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是怎么死的?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袁崇焕是怎么死的 a,战死 b,老死 c,凌迟 d,病死~

凌迟处死,主要原因是放清军入关(莫须有的罪名),其实擅杀毛文龙才是朝廷和崇祯皇帝疑惧的主要原因。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生于广东东莞石碣,祖籍广西梧州(籍贯争议 )。明朝末年蓟辽督师。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
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了京都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袁崇焕最终被朱由检以通敌叛国罪处以凌迟。
袁崇焕作为抗清名将,是一位争议较大的人物,被处死后明朝百姓争相抢食他的肉,而到了清乾隆时期,又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赞赏。袁崇焕受到的评价褒贬不一。

杀毛文龙
崇祯二年(1629年),袁崇焕以东江毛文龙虽然能牵制后金军,但毛文龙耗费的钱粮实在太大,袁崇焕上书请求让朝廷派人来管理毛文龙部的军饷,毛文龙不喜欢有文官监制着自己,于是上书争辩。而后毛文龙前来拜谒袁崇焕,袁崇焕以上宾之礼接待毛文龙,毛文龙也不谦让,袁崇焕于是决定杀掉毛文龙。
同年五月,袁崇焕以阅兵为由去见毛文龙,毛文龙设宴与袁崇焕喝酒,俩人常常喝到半夜,毛文龙没有觉察到袁崇焕的来意。袁崇焕提议更改军营制度,设置监察官员,毛文龙对此建议感到不高兴,袁崇焕用回乡来打动他,毛文龙说:“我向来有这个意思,但只有我知晓辽东的事务,辽东的事情解决后,朝鲜衰弱,可以袭击占有。”袁崇焕对毛文龙的回答感到不高兴。
而后袁崇焕邀请毛文龙观看将士射箭,预先在山上设置好帐篷,令参将谢尚政等率兵埋伏在帐外。毛文龙到了之后,他的部下没能入内。袁崇焕说:“我早晨就走,你担当海外的重托,请受我一拜。”毛文龙回拜之后俩人开始登山。路上袁崇焕问随从官员的姓名,大多都是姓毛的。毛文龙说:“这些都是我的孙子。”袁崇焕笑着说:“你们在海外长久劳累,每月禄米只有一斛,说来痛心,也受我一拜,请为国家尽力。”众人都叩头道谢。
袁崇焕接着说几件毛文龙违法做的事,毛文龙与其争辩,袁崇焕厉声斥责毛文龙,下令将毛文龙的冠服去除并捆绑起来,毛文龙表示不服,袁崇焕于是列数毛文龙的十二条罪状,拿出尚方宝剑,将毛文龙斩杀。
袁崇焕杀了毛文龙之后,害怕他的部下叛变,于是增加他们的饷银,但是岛上的人没有主帅,人心背离,难以使用,而后会导致叛离。袁崇焕上书给明廷:“东江镇是牵制敌人所必须依托的。现确定两协的编制,马军十营,步军五营,每年饷银四十二万,米十三万六千。”皇帝朱由检对兵员减少军饷却增加的事情感到疑虑,但是一看是袁崇焕奏请的,也就答应了他。

下狱处死
但后金军退兵后,袁崇焕却被治罪。当初后金军进入的关口是属于蓟辽总理刘策所管辖,而袁崇焕得知后金军入关,直逼京城,于是千里迢迢赶来救援,自认为有功无罪,但是朝中大臣却有很多人认为是袁崇焕放清兵入关,于是纷纷诽谤袁崇焕与后金军有勾结,朱由检对此也很怀疑。此时后金军也设计离间,说袁崇焕与后金军有秘密约定。十二月,朱由检将袁崇焕下狱。
魏忠贤遗党王永光、高捷、袁弘勋、史褷等人想趁机给魏忠贤报仇,以擅自与后金军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定袁崇焕死罪,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

袁崇焕(1584—1630),明军事家。字元素,广西藤县人,祖籍广东东莞。万历进士。天启二年(1622年)任兵部主事,单骑出关,考察形势,还京自请守辽。他筑宁远(今辽宁兴城)等城,屡次击退后金(清)军的进攻。六年获宁远大捷,升授辽东巡抚。次年获宁锦大捷,皇太极又大败而去。被崇祯帝授兵部尚书衔,督师蓟辽。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军绕道自古北口入长城,进围北京。他星夜驰援,因崇祯帝中反间计,以为他与后金有密约,被冤杀。
明朝宦官魏忠贤是个大奸臣,他把明朝朝政闹得乌烟瘴气,后金大汗努尔哈赤趁机不断在辽东进攻明军。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亲自率领13万大军,渡过辽河,进攻宁远,并致书袁崇焕要他投降。
此时,守在宁远周围几个据点的明军都已经撤走,宁远城只剩下1万多兵士,处境十分孤立。但是袁崇焕毫不畏惧,他写下誓死抗金的血书,激励将士们。接着,袁崇焕命令城外百姓全部带了粮食、用具撤进城里,把城外的民房烧掉,叫后金军队来了没有粮食和掩体的地方。他向城里的官员分派了任务,有的管军粮供应,有的清查内奸。他还发信给山海关的明军守将,如果发现宁远逃回关内的官兵,就地处斩。
努尔哈赤见袁崇焕不降,便指挥军队猛攻宁远。明军枪炮药罐擂石齐下,袁崇焕死战不退。随后他又下令动用早就准备好的大炮,向后金军发射,击毙不少后金兵士。
后金军队连续攻城两日,都不能得手,加上努尔哈赤受了重伤,不得不下令撤退。袁崇焕乘胜杀出城去,一直追赶了30里,才得胜回城。努尔哈赤回到沈阳重伤而死,他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接替他做了后金大汗。
宁远之战是明金交战以来明军所获得的第一次大胜仗。它制止了后金对关内的进攻,稳固了明朝宁锦防线。遭疑被害
公元1627年,明熹宗死,崇祯帝朱由检即位。朱由检早就看不惯魏忠贤,他一即位,就宣布了魏忠贤的罪状,把魏忠贤充军到凤阳。魏忠贤在半路上自杀。他又把袁崇焕召回朝廷,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给其尚方宝剑,负责指挥整个河北、辽东的军事。
袁崇焕重新回到宁远,选拔将才,整顿队伍,军纪严明,士气振奋。东江总兵毛文龙作战不力,虚报军功,不服从袁崇焕的指挥。袁崇焕使用尚方宝剑,把毛文龙杀了。
第二年10月,皇太极率领几十万后金军,从龙井关、大安口绕到河北,直扑明朝京城北京。
袁崇焕得到情报,带着明军赶了两天两夜,到了北京,顾不上休息,就和后金军展开激烈的战斗。其他地区的明军,也陆续赶到,投入战斗。
后金军突然进攻北京,引起了全城震动。一些魏忠贤的余党趁机散布谣言想除掉袁崇焕,说这次后金兵绕道进京,完全是袁崇焕引进来的。
崇祯帝本来是个猜疑心极重的人,听了这些谣言,开始怀疑袁崇焕。再加上一个从金营逃跑回来的太监,密告说袁崇焕和皇太极已经订下密约,要出卖北京,崇祯帝便深信不疑。
这个太监被后金军俘虏去以后,被关在金营里。有天晚上,太监半夜醒来,听见两个看守他们的金兵在外面轻声地谈话。
一个金兵说:“今天咱们临阵退兵,完全是皇上的意思,你可知道?”
另一个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一个又说:“刚才我就看到皇上一个人骑着马朝着明营走,明营里也有两个人骑马过来,跟皇上谈了好半天话才回去。听说那两人就是袁将军派来的,他已经跟皇上有密约,眼看大事就要成功啦……”
姓杨的太监偷听了这番对话,趁看守他的金兵不注意,偷偷地逃了出来,赶快跑回皇宫,向崇祯帝报告。崇祯帝听了信以为真而把袁崇焕逮捕,第二年袁崇焕被害。其实,这个情报完全是假的。两个金兵的谈话是皇太极预先布置的。
皇太极用反间计除了对手袁崇焕,退兵回到盛京。
崇祯帝对内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在抗击后金战争中又自坏长城,促成明王朝灭亡。而袁崇焕的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和保卫关外地区、保护当地人民的功业,则将永远受到后世人民的称颂。

  基本可以认定是假的,如果细心的人就不难发现反间计的情节与三国演义蒋干盗书一节很是相似,而此书恰是皇太极之流最爱看的。
  反间计的说法记载于明史上,明史是以张廷玉为首的汉官所著,是为了丑化崇祯和歌颂儒教代表袁崇焕,儒林特别强调“愚昧”的崇祯中了皇太极“反间计”,似乎袁崇焕被杀完全是皇太极太聪明而崇祯太愚蠢,袁崇焕被杀是冤枉的。请注意下述袁崇焕被杀罪名,里面根本没说袁崇焕是清朝间谍的罪名。事实是,崇祯自己也曾经议和,也给了袁崇焕议和的权力,袁崇焕被杀根本不是因为所谓的反间计。就算袁崇焕是清朝间谍,也不过增加一个被杀的理由而已,袁崇焕证据确凿的罪过已经足够被杀了。
  袁崇焕凌迟的罪名的大致意思是,袁夸口五年平辽,过了一年多反而给清兵直逼京城了,崇祯上任初期心气极高,辛辛苦苦筹措一年多结果得到了最坏的结果,他气得七窍生烟。 说明崇祯看不惯袁在辽东的作风。杀了毛文龙后,袁的确无人能制了,这个让崇祯暗自担心。欺隐可能是崇祯认为袁在粮饷上跟他玩花样,东江兵减饷粮反增。 私自和后金议和加私杀毛文龙。袁崇焕得警后入关回援,十一月初十到蓟州,上疏说“严备拔哨,力为奋截,必不令越蓟西一步。”然而还是给清兵直打到北京城下。袁在城下打了一仗后便休养生息,崇祯以为袁是在蹑后纵敌,存心不战,以此要挟。 刘策等领兵回防,袁令其还守密云。这个是战略部署,崇祯认为袁存心遣散援兵。 携喇嘛坚请入城。崇祯以为袁要入城逼宫。
  袁崇焕此人很难评价,在历史上算是重要人物,但说是民族英雄有点悬,他实际能力及功绩远达不到民族英雄的标准,连孙承宗也比不上,且这称号是由百多年后以吹牛出名的乾隆所封。
  说实话,就我个人觉得他确实该杀,先是矫诏用尚方宝剑杀了东江总兵毛文龙(英雄,相当今天军区司令,别被鹿鼎记误导,且尚方宝剑他也有),使满清无后顾之优(毛驻扎皮岛,牵制了满清大量兵力),从而绕道蒙古,下京师,掳民百余万,京师百姓多家破人亡,恨其入骨,生啖其肉。

问题是袁崇焕说必不令敌过辽西,但人家打到都城底下。谁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人口不到二十万的满族能过山海关。所以皇帝认为袁有负重托,杀之以泄民恨

从袁崇焕被缚之日起,袁狱之曲直就众说纷纭。袁氏门人程本直撰有《矶声》、《漩声》,袁氏友人余大成撰有《剖肝录》,为袁崇焕鸣冤叫屈。而明末史籍则多认袁崇焕咎由自取:他自知无法兑现五年之内平辽的承诺,所以决意与后金通款;但又害怕毛文龙干扰其事,所以擅杀毛文龙,以取信于皇太极;为了逼迫崇祯接受和议,又纵后金兵入关。且看以下史籍记载:

“五月庚戌,袁崇焕至双岛,毛文龙进谒,慰劳甚至。戊午,矫制杀文龙。崇焕自出都门至宁远,专主款;於宁远捷后,即令番僧往清军中唁问,意欲议和。会罢归,未就。迨再出,陛见日,许上五年复辽;既而惧上责效,欲复修款议。恶文龙扰之,乃决计斩文龙……”(《崇祯实录•卷二》)。

“戍午,督师袁崇焕杀平辽将军总兵官左都督毛文龙于双岛。崇焕自出都门,至宁远,专主款。初,崇焕于宁远捷报后,即令番僧往唁奴虏,意议和,会罢归,未就。再出,无以塞五年平胡之命,声言折冲,虑毛文龙泄其计,是身入岛诱文龙至,……命水营都司赵可怀以尚方剑斩之。” (谈迁:《国椎•卷九十》)。

“初,天启间,崇焕抚辽东,遣喇嘛僧馏南木座往建州主款,会罢归,未就。至是再出,无以塞五年平辽之命,乃复为讲款计。建州曰:‘果尔,其以文龙头来。’崇焕信之,且恐文龙泄其款计,遂身入岛诱文龙至……以尚方剑斩之。”(《明史纪事本末补遗•毛帅东江》)。

“先是降将李永芳,献策於大清主曰:兵入中国,恐文龙截后,须通书崇焕,使杀文龙,佯许还辽。大清主从之。崇焕答书密允,复以告病回籍,乃寝。至是,再任,思杀文龙,则辽可得。”(计六奇:《明季北略•卷四》)。

“崇焕既杀文龙,密报于清议和。清主大喜,置酒高会。”(计六奇:《明季北略•卷五》)。

“督师袁崇焕事,适当女直主(努尔哈赤)病死,崇焕差番僧喇嘛镏南木座往吊,谋以岁币议和。女直许之,乃曰:‘无以为信,其函毛文龙首来。’”(张岱:《石匮书后集•毛文龙列传》)。

“崇焕以女直主殂,差喇嘛僧往彼议和,杀毛文龙以为信物。”(张岱:《石匮书后集•袁崇焕列传》)。

“袁崇焕遣喇嘛僧吊老酋,因以款议未成,而崇焕去位。迨先帝初立,意在灭奴,召崇焕授兵柄。崇焕阳主战而阴实主款也,甚至杀东江毛文龙以示信。嗣先帝之不许,遂嗾奴阑入胁款,仍戒以弗得过蓟门一步,崇焕先顿甲以待。是夕敌至,牛酒犒劳。夜未央,敌忽渝盟,骑突薄城下,崇焕师反殿其后。先帝于是逮崇焕诛之,而款议再败。”(《徐石麒疏》,见谈迁:《枣林杂俎•仁集•款案》)。

“己巳四月,崇焕遣把总吴某、千总陈某使建州,以故辽人方君达来报二十四日阴谋,款索逋赏,且佯输彼情,约杀岛师毛文龙,许之,又告饥,遂令都司蒋文举开粜于高台堡,名赈熟夷也。边储始渴。寻用都司吴先计,犒军,矫杀文龙。” (谈迁:《枣林杂俎•智集•袁崇焕》)。

“文龙亦惮上英明,思自立功名,遂与□通诚,愿捐金二百万,易金、复二卫地,奏恢复功,邀上赏,已成约矣。袁崇焕以督师出,上召问,漫以五年□□为期,及履任,觇知毛有成约,阴遣喇麻僧啖以厚赂,冀解毛约以就袁。□最重誓约,坚持不可。喇麻僧曰,‘今惟有斩毛文龙,在辟不为负约,在我可以成功。’袁遂以阅兵为名,……擒文龙斩于辕门外。”(李逊之:《崇祯朝纪事》卷一)。

袁崇焕(1584年6月6日-1630年9月22日),字元素[1](《明史本传》),一说字自如(《黄尊素说略》),汉族。生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四月二十八日。
祖籍广东东莞,出生于广西布政使司梧州府藤县北门街。(一说袁崇焕出生于广东东莞,年十四随祖袁世祥,父袁子鹏迁至广西藤县)。
磔刑处死
明思宗(1610—1644)在崇祯二年(1629年)十二月初将袁崇焕逮捕入狱。囚禁审讯半年后,在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明思宗以“袁崇焕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及至城下,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罪名于三年八月碟(zhe)刑(分裂肢体)处死于西市,弃尸于市。行刑那天,袁崇焕毫无惧色,他被五花大绑,押上刑场,“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袁崇焕卒年四十七岁。(《石匮书》)。
世传清太宗皇太极(1592—1643)施反间计,捕捉两名明宫太监,然后故意让两人以为听见满清将军之间的耳语,谓袁崇焕与满人有密约,皇太极再放其中一名太监回京。明思宗中计,以为袁崇焕谋反;但是阎崇年等一些学者则倾向于认为明思宗杀袁崇焕是因为朝廷内阉党余孽的诬陷,皇太极的反间计只是袁崇焕落狱之因。
对反间计,《明史》袁崇焕传,记载:“会我大清设间,谓崇焕密有成约,令所获宦官知之,阴纵使去。其人奔告于帝,帝信之不疑。十二月朔再召对,遂缚下诏狱。”
《明季北略》则记载:“都中又喧言崇焕导虏入犯,上甚切齿。先是,虏出猎,掳我多人。中有二珰,上命侦崇焕者,亦被掳。虏视之,知为珰也,乃设一记,佯为袁遗书约犯边,答云:“知道了,多谢袁爷。”又佯惊云:“乃为珰闻,缚珰亟斩之!”又故遗一奴私放珰归。珰归,上其事。上再召崇焕入,即下诏狱。”
袁崇焕在行刑前,念出了自己的遗言:
一生事业总成空,
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
忠魂依旧守辽东。

明袁崇焕 (1584~1630)字元素,明广东东莞人。有胆略,好谈兵。万历进士,天启二年(1622)单骑出关,考察关外形势,还京后,自请守卫辽东。并筑宁远城(今辽宁兴城),以御清兵着绩。因获宁远大捷,清太祖努尔哈赤受伤死,官至辽东巡抚。次年获宁锦大捷,清太宗皇太极又大败而去,崇祯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崇祯二年(1629)后金军绕道自古北口入长城,进围北京,袁崇焕闻警星夜入援京师,但崇祯中后金的反间计,以为他与后金有密约,故被崇祯帝处死。

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因为他炮轰死了努尔哈赤。被崇祯皇帝利用一种最残忍的寸割刑法杀害了!


袁崇焕是怎么死的?视频

相关评论:
  • 14718982194袁崇焕死后百姓争食其肉 袁崇焕真的叛国通敌了吗
    杨若贾答:而且,行刑之时,北京数万百姓,争相围观行刑过程,痛骂袁崇焕通敌叛国,人人争食其肉。面对愤怒的围观百姓,行刑之前,袁崇焕只是赋诗一首。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然后,袁崇焕慷慨赴死,被处以极刑。一边是视死如归的袁崇焕,根本无所畏惧,根本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误;另一边则是...

  • 14718982194作为明末抗清名将的袁崇焕,在凌迟处死的时候他的表现是怎样的?
    杨若贾答:凌迟处死在我国古代是一种非常严厉的惩罚,行刑的人会用一把非常锋利的小刀,然后一刀一刀的划在人的身上,一共会花好几千道,但是每一刀都不会致命,所以是非常折磨人的。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就有一位非常出名的将领袁崇焕就被崇祯皇帝处死,刑罚就是凌迟。袁崇焕在经历行刑的时候哀嚎声不绝于耳,...

  • 14718982194袁崇焕在真实的历史上是被谁害死的啊
    杨若贾答:名将袁崇焕之死 袁崇焕乃千古奇冤,冤死的.由于皇帝崇祯刚愎暴戾,而袁崇焕的性格是孤迂耿僻,再加上周围很多小人对他落井下石,又重中皇太极的”反间计”造成了袁崇焕之死.这么一个爱国人士却死在忠于自己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之手,明朝不灭才怪呢.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号自如。曾任兵部尚书...

  • 14718982194袁崇焕是怎么样被皇太极害死的
    杨若贾答:得知这个消息的袁崇焕心急如焚,请旨来不及,等待降旨需要时间,他迅速做出决定:立即发兵赶赴京师增援。3年前宁远大捷的当年八月,努尔哈赤因炮伤而死。袁崇焕想更多地了解后金虚实,便派出使者前往吊唁。他还向皇太极提出了议和的建议,目的在于争取更长的时间备战。皇太极也派遣使者来见袁崇焕,就议和一事提出种种条件。

  • 14718982194崇祯帝怎么冤杀了袁崇焕?
    杨若贾答:崇祯三年,镇守边关的辽东巡抚袁崇焕,因为谋判罪被崇祯帝处死,家人被流放。后世很多观点认为,崇祯帝这是自毁长城的行为,袁崇焕死得太冤。崇祯帝尽管是亡国之君,但并非昏庸之帝,他为何要杀为朝廷卖命,抵抗清军的袁崇焕呢?原因一:袁崇焕在崇祯帝面前吹大牛 崇祯帝尽管算是明君,但也有非常明显的缺点,就...

  • 14718982194抗金大将袁崇焕为什么被皇帝处死?
    杨若贾答:其实呢,明朝历代在辽东前线抗金的将领,大多与女真有或多或少的书信或使节来往。有时候打来打去,有时候互相对峙,就和议。这是很正常的事。但袁崇焕恰好碰到了一个不太好伺候的皇帝:崇祯。崇祯这个人的性格本身就有点那个,怎么说呢,就是崇祯的性格不够豁达,多疑。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袁崇焕杀了...

  • 14718982194袁崇焕一代名将,被凌迟处死,为何围观群众争着要吃他的肉?
    杨若贾答:后来皇太极使了一定的手段用了反间计,让朱由检觉得袁崇焕和后金有着什么不好的事情,所以就将袁崇焕给凌迟处死了。袁崇焕明明一心都在为着当时的明朝打算,而且为了明朝付出了自己的一切,最后反而会被明朝的皇帝所怀疑,这样使得袁崇焕的内心真的是十分的难受。不得不说他死的时候被凌迟了3000多刀,真的...

  • 14718982194被骂“卖国贼”的袁崇焕死得到底有多惨?
    杨若贾答:袁崇焕的死不只是惨,还可以说很憋屈。我国的古代王朝,似乎每个王朝的末期时,都是事件多发的时期。明朝末期,就是如此,内有农民起义,外部有后金政权的虎视眈眈。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当时明朝大将的袁崇焕却被杀了。袁崇焕之死在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领导者皇太极率兵数十万进攻大明,而且...

  • 14718982194袁崇焕为何惨遭凌迟而死,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杨若贾答:袁崇焕之所以会被凌迟处死,主要是因为他手上的权力太过于庞大,使得皇帝对他产生了忌惮的心思,同时他在作出决定的时候,并没有向皇帝汇报。不仅先斩后奏杀了毛文龙,同时又采取关门打狗之策放敌人入关。1、先斩后奏杀毛文龙毛文龙是当时明朝在关外的一个总兵,虽然说他的职务很高,但是他手上的兵力却不...

  • 14718982194袁崇焕被害是怎样的典故?
    杨若贾答:可是万万没想到,宁锦大捷的最大功臣袁崇焕却被阉党污蔑为“暮气深重”而罢了官。这年八月,明熹宗死了,他的弟弟朱由检即位,就是崇祯皇帝。崇祯帝想有所作为,除掉魏忠贤后,又重新起用袁崇焕督师辽东。 皇太极深知袁崇焕有胆有识,既佩服,又十分嫉恨,如果不除掉这个劲敌,他就达不到进军关内的目的。于是,他想出一条...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