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防与塞防之争:清末局势动荡,身处困境中的清廷是如何自保的?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廷再一次陷入了新的困境之中。这次不比先前(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这次清廷不仅要解决东南沿海的防御问题,还要应对沙俄对新疆的侵略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失去了主意的清廷选择让朝野上下的大臣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并由清廷进行最终裁定。如此,便引发了持续半年之久的"海防与塞防之争"。

在清廷向群臣广泛征求意见之后,李鸿章便提出了他的主张:主张海防而舍弃塞防,即所谓的"海防论"。在李鸿章的战略构想中,将日本对清帝国的威胁提高到了沙俄对清帝国的威胁之上。也就是说,日本比沙俄要更加危险。对此,海南师范大学 历史 系的史振卿教授和肖凯键硕士在《近代化格局中李鸿章的政治生涯转折——"塞海两防"辩论》一文中曾经提到:

李鸿章之所以选择放弃新疆,主张强化东南沿海的防御,想来还应有其他两个原因:

其一,通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李鸿章已经意识到清廷无法全面维护帝国的统一。 既然如此,那么就不如选择维护相对"重要"的地区。东南沿海不仅是清廷每年的税收要地,而且还是开展洋务运动的"桥头堡"。一旦东南沿海再度遭到战火,清廷想要中兴帝国的目标似乎就再也无法达成了。

其二,此时的李鸿章尚且认为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源自于"列强从水上而来"。 对于陆地作战,李鸿章及清廷仍抱有一丝幻想:认为陆军仍可以应付传统意义上的陆战;而东南沿海的陆海防备力量,才应当得到重点强化。但帝国的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索性不如弃新疆而保东南。

此时的李鸿章虽然风头正盛,且颇得封建统治者的信任和青睐,但朝野上下仍有许多人对李鸿章的主张十分不满,并持以反对态度。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则是时任湖南巡抚的王文韶。在王文韶看来,李鸿章因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已经对西方列强的军队产生了恐惧心理。为此,李鸿章才会建议清廷舍新疆而保东南。

王文韶进一步提出,应当暂时搁置东南沿海事务,并集结全国力量全力西征,将沙俄在西北地区的势力彻底根除出去。如此,列强自然也不敢轻易威胁东南沿海地区。

很明显,王文韶的主张是极不可取的。巩固塞防固然无错,但是要"集结全国之力"去巩固西北塞防,这本身就是一种"顾头不顾尾"的极端行为。 一旦清廷真的按照王文韶的建议去做,想来清帝国的覆灭之日就在眼前了。不过清廷对于"塞防论"却十分感兴趣,至少比李鸿章的"海防论"要更感兴趣一些。

清廷之所以会支持王文韶及其"塞防论"的观点,主要是认为东南沿海的危机尚且还未发生。 换句话说,东南沿海存在着潜在的危机;而西北边境则已经爆发了严重的危机。如此,应当着重应付已经发生的危机。 基于这一点,就足以证明清廷尚且不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并且在治国理政之时还抱有一丝侥幸心理,这对帝国的长远发展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在李鸿章和王文韶因"海防"和"塞防"问题争执不休之时,左宗棠向清廷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左宗棠认为,无论是海岸线还是陆上边境线,都是清廷应当重点维护的对象之一。新疆虽然远离内地,且经济基础也不及沿海和许多内地城市,但这不代表清廷就可以将其放弃。不管怎么说,新疆都是清帝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维持新疆和内地的联系,那便是在维护统一的大格局。同时,坚持维持对新疆的封建统治,也是在与沙俄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左宗棠的观点从表面看似乎有些"投机取巧",即将李鸿章和王文韶的观点捏合在了一起,但是事实证明左宗棠的选择是正确的。 新疆虽然因与京师过远而难以控制,但一旦清廷彻底失去对新疆的控制,那么沙俄就会趁机而入,并以新疆为跳板进一步侵袭内地。不仅如此,沙俄的势力也会同步渗透进入蒙古之内。

一旦这种情况真的发生,那么清帝国在西北方及北方的封建统治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撼动。 如果此时列强自东南沿海再次发动入侵,纵使清廷以全国之力敌之,恐怕也会因西北和北方不稳而再度遭遇失败。而这次失败,而很有可能直接将清帝国推向灭亡的深渊。

李鸿章的"海防论"和王文韶的"塞防论"虽然看上去都十分极端(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二人都过分重视海防和塞防了),但这也映射出了当时清廷所面临的困境已经到了何种程度。

当朝野上下出现了"舍弃一方而保另一方"的极端观点和思想时,这便意味着清廷已经对自身力量极度不自信。在封建统治者和许多文武大臣看来,集全国之力防御西北或东南沿海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更不要提保卫整个帝国了。

在这种朝野上下遍布消极情绪和态度的情况下,左宗棠能够提出二者兼备的观点并承担起收复新疆的任务,这就已经是难得之举了。尤其是他"抬棺入疆"的事迹,更是极大提升了清廷的自信,间接起到了延长清帝国国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近代化格局中李鸿章的政治生涯转折——"塞海两防"辩论》史振卿、肖凯键著

【2】《洋务思潮勃兴与近代海防论的发展》,戚其章著




海防与塞防之争:清末局势动荡,身处困境中的清廷是如何自保的?视频

相关评论:
  • 13714791125海防与塞防之争:清末局势动荡,身处困境中的清廷是如何自保的呢?_百 ...
    詹叶建在这种情况下,失去了主意的清廷选择让朝野上下的大臣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并由清廷进行最终裁定。如此,便引发了持续半年之久的"海防与塞防之争"。自然风光极好的新疆 李鸿章主张"海防论",坚持放弃新疆 在清廷向群臣广泛征求意见之后,李鸿章便提出了他的主张:主张海防而舍弃塞防,即所谓的"海防论"。...

  • 13714791125简述海防和塞防之争?
    詹叶建是清朝面对外敌入侵局面所展开的一场真理大讨论,海防派认为西北边塞迟早会被列强侵占,不如早日发海上力量。而塞防派则认为一味地忍让只会让列强得寸进尺,还不如主动反击收复失地。本质上是主和海防派和主战塞防派之间的矛盾。最终塞防派得到清政府支持,在左宗棠的带领下收复了新疆伊犁等地,维护了...

  • 13714791125简评左宗棠主张“海防”“塞防”上的主张
    詹叶建左宗棠则力主海防塞防并重,他认为,如果放弃新疆,等于自撤藩篱,西方列强则得寸进尺,后患无穷。清政府在衡量利弊后,听从了左宗棠的建议。这就是“海防”和“塞防”之争。海防与塞防的论争,是在中国边疆出现新危机的情况下内部的一次大讨论,基本上显示了当时各级官员对于国防的看法。李鸿章虽然在近...

  • 13714791125左宗棠收复新疆前,清廷为何会出现“海防”与“塞防”之争?
    詹叶建而左宗棠则认为一旦丢失西北,那么沙俄就可以从蒙古威胁北京,所以塞防比海防重要,台湾可以暂时放一放。李鸿章和左宗棠当然不是真的认为西北或者台湾可以放弃,但是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以后,清政府的财政一直很紧张,根本无力在保证西征所需军费的同时,筹措到建设海防的巨额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势必要在海防...

  • 13714791125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前,为何会有“海防”与“塞防”之争?
    詹叶建左宗棠不是一个呈口舌之快的人,他马上制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战略。这是一个非常正确高效实用的战略,因为这个策 略左宗棠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收复新疆,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后,建议清廷在新疆设置行政机构。不管是“海防”与“塞防”,国家的国土都不能让给别人。

  • 13714791125为什么左宗棠与李鸿章有“海防塞防之争”?
    詹叶建左宗棠和李鸿章,他们两个人是塞防和海防的代表人物,特别是李鸿章,他主张要建立强大的舰队,把资金都投在海军上,当年左宗棠要收复新疆他就反对,历史证明,左宗棠是正确的,左公成功收复新疆,而北洋舰队却灰飞烟灭。

  • 13714791125清政府为什么决策海防和塞防并重
    詹叶建①受长期的陆权思想影响,加上晚清政府采取背海向陆的政策,中国的国门终于1840年被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所打开。西欧海权和俄罗斯陆权同时进军东亚,遂产生“千古未有之巨变”。中国历史上的海防与塞防之争源于1874年,之前有阿古柏政权进犯北疆,俄国侵占伊犁。英国为防新疆落入俄国之手,不仅在外交上承认...

  • 13714791125清廷出现海防与塞防之争,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隐情?
    詹叶建因为在清朝统治时期不仅新疆地区想要发动政变,海外的日本国也想要侵占中国,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产生了海防与塞防之争。

  • 13714791125收复新疆前清朝廷展开了什么之争
    詹叶建海防与塞防之争 名词解释: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国西北危机重重的情况下,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在是否进军新疆问题上发生的激烈争论,争论的重点就是海防与塞防。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海派认为海疆防务才是当务之急,主张放弃塞防,将停撤之饷,补为海防之用。主战派以左宗棠最为坚决,他驳斥李鸿章的谬论,强烈...

  • 13714791125结合学术界不同观点,谈谈你对海防和塞防之争的认识
    詹叶建海防与塞防之争主要是发生在清末边疆危机时。当时以李鸿章为首的一批人主张重视海防,他们看到中国海防的薄落以及日本海上实力强大对中国的巨大威胁,但我个人认为李鸿章主张海防也存在以发展海防来壮大自己的力量,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另外以左宗棠为代表的塞防派,主要是边疆危机严重,外国侵略者占据中国大量...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