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中午不吃饭?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古代人都是过午不食吗?~

所谓的过午不食,是佛陀为出家比丘制定的戒律。在律部中正确的说法叫“不非时食”。也就是说不能在规定许可以外的时间吃东西。这个时间就是在太阳到正中午后,一直到次日黎明,这段时间是不允许吃东西的。但是身体有特殊需要的除外(例如病人)。正中午指的不是中午十二点,是以太阳升到正中天为准。而不允许吃的喝的还有很多详细的划分,这里就不多说了。

不吃晚饭肯定是能瘦的,但是有很多问题,比如营养缺乏,难以坚持,对胃也非常不好,那应该怎么做呢,1早餐和午饭的营养必须充足,尤其是蛋白质,2提前准备一些低热量的小零食,在晚餐或者坚持不住的时候吃一点,3早点休息

是的

古代习俗是一日两餐,三餐的习惯大约从近代开始。

古人饮食的习惯:

古人一日两餐,第一顿饭叫朝食,又叫饔。古人按太阳在顶空中的位置标志时间,太阳行至东南角叫隅中,朝食就在隅中之前,那个时刻叫食时。依此推测,大约相当于上午九点左右。第二顿饭叫哺(bǔ,补)食,又叫飧(Sūn,孙)。一般是申时(下午四点左右)吃。

扩展资料

中国饮食文化是有着长远历史,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国饮食文化



古代习俗是一日两餐,三餐的习惯大约从近代开始。

古人饮食的习惯:

古人一日两餐,第一顿饭叫朝食,又叫饔。古人按太阳在顶空中的位置标志时间,太阳行至东南角叫隅中,朝食就在隅中之前,那个时刻叫食时。依此推测,大约相当于上午九点左右。《左传·成公二年》写齐晋鞌之战,齐侯说:“余姑翦灭此而朝食!”意思是晋军不禁一打,天亮后交战,待消灭了晋军也误不了“朝食”,其傲视对方、轻敌浮躁的神态跃然纸上。《史记·项羽本纪》写项羽听说刘邦要独霸关中,于是大怒,说:“旦日享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旦日是一大早,太阳刚刚露出地平线,这时本不该吃饭。项羽的意思是半夜做饭,天一蒙蒙亮就“享士卒”,早早进军,早点把刘邦消灭。一句“旦日享士卒”集中表现了他急不可耐的心情。

第二顿饭叫哺(bǔ,补)食,又叫飧(Sūn,孙)。一般是申时(下午四点左右)吃,所以《说文》说:“哺,申时食也。”(从段玉裁改)《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悲谷(传说中的西南方的大深谷),是谓哺时。”《后汉书·王符传》:“百姓废农桑而趋府廷者,相续道路,非朝铺不得通,非意气不得见。”朝指朝食时,哺指哺食时。在这个意义上后来写作晡(bū,补阴平)。宋玉《神女赋》:“晡夕之后,精神恍惚。”哺由表示晚餐引申为表示一般的吃,《楚辞·渔父》:“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lí,离。薄酒)?”

飧,《说文·新附》作馂,“食之余也”。前人把二字割裂开看,未得其解,其实若从古人饮食习惯上考察问题就清楚了。古代稼穑艰难产量不高,取火不易做饭费时,因此晚餐一般只是把朝食剩下的(或是有意多做的)热一热吃。《说文》:“饔,孰(熟)食也。”意思是现做现吃的饭,这就意味着与之相对的飧是食之余,否则单说饔是熟食,难道飧则生食不成?《公羊传·宣公六年》写晋灵公派勇士刺杀赵盾,“人其大门,则无人门(守门)焉者;人其闺(小门,即二门),则无人闺焉者;上其堂,则无人焉;俯而闚(窥)其户,方食鱼飧。勇士曰:‘嘻!子诚仁人也……子为晋国重卿,而食鱼之飧,是子之俭也。…根据《左传》所载,知勇士是一大早去的,晨食鱼飧,即头天晚上吃剩的鱼。这确乎不是一国之正卿所当食,所以勇士叹服其俭。《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昔赵衰以壶飧径从,馁而弗食。”既言飧,那么赵衰带的是剩饭,这正是一个逃亡者行路时的饮食。现在晋、冀、豫几省交界的山区还保留着这种每日两餐、晚餐吃剩饭而不另做的习惯,且多为稀饭。晋东南称之为酸饭,其实剩饭并不酸,酸即馂的音变。

饔飧既然是一天中的两顿正餐,因而也就可以泛指饭食。《孟子·滕文公上》:“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饔飧在这里即指自己烧饭吃。

因为一日两餐,又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因此古人没有睡午觉的习惯。《论语·公冶长》:“宰予(孔子弟子)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Wū,乌。涂饰)也,于予与何诛(责备)?”为什么学生白天睡个觉孔子就生这么大的气?因为“昼寝”必在两餐之间,吃了睡,醒了又吃,不久日落又该就寝,这一天将什么也干不成了。

郁郁乎文哉兄的回答太复杂了。简单说吧,秦汉以前的确都是一日两餐的,即早饭(饔食)和晚饭(飧食),后来项羽觉得士兵多吃点饭可能提升战斗力,于是规定中午也吃饭,果然战斗力上升。刘邦知道后赶紧仿效,也推行吃中午饭,于是三餐制流行开来,逐渐形成。当然也有很多穷人吃不起饭只能一日二餐,但三餐制确实是秦汉后就已形成。

有钱人一日三餐,没钱的一日两餐,现在也这样。

古代习俗是一日两餐,三餐的习惯大约从近代开始


古代人中午不吃饭?视频

相关评论:
  • 13283476345中国古代人是几时吃饭的?
    白炕屠1. 在古代,人们的饮食习惯是一天两餐,分别在上午和下午,中午并不进食。这种饮食习惯是近代才逐渐改变的。2. 早晨的一餐被称为“朝食”,也称作“饔”。这顿饭通常在上午9点左右进行。3. 下午的一餐称作“哺食”,又称“飧”。这顿饭一般是在下午4点左右进食。

  • 13283476345古人一天吃几顿饭
    白炕屠古代人一天只吃两顿,分别是早上一餐,晚上或下午一餐,中午是不吃饭的。王力在《中国文化常识》(1966:17页)中提到,“古人一日两餐,朝食在日出之后,隅中之前,这段时间就叫做食时或蚤时;夕食在日昃之后,日入之前,这段时间就叫做晡时。”按照这个说法,古人是一天吃两顿饭的,也就是早饭...

  • 13283476345古代人中午不吃饭?
    白炕屠是的 古代习俗是一日两餐,三餐的习惯大约从近代开始。古人饮食的习惯:古人一日两餐,第一顿饭叫朝食,又叫饔。古人按太阳在顶空中的位置标志时间,太阳行至东南角叫隅中,朝食就在隅中之前,那个时刻叫食时。依此推测,大约相当于上午九点左右。第二顿饭叫哺(bǔ,补)食,又叫飧(Sūn,孙)。...

  • 13283476345古人一天吃几顿饭?
    白炕屠古代人一天只吃两顿,分别是早上一餐,晚上或下午一餐,中午是不吃饭的。现代人与古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别,不管是生活习惯还是娱乐方式,就连最平常的吃饭都是不一样的。现代人如果是回到了古代生活肯定是哪里都不适应。我觉得有意思的生活习惯,就是古人每天只吃两餐。1.一天吃两餐的传统。一天吃两餐...

  • 13283476345古代的人是怎么吃饭的?一天吃几顿?
    白炕屠古代人一天只吃两顿,分别是早上一餐,晚上或下午一餐,中午是不吃饭的。现代人与古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别,不管是生活习惯还是娱乐方式,就连最平常的吃饭都是不一样的。现代人如果是回到了古代生活肯定是哪里都不适应。我觉得有意思的生活习惯,就是古人每天只吃两餐。1.一天吃两餐的传统。一天吃两餐...

  • 13283476345古代人中午不吃饭?
    白炕屠1. 古代人的饮食习惯是一日两餐,而非三餐。这种饮食习惯在近代开始逐渐改变,三餐制大约是从近代开始普及的。2. 古人的第一顿饭称为朝食,也称作饔。他们按照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标记时间,太阳行至东南角时称为隅中,朝食通常在隅中之前,大约是上午九点左右进食。3. 第二顿饭称为哺食,也称作...

  • 13283476345“中午后不吃饭”有什么好处?古人为什么“午后吃饭”?
    白炕屠第三,有助于禅修。第四,有更多的时间去修行,去认识道。要获得自由,必须净化食欲。所有三世佛像中午以后都不吃东西。中午不吃饭的好处与上述好处相同。如果人们能够坚持午后不吃饭,他们就可以获得持之以恒的利益和好处。“八卦亭戒律”是居士体验出家生活的一种戒律。许多佛教弟子都接受了五戒。五戒的...

  • 13283476345古人吃饭变迁史,“一日两餐”有何来由?
    白炕屠而且古代百姓过得还是相对贫穷的,他们每天都要不停在田地里工作,产出粮食,好换取一些钱财,所以他们中午是完全没有时间去吃饭的。二、一日两餐,一直流传,直到清朝其实在汉朝,就有一些人开始进行一日三餐了,因为工作一上午过后,人就会变得饥肠辘辘,所以为了午后能更好的工作,所以就选择在午饭时间...

  • 13283476345“过午不食”并不适合上班族,这是为什么?
    白炕屠中午不吃饭是古人提倡的一种养生方法,在古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比现代人要简单得多,我们仍然可以在晚上工作学习而不是睡觉。晚餐我们可以少吃鱼和肉,但我们必须吃。然而,现代人通常睡得很晚,他们可以熬夜加班学习。如果他们不能吃晚餐,他们就不能忍受你的能量需求。另外,也有很多缺点,所以“午后无...

  • 13283476345古代人所推崇的过午不食,放在白天生活明显拉长的的现代还适用么?
    白炕屠一、古代人所推崇的养生便是过午不食,而这是比较适合古人的方法,但放在现代已经不适用了。因为古人凌晨四五点就起床了,他们劳作都是在白天,早上吃一顿,过午吃一顿,傍晚六七点就休息了,没有夜生活,形成了一天两顿的习惯。但是现在我们的作息习惯已经大不香同,很多年轻人十二点之后还不睡,还在...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