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六部和二府三司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宋朝二府三司制区别~

一、目的不同
1、唐朝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主专制。
2、宋朝二府三司制:加强对内控制。
二、特点不同
1、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在于分散了丞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把相权“一分为三”,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相牵制和监督,提高决策正确性和行政效率;同时,又将尚书省权分六部,即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加强了皇权与中央集权、削弱了相权;中国官职的重大改革,历代基本沿袭。
2、宋朝二府三司制:二府制的特点就是文武分权;使得军、政、财三权分立,互不统属,从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君主专制。

三、内容不同
1、唐朝三省六部制:隋唐的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长官称为宰相;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宋朝二府三司制:以掌管军事的枢密院(西府)和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政事堂、东府)共同行使行政领导权,并称为“二府”,为当时最高国务机关;将财政大权从宰相手中分割出来而设置了三司。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唐代三省六部制
百度百科-宋二府三司制

两府三司制和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两种重要的政治制度,它们之间有一些联系和区别。
两府三司制是宋朝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其中“两府”指的是枢密院和中书门下,枢密院主管军事,分兵部权力,而中书门下相当于政事堂,分宰相权力。“三司”则是指度支、户部和盐铁三司,负责财政、税收和盐铁专卖等方面的事务。这种制度的特点是行政、军事和财政三权分立,互相制约,以达到权力平衡的目的。
三省六部制是唐朝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其中“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而“六部”则是尚书省下的六个部门,包括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这种制度的特点是三省之间互相制约,六部之间各有所司,分工明确,互相协调。
可以看出,两府三司制和三省六部制在制度设计上有一些相似之处,例如行政、军事和财政的分立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和制约。然而,两府三司制中的“两府”指的是两个最高的行政机构,而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则是指三个中央政府级别,这种制度设计上的不同也会影响到它们在实际运作中的差异。
总的来说,两府三司制和三省六部制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它们之间有一些联系和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区别和差异。

“三省六部”是隋朝以及唐朝前期的中央政治制度,中后期为“中书门下体制”。“三省”是指的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这是最高的三个行政机构,其中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由中书省下行的以及由下级上行的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长官上午在政事堂共同议事,下午各回各部处理本部事宜。六部指的尚书省下分的吏、户、礼、兵、刑、工六个部门。基本上把全国的事情分为这六类,每部下面再细分为四个司。所以也有“三省六部二十四司”的说法。
附一张图说明:

这个制度从魏晋时期开始萌芽,到了唐朝前期基本定型,但是自高宗以及武后开始,国家出现各种原有的制度无法解决的新问题,玄宗朝更加突出。比如说要整治漕运,按理说应该由工部下边的水部司负责,但是水部司的长官人微言轻,无法统筹全局,就有可能命江淮转运使来临时兼任这个工作。就是说这个人的官是江淮转运使,但是做的是漕运的工作。他的“官”和“职”就发生了分离。开始还只是临时性的个别差遣需要,后来越来越常态化,经过五代到了宋朝就基本确定了,也就是宋朝的“官职差遣制”,即使神宗时进行改制也并没有改变这种现状。

而“两府三司”也同样是从晚唐五代发展过来的。两府指的是政府,也叫东府,指的是以同平章事为首的宰相班子,管理的是行政事务;以及枢密院,也叫枢府,以枢密使为首,管理的是军事事务。三司是负责理财的机构。
枢密使原来是晚唐时期的小宦官,负责机要文书的传递,由于任务比较重要,地位不断上升,到了五代,不再由宦官掌枢密,但是枢密使以及他所代表的这个班子却不断地发展壮大起来。尤其是五代,军权最重,宰相为首的文官只是摆设,枢密使为首的武人的力量远超宰相。宋朝初年,太祖太宗两朝,慢慢地把宰相又扶植起来,把原来掌握在枢密手中的权利又一点点地还给了宰相。
附一张图说明北宋初期的政治结构:

“三省六部制”和“两府三司制”相比,前者是注重程序,把一件事分成若干阶段,由各个层级的不同部门来依次处理;而后者则是注重具体的事务,由不同的机构来处理不同的事情。

作者:宋梦梁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146693/answer/32034211




在宋代,三省只是名义存在,但是就等于同为一省。同时由于枢密院、三司的设立,宰相的军权、财权被剥夺,三省制度名存实亡。




三省六部和二府三司视频

相关评论:
  • 15520398578三省六部和二府三司
    孙咱砍“三省六部”是隋朝以及唐朝前期的中央政治制度,中后期为“中书门下体制”。“三省”是指的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这是最高的三个行政机构,其中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由中书省下行的以及由下级上行的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长官上午在政事堂共同议事,下午各回各部处理本部事宜。...

  • 15520398578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宋朝二府三司制区别
    孙咱砍1、唐朝三省六部制:隋唐的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长官称为宰相;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2、宋朝二府三司制:以掌管军事的枢密院(西府)和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政事堂、东府)共同行使行政领导权,并称为“二府”,为当时最高国务机关;将财政大权从宰相手中分割出来而...

  • 15520398578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宋朝二府三司制区别
    孙咱砍1、唐朝三省六部制内容: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其长官被称为宰相。尚书省下辖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2、宋朝二府三司制内容:二府指的是掌管军事的枢密院(西府)和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政事堂、东府),共同行使行政领导权。三司则是将财政大权从宰相手中分割...

  • 15520398578唐朝有二府三司制吗?与北宋的二府三司制一样吗?北宋的二府
    孙咱砍在探讨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时,常有提及的“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两府三司制”等术语,用以概括不同朝代的政治架构。这些表述虽能大致描绘时代特征,却易于忽略制度的动态变化。本文将聚焦于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与北宋的“两府三司制”,深入分析两者的异同与制度演进。“三省六部制”始于...

  • 155203985781古代朝政有几个部门
    孙咱砍3. 三省六部制在西汉以后逐渐形成,中书省和尚书省在西汉时期基本确立,东汉时期短暂废除中书省,三国时恢复。4. 门下省是在晋朝首次建立的,南北朝时期继续沿用,到晋朝时期三省制度基本成熟,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政治制度。5. 宋朝的政府机构有“二府三司”,“二府”指的是枢密院和政事堂,而...

  • 15520398578宋朝二府三司是怎么回事宋朝没有尚书省
    孙咱砍1、宋朝“二府三司”,实际上是替代了隋唐以来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的名称依然存在,但是只剩下一个空架子,职权被新的部门接手了。“三省六部”的官职也依然存在,但只是用于计算工资等级的“本官”,不代表你拥有对应的权利。2、唐承隋制,发展延续了“三省六部制”。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 15520398578解释一下宋朝有三省和二府三司
    孙咱砍原来的三省则慢慢成了空头部门。这一倾向在五代更加严重,到北宋时演变成了寄禄、差遣系统。以寇准为例,在澶渊之盟时本官是兵部侍郎(这是在三省系统以下的)参知政事(这是二府中政事堂中的官职)所以说宋朝早期在形式上仍然存在三省六部,但权力都归政事堂、枢密院和三司使这二府三司了。

  • 15520398578秦朝三公九卿制,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制,各自的职能?
    孙咱砍隋唐的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长官称为宰相。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尚书省职责为执行,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尚书,六部分理...

  • 15520398578隋唐宋中央官制的演变
    孙咱砍隋唐演变成三省六部,宋朝二府三司。隋、唐时期专制集权中央政体趋于完备,建立起以皇帝为中心的三省六部制。“唐初,始合三省,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奉行”。三省长官具有宰相之职,形成三省分工明确,又相互牵制的机制。这是行政制度的重要变化。尚书省是中央行政管理的中枢,下辖六部二十四司。...

  • 155203985781古代朝政有几个部门
    孙咱砍宋朝:二府三司 “二府”为枢密院、政事堂;“三司”为度支、户部、盐铁。以掌管军事的枢密院(西府)和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政事堂、东府)共同行使行政领导权,并称为“二府”,为当时最高国务机关。宋代设“中书门下”掌握实权,但仅有民政权,设于内堂,称政事堂,是中央的行政机构,长官为...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