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称不守恒定律的发现人物

来自:广懂生活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杨振宁的宇称不守恒定律是如何发现的?~

宇称不守恒定律的提出与证实
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的是杰出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
1922年9月,杨振宁生于安徽省合肥。杨家原籍凤阳府,光绪初年迁居合肥。父亲杨武之是安庆一所中学的教员。为孩子起名叫“振宁”。安庆旧名怀宁,“杨振宁”的“宁”字就是指怀宁这个地方。1923年,杨武之在安徽省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考试,获得公费到美国留学的机会。
1928年,杨武之在获得芝加哥大学数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受聘于厦门大学。1929年,杨武之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任教授,这样杨振宁随父母到了北平。先在清华园附设的志成中学读书,后来升入附近一所教会学校——崇德中学。
1937年7月,杨振宁读高一时,抗日战争爆发。杨武之随校南迁,举家回到故乡合肥,杨振宁转到安徽省立第六中学读书。不久,南京沦陷,杨武之决定到大后方昆明去。当时,由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合并成的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开学,聘请杨武之为数学教授。杨振宁随父到了昆明,1938年夏天,他以同等学历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开始他从事科学研究的光辉历程。
当时的西南联大虽然办学条件差,但是学术空气却异常浓厚。三所著名大学的教授聚集在一所学校里教书,可谓名家云集,高手荟萃。在这里,国文是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教授们轮流上课,一位教授只讲一、二周,为的是可以给学生们以更多的文史知识。
1942年,杨振宁在西南联大毕业,随后进入西南联大的研究院。两年后,以优秀的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为了写好硕士论文,杨振宁拜见了王竹溪。当时的王竹溪还是一位很年轻的教授,刚从英国回来不久。在他的精心指导下,杨振宁写了一篇关于统计力学的论文,从此以后,这位未来的物理学大师和统计力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以后的40年里,对称原理和统计力学,始终是杨振宁的研究对象,并作出卓越的成绩。
在西南联大读书时,尤其是念研究生期间,杨振宁对一些物理学家的研究风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44年,杨振宁就已经考取了清华大学的留美奖学金,1945年秋动身到美国。
来到美国之后,杨振宁先辗转于普林斯顿大学,后又转入芝加哥大学,见到了他倾慕已久的费米。费米对这位中国青年的才学也十分赏识,但由于政治原因,杨振宁没能成为费米的学生。经费米的介绍,杨振宁来到了素有“美国氢弹之父”之称的著名物理学家泰勒的门下。在这所著名的大学,杨振宁和许多举世闻名的物理学家朝夕相处,受益匪浅。
1949年秋,年轻的杨振宁又来到了由奥本海默教授主持的普林斯顿物理研究所,同举世闻名的学者们一起工作,当时已近暮年的爱因斯坦也在那里工作。
1951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开始合作,对为物理界所公认的宇称守恒定律提出质疑。他们对当时已有的物理工作做了仔细的分析,提出几个实验来证明他们的猜想。吴健雄及其合作者的实验使他们的猜想得以证实。他们的宇称不守恒的提出,轰动了世界物理学界。由于这一工作,杨振宁和李政道一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宇称不守恒也成了物理学中弱作用理论的基石。
1954年,杨振宁将同位旋守恒也划归为规范场理论,提出了非阿贝尔的规范场理论。20世纪60年代,物理学家格拉消·温伯格、萨拉姆引用了杨振宁文章的数学结构,构造了一个完整的弱相互作用理论,它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相互作用理论的基石。
自1971年以来,杨振宁每年都到中国大陆讲学,把世界上最新的理论介绍给中国同行。为帮助中国发展高科技事业,杨振宁先后发起设立“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和“济群教学奖”,倡导和主持由南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西北大学五所大学联合进行研究的“可积动力系统及低维凝聚态模型”项目,属于当前国际上难度很大的前沿研究领域,其研究成果已达国际先进水平,有些甚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中国科学院院长、物理学家周光召教授用“使中华民族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伟大科学家”来概括杨振宁教授业已取得的学术成就。他说,杨振宁教授身上有着非常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同时他又兼融了西方文化传统中的优秀部分,将二者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了他治学严谨、为人朴实的独特风格,令人钦佩、堪称楷模。
1996年6月,杨振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被问道:“您是一位享誉世界的科学家,现在又荣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您怎样看待这个荣誉?”杨振宁先生沉吟片刻,动情地说:“我还是一个中国人,我非常珍视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这个荣誉,我为此而骄傲。”一番肺腑之言,道出了这位饮誉海内外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深厚的中国情结――杨振宁1922年出生在安徽合肥,家学渊源,使他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教育。抗战时期,他在昆明的西南联大获得理科学士学位,1944年在清华大学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45年冬赴美留学,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后长期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级学术研究所工作,此后又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主持理论物理研究所的工作。
近代理论物理学许多领域的发展,都与杨振宁的名字分不开。1949年,杨振宁与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费米一起,提出了基本粒子的结构模式,即费米-杨模型;与米尔斯合作,提出的规范场理论,确立了杨振宁20世纪后半叶物理学奠基人的地位;1956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合作,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这一重大成果冲破了当时物理学界的传统观念,促进了基本粒子理论的发展,被科学家们称之为“科学史上的转折点”,从而与李政道于1957年一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杨振宁自始至终认为,青少年时期在国内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对自己事业取得成就至关重要。因此,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奖颁奖典礼上,杨振宁讲到:“我虽然献身于现代科学,我对于我所承受的中国传统和背景引以为自豪。”
作为一个炎黄后裔,杨振宁身居美国,却情系故国。他一生追求科学真理,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和饱满的热情,与他对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所倾注的关切之情是分不开的。从1971年的首次回国,到改革开放的今天,他深感祖国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今他每年都回国讲学、访问,为加强中国与世界的科技交流、促进中国的科技发展不遗余力。对此,他说“因为同时扎根于中美两大民族的文化,因此,对增进两国间的友好和了解肩负着特别的责任”。
1994年杨振宁回国时在中国科技大学为几千名学子讲述“中国科技500年发展史”,曾感染和鼓舞了无数的学子。当记者此刻和杨振宁谈起他的一篇非常有影响力的演讲报告《现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历史回顾及其前瞻》,并请他就中国的科技发展如何面对激烈的竞争、迎接21世纪的挑战这一问题谈谈看法时,杨振宁感慨而自信地说:“中国过去故步自封,落后于西方,现在却发展得很快。只有依靠科学教育,才能振兴中华。中国有数不清的优秀人才,有几千年优秀的传统,加上现在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中国一定会迎头赶上。”
12年前,杨振宁访问中国时欣然写下的诗中有“尘寰动荡二百代,云水风雷变幻急;若问那山未来事,物竞天存争朝夕”。出自这位物理学家口中的诗句,分明也是他对中国腾飞之日的殷殷期待。杨振宁坚信在当今的世纪之交,伴随着中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中国一定会迎头赶上;随着中华民族的腾飞,中国很快也会骄傲地屹立于世界科技强国之林,成为东方科学的巨子。
1997年5月25日,中国科学院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在南京举办“杨振宁星”命名大会。“杨振宁星”为国际编号3421号小行星。它是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1975年11月26日发现的。
已经七十多岁的李政道从事物理科学研究已经五十年了,在半个世纪的科学生涯中,他以天才和勤奋在高能物理、天体物理、流体力学、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和广义相对论等领域都卓有建树。从1972年起,他又以深厚的爱国情怀致力于支持祖国科学教育事业发展,积极推进中外科学交流合作,建议设立博士后制度,帮助建立完善自然科学基金制度。他倾注大量心血促成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成和运行。十年前,他倡议我国建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和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十年来,这两个中心在李政道教授的主持下,开展了大量中外学术研究交流,取得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不断培养着高级科技人才。李政道教授这五十年,是他用自己聪明才智探求科学奥秘、为祖国和人类科学发展勤奋奉献的五十年。但是,这位功成名就年逾古稀的杰出学者始终不满足,他仍以蓬勃朝气瞩目未来,希望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再作新的贡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43号小行星已荣获国际有关机构批准,正式命名为“李政道星”。中国科学院1997年5月30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了“李政道星”命名典礼。从此,李政道的名字镶上了太空星辰,伴随着3443号小行星遨游并闪耀在宇宙星河。“李政道星”(国际编号为3443号小行星)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1979年9月26日发现的。“李政道星”沿着一个偏心率为0.3的椭圆轨道绕日运行,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3亿5千9百万公里,绕太阳一周需3.70年。
吴健雄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物理系,后赴美国留学,先后获得加利福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院校的理学博士学位。1954年加入美国籍。1973年,她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长,并为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荣誉会员,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94年,她获得全美华人杰出成就奖。
吴健雄教授一直关心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从1973年起多次到中国探亲、访问讲学。她是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名誉教授,并在东南大学建有吴健雄实验室。1990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其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1994年6月,她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1997年2月16日,吴健雄教授因再次中风逝世,享年85岁。在她的丈夫、物理学家袁家骝教授等亲属的护送下,她的骨灰被安葬在她接受启蒙教育的母校──江苏苏州太仓市浏河镇明德学校新落成的“吴健雄墓园”内,实现了她魂归故里的夙愿。
在吴教授80寿诞时,袁家骝在祝寿仪式上简要介绍了吴健雄博士的简历后说,求学时期的吴健雄,对史地深感兴趣,文学造诣也不凡,其后她在物理学上有所成就,使一般人反而忽略了她在文学上的才干。当时已经退休的吴健雄博士在祝寿仪式上致词说,从事科学研究没有捷径,“基本修养就是由兴趣、观察、实验、毅力等辛苦做起”。
西方科学家称吴博士是中国的居里夫人,也曾是诺贝尔奖得主的艾米里·肖格莱博士誉她为“垂帘听政的核子物理学女王”。




宇称不守恒定律的发现人物视频

相关评论:
  • 19362963833宇称不守恒定律的发现人物
    钮唯芸近代理论物理学许多领域的发展,都与杨振宁的名字分不开。1949年,杨振宁与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费米一起,提出了基本粒子的结构模式,即费米-杨模型;与米尔斯合作,提出的规范场理论,确立了杨振宁20世纪后半叶物理学奠基人的地位;1956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合作,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这一...

  • 19362963833吴建雄生平的所有故事
    钮唯芸人物简介 被称为物理女王的吴建雄(1912—1997 ),江苏太仓人,出生于上海,1936年到美国加州大学学习,获得博士学位后一直留在美国,成了著名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科研成果 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首次提出了“宇称不守恒定律”,推翻了长期来被人们捧为金科玉律的“宇称守恒定律”。吴建雄为了证明杨、李理论的正确性,...

  • 19362963833宇称不守恒的实验定律有什么历史意义?
    钮唯芸杨振宁和李政道进一步提出了几种检验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实验。因此,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工作迅速得到学术界的承认,震感了世界。由于这一工作,杨振宁和李政道一同获得了1957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宇称不守恒也成为物理学中弱作用理论的基石。

  • 19362963833宇称不守恒定律是什么意思
    钮唯芸宇称不守恒定律是指在弱相互作用中,互为镜像的物质的运动不对称。quot宇称不守恒quot 是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发现宇称守恒定律是拉柏铁1924年提出,维拉格用实验加以证明的宇称是表征微观粒子运动特性的一个物理量拉柏铁认为,微观粒子体系的运动或布化规律具有左右对称性1956年。宇称不守恒定律...

  • 19362963833李政道简介资料
    钮唯芸Bude奖,1979年荣获伽利略奖,1986年荣获意大利最高骑士勋章,1994年荣获和平科学奖,1995年荣获中国国际合作奖,1997年荣获纽约市科学奖,1999年荣获教皇保罗奖,2000年荣获纽约科学院奖,2015年荣获马塞尔·格罗斯曼奖,2016年荣获中华文化人物奖。主要贡献一、发现宇称不守恒定律,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李政道1956年和杨振宁合作,...

  • 19362963833李政道,杨振宁谁先提出宇称不守恒
    钮唯芸当时在会议上已经有人提出,包括我和杨振宁,是否在θ和τ的衰变中,宇称可能不守恒? 但是,会议上的这些讨论都没有达到任何结论。要了解这是为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情况,我需要介绍一下当时宇称守恒问题的背景。 宇称守恒是当时公认的一个重要物理定律。宇称守恒的基础是“左右对称”,而“左右对称”一向被认为是...

  • 19362963833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在当时是属于什么单位的
    钮唯芸是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杨振宁是在1949年,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同李政道合作。1957年,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 19362963833宇称不守恒定律深入研究
    钮唯芸她设计了两套实验装置,分别研究钴60的衰变。在极低温度(0.01K)和强磁场的作用下,她将一套装置的钴60核自旋方向调整为左旋,另一套则为右旋,形成镜像对。实验结果显示,这两套装置中钴60衰变产生的电子数量和方向产生了显著差异,这清楚地证实了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定律并非孤立,而是具有...

  • 19362963833宇称不守恒定律是什么意思
    钮唯芸什么是宇称不守恒 宇称不守恒定律是指在弱相互作用中,互为镜像的两个物质的运动不对称,由著名的物理学家吴健雄用钴60验证。科学界在1956年以前一直认为宇称守恒,也就是说一个粒子的镜像与其本身的性质完全相同,1956年,科学家发现θ和γ两种粒子的自旋、质量、寿命、电荷完全相同,大多数人认为...

  • 19362963833宇称不守恒通俗解释是什么?
    钮唯芸宇称不守恒定律指出,在弱相互作用中,互为镜像的物质的运动不对称。对称性反映不同物质形态在运动中的共性,而对称性的破坏使它们显示出各自的特性。宇称不守恒定律指出,在弱相互作用中,互为镜像的物质的运动不对称。该定理最早由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后由吴健雄用钴60实验验证,后成为物理学中弱作用...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