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天气会在一个月之内让一万多个人死于非命?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现如今,全球变暖趋势已十分明显,若在十年前提起这个话题,人们或许还会质疑,但时至今日,这种现象却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从前人们过夏只需一台风扇,可如今,却必须有空调助阵才能安然避暑,人类面对的“温室效应”已空前严重。但是,若从历史角度横向比较,如今的夏天却并不是史上最热的夏天。那是乾隆八年的夏季,仅京城一地就有一万余人因酷暑而死。众所周知,当时并未出现摄氏度之类的计量符号,那么,古人究竟是如何记录那个最热的夏季的?相关史籍资料又讲了些什么?

摄氏度这一温度概念,出现的历史不过百余年左右,所以,我们很难用当今的温度计量标准去推算古代的夏季温度。从现代气象学角度来说,温度不低于35摄氏度便是高温,连续多日的高温天气则被人们称作“热浪”,这种现象在古时也被称作“热灾”。古时人们描述炎夏最多的词汇便是“七月流火”,这一说法最早出自《诗经》,古时这一表述指代天文现象,如今,大多数人则将其通俗理解为“暑热”。

“七月流火”是周历中的概念,周历与夏历不同,周历中的第一个月是夏历中的十一月,即:其刚好比夏历提前两月,所以,古人所说的“七月”实际上是指夏季的六、七月。《诗经》中写道“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可见,西周时期的夏季虽然温度很高,但不过两月便需添上秋衣,换季温差极大。《诗经》虽编排于周代,但是,其中大部分诗歌的创作时间却可推至殷商。

而从殷商至春秋,西周只经历过一小段寒冷期,那时候的夏季温度约比如今高两度。据中国气象资料记载,热灾在历史上出现的比例并不高,其与霜降共占总数的百分之一左右。但是,从隋唐至北宋初年,夏季出现极端高温的情况比较多。根据《旧唐书》记载,公元798年,夏季大旱,百姓种植的小麦都枯死了。公元908年,后梁出现了“亢日”现象,即:如今人们所说的“毒太阳”。

两宋期间出现较多的则是三伏酷暑,如宋诗《伏天作二首》中就写道“酷暑已旬日,熏炙势自如”,可见,当时的夏季是极为闷热难耐的。再如陈造在其《立秋日》中提到的“酷暑如酷吏”,也间接说明了当时夏季的异常高温。嘉定八年,南宋发生了一次史无前例的“热灾”,波及范围极广,今江苏、湖南以及安徽等地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一年恰巧又出现了大旱,各地粮食歉收,民不聊生,《宋史》中提到的“五月大燠”便是指这次“热灾”。”“燠”意为温暖,而史籍之所以称之为“大燠”,也是因为当时实在是太热了。因为旱灾波及范围甚广,南宋水价一路高涨。据《宋史》载录:当时买一杯水需要数十钱约为人民币十几块,放到现在也是妥妥的奢侈品。水贵如油,贫苦老百姓自然没钱买水,所以,当时南宋渴死者众多。

公元1743年,中国出现了有史以来最热的夏天。根据《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记载:这次“热灾”几乎波及半个中国,北京、河北、山西等地区高温异常,道路行人多有热毙者。据《天津县志》记载:那年“五月苦热… …桅顶流金”,厚重的墙壁也变得炙热,百姓多饥渴而死。《青城县志》也对此事做了记载:“大旱千里… …器具俱热… …路人多热死。”

可见,当时华北地区几乎全都遭受了“酷暑”的炙烤,《续东华录》更用了“威暑”二字形容当时的高温天气。

那年夏天,来自法国的传教士宋君荣刚好在北京。对于中国发生的这场史无前例的“热灾”,他可谓深有体会。宋君荣在其传往巴黎的书信中写道:“就连住在北京几十年的老人都未曾见过1743年这样的酷暑,因为异常高温,民间暴毙的穷人和肥胖者甚多。”

根据清廷的官方统计数据,仅1743年的7月,北京近郊一带便有一万多人死于炎热。当然若加上中国其他地区,实际热毙者可能更多。接连的死伤事件一度引发了社会恐慌,因为,形式危急,乾隆皇帝不得不命官员在街头发放药物,以减少因酷暑而死的百姓。

根据我国气候研究专家的换算分析,乾隆八年七月的日均温都超过了40摄氏度,这其中,7月25日的气温最高,竟达到了44.4摄氏度,这一温度至今依旧稳坐极端高温记录榜榜首。即使是1942年华北出现的极端高温天气也仅有42.6摄氏度,依旧低于乾隆八年的高温天气。

另外,身为当朝天子的乾隆深处冷宫也热到不行,结果他还因太闷热而作了一首名叫《热》的诗:

已识山中早晚凉,今朝况复立秋当。

如何午热为孤注,疑是金官让末光。

桐叶庭边想影落,草虫砌下觉声杨。

农占晴雨纷如讼,历验原来亦鲜偿。



当时这种极端的天气被人们称为“热灾”,当时温度非常的高,人被渴死,庄稼被旱死,所以就这样极端的极热天气在一个月内让1万多个人死于非命。

像一些酷暑的天气,会在一个月之内让1万多人死于非命,因为天气非常炎热导致缺水,庄稼也被旱死,百姓们既没有吃也没有喝,只能丧失生命。

会在一个月之内让一万多个人死于非命的天气状况非常的糟糕,是因为当时天气非常的闷热,而且没有合适的降暑设备,所以导致地里出现了干旱的状况,人们没有足够的粮食收成,最后就是很多人都死了。

洪水,洪水迅猛突发,城里的人们来不及躲避,就被淹没在了洪水之中都被呛死了


什么样的天气会在一个月之内让一万多个人死于非命?视频

相关评论:
  • 17689505025什么样的天气会在一个月之内让一万多个人死于非命?
    阴刮言根据清廷的官方统计数据,仅1743年的7月,北京近郊一带便有一万多人死于炎热。当然若加上中国其他地区,实际热毙者可能更多。接连的死伤事件一度引发了社会恐慌,因为,形式危急,乾隆皇帝不得不命官员在街头发放药物,以减少因酷暑而死的百姓。根据我国气候研究专家的换算分析,乾隆八年七月的日均温都...

  • 17689505025江西的天气一个月可以让你感受春夏秋冬的感觉?
    阴刮言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感受春夏秋冬,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这一个月的期间,这个天气温差变化的都比较大。

  • 176895050252022上海极端高温会在9月初结束吗?
    阴刮言2022年上海的极端高温天气让人们十分关注。尽管当前正值初伏,但多地气温已突破40度,尤其上海近期出现了40.5°的高温。据最新消息,预计极端高温的结束时间大约在9月初,不过具体还需根据个人所处区域为准。通常情况下,这样的高温天气会持续一个月左右,预计会在8月中旬结束。国家气候中心指出,从7月27...

  • 17689505025南北方气温跌入低谷,此次寒潮会持续多久?
    阴刮言寒潮的持续时间会达到一个月左右。对于广大南方地区来说,南方地区在冬季的时候一般不会过于寒冷,但因为受到了寒潮天气的剧烈影响,很多南方地区甚至已经出现了降雪天气。有很多南方的小伙伴表示自己一辈子都没有见过雪,在第1次看到雪的时候非常开心。与此同时,南方地区的小伙伴也需要注意防寒问题。一、...

  • 17689505025人死后埋进土里尸体多久腐烂
    阴刮言这跟气候有很大关系,天气炎热的地方,尸体容易腐烂,寒冷干燥的地方,尸体腐烂程度会慢一点。一般情况,埋在土里的尸体,8-9天后开始腐烂,2个多月就会腐烂成白骨。

  • 17689505025洞庭湖旱灾致大量鱼类被困死亡, 为何在一个月内就经历了沧海桑田...
    阴刮言是由于高温天气引起的。洞庭湖水位之所以在短短一个月之内就经历了沧海桑田,归根结底是由于高温天气所引起的。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再加上长江中下游地区,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出现过降雨天气。雨水得不到补充,而水源的蒸发速度又过快,在两者相互作用之下,洞庭湖水位的下降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会带来很多的...

  • 17689505025今年夏天高温有多少天2022
    阴刮言当温度高于35℃时,可称为“高温天气”。通常,高温天气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开始,时间大约是一个月,但具体天数可能会根据每年的天气现象而有所不同。2022年,三伏天的天数将是40天,所以高温天气大约是40天,最后一天的结束是8月24日,所以高温的结束大概在 8月24日。夏天高温怎么防暑 1.多喝水 ...

  • 17689505025...长江中下游地区会有持续一个月左右的绵绵细雨天气,造成这种天气的原 ...
    阴刮言每年夏初,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从南方来的暖湿气流,也有从北方来的较冷气流,当冷暖空气相遇时,暖空气遇冷凝结产生降水,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因为这时正值梅子黄熟的季节,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梅雨”.故选:D.

  • 17689505025伟大的悲剧全文
    阴刮言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

  • 17689505025超级大反转,气温即将火箭式上升,寒冷天气要彻底结束了吗?
    阴刮言三、真正的寒冷天气将会在阴历6月到来,同时也迎来了雨季未来会出现明显的温度升高却不属于寒冷天气的结束,那么什么时候才是寒冷天气的完结?社会喵说过,应该端午后。春季气温其实很是反常,冷空气以及降雨到会突然让天气处于严寒之中,特别是冷空气加上暴雨真的“要命”,而这寒冷天气的终结则...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