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学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性质包括哪些内容~

每一门学科的学科体系就如同一颗参天大树,地理学科也不例外。“枝叶”乃学科知识框架和知识点,我们主要依据树木枝叶的不同辨别树种,就如同依据知识框架和知识点辨别不同的学科。

“根”乃学科发展的根基,正所谓根深才能枝繁叶茂,学科研究对象的不同决定了学科的千差万别;“干”乃学科“脊梁”和“灵魂”,如同树干连接枝叶和根部,在根与叶之间输送养分,并支撑起繁茂的枝叶,使之立足于众多学科之“林”;“光热水土”乃学科发展的环境因素,如同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等。


一地理学科之“根”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的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这是地理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尽管在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与其他学科整合后产生出许多新的科学门类,但地理学这门古老的科学仍然得以存在并得到不断的发展,这是由于它的特殊研究对象决定的。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地理学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地理学的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智慧全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因此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第二,地理学的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在初中阶段侧重于以区域地理为研究对象,在高中阶段侧重于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为研究对象。


二地理学科之“枝叶”


关于地理学科的知识框架和知识点,在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发的《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中有详细说明,仅以上海版为例加以说明。

上海初中地理以“景观ž地图篇”作为学习区域地理的学习工具开篇,区域地理以空间尺度不同搭建学科知识框架。以上海版为例,从宏观到微观分别以全球篇、祖国篇、省区篇、乡土篇搭建学科知识框架,学科知识点则打破八股式的在各区域地形、气候、水文、资源、矿产、工农业生产等所有地理要素的传统做法,突出区域特色,并特别注重地图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区域能力的培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人地协调观,并提升区域认知能力。

上海高中地理基础型课程以圈层搭建自然地理的学科知识体系,以人类活动(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等)的类别构筑人文地理的学科知识体系,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在学科知识点方面更加关注地理成因等地理原理的落实,特别注重提升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大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拓展型课程在加深、拓宽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这两大核心素养的培育。


三地理学科之“干”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人地关系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当今社会发展必须直面和探讨的问题,还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永恒命题。植根于地理科学的中学地理学科,理应以人地关系作为主要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什么是人地关系呢?简言之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的总体目标中提出“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就是对人地关系的高度概括。

科学的人口观的内涵是:人口的分布应与自然资源、环境容量、经济发展水平等相适应,人口的密度应保持在人口的合理容量范围内,即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科学的资源观的内涵是:自然资源是存在地域差异的,因此要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所谓有限是指,在一定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是有限的,因此人类要珍惜自然资源。

所谓无限是指,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会进一步提升,因此资源的总量会不断的增长;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对于可再生资源,人类应该创造条件使其不断再生,从而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对于非可再生资源,人类应该节约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寻找替代资源。

科学的环境观的内涵是: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与能量,同时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和能量,如果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环境污染等问题,被破坏的环境反过来又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科学的环境观既不应是“环境决定论”,也不应是“人定胜天论”,而应是“人地共生论”。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观念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言之,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上天入地,中学地理学科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尺度上都贯穿着丰富的人地关系主线:宏观层面包括太空环境、资源开发利用及其保护,全球变暖、臭氧洞、酸雨、荒漠化、厄尔尼诺、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人口问题、资源能源危机等的成因、危害及对策。

中观层面包括雾霾、城市热岛、地面沉降、水土流失,以及诸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华北平原旱涝盐碱、河口地区海水倒灌、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次生盐渍化等的成因、危害及对策,国家或地区人口、环境问题及对策,国家或地区资源开发及合理利用、流域综合治理、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防御等。

微观层面主要包括大污染企业合理布局及污染排放控制、资源或能源主导型工业合理布局、住宅小区及居家环境问题及对策等。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这颗参天大树之“脊梁”,是地理学科之“灵魂”,理应成为中学地理教与学的主线。只要我们在地理教与学的过程中,从人地共生的角度看待每一地理现象,借助地理原理来分析其成因、优劣及对策,很多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四地理学科之“光热水土”


参天大树的生长需要适合的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地理学科的“光热水土”主要包括地理学习方法、地理思维方式,以及其他学科知识在地理学科中的应用。



丰富地理学习方法


除了与其他学科相似的比较、分类、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学习方法,地理学科还有一些具有地理学科特色的学习方法,主要包括地理观察法、地理实验法、自然地理野外考察法、人文地理调查法、GIS图层叠加分析法、区域认知法等。


1地理观察法


地理观察法可以广泛应用于课堂内外的地理教与学活动,运用得当将事半功倍。如设计一个月相周期的观察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区别教材中从太阳系外观察到的月相变化和在地球上观察到的月相变化的不同,理解月亮升起、降落时间变化以及月亮亮面朝向等问题,从而突破月相学习的难点。


2地理实验法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实验法主要以模拟实验为主,诸如透明有机玻璃箱中的热力环流模拟实验,悬吊篮球旋转时球面水流方向改变的地转偏向力模拟实验,水箱中锋面模拟实验,岩石反复加热浸水冷却风化模拟实验,热红外灯光照射不同二氧化碳含量透明容器时气体升温差异对比实验(旨在模拟二氧化碳增多加剧温室效应),地面植被与坡度的差异导致水土流失状况不同的模拟实验等。尽管这些模拟实验无法真正还原地球上诸多自然现象及其成因的本真,但是却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诸多地理原理。


3自然地理野外考察法


野外考察法是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最常用科学方法,但是出于安全考虑,加上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这种学习方法很少在地理教学中使用。如有关地貌的学习,长期生活在上海的学生只熟悉平原这一单一的地貌,教学中关于地貌的学习更多的是纸上谈兵。

鉴于此,建议学校在假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在充分做好安全预案前提下,有针对性的选择地貌类型多样的地区,由地理教师设计并带领学生开展一些可行性的野外考察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同时又兼顾了地理野外考察活动,可谓一举两得。


4人文地理调查法


人文地理调查法涉及到人文地理学习的方方面面,指导学生利用调查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分析诸如人口、城市、工农业、商业等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教与学的效果远好于照本宣科地解读和分析。

如人口问题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调查、统计家庭直系亲属三代人口的比重,分析班级同学家庭群体的人口问题,通过调查家庭人口迁移的情况,就能归纳人口迁移的类型和成因。

又如,通过调查商业区,可以分析商业布局的区位条件,甚至调查百货大楼不同楼层的商品种类(一般情况是:一楼化妆品、二楼淑女装、三楼绅士装、四楼童装),就可以分析不同楼层地价(租金)高低不同的原因及其对商业区位的影响。


5GIS图层叠加分析法


GIS图层叠加功能是分析不同地理要素分布成因及其相互影响的重要手段,通过图层叠加功能,地理要素相互依存、互为影响的关系迎刃而解。

如叠加中国人口密度图层和地形图层,就可以直观地显现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如果再叠加水资源图层,地形、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更加明晰,如果再叠加单位面积GDP图层,除自然因素外,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也就不难理解。这种图层叠加的方法可以推广到众多有关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地理学习过程中。


6区域认知法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主要包括空间定位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图文转换能力、区位分析能力,区域认知法就是这些能力单独或组合使用。

限于篇幅,仅以自主学习区域地理例举空间定位法的运用:首先是空间平面定位,纬度位置定位可知区域的热量条件,海陆分布定位和气压带风带定位可知区域的水分状况,区域的气候特征就逐步明了;其次是空间垂直定位,可知区域的地势、地形特征;再次是空间社会经济状况(经济地理位置)定位,即可分析区域社会经济条件优劣,以及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互为影响。


培育地理综合思维


地理学科研究地球表面复杂的自然和人文地理事像,各地理要素之间关系密切且错综复杂,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地理综合思维品质的高低是地理学习效果优劣的决定因素之一。

什么是地理综合思维?仅举一例说明:某校行政听课,分管教学的校长和教导主任为汉语言文学专业背景,听一节地理课,内容为不同气候类型特点、成因及分布规律,老师与学生一起运用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海陆分布、地势地形等因素分析,教与学的效果很好,非地理学科的领导发出“丢三落四的人学不好地理”的感慨,间接的说明了地理综合思维及其重要性。

因为地理学科中的因果关系众多,因此我以为地理综合思维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一果多因、一因多果、多因多果、因果转换”,这有赖于地理教育者和地理学习者用心体会。


打通学科隔阂藩篱


分科教学人为割裂了学科的联系,学科藩篱的存在不利于学科的发展和学科的学习,作为综合性特征鲜明的地理学科,更应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原理解决地理学习问题。

地理学科中的众多计算问题、定量分析问题和建模问题等需要数学学科,对天体运行产生的各种地理现象及成因的分析需要几何知识和物理学科,岩石、矿物和喀斯特地貌的学习需要化学学科,地理环境六大地理要素之一的生物要素、农业地理等的学习需要生物学科,地理环境演化的学习需要历史学科的证从史出的史学方法,地理表达能力需要语文学科……只有打通学科隔阂藩篱,才能提高地理教与学的效果。


结语地理教与学的梦想

地理老师带领学生寻找一处适合树木生长的地方(地理学习环境的构建),与每个学生合作种下一颗颗他们喜欢的树苗(以地理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与他们一起培土、施肥、修剪(地理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习得、地理学习意志品质的养成),使得一颗颗树苗长成一颗颗参天大树(构建学科知识框架),形成一片森林,森林中树种繁多,尽管形态各异,但都枝繁叶茂(注重地理合作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如何应对功利性的考试?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不断复习、巩固、提高,形象地表述为:第一轮复习,修剪掉参天大树的叶(“叶”是地理学科的知识点,修剪掉不是遗忘,而是装在心中);第二轮复习,修剪多余的枝(“枝”是地理学科知识框架,修剪的目的是为了整理,使其了然于胸);第三轮复习,修剪所有的枝,只留树干(知识框架已在心中,不需要外显);扛着树干走进考场(“干”是人地关系等核心素养),插在考场中(此时“干”早已内化在心中,已无外显),根据答题的需要长出一个个“树枝”,在树枝上长出一片片“树叶”,一颗地理学科的参天大树已然与学习者合为一体。

联系实际,最好可以带领学生们出去感受大自然,并在其中传授知识,孩子们对这样的教学模式比较接受

第一条基本理念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第二条基本理念是“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第三条基本理念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第四条基本理念是“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简述中学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视频

相关评论:
  • 13761572859简述中学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叶侵岚第一条基本理念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第二条基本理念是“满足学生不同的...

  • 13761572859简述中学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叶侵岚地理知识:陈述性、原理性的地理知识。 地理技能:观察观测技能、实验制作技能以及有关地理图表读析填绘的技能。 地理能力:地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生存能力、创新能力。 地理意识:空间意识、环境意识、全球意识等。 地理情感:学习兴趣、文化情操、审美情趣等。 二、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1 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

  • 13761572859中学为什么要开设地理课程?!
    叶侵岚为满足时代发展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和形成学生终身学习的学科基础,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精选学科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生活的联系,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公民的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一方面提...

  • 13761572859简述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原则
    叶侵岚因此,在地理教学设计过程中,不要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一成不变的纲要和条目,而是应在开放的理念下,给教师和学生都留出相对的空间和余地。五、发展性原则 教学设计的动态性是指在地理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对教学设计的动态检测和设计成果的评价反馈完善的过程。一个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要经过多次反复修改、...

  • 13761572859你对中学地理新课标的认识?
    叶侵岚中学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学习有用的地理,这样有利于凸现地理学科的价值;有利于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利于增强生活能力。还是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构建新型的地理课程包括开放式的与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

  • 13761572859中国八年级地理课程标准是什么要求?
    叶侵岚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 三、基本理念(7-9'GEO'1.3)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

  • 13761572859如何认识新课标基本理念下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叶侵岚新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新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目的是要求我们“改变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强调形成...

  • 13761572859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答案解析...
    叶侵岚“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中有大量与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有联系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可以采用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和判断、反思自己行为、运用多种素材等方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 13761572859地理课程目标要围绕什么体现什么反映什么
    叶侵岚中学地理课程教学内容 1、基础知识:地球和地球仪;地图。2、世界地理:分世界地理概述和世界分区地理两部分,前者包括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世界的自然资源、世界的居民、世界政治地图和分区以及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等内容。3、中国地理:分中国地理概述和中国分区地理两部分,前者...

  • 13761572859地理教学论内容简介
    叶侵岚当前,中学地理教学面临的挑战已从理念理解转向如何将改革理念实际应用于课堂教学。因此,本书特别强调教学方法和设计的中观层面,旨在通过实践和探索,为高等师范院校地理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专业基础,同时也为中学地理教师和教研人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源。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