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忠寺的历史沿革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台州先秦时为瓯越地。秦代,地属闽中郡。汉初,先后有东海、东越等王国封立。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东越国除,徙民于江淮间,改其地属会稽郡鄞县,置回浦乡。
秦汉 三国
西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以鄞县回浦乡置回浦县,以其地河流弯曲回旋入海而得名。县治回浦(今章安)。属会稽郡,隶扬州。辖境大致相当于后世台、温、处3府。是为台州建县之始。
东汉建武年间(25—56)(一作章和元年〈87〉),回浦县改名章安县。永建四年(129)(一作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县治在今永嘉县境内)。建安四年(199)(一作兴平二年〈195〉),分章安县西南部置松阳县。
三国吴黄武、黄龙年间(222—231),分章安县西北部置始平县,分章安县西部及永宁县部分境域置临海县,以县境临海山而得名。赤乌二年(239),分永宁县置罗阳县;立罗江县。太平二年(257),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隶扬州,郡治在章安(一作初治临海,寻徙章安),辖章安、临海、始平、永宁、松阳、罗阳(后改安阳)、罗江7县,辖境远及闽北。是为台州建郡之始。
两晋 南朝
西晋太康元年(280),改始平县为始丰县;分鄞县800户、章安县北部200户置宁海县,属临海郡。又改安阳县为安固县。太康四年(283),分安固县置始阳县,不久改称横阳县。罗江县改属晋安郡。是时,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丰、宁海、永宁、松阳、安固、横阳县,隶扬州。
东晋太宁元年(323),分临海郡南部永宁、松阳、安固、横阳4县置永嘉郡。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丰、宁海4县,后世台州辖境大致形成。永和三年(347),分始丰县南乡置乐安县(今仙居),属临海郡。
南朝辖县如故。
隋唐 五代
隋开皇九年(589),灭南朝陈,废郡,并临海郡各县入临海县,属处州(十二年改称括州)。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临海县属永嘉郡。
唐初,复分临海为章安、始丰、乐安、宁海、临海5县。武德五年(622)置台州,以境内有天台山而得名,台州之名自此始。七年,并宁海县入章安县。次年又将始丰、乐安、章安3县并入临海县,台州仅辖临海县。贞观八年(634)复分临海县置始丰县。高宗上元二年(675)分临海县南部再置永宁县,分始丰县置乐安县。永昌元年(689)复分临海县东北部置宁海县。天授元年(690)九月,改永宁县为黄岩县,以县西黄岩山而得名。神龙二年(706),分宁海县与越州的鄮县地置象山县,属台州。开元二十一年(733)隶江南东道。天宝元年(742)复称临海郡。乾元元年(758)复称台州,隶浙江东道。此后反复改隶浙江东、西两道。肃宗上元二年(761)改始丰县为唐兴县。广德二年(764)象山县改属明州。中和三年(883)隶义胜军。光启三年(887)以台州置德化军。
五代,属吴越国,军、州建置及辖县如故。天宝元年(908),改唐兴县为天台县,后复改为始丰县。宝正五年(930),因治理盂溪水患,改乐安县为永安县,以祈永保平安。后晋天福间(936—942),吴越又改始丰县为台兴县。北宋建隆元年(960),吴越复改台兴县为天台县。
宋 元 明 清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国除,台州入宋版图,州、县如故,隶两浙路。景德四年(1007),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卫,多神仙之宅”,诏改永安县为仙居县。南宋隶两浙东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为台州路,隶江浙行省浙东道,辖县如故。元贞元年(1295),黄岩县以民户达5万,升为黄岩州,仍隶台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改台州路为台州府,隶浙江行省。三年,复黄岩州为黄岩县。成化五年(1469)十二月,分黄岩县南部方岩、太平、繁昌乡置太平县,以其境内有太平山而得名。十二年,划乐清县东部山门、玉环2乡入太平县。自此,台州辖临海、黄岩、太平、仙居、天台、宁海6县。
清顺治三年(1646),入清版图,沿明制。康熙元年(1662)隶浙江省绍台道。七年隶宁台温海道(驻台州)。十一年隶台海道(驻台州)。二十四年隶宁台道。雍正四年(1726)隶宁绍台道。六年,于玉环山置玉环厅。厅因山名,隶温州府。太平县二十四郡、二十五都、二十六都划入玉环厅。 清宣统三年(1911)八月,辛亥革命,九月台州光复,成立军政分府,隶省军政府。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废府、州、厅制。2月,玉环厅改为县。7月,撤销台州军政分府,各县直属省政府。3年,省下设道,属会稽道,玉环县属瓯海道。同年,北洋政府内务部改定各省重复县名,太平县以县西温峤岭别称温岭改名温岭县。16年道废,各县直属省政府。21年月,省政府在省县之间试行县政督察专员制,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宁海县为第六区。因内政部未予核准,9月改设特区,为第五特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办事处。22年10月改划为第四特区。24年月,省政府正式设置临海行政督察区,置专员公署。25年,据行政院新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组织暂行条例》,称第七行政督察区。29年月,以南田县全部境域及宁海县东南部18乡镇、临海县东北部5乡镇,置三门县,以地濒三门湾而得名。31年,天台县划属第六区。32年,宁海县改属第六区。35年增辖天台,磐安2县。37年4月划为第五区,未及实施,7月又重划为第六区,辖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三门、宁海7县。 1949年6月解放后,置浙江第六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1949年10月10日,第六专区改称台州专区,驻临海县,辖临海、黄岩、天台、仙居、温岭、三门、宁海7县及临海城关、海门两直属区。玉环县属温州专区。1950年5月,撤销临海城关直属区,划归临海县。1952年10月,宁海县改属宁波专区。1953年6月,分玉环县境洞头、大门诸岛另建洞头县,属温州专区。1954年5月,撤销台州专区,临海、天台、三门3县划属宁波专区,黄岩、温岭、仙居3县及海门直属区划属温州专区。1956年3月,仙居县改属宁波专区;海门直属区撤销,改为黄岩县属区。1957年7月,复置台州专区,辖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三门、宁海7县。1958年月日0月,三门县撤销,并入临海县;宁海县撤销,并入象山县,属台州专区;洞头县重新并入玉环县,仍属温州专区。12月撤销台州专区,天台县划属宁波专区,临海、仙居、黄岩、温岭4县划属温州专区。1959年4月,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委员会通知撤销玉环县,所属境域分属温岭县与温州市,并于4月付诸实施。196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玉环县。1962年4月,复置台州专区,并复置三门县、玉环县。辖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三门、玉环7县。1978年10月改称台州地区。1980年7月置海门特区,属台州地区,辖境包括原黄岩县海门区、大陈镇、山东人民公社及临海县前所人民公社。1981年7月撤销海门特区,以其行政区域置椒江市,以境内有椒江而得名。此后,临海县章安区、黄岩县洪家区与三甲区,陆续划属椒江市。1986年3月撤销临海县,置临海市。1989年10月撤销黄岩县,置黄岩市。1994年,撤区建市,并搬市政府至椒江,台州地区现辖路桥、椒江、黄岩3区,临海、温岭、天台、仙居、三门、玉环6个市。

台湾,秦朝称之为“满洲”;三国时称之为“夷洲”;隋朝改称“流求”;宋朝称之为“毗舍那”,亦称“毗舍耶”;元朝称之为“琉球”,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明初叫“东番”,后又称为“鸡简山”、“北港”、“笨港”、“台窝湾”等,至明代万历年间始有“台湾”之称。

唐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跨海东征中死难的将士,在幽州(现在的北京)城内建一座寺庙。寺还没有建成,李世民去世了。经高宗李治、武则天多次降诏后,于武后万岁通天元年建成,命名为“悯忠寺”。历经51年建成的悯忠寺规模宏大,寺内建有一座高阁,名为悯忠阁,有谚语“悯忠高阁,去天一握”来描述它的高大。后来安禄山和史思明分别在寺的东南和西南建了两座木塔,来彰显各自的作为。唐武宗李炎继位后,全国范围开展兴道灭佛的运动,悯忠寺依仗太宗高宗开国建业悯缅忠烈的初衷幸免。但僖宗李儇中和二年的一场大火,烧毁了悯忠寺内的所有建筑。892年、897年重修时,建观音殿和塔以求恢复原来的规制。
辽代时,悯忠寺经天灾人祸多次毁圮,也经过多次整修,辽道宗大安十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重建,奠定了目前寺庙的基础。金大定十三年悯忠寺还做了一次女真人进士的考场。1215年时,悯忠寺又毁于战火。直到明正统三年(1438年)由司礼太监宋文毅等巨阉牵头出资重建了寺院。清顺治年间增建了戒坛,康熙年间重修了藏经阁。雍正年间大修後改名为“法源寺”,定为律宗寺庙,是专司传戒授法的皇家古刹。
宣南的第一大寺不仅占地面积大且历史十分的古老,远在唐代便已建成,那时候叫做悯忠寺。寺中建有悯忠阁,老北京谚语“悯忠寺阁,去天一握”,遗憾的是这座高阁在明朝以前就不复存在。唐时那个老悯忠寺只留下了几块断碑,证明着悯忠寺原来是有宝塔的。碑文:“至德二年(唐肃宗李亨年号,公元757年)十月十五日建,参军张不矜撰,参军苏灵芝书。”喜欢碑帖的人都知道唐代有位既是书法高手又能刻碑的大师李北海,这位李北海一生为后世留下不少碑刻,其中《麓山寺碑》、《云麾将军碑》在碑帖史上非常著名,凡是李北海自写自刻的他都署“苏灵芝”之名。寺内现存有唐碑《无垢净光宝塔碑颂》。
悯忠寺,于公元1442年即明代正统七年(明英宗朱祁镇)重建,改叫崇福寺,明朝末年败废又重建始称法源寺。清康乾之后法源寺不仅是宣南大寺且以花事名满京都,清康乾以后之诗人的诗集中有为数不少的关于法源寺花事的诗,“岁唤狂朋三十度,春风欲放海棠颜。”这是记述法源寺内海棠花的诗。林则徐有日记云:“出城后顺途拜客,并到法源寺看海棠丁香即回。”这篇日记记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四月初七,可见那时法源寺海棠丁香之盛了。有一位诗人曾在法源寺养病住了两三年的光景,这位诗人因了“全家都在秋风里,九月衣裳未剪裁”这样两句穷愁潦倒而又风流洒脱的诗句令我铭心刻骨。这位诗人的名字叫黄仲则,在清代是位不可多得的诗人。
民国时期,法源寺是北京城内最大的停灵寺院之一,也被军队占用过。1949年後,又经多次修葺。1956年中国佛教协会在法源寺设立了中国佛学院。1963年亚洲11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会议在这里召开,这里成为国际佛教交流的重要场所。文革期间,法源寺遭到严重的破坏。房上的屋脊六兽、地面的唐宋古碑、殿内的佛像雕塑、殿外的丁香绿竹等全部被毁,还有许多外国僧侣贡献的用金、用血手抄贝叶经叶全部被烧毁。1979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了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并设立于此。




悯忠寺的历史沿革视频

相关评论:
  • 15355669910悯忠寺的历史沿革
    巴融闸清顺治年间增建了戒坛,康熙年间重修了藏经阁。雍正年间大修後改名为“法源寺”,定为律宗寺庙,是专司传戒授法的皇家古刹。宣南的第一大寺不仅占地面积大且历史十分的古老,远在唐代便已建成,那时候叫做悯忠寺。寺中建有悯忠阁,老北京谚语“悯忠寺阁,去天一握”,遗憾的是这座高阁在明朝以前就...

  • 15355669910悯忠寺历史沿革
    巴融闸金代,悯忠寺曾作为女真人进士的考场,后在战火中又遭损毁。明代正统七年,它被重建为崇福寺,法源寺之名则在明朝末期及清代流传。清顺治年间,戒坛增建,康熙年间藏经阁重修。至雍正年间,法源寺改名,成为律宗寺庙,专司传戒授法,成为皇家古刹。宣南第一大寺,法源寺以其悠久历史和美丽的花事闻名,...

  • 15355669910法源寺历史沿革
    巴融闸法源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历史悠久,至今已有约一千三百年的历史。据《元一统志》记载,法源寺初创于唐朝,起初名为“悯忠寺”。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悼念北征辽东的阵亡将士,下令在此建立寺庙以纪念。然而,工程未能如期完成。直到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工程才得以完成,...

  • 15355669910法源寺景泰蓝三塔历史沿革
    巴融闸初名“悯忠寺”,其创建源于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阵亡将士而立寺,但直到武则天时期才完成工程,赐名“悯忠寺”。该寺在历史的变迁中几经名称变动,如安史之乱后的“顺天寺”,直至辽代修复后改称“大悯忠寺”。明代正统年间,寺名改为“崇福寺”,满清时期则设戒坛,成为律宗寺庙,正式定名为“法源寺...

  • 15355669910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历史沿革
    巴融闸馆址位于法源寺,这座寺庙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初建于唐朝,原名悯忠寺,直到清朝雍正年间,因在此传授戒律而更名为“法源寺”。法源寺在1965年成为了中国佛学院的所在地,旨在培养佛教僧侣。然而,在十年动乱期间,寺庙遭受了严重破坏,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遭受损失。1979年,在中国佛教协会的主导下,寺庙...

  • 15355669910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的历史沿革
    巴融闸馆址位于北京城区现存历史最久的古刹法源寺内。法源寺建于初唐,原名悯忠寺,清雍正年间,因在此传授戒法,被赐名“法源寺”。1965年,在这里成立中国佛学院,培育佛教僧材。十年动乱之始,整个寺庙遭到严重破坏,许多佛教珍贵文物荡然无存。1979年,在中国佛教协会主持下,将整个寺庙进行了全面的整顿和...

  • 15355669910法源寺丁香花什么时候开
    巴融闸历史沿革: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寺庙始建。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寺庙完工,赐名“悯忠寺”。唐景福年间(892—893年),幽州卢龙节度使李匡威重加修整,并赠建“悯忠阁”。辽清宁三年(1057年),幽州大地震时,悯忠寺被毁。辽咸雍六年(1070年),奉诏修复后又改称“大悯忠寺”。明...

  • 15355669910神探狄仁杰中的幽州市今天的哪儿
    巴融闸烂缦胡同以西是今北京法源寺,亦即唐悯忠寺。《日下旧闻考》卷六十《城市·外城西城二》载唐景福元年(892年)《重藏舍利记》云:“大燕城内,地东南隅,有悯忠寺,门临康衢。”据同书所记,悯忠寺之东原有智泉寺,后改称延寿寺,今已无存。烂缦胡同既是唐幽州城东城壕,今法源寺又位处唐幽州...

  • 15355669910简述北京城的历史沿革
    巴融闸隋炀帝、唐太宗都曾先後驻兵幽州,作为北征高丽的基地,今城外的法源寺前身就是唐太宗悼念阵亡将士所建的悯忠寺。辽国燕京,金国中都 唐中叶以後,国势长落,东北辽河上游的契丹族兴起,建立辽国,与中原汉族政权形成南北对峙。五代後晋年间(十世纪前半),契丹攻占幽州城,定为陪都(首都之外的国都),称...

  • 15355669910延寿寺历史沿革
    巴融闸然而,历史记载并非一致。汤用彬编著的《旧都文物略》中记载,徽宗被囚禁在延寿寺,而钦宗则被安置在悯忠寺,也就是现在的法源寺,位于牛街附近。这表明,徽钦二帝在被押解至燕地后,可能被分别囚禁在两个不同的地方。但关于这种分隔囚禁的确切原因,以及其真实性,历史资料中并未给出明确答案,这...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