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推情感教育纪录片《镜子》为什么父母对孩子的爱变成了伤害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央视首推情感教育纪录片《镜子》,为什么父母对孩子的爱变成了伤害~

看完前两集,笔者不禁深思,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家长本身就存在“问题”?这些“问题”难道都是孩子造成的?哪一个“问题”孩子背后,没有一个“问题”家庭?究竟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家长的责任真的能推卸掉么?难道这些孩子不想做一个阳光少年?为什么我的童年和别人不一样?本纪录片都给您带来详细解答!
成人是目标。学会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孩子终身受益。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决不能让孩子成为知识丰富而性格古怪,对父母没有感情,对他人

、社会漠不关心的人。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无论犯有多大的错误,要和他讲道理。我对孩子一直是坚持这个教育原则,让他们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下,从小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最起码应该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合格公民而适应现代社会。

家长是镜子。“天才”不能创造,但家长只要不失时机地去发现、培养,开发孩子天赋中的特长,以自己的勤奋努力去走自己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孩子就很有可能获得成功。家长不仅是孩子的天然教师,也是监护人,同时是伙伴、朋友和榜样。孩子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着家长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当父母不容易,当好父母更不容易”。事实确实如此。如何当好家长,我认为,首先,努力“学会关心”。家长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关爱社会、国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爱幼,相帮谦让,宽容大度,待人和气。其次,要加强自身修养。家长应坚持以德育人,奉公守法,依照社会主义道德原则、规范,自觉地将完善自己道德品质的实践活动示范于孩子。再次,要创造和谐环境。教育环境的优劣是孩子成长的寒暑表,要建立和谐的家庭和社会,那么家庭生活气氛的默化熏陶不可忽视,家庭长辈品行道德的心灵潜在不可低估,孩子在适当表扬和鼓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尊和自信;在羞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卑;在平等中生活,他将学会公道;在争吵、埋怨、偏爱和缺乏温暖中生活,他将学会诡辩、责怪、妒忌和冷漠……,这种现实是“无言之教”。不是危言耸听。

孩子是老师。家长应善于学习孩子们的优点和长处。孩子们有很多“可爱的缺点”值得大人们学习。如蓬勃向上的朝气,好问好学的学习态度;不保守,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特点;少世故,对人对事的真诚直率;对新科技和新型玩具等未知知识一学就通、一玩就会的本领等等,他们在这些方面的优点都是值得家长学习的。孩子的这种优势,作为家长应充分的给予肯定、鼓励和赞扬,不可忽视、指责、抑制,以至于扼杀。

尊师是关键。老师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系统教育的主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是孩子们幸福的缔造者,心灵的抚慰者和医治者。对于我来讲体会很深,我的孩子处在单亲家庭中,尊师敬亲的感情较薄弱,学业基础不够稳定,但是他的老师注入了大量的真诚爱心,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千方百计、苦口婆心地强化学校教育,使我的孩子在品德、智力、身体都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弥补了我们家庭教育的不足,这样的老师倍受我、孩子和社会的尊敬,那么这样的“园丁”培养出来的花朵无疑会更加鲜艳。

4月19日晚,央视纪录片《镜子》首播,给了中国家庭教育当头一棒,这部纪录片让问题少年说出心声:父母更需要改造。看完这部片子,人大附中的校长直言:有些家长没有资格当家长。这些家长的爱,最终都变成了伤害。

纪录片只有3集,一共90分钟,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花了10年策划、两年摄制。
内容很简单: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有时却造成了满满的伤害,“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
影片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
“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长是不是好家长”虽然不能把所有的锅都甩给父母,但父母的确是影响孩子最深的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与其说是探讨家长如何教育孩子,不如说这部纪录片教会了双方如何去和解。就像孩子们在培训结束时,为父母朗诵的诗:“我是一面镜子,我将用行动把家人从梦中唤醒”。

其实这部纪录片也是一面镜子,正如心理学专家张久祥老师所说的“它是时代的镜子,夏阳也好,泽清也好,张钊也好,家明也好,他们都不叫主人公的名字,他们叫这个时代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也不叫他们的父母,他们叫这个时代的父母。”
这部纪录片给了我们所有人一个机会、一个警醒,因为我们或许就是这样的父母,或许在未来某一天可能成为这样的父母

自从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以后,教学观念的更新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受到了广泛而高度的重视,教学改革已在柳州市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视频学习观后感。因此,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如何评价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质量,成为摆在教育界广大同仁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这样的评价改革,对于广大的非名牌学校、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和乡镇学校而言,尤其更显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那么,基于基础教育平台的课堂教学评价改革会有哪些趋势与特点,又应当如何实施呢?我想在此作一些浅近的探讨。

一、当前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新的趋势和特点

1、在评价功能上,淡化评比与选拔,强调发挥评价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改进与提高的作用。

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教师评价,大多着眼于对其本人的工作表现量化考核数据(即德、勤、能、绩)的综合评定,而且评价的结果往往与提升职务、职称晋级、绩效加薪、福利奖金等功利前景联系在一起。这种面向过去的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必然使得课堂教学评价成为评比与奖惩的主要依据之一。于是,教学基本功大奖赛、赛教课评比、教学能手比赛等各种名目繁多的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比较盛行,使得这些本来可以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竞赛活动蒙上了一层功利色彩。尽管在这种活动中涌现出一些优秀青年教师和优秀教学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毋庸讳言,这种教学竞赛的组织与开展是自上而下的,参与人数毕竟属于“小众”,其影响范围也是有限的。因此,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

由此可见,必须要在更大范围内,更深层次上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突出其发展性价值,也就是发挥其改进课堂教学质量和促进任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功能。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评价既关注结果,更关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通过评价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各个环节上的优势与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改进建议,帮助教师在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反思、研究和改进中不断成长。

2、在评价主体上,改变过去教师被动接受评价的局面,注重教师的自我评价,并将自评和他评有机结合起来。

传统教育评价的主体比较单一,表现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就是领导、教研员或专家自上而下的评价占主导地位,而教师本人及其同事的参与相对较少。改变这种状况,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同事、学生乃至家长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又一新趋势——当然,还仅仅是一种趋势,并为最终完成它的评价机制建构。

教师自我评价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机制,是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关键。这种自我评价要求教师本人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评析和反思,让教师自主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具体的改进策略。之所以要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强调教师的自我评价,主要是因为教师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他本人才最了解开展课堂教学的外在情境和内在条件,清楚所教学生的水平、特点与需求,知道自己在教学设计与实施环节中的内心历程。只有充分听取教师的自我剖析,才能做出贴切的、富有建设性的评价意见。从另一角度看,只有教师的主动参与,评价结论和建议才能真正被教师接受,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自我改变、自我完善的欲望和热情,才能使教师真正从评价过程中获益,激励和促使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水平。

管理者、同事、学生及其家长都是教师教学工作共同体中的一员,他们从不同角度和立场来观察和评价教师的表现,为课堂教学评价提供了丰富的有用信息。对教师来说,这些身外的观察者的知觉和评判是帮助自己成长的宝贵财富。教师应该虚心听取他们对自己课堂教学的看法、意见和建议,并积极调整自己课堂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在评价内容上,既重视教师的教,又关注学生的学,课堂教学要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几个方面和谐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种课程功能上的变化,引发了课程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的变革,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单纯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学科共通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学会做事,从而实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是新世纪国际课程改革呈现的普遍特点。这也为课堂教学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在评价内容上,要要兼顾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尤其关注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会学习和终身发展能力的影响。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内容注重认知目标的达成,也就是说,教师是否通过教学活动有效地实现一堂课的认知目标,是衡量一堂课好与坏的重要指标。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把目光局限于知识的传递与接受,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学生参与、探究与合作都直接服务于认知目标,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目标,被放在次要位置上。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能“透彻”分析教材,明确列举若干要学习的知识点,但对于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明显关注不够,已成为一个相当普遍的,让人“习以为常”的现象。这种做法显然不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予以改变。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要在评价内容上全面关注新课程目标的落实,尤其是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课程目标的落实。

4、在评价标准与要求上,体现灵活性与开放性,弘扬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实施课堂教学。

一谈到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统一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在开展教学研究的过程中,许多学校都提出了各自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这些评价标准的适用范围有大有小,大的适用于一所学校所有学科的教学,小的则适用于某一门具体学科、某一类型课的教学。但无论是大还是小,任课教师们有一个共同的切身感受,那就是有些过于具体的评价标准,不能体现出教师个体的教学风格,致使课堂教学演变成一种程序化、模式化的活动过程,这在各种层级的“赛教课”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观后感《视频学习观后感》。

课堂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师生交往与互动的过程,是生动的,是充满活力的。这必然要求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不能是统一、封闭的,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材、不同教师、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灵活变化,给教师逐渐形成和弘扬个人教学风格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要想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与学生积极互动和共同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指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中受益,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灵活与开放,相当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通过反思和改进不断地成长。

5、在评价方法上,重视案例分析、课堂观察和成长记录袋等质性评价方法的应用。

为了与课堂教学评价在功能、主体、内容、标准上的变革相呼应,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也要推陈出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听评课是主要的评价方法,是课堂教学评价信息的主要来源。在评价实践中,尽管许多学校在评价实践中既组织教师上公开课,又安排学校领导的随机听课,但毕竟听课的次数有限,要做出有关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公正判断,实际上是很困难的。要客观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评价促进教学的功能,必须在评价实践中提倡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案例分析、课堂观察和成长记录袋是当前课堂教学评价改革中新兴的评价方法。其中,案例分析是指通过对所选取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教学实例的综合分析,让教师了解自己在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或客观地评析他人的教学实践并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课堂观察是指被评教师邀请合作教师到课堂中实际观察自己的教学情况,以帮助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改进;成长记录袋主要是指教师自己有系统、有计划的收集相关资料,以反映教师在某一阶段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努力、进步或成就。这些方法重视教师的自我反思和同事评价,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历程,值得在实践中推广。

需要指出的是,评价方法是一把双刃剑。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性,如果在评价中忽视各种评价方法的特点,不顾地区、学校、教师本人的具体情况,也可能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对一些学生生源主要来源于国家机关公务员、文教科技单位等知识型干部家庭的学校教师、对一些学生生源主要来自工厂企业、城区居民等谋职型职工家庭的学校教师和学生生源主要来自乡镇原农业家庭、进城农民工等务工型劳动家庭的学校教师来说,由于他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及其家庭教育背景和知识信息拥有量等基础条件差异较大,教师们所能依托的办学条件、教育资源等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用同一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去权衡,已经显示出了其中的弊端。

二、对学生学业评价内容及标准的设想

1、学生的学习生态评价

(1)参与状态。观察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全过程;看是否有些学生能对同学的学习有所帮助、启发。

(2)交往状态。一看课堂上是否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二看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

(3)思维状态。一看学生是否敢于提出有一定研究价值和深度的问题、发表个性见解;二看所提问题与发表的见解是否有挑战性与独创性。

(4)情绪状态。一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二看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感。

(5)生成状态。一看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并学有所得,感到踏实和满足;二看学生是否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感到轻松。

2、知识的生态评价

(1)基本性。一看是否揭示了以某一内容为基础知识结构本身的逻辑规律性,二看是否为学生主动探索新知提供了必要的生长点。

(2)基础性。这主要是从学生的认识与经验的背景去看学生所接受的知识是否能与学生已有的观念、经验乃至整个精神世界相互作用,从而使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3)过程性。主要是看是否有学生充分的观察、操作与独立思考的活动或机会,进而通过学生群体的讲座与交流获得理解与体验。

(4)策略性。看学生是否获得关于怎样学习、怎样记忆、怎样思维的一般方法的经历与感悟,从而增强自我意识与自我监控的能力。

(5)实践性。看所接受的知识是否具有应用价值,从而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学生的发展生态评价

通过对学生的品行与学业进行考试、考核,来评估他们的成绩、素质,这是无可厚非的。然而,笔者认为:当前,更应当重视的是采用多维评价表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语文学科而言,语文教学评估重视语文积累、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的评估,建立态度、情感、能力、知识并重的、多维立体的评价体系。重视语文水平发展的评价,建立过程、结果并重动态评价体系。尝试从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阅读的量、口语的能力、自学的能力、参加各种语文活动的情况等多种角度,采用“分项检测,综合评估”的办法,实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方式,科学地评价学生语文发展水平;其余学科则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估。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有二个:一是兴趣、二是素质,而不仅仅是分数(不知为什么,课改后的学科考试把优秀率从原来的80分以上提到了九十分以上,难道这也是“减负提质”的体现?)。

当然,对学生的品行和学业评价也存在着评价标准“悖论”的问题:在当今还是以一张同样的试卷、一种同样的评价标准来举行学业考试和成绩评价的情况下,对来自于国家机关公务员和文教科技单位等知识型干部家庭的学生、对来自工厂企业、城区居民等职业型职工家庭的学生和对来自乡镇原农业家庭、进城农民工等务工型劳动家庭的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尊重个体差异”吗?

三、对教师教学行为评价内容及标准的设想

(1)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能力。它包括教材的组织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即一般意义上的驾驭课堂活动的能力。

(2)教学活动注意中心。看教师在课堂的注意中心能否从自己的思想或教案转移到全体学生的学习思维上去。

(3)教学管理调控能力。看教师是否具备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能否灵活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教学发展的进程。

(4)角色定位与教学态度。看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是否能够充分地尊重与信任学生,是否有对学生一生发展负责的态度,是否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表现出应有的热情与宽容,是否能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好奇心,是否对学生表现

出来的独特性与创造性能给予应有的赞赏,而不论学生的这种表现出现在教师的什么心境下。

四、对教师的评价机制的构想

1、教师的自我评价与课后反思。要确立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的应有地位,要把教师课后自评与反思作为评价的基本形式之一,确定下来。

2、不搞分数量化,不刻意求全,要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要以提建议和促进其专业发展的角度去对待其不足。

3、各级主管领导对教师的教学实施评价要切实转变自身观念,要跟上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要摆正心态,做到坦诚、公正、宽容、无私,不要动不动就用“下岗”或“交流”(流放到边远学校去的同义词)来吓唬正处于困惑期、成长期的教师。

  〔视频学习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央视首推情感教育纪录片《镜子》为什么父母对孩子的爱变成了伤害视频

相关评论:
  • 15657206856教育纪录片《镜子》,为什么父母对孩子的爱变
    金申拜答:今天开始正式放暑假,暑假作业里头有一项“陪同家长一起观看央视推出的关于家庭的纪律片《镜子》”镜子 镜子,玻璃镜子,易碎。“孩子折射家庭形态”,与这个类似想法在我看到这项作业时就忽然划过脑子。当然也没过多地去想,毕竟我也是个孩子。短短三集的纪录片主要记录了三个不同形态,而又有共同问题的...

  • 15657206856镜子纪录片观后感200
    金申拜答:让爱不再变成伤害。镜子纪录片观后感200【三】 看过这部“大片”人大附中校长一语惊人:有些家长没有资格当家长 《镜子》的主创团队分别于4月1日、5日和11日开启了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首都师范大学和河北省石家庄二中的校园放映活动,在此期间,家庭情感教育、孩子的自我成长等话题引发了...

  • 15657206856镜子纪录片观后感
    金申拜答:01 4月19日到21日,中央电视台12频道《天网》栏目播出了一部3集纪录片,片名为《镜子》,主题是反映孩子教育问题的。一个反映孩子教育问题的片子放在了《天网》这个栏目,感觉有点不好理解,因为《天网》栏目是专门播放刑事破案的纪录片。但仔细想想,这样的安排似乎也有些道理,那就是如果孩子教育出现...

  • 15657206856读《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有感:关系比什么都重要
    金申拜答:读《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有感:关系比什么都重要如下: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曾经央视做了一个纪录片《镜子》,总共三集,90分钟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直接当下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冲突,情感困境,让所谓的问题少年说出心声,父母更需要改造。孩子其实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一个问题,孩子背后通常会有一个...

  • 15657206856镜子观后感
    金申拜答:“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 影片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纪录片在充分呈现社会...

  • 15657206856央视纪录片《镜子》,触及灵魂的家庭教育
    金申拜答:央视纪录片《镜子》,触及灵魂的家庭教育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作为女性,你生活中有感受到“不安全感”的时刻吗?梵之音文化 2022-06-20 · TA获得超过74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5.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一部纪录片,让中学停课...

  • 15657206856央视首推情感教育纪录片《镜子》为什么父母对孩子的爱变成了伤害_百度...
    金申拜答:3、在评价内容上,既重视教师的教,又关注学生的学,课堂教学要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几个方面和谐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

  • 15657206856小学三年级观后感作文范文
    金申拜答:《镜子》,是由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天网》栏目推出的特别节目。纪录片只有三集,一共90分钟,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花了10年策划、两年摄制。 纪录片讲述了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有时却造成了满满的伤...

  • 15657206856书香致远 | 睿智的父母之爱
    金申拜答:说到这一点,我不得不提到纪录片《镜子》——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纪录片。 影片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 “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孩...

  • 15657206856镜子记录片 适合和孩子一起看吗
    金申拜答:明显,这个纪录片需要父母等先学习,关键不在于里面的情感之类的,更主要的是了解他们对父母培训的内容。了解不当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真的会对孩子造成如此巨大的伤害。了解孩子现状与父母家教之间因果关系。反思自己在教育中的疏漏,防微杜渐。至于适不适合孩子,首先需要确定你的孩子年龄有多大,有没有...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