都说是我机器的问题,但是我凭我自己高中的电路知识,我知道不是机器的问题,是电线的问题。如果我没有学好物理听他们的话,我必然要换机器配件浪费大量的银子。
在说说英语,我现在很后悔为什么以前没有学好英语,我的英语从初中开始就是拉我后退的包袱,现在回头看看很不应该,英语有用啊,现在的社会到处都充斥着这些鸟语,大到合同小到说明书,看不懂很受罪的。看看人家可以直接看英文版的电影而我只能看有中文翻译的,郁闷啊!
数学也是好东西,各种各样的函数,不需要你精通,只要你懂就好办,现在的工作不需要你拿笔在那慢慢算,只要你懂随便一个Excel,就能搞定那些麻烦的运算,但是注意一个前提——你必须懂!如果你不懂,那就不好意思了,找人帮忙吧,反正我是丢不起这个人,现在我遇到不懂的东西第一反应就是上网找资料或者去书店泡,呵呵。
所以说,没有什么东西是没用的,如果真的象你们所想的都是没用的东西,我想教育部里的家伙们也不是白痴,早给废了。你们现在学的东西是以后你们学习高级知识的钥匙,没有这些给你看Java、高等数学、计算机编程,你看的懂吗?换个不好听的说法,你敢看吗?
看了下你们的留言,发现你们大部分都是初中、高中的学生,所以,我给你们一个忠告吧,不要为别人学习,学习是为自己的,如果你立志做一个社会上的小混混,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毕业了。如果你不想做小混混,想做一个以后让人尊敬的人,能在街上昂首挺胸的人,那么就给自己现在的学习树立一个目标吧,目标也不需要多么高尚,我高中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能够通过高考,现在想想亏大了,自己的实力绝对不止这么点,应该定的高些现在就不用这么累了。
有了目标学习起来就会轻松很多的。不过,这里提醒以下你们,以高考为目标会有很强烈的后遗症,当目标达成以后会发现生活非常空虚,自杀的念头都会产生;反之,目标没有达成,会非常非常的沮丧,自杀的念头会强烈的无法克制。所以大家还是还是换成为自己的知识累计为目标比较好。
最后总结一下,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为了别人,说简单点就是为了自己以后的生活更好一些;说的书面一点就是为了什么现在所谓的“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
晚上没事,无意进来溜达。文字没有事先考虑好,如果文笔有什么错误还请见谅。我的观点只是我个人意见,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出帖。

在这里帮大家解答问题纯属个人爱好,不求任何回报的。

首先我们看定义
班门弄斧
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木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也可用作自谦之词)古今异义:古代用“班门弄斧”批评那种无知却又好卖弄的人,而现今鼓励人们大胆地表现自我,敢于显露自己的本领,挑战权威,有时会说“弄斧必须到班门”。

现今鼓励人们大胆地表现自我,敢于显露自己的本领,挑战权威,有时会说“弄斧必须到班门”
我们所要做的工作就是从这里下手。

“班门弄斧”,顾名思义: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人们往往会认为是那个摆弄斧子的人不自量力。鲁班是何等高人,竟由得他人耍弄小本领,徒遗笑耳!
但其实也不尽然。明代散文家宋濂,年幼时因家境贫困,买不起书,就向藏书人家借书,然后抄书。可在当时,姑且不论孔孟,就是这些藏书人也算是饱读诗书之人,足以称得上一个“书鲁班”了。而宋濂却没有羞涩于自身的无知,大胆地在这些藏书“鲁班”面前大摆五花阵。最终成为散文大家,被朱元璋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如果早年宋濂因害怕自己“班门弄斧”,受人嗤笑而放弃学业,那么我们就没有《桃花涧修禊诗序》、《环翠亭记》这些名篇佳作,却单单多了一具残骸和一缕冤魂罢了。
退一步说,敢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的人,应该也是一个大胆、机智、灵敏,有一定学问的人。如果他不够大胆,就不会毫无愧色地舞弄斧子;如果他不具备机智和灵敏,就不会在芸芸众人的指责嗤笑下,抛开一切闲杂不良之语,在众人“吐一口唾沫就能淹死人”的情境下居于高峰,令人攀抓不着,咒骂不到。如果他缺少学问,又怎能将“斧子”灵活地舞弄起来呢?如果伽利略在亚里士多德面前唯唯诺诺,又怎能发现大和小相差悬殊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呢?
社会之所以在不断地进步发展,是因为有这些具有“班门弄斧”精神的人前仆后继,不断努力,不断创新,从无知到有知,在从有知到追赶,直到超越前人。人们称之“创新”,然“创新”之前提就是要有“班门弄斧”的精神。一味俯首称臣是没有用的,也是现代社会所屏弃的。
但如果我们泛泛无半点学识,也就谈不上什么“班门弄斧”。因为他连怎么提斧都不清楚,又怎么“舞”呢?自然,我们在生活中也不能嘲笑拥有“班门弄斧”精神之人,因为他们并不看轻自己,他们有信心,有胆量,有进取之心。他们敢顶着“天下之大不韪”的帽子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这种人是值得敬佩的。
作为学生,我们就更应该有“班门弄斧”之精神。因为只有在尝试与实践过程中才能获得新知,有所进步。“弄斧”不是专利权,“鲁班”也并非唯一。只要你舞得精彩,舞之有道,大家就会为你喝彩!

其一,可以发现人才。没有弄斧者的自告奋勇、毛遂自荐,“千里马”将永远埋没在槽枥之间,而不能发挥其才能:其二,可以促使班门那样的行家高手更上一层楼。现在有些自鸣已经是“班门”
的人,他们固步自封,目空一切。如果说。弄斧者在他面前“弄”出了名堂,甚至“弄”出了奇迹,对于“班门”无疑是一种压力,使之感到后生可畏,老本不可再吃,从而奋起直追。
另外,从“弄斧者”这一角度看,能在鲁班面前弄斧,他的勇气是很值得称道的,敢于在班门弄斧的人倘若不是自信之人,也许就是创新之人。为何这么说呢? 试想,一个人若对自己都不自信,又怎敢到行家面前去献丑呢?正是因为他对自己有十足的信心,所以他才敢到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事。他只有这么做才会得到行家的指点,才会使自己得到更多的进步的机会。但这种自信也决非是盲目的,它需要你自身实力的支持。蚍蜉撼大树般的作风是万不可取的。
姚明是“中国长城”的顶梁柱,当今NBA的统治者之一。但对于NBA中的众星而言,2002年初入
NBA的姚明只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在那帮身经百战的“祖师爷”面前,他敢于去“弄斧”,于是便成就了如今火箭队的“姚核心”。
同样的,除了有自信之外,还有另一种可能使他们敢于在“班门”前弄斧,那就是具有创新的精神,敢于向世俗观念发动挑战。当代社会注重发展,
倘若沉溺于世俗规程会使社会止步不前。所以我们需要创新。而那些所谓的“班门”内的人所能达到的只不过是一些陈旧的规程,他们不会去改变自己所崇扬的规则。而当人们研发出新的技术和事物后,就会有更多的手段和简便方式去做以前所谓的一些难事。而对于这种事,后起之秀只能摸索新技术、新方法,毕竟多年的经验使“班门”中人有足够的实力傲视群雄。

我们需要在自信与创新中发展,为了成才,更为了成功,何不“班门弄斧”呢?这就是我主张“班门弄斧”的理由

班门弄斧是心态问题,害怕他人笑话。现今社会就是要班门弄斧,学校里、公司里,商业里,各行各业,只有这样才能进步,才能发展的更快、更好。
————————————————————————————————————
中心思想是这个,其他你补充吧

楼上说的是正方观点,我现在想说一下我如果是反方的思路,班门弄斧好就是拿自己的短处来对比别人的长处,这个很不明智,我方反驳,首先弄斧不是短处,只是为了更好学习他人长处,才能就应该展示出来,例如诸葛亮与庞统就是很好的对比。


一个辩论赛题目【班门弄斧又何妨】,我们是赞同方,欢迎雄辩的你提提意见。。视频

相关评论:
  • 14742837700关于职场的辩论题目
    谈贷宁122.正方:“班门弄斧”不可取 反方:“班门弄斧”又何妨 123.正方:“嫉妒之心”不可有 反方:“嫉妒之心”不可无 124.正方:“狂妄之心”不可有 反方:“狂妄之心”不可无 125.正方:“杞人忧天”不该贬 反方:“杞人忧天”实该贬 126.正方:人心叵测 反方:人心可测 127.正方:文人相轻...

  • 14742837700辩论赛题目
    谈贷宁42、正方:“班门弄斧”不可取,反方:“班门弄斧”又何妨 43、正方:有志者事竞成,反方:有志者事未必成 44、正方:不知者不为过,反方:不知者也为过 45、正方:开卷有益,反方:开卷未必有益 46、企业用人以德为先vs以才为先 47、情在理先vs理在情先 48、先成家后立业还是应先立业后成家 49、大学生兼...

  • 14742837700班门弄斧是不自量力吗议论文
    谈贷宁班门弄斧简直成了不自量力的代名词了.然而,时至今日,我们该不该提倡班门弄斧呢?在人类历史上,斗胆班门弄斧者层出不穷,牛顿就是其中一个.年轻的牛顿,经过严密的推算,得出他的第一个运动定律.那时,他只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但这个追求真理的牛顿马上跑到英国皇家学院,在众多学者面前宣布...

  • 14742837700求辩论赛四辩稿结辩,学以见博而相通。
    谈贷宁不读书不识字,一窍不通。没知识没文化,寸步难行。对方提出渐精是渐博的基础,我方认为这种说法本末倒置。连最基本的因果关系都没搞清楚。不博何以知其精?对内容一知半解怎么可能做到精读?不知其理,不解其意,就敢妄下断言,难道不怕世人耻笑吗?简直就是班门弄斧。学问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 14742837700求尖锐问题,理想人才应以“智”为主,对方是以“仁”为主。
    谈贷宁1.现代的社会如果不是以智为主的话,那么美国就不会这么强大.试问对方辩友,美国的"仁"有中国强吗?假如他们是以"仁"作为福国强兵的准则的话,那就不会出现对伊拉克的出兵,也不会有对中国人民币汇率的干涉,相信现实吧,对方辩友,没有一个老总会因为一个员工心里充满仁爱之心,没有过硬的业务技能,发达...

  • 14742837700“理想人才应以智为主” 辩论赛材料
    谈贷宁中国传统文化把保守、内向的心理品格作为一种自尊的美德,“弄巧不如藏拙”、“切莫班门弄斧”等处世哲学,就是.出于所谓“自尊”的需要。比如,青年才俊对工作有建议、有点子,在学术上有研究、有见地,甚至对一些权威定论产生怀疑,但是不露半点痕迹,因为一旦“班门弄斧”闹出笑话,岂不丢人现眼,...

  • 14742837700大学生辩论赛 学生素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哪个更重要
    谈贷宁班门弄斧是为了求知的欲望,而对牛弹琴往往不是牛的悲哀,而是弹琴人的悲哀。 (2)学“有形”与“无形”:学习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但并非仅仅表现在书本和校园上。学习无处不在的,比如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后者的学习比前者更重要,学习的方式和内涵都不一样,书和行相比,一个是有形的书,一...

  • 14742837700我要参加辩论会我是反方 主题是大学教育应不应该以市场为导向?_百度...
    谈贷宁其实,想想以市场为导向是不是尊重教育,尊重学生,教育的革新,是漫长的过程,任何专业存在都有其必要性,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不合适的专业,不合适的学习方式,必然会自然而然的被淘汰,估计你这是准备辩论赛呢,应该也是老手了,我这班门弄斧了,认真准备就行了。我在网上看到这样的回答:大学教育不...

  • 14742837700作文问题
    谈贷宁根据题目写出一个观点,在加以阐述说明,重要的是要有说服能力,三要素缺一不可,下面的仔细看看,以后就可以多试着写作,这样作文才可以有长进,平时可以写一些...如命题《为“班门弄斧”叫好》的构思提纲: ①确立观点:“班门弄斧”通常是贬义的,是“不自量力”的意思,为常人所否定。但…… 敢于在“班门”(...

  • 14742837700超高难度!!如何辩论科学知识比道德修养更重要(一定要有具体资料,论据...
    谈贷宁(已经写了2个多钟头了,热~~~)建议你们多看几场辩论赛,比赛录像要看,学习辩论方法;文字材料更要反复看,才能知道高手是怎么准备、怎么论证的。实在写不动了,但是我帮助你们的心是热切的,嘻嘻~最后具体说说你们的这个题目,我班门弄斧提供一点思路,仅供参考。正方:科学知识比道德修养更重要反方:道德修养比科学知识更...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