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逻辑思维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对联的规则及对联逻辑思维~

一、对联与春联
对联,从唐代形成至今已逾一千三百余年,它从最初的单一形式——春联,发展到有数十种类型,作为社会交往和文化交流的手段和方法,已为人们所接受。众所周知,春联的最初形式,是写在桃符板上的吉祥话,在春联没有张贴在门上之前,对联是以“楹贴”形式,早就流传在唐代社会文化交往之中了。根据清朝梁章钜所著《楹联丛话》载:“春联始于后蜀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贴春联的习俗产生于五代,是有史可查的。据《风俗演义》载,黄帝书称:上古之时,兄弟二人,曰“荼”,曰“郁”,住度朔山上桃树下,简百鬼,鬼妄榾人,授以苇索,执以食虎。于是,县官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索虎画于门,效前事也。《括地志》上说:桃山有大树,盘屈三千里。上有金鸡,日照则鸣;下有二神,一名“郁”一名“垒”,并执苇索以伺不祥之鬼,得则杀之。

民间的桃符给对联提供了形式。这样,内容与形式结合,春联就应运而生了。

春联产生在五代,那么五代之前,有没有以其他楹联形式来作为文化交往的方式呢?据《对联杂志》一九八六年二卷二号吴直雄同志对对联起源的论述,认为对联产生在唐代或唐以前。他以唐人酒令为例,如:

马援以马革裹尸,死而后已;
李耳指李树为姓,生而知之。

鉏麂触槐,死作木边之鬼;
豫让吞炭,终为山下之灰。

这两则唐人酒令的修辞手法,都是很高深的,可以说是标准的对联,它对仗、平仄,韵律标准,都是完美的。像这样富有哲理的趣对,没有深厚的文学基础,是无法写出的。根据现有的大量对联史料,在很大程度上,对联是从唐诗派生出来的,为数众多的集句联,是从唐诗对偶句中遴选出来的,事实上唐诗与对联是“一体”两用,即整篇(首)称“诗”,摘出对偶句来单独使用称“联”,集诗句联,是文人雅士用作社会文化交往的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当时,甚至没有人将它作为实用文体,写在商店里(即后来的行业联)和刻在或挂在古迹上(即后来的名胜联)。在唐代对联被称为楹帖或对句。在五代以前的各种典籍中,没有“对联”这个名词。被后人习称为春联之祖的五代后蜀主孟昶,将楹帖写在桃符上,春联才正式问世。

二、对联的分类、规范与创作方法
对联的分类
清朝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把对联分成十个门类,即故事、应制、庙寺、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杂缀。民国年间出版的《楹联集成》将对联分成二十个类别,即庆贺、哀挽、廨宇、学校、商业、会馆、祠庙、寺院、剧场、第宅、园墅、岁时、名胜、投赠、香艳、集字、集句、滑稽、白话、杂俎。这两种分类方法都是以实用范围来划分的,但后者比前者类别分得更细。如果按对联的文字结构、修辞技巧、逻辑关系来分类,就有四、五十种。例如:

1.对偶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等。

2.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用字技巧: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等。

4.逻辑结构:并列、转折、选择、因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一步发达,对联的科目将会更多,更为齐全和完善。

对联的规范与创作
顾名思义,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对联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复杂,形式多样,对仗、平仄亦要求严格,本书将根据对联的规范,讲述与解析创作方法,供学撰联者参考。

窃国大盗袁世凯,在攫得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做起了他的皇帝梦,但还没有等到袍笏登场,就一命呜呼了。他死后有人送了他一副挽联,联曰: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从字面上看,这副联并没有什么恶意,但仔细一读,上联为五字,下联为六字,这副挽联对不起来呀!有一个执事者看出了其中端倪,他暗暗对丧主说:这副挽联用意不善,是说我们袁公对不起人民啊!

这则小故事说明了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三、汉语四声与对联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必须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如按《佩文韵府》音韵标准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平声列为“平”,上、去、入都归纳进了“仄”。按北京语调,则分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样一来,平声字多了,没有“入”声,把一部分去入声字归入了平声,这是学习撰联的同志值得注意的。古来有很多语言学者对古汉语四声,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如释真空在《玉钥匙歌诀》一书中,作了如下的分析:

1.平——平声平道莫低昂。读时发音平和、尾音长,有余韵。
2.上——上声高呼猛烈强。读音响亮,声音短促,无尾音。
3.去——去声分明哀远道。去声读音宛转,尾音短,高昂。
4.入——入声短促急收藏。入声读音质朴而急,收音短促,低沉,无尾音。

一般说来,平声字音平和,有较长的尾音。仄声字尾音短促,或者无尾音。近代语言学家刘半农先生,首先肯定了释真空对于古汉语四声的分析是正确的。半农先生又根据自己的研究所得,作了补充,他说:“平声平去,曲折最少,习称为平衡调。上去两声曲折最多,或上升,或下降,或降升,或升降。应为非平衡调。入声最短,称促调。”半农先生的论述,简单而明了。张世禄先生更为简要地将平上去入四声,分成两大类,平声是长音步所在,仄声是短音步所在,平仄主要是长与短的区别。笔者还认为,古汉语四声,除了有长音步和短音步之分外,读音高低也是大相径庭的,如以:“东董冻笃”为例,从平声起,音阶逐渐升高,至去声达到顶峰,亦即第三声读音最高。入声一落千丈,音量低短而简捷。简言之: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上列散论,只是一般方法,读者可在学习和实践中再行验证。

为了练习辨别四声的本领,古人列举了如下三十二个字,作为平仄基本知识锻炼的文字,只要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些字的平仄,那么其他字的平仄,就可触类旁通,一读即知了。

1.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字按次序分别为:入去平去上入入入上入。
2.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字的平仄分别为:入入上平去上平平平上。
3.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字分别为:上上平上平上上去平上入上。

以北京语调来标注汉语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都是从古汉语的四声演变发展而来,人们在断定对联平仄时,还习惯地以古汉语四声作为标准。现在除了校正发音以外,很少用现代汉语的四声来作对、写诗、填词。但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的四声,终究为人们所接受。

4.必须知道:有些汉字,历来是平仄互用,可作平声,也可作仄声,如看、教、为、思、傍……略举数例如下:
(1)“看”作平声:日用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看”作仄声: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3)“教”作平声:樱杏桃榴次第开,故教一一傍窗栽;毵毵竹影依依柳,分得清阴入户来。
(4)“教”作仄声:粉笔生涯亦快哉,因材施教育良材;满园桃李生机鬯,化雨春风次第开。
(5)“为”作平声: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6)“为”作仄声:本为汉王建大功,未将自我置胸中;早知兔绝终烹狗,悔不淮阴坐钓终。

四、对联的词组结构

对联除要求押韵和对仗外,词组和结构也是有一定规则的。如:

摇红;
涤翠。
(单组,二字结构)

谦受益;
满招损。
(单组,三字结构)

知足常乐;
能忍自安。
(单组,四字结构)

栀放同心结;
莲开并蒂花。
(单组,五字结构)

丛桂一枝香满;
昆山片玉连城。
(复组,六字结构)

春江桃叶莺啼湿;
夜雨梅花蝶梦寒。
(复组,七字结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复组,八字结构)

把古往今来,重新说起;
将悲欢离合,再叙从头。
(复组,九字结构)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复组,十字结构)

四万青钱,明月清风今有价;
一双白璧,诗人名将古无俦。
(复组,十一字结构)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复组,十二字结构)

对联上下联的词组和结构,应保持一致和统一,上联是动宾结构,下联也就必须是动宾结构的词组,如“摇红;涤翠。”上联是偏正词组,下联也必须以偏正词组与之相对,如“同心结”与“并蒂花”,就是相同的词组结构。在谋篇布局对联词组时,一定要注意上下联的词组结构必须相同,这亦是对联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规则。

五、对联的起句规则

对联的起句有仄起和平起两种规则,与律诗相同,对联的第二个字为“仄”声的称为仄起,第二字为“平”声即为平起。如:

五言联仄起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 ○○●●○

仄起式上联第二字用仄声,下联第二字用平声。

五言联平起式:

功高斯不伐;理定自无争。
○○●●○ ●●●○○

六言联仄起式:

海内文章第一;朝中宰相无双。
●●○○●● ○○●●○○

六言联平起式:

月明别枝惊鹊;风清半夜鸣蝉。
●○●○○● ○○●●○○

七言联平起式:

留春不住登城望:惜夜相将秉烛游:
○○●●○○● ●●○○●●○

七言联仄起式:

一幅湖山来眼底;万家忧乐注心头。
●●○○○●● ●○○●●○○

八言联平仄规格,仄起大都是四四断句,或三五断句,如:

梅芯花开,香分座上;
○●○○ ○○●●
兰芽日长,秀毓阶前。
○○●○ ●●○○

回天地,琼田千顷绿;
○○● ○○○●●
漾东风,小苑万花红。
●○○ ●●●○○

八言联平起式:

酒能成事,酒能败事;
●○○● ●○●●
水可载舟,水可覆舟。
●●●○ ●●●○

九言联仄起句式: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
○●●○●●○●●
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

九言联平起句式:

塞翁失马,又岂知非福;
●○●● ●○○○●
郑人覆鹿,只浑欲是真。
●○●● ●○●●○

十言联大致采用四、六骈文体格式: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
○●●○ ●●○○●●
阶崇万级,俯临千幛奇观。
○○●● ○○○●○○

十言以上的长联,除平仄要求外,每一断句的最后一个字的平仄也要协调。如下文例句的这副对联,除每个断句平仄协调外,上下联每一个字,平仄都很工稳。
此地可停留,剪烛西窗,偶话故乡风景。剑阁雄;峨眉秀,巴山曲,
○    ○      ●   ○   ●   ●    
锦水清涟,不尽名山大川,都来眼底;
○ ○    ●

入京思献策,扬鞭北道,难忘先哲典型。相如赋,太白诗,东坡文,
●    ●      ○   ●   ○   ○    
升庵科第,行见佳人才子,又到长安。
●  ●    ○

六、对偶实例

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法,对联的最根本要求就是对偶严密。

一字属对法

天类:
风,日,霜,月,烟,雾,雷,雹,春,夜,年,暑。
雨,云,雪,星,露,霞,电,虹,夏,朝,岁,寒。

地类:
山,石,河,海,城,邑,乡,路,溪,沼,波,岸。
水,泉,井,江,市,田,野,桥,谷,池,浪,滩。

人伦:
男,祖,妻,弟,宾,圣,农,死,穷,面,头,目,身,智,孝。
女,孙,子,兄,主,贤,士,生,富,心,足,眉,手,愚,忠。

物类:
冠,带,珠,斗,刀,剑,灯,帐,茶,草,松,杏,梅,马,禽。
履,衣,玉,升,尺,枪,镜,帘,酒,花,竹,桃,菊,牛,兽。

二字属对法

天文类:
春风,白日,风剪,三星,煮雪,雷鼓,花朝,九夏,丁年,菊月。
夏雨,青天,月轮,十雨,餐霞,雨铃,谷日,三冬,午夜,梅天。

地理类:
山腰,蜀道,黄浦,榆关,济北,金井,岐山,剑阁,西江,雁门。
水腹,秦关,赤城,梓里,淮南,玉溪,渭水,炉峰,北海,鸡泽。

人伦类:
桥父,荻母,茶神,奇侠,农夫,织女,红玉,白眉,云鬓,口禅。
芥孙,梅妻,酒圣,逸民,士子,针神,绿珠,黄发,雪肤,牙慧。

器物类:
缁衣,衾角,琉璃,玉杯,红笺,棘矢,秧针,芍药,鹦鹉,吴牛。
赤舄,帐眉,琥珀,金珥,白简,桑弧,稻剑,茶蔗,鹧鸪,蜀犬。

三字属对法

天文:
风吹花,月移栏,看花日,烟初散,含宿雨,嫩霜寒,桐花雨,月满湖,歌风曲,彩虹垂,清和月,百六辰。
日照树,云出岫,斗草天,露未乾,带朝霞,香雾湿,楝花风,星临户,咏雪诗,晴日映,料峭天,重三节。

地理:
山有色,水如烟,榆塞外,十二衢,松菊径,杏花村,波澜阔,傍山城。
水无声,涛似雪,柳城东,三千界,薜萝泉,桃叶渡,岛屿深,临水泽。

人伦:
花君子,子象贤,丸熊母,入幕宾,弹冠客,赤松子,颖士奴,贤避世,气吐云,腰舞柳。
酒圣人,孙绳武,挽鹿妻,升堂客,进履人,黄石公,康成婢,士居贫,心捧日,舌生莲。

器物:
芙蓉带,挂壁冠,金步摇,珊瑚网,楼青笔,流星矢,花阴浅,玉关柳,蔷薇露,越瓜凉。
薜荔裳,寻山屐,玉条脱,琥珀杯,飞白书,偃月刀,草色深,金井梧,茉莉霜,吴藕嫩。

四字属对法

天文:
风吹槛外,渡口绿烟,春风舞柳,踏雪溪桥,微雨淡云,有风伏热;
月照窗前,溪头红雨,夏雨喧荷,迎风水榭,晓风残月,无雨冬晴。

地理:
万顷波光,埋盆作池,绕城水绿,风皴麦浪,三径苔痕,山色迎眸。
千山雨意,叠石成嶂,排闼山青,雨洗松岚,一庭树影,水声入耳。

人伦:
男羁女角,舍肉胎母,谢隐东山,才储国器,苏妇题图,白手成家,舌翻三寸。
妻织夫耕,含饴弄孙,韩瞻北斗,寿冠耆英,宓妃赠枕,丹心报国,肠荡九回。

器物:
冠裳毕集,舞扇歌衫,屏围芍药,紫云割砚,跃马横戈,菊泉汲酒,黄菊吟诗,霜侵橘熟,花鸟和风,狐知集腋。
履舄交加,耕蓑钓笠,帐暖芙蓉,红雪飞笺,闻鸡舞剑,槐火烹茶,紫芝作饵,雨绽梅肥,草虫冷露,象戒焚身。

五字属对法

天文:
日照花为锦;风吹柳似丝。
凉风桑叶岸;细雨菊花天。
雪尚晴时积;星从曙后孤。
水高春雨足;山杂夏云多。
暮烟明月黯;残雨夕阳收。
细雨重阳菊;和风上巳兰。
晴窗逢谷日;雨径记花朝。
蝉催残暑去,雁带早凉来。

地理: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山昏函谷雨;水落洞庭波。
白水千层浪;青山一片云。
云堆山径仄;雨涨石桥平。
天势回平野;河流入断山。
江声通白帝;山势入青羌。
岫石苔缘绿;江村叶落黄。
山家潜豹雾;海国靖狼烟。

人伦:
旧谊酬宾主;新妆拜舅姑。
鸡鸣修子职;燕翼贻孙谋。
北漠孤臣梦;南陔孝子心。
宦游妻子远;乡梦弟兄多。
阮籍生涯懒;嵇康意味疏。
红裙沾越女;翠袖醉吴姬。
色艳梅侵额;毫轻碧展眉。
长贫惟祝健;渐老不禁愁。

器物:
径晚红粘屧;林深翠湿衣。
弹冠登仕路;曳履伺侯门。
字弈摊清簟;看书照短檠。
横刀奇侠传;舞剑大娘行。
野店人沽酒;邮亭客唤茶。
麦香吹饼饵;花暖卖饧糖。
夜宴喧桃李;晨游静芰荷。
暖红烘橘市;寒碧湿菱塘。
碧水双鸥静;青山一鹤归。
哀声猿入峡;渴势骥奔泉。

六字属对法

天文:
月照芸窗冬暖;风吹草阁夜寒。
春冶东风旖旌;夜深北斗阑干。
月落天光送曙;冰消地气回春。
树榇残霞画稿;花含宿雨诗情。
小院栽花剪雨;深山采药锄云。
槐密山庄避暑,蓼疏水国知秋。

地理:
春水浅蓝一色;夏山浓翠千层。
一点山青螺髻;三篙水绿鸭头。
日落江声带湿;风来海气含腥。
窗外青山远绕;岸边白水长流。

人伦:

名士弹冠白屋;鄙夫曳履朱门。
名重薛家三凤;位分荀氏八龙。
屋庑伯鸾夫妇;池塘灵运弟兄。
虢公国之唇齿;祈父王曰爪牙。
天赐汾阳贵寿;人称李邺神仙。
进学三苏轼辙;登科二宋郊祁。

器物:

革履山衣隐逸;花冠月帔神仙。
酒容磁杯竹叶;诗家纸帐梅花。
里社执刀宰肉;侯门弹铗求鱼。
赤水求珠遇合;蓝田种玉因缘。
红蓼丹枫入画;碧梧绿竹招凉。
鱼戏碧擎莲叶;蟹肥黄绽菊花。
倦鹊绕枝知冻;飞鸿涵水带秋。
山黯荒郊射虎;水沉远渚燃犀。

七字属对法

天文:

星稀月落长天晓;日暖风和大地春。
残月晓风杨柳岸;淡云微雨杏花天。
烟销皓月临江浒;日出晴霞亘海门。
雨过平添三尺水;风寒为勒一分花。
玉柳风斜寒食节;银花月朗上元宵。
桐叶枣花风四月;蓼洲苹淑露三秋。

地理:

苍松古树山家屋;红蓼疏花水国天。
苍龙半挂秦川雨;石马长嘶汉苑风。
山径烟浓迷栈道;海涵雨急荡楼船。
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
帝京西望诗吟杜;王室东迁政失周。
晓月征夫催野渡;秋风谪宦梦乡关。

人伦:

孙子曾玄分族谱;舅甥伯叔列封圻。
逢友鞠躬双握手;呼朋促膝两谈心。
天钟异遇唐三侠;世纵清谈晋七贤。
晚风鼓急喧红玉;秋雨楼空感绿殊。
老来岁月看腰脚;身外云宵付羽毛。

器物:

衣冠济楚威仪美;杖履优游岁月闲。
山衣草履渊明趣;缓带轻裘叔子装。
宝鼎添香红袖女;珠帘说偈雪衣娘。
花砖昼永分簪笔;画烛宵凉快读书。
红飞帘外花频落;绿映窗前草不除。
双鬓秋霜留菊傲;满身夜月纳荷凉。
林鸦落日红三面;野鹤闲云白一行。
残堞草莱嘶石马;故宫刺棘访铜驼。

上列属对法,大都为工对(狭对)的典型范例。它要求上下联文,除形式,平仄符合对联规则外,还须要内容范畴的一体性,初学撰联的同志熟读和领会本文章节的要领,是大有裨益的。下面逐一说明。

所谓一字属对法这种形式,一般说来是不能成为一副对联的(个别例外),这种属对方法实际上是说明对联中单一的词或词组的属性(类别),同另一词组含义相一致(有部分伴有比较或相反意),如,智对愚,穷对富。也有相辅辞意的,如,月对星,山对水(名词类)。一字属对法分动词比较级,名词并列级。两者都要求属性相同。

二字属对法的规则,亦须按天文,地理,人伦,器物等词的属性来对,如:菊月对梅天,奇侠对逸民。这里的“奇”和“逸”均属形容词,一定要和“侠”和“民”等名词组合起来,才能成为完整的“词组”。

三字属对法:一般是由动词和名词组成,如:“看花日”对“斗草天”。“看花”、“斗草”都是动宾词组,分别修饰名词“日”与“天”。名词与名词也能组成三字对,如“桐叶雨”对“楝花风”。三字对较二字对的内容更为完整。

四字属对法:一般由两个复合词组组成,如:“晓风残月”对“微雨淡云”,“千山雨意”对“万顷波光”等。这种对仗方法在楹联学中被称为顺意对,因上下联文的内容是一致的,这种对仗方法也称正对。

五言属对一般上下联各有三个词(或词组),如:“日照花如锦”对“风明柳似丝”,“细雨重阳菊”对“和风上巳兰”等。这类联句,是由两个名词,一个动词(有时省略)所组成。再如,“碧水双鸥静”对“青山一鹤归”,是由名词、数词和动词所组成。

六、七字属对的规则,和前列各种对仗方法完全相同,不论联文长短,只须掌握基本分类知识,照此类推,就能融汇

对联好像一对夫妻,上下联关系异常密切,两个并排的语句,如果毫无关系,构不成对联。
对联讲究上下联内容相关,但无情对却是对联中的另类,它极力追求上下联所说的东西绝不相干。比如上联是“雨果”,下联对以“冰花”;上联是“珍妃苹果脸”,下联对以“瑞士葡萄牙”;上联是“公门桃李争荣日”,下联对以“法国荷兰比利时”。看着这些无情对如此字字工稳,仿佛金童玉女,十分般配,而上下联各自表述的内容,又相距十万八千里,就难免越看越好笑。
有人建议取消无情对的对联资格,认为承认它为对联将会动摇对联必须内容相关这个标准。其实无情对的存在正是以对联必须具备内容相关这种性质为前提的。如果对联本来就是不讲究上下联具有必然联系的,它内容与形式的背离就不会令人感到意外而横生趣味了。有了无情对,对联上下联必须内容相关更得到有力的证明。
对联上下联的内容互相关联大致可概括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种情况。
首先说正对。正对的突出作用是通过两种同类内容的叠加来加强表达效果。叠加的可以是不同对象的同类内容,如“三间大屋间间间;九横长梯横横横”(“间间间”读作jiān jiān jiàn;“横横横”读作hèng hèng héng)。也可以是同一对象的不同方面,如“志不求荣,满架图书成小隐;身虽入俗,一庭风月伴孤吟”。
叠加关系意味着上下联所说的内容或为不同对象的同一性质,或为同一对象的各别特性,叠加之后,可以给人更加强烈的印象。人们说明问题,用一个事例往往显得单薄,事例过多,又嫌累赘,用两个,像联珠合璧,较之单独的一颗珠,一块璧,会格外令人喜爱。
属于正对的除叠加外还有互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此联即从“水光”与“山色”两个方面去描写西湖的美景。这是同一对象不同侧面的互补。从事物的方方面面中,挑出两个各具特色的方面作为代表,让它们互相补充,常能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其次说反对。反对的突出作用是通过相反内容的对比,使得双方有如白纸黑字反差更大。可以是不同对象相反内容的对比,也可以是同一对象相反内容的对比。
这些就是不同对象的相反内容的对比:“富者胀穿肚,穷人饿断肠”;“笼鸡有食汤刀近,野鹤无粮天地宽。”这些就是同一对象的相反内容的对比:“忧劳兴国,逸豫亡身”;“扫千年旧习,树一代新风。”
最后说说串对。正对和反对都是一左一右的横向联结的关系,而串对却是一前一后的纵向流动的关系,所以又名流水对。流水对的一前一后可以有选择、条件、因果、目的、转折、递进、承接等关系。我们依次举例说明这些“流水”关系
1、选择关系。选择关系的对联,如果属于二者选一的,“要这,不要那”( 宁为玉碎;不作瓦全),当然很好识别。还要知道“不要这,也不要那”(困厄勿穷原委;英雄莫问出身),以及“或这,或那”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也是一种选择关系。
2、条件关系。条件关系的对联有两种情形:“只有……,才……”(不历几番锻炼;怎成一段锋芒)和“如果……,那么……”(早行节俭事;免过淡泊年)。一般前半表条件,后半表结果。条件关系而用了“如、若”之类的关联词语的,又被称作假设关系(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我们不立此项,都作为条件关系处理。
3因果关系。条件关系与因果关系都涉及结果问题,不过因果关系的结果是由事物发展的前因造成的,前因与后果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实关系,而条件关系的结果则是由理性思考的前提导致的,前提与结果是一种主体思维的推断关系。因果关系的对联大都上联说的是原因,下联说的是结果(春来眼底;喜上眉梢),也有少数是原因在后,结果却在前的(休叹人生如意少;从来世道不平多)。
4、目的关系。目的关系的对联总是半联表行为,半联表目的,意思是为某种目的而有某种行为,或进行某种行为以便达到某种目的。这就自然形成了上半联表目的,下半联表行为(但得众生皆温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或者倒过来上半联表行为,下半联表目的(劝君更进一杯酒;与尔同消万古愁)。目的关系的对联,用了“愿、欲、为”等字眼,较易识别(但愿桃红李艳;何愁体瘦鬓霜),缺乏这种标志的,就要根据内容去确定(居委会联:“巧理千家事;温馨万户心”)。
5、转折关系。上联表达了一个意思,下联却转到了另一个或相反或相异的意思,这就是转折关系。这种关系的对联一般相当于“虽然……,但是……”,文言的说法是“虽……,却……”(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当然还有其他字词标志,但是多数是没有字词标志的(饮水须观清浊;交人莫论富贫)。对于转折关系的对联还要注意这样一点:转折的意思多在下联,但也有在上联的(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6、递进关系。递进也包含转折,只是意思转到了比原来更进一层,而不止于与原来各异。递进关系的对联一般适宜用“不仅……,而且……”这个格式去检验(此际初逢花结簇;前程更喜锦成堆),但也要注意到递进关系的对联大都靠实际内容显示递进关系, 较少借助语言标志,有标志也难归纳(“进门都是客;到此即为家”意味着不仅是客人,而且是如同家人的客人;“未老先求退,归来不厌贫”,意味着不仅求退心切,而且虽贫亦退)。
7、承接关系。一先一后发生的事情,又没有选择、条件、因果、目的、转折、递进等关系的,一般就是承接关系。具备承接关系的对联,其先后的连贯常常体现在表示时间的字词上(白雪才铺黄土上;春风又到柳梢头),有时缺乏时态标志,需要细心体会才能断定其承接关系(“下笔千言,正桂子香飘,槐花黄后;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这是下笔考试与试后出门的先后承接)。

根据新浪微博,为您奉上有关的权威解答:
逻辑是研究思维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指导人世间一切思维、行动规律的准绳。写文章不经过缜密逻辑思维,而任意杜撰出来的作品,往往被斥之为“杂乱无章”,这个“章”亦即是规范和逻辑思维。如果一个人说话不经过语言加工、归纳与组合,就是“语无伦次”没有说服力,习称为没有逻辑性。论理、谋篇更是如此。下面就撰写楹联的逻辑思维,作些剖析。

1. 辅义对:(并列对)

斗酒纵观廿四史;炉香静对十三经。

这是史可法自撰的格言联,这副联,上下联意思一致,上联“斗酒纵观廿四史”和下联“炉香静对十三经”是在两种情趣,一动一静的生活空间来研读经典。“斗酒纵观”和“炉香静对”是将两种不同的意境“动”与“静”揉合在一起。而这两种不同的意境,又确是人们自由空间的两个组成部分,有着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这副联意既是自勉,又属劝学。

2. 反义对:

有钱难买命;无药可医贫。

这是清代著名学者纪昀(晓岚)题写在财神、药王合庙上的楹联,上下联都是否定句式。上联“有”和下联“无”实则是一种意思,因为“有钱”也难买命。“有”字被“难”字否定了,因此“有钱”和“无药”都因“难”与“可”这两个副词,而产生新的意境,亦即否定了“买命”和“医贫”。这种反义对,又采用了民间俗语,逻辑辩证关系、与联文内容更为粘合。

3. 递进对:

万卷编成群玉府;一生修到大罗天。

这是梁同书(山舟)为纪昀阅微草堂所题。纪昀是清代著名学者,乾嘉时期文化界的代表人物。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十余年,撰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可称为是“著作等身”。联文中“玉府”原是掌管金玉、玩好、兵器的官府。亦泛指宝藏之库。因纪昀曾主持过《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所以梁同书在谋篇阅微草堂对联时,就用“万卷编成群玉府”来比喻纪昀对于编纂史籍的贡献,因为他对历史文化的奉献,得以升入“大罗天”而成为仙人。这副楹联的思维逻辑,是以“万卷编成”为立论条件,由于纪昀“万卷编成”,所以能够“修到大罗天”上。大罗天,道家谓是诸天之名,是仙人所居之处。此处暗喻理想的境界。

4. 遴选对:

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

遴选联的上下联,各表示一种取舍,在上联中肯定取,则在下联中就舍。再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要注重联文结构的逻辑关系。再如吉鸿昌的一副“松间明月长如此;身外浮名何足论”的自勉联,用“松间明月”和“身外浮名”来作比较,联文作者以“松间明月”为可取,而以“身外浮名”为舍,这里一经取舍,遴选过程即告完成。

5. 目的对: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教授的这副自勉联,从字面上看,好象是两句不相干的话,一经分析,始觉其中自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旧时治学、修行的人常用“面壁十年”来表明自己的潜心追求、刻苦钻研,只有经过“十年寒窗”的苦读,坐了十年冷板凳,才能学得书中真谛,因为联又讲究韵律,故将“要坐十年冷板凳”写作“板凳要做十年冷”,“冷”字是仄声,故而把它调正到字尾,是为符合对联的规则。这副联的主语是“文章不写一句空”,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刻苦学习,坐十年冷板凳。

对联的“联”字,即是对联逻辑关系的最典型的“前题”,如果对联内容“联”不起来,根本就不能成为对联,又因为对联的字数少,篇幅短,不可能引用逻辑论理程式,从论据、论证、递进、对照等过程的推理,所有的逻辑关系,都包含在短短的联文中,就象数学公式一样,一系列演算公式被省略了,而只留下了“得数”,对联中所有论证过程,都是以不公开手法完成的,这就要求撰联者,在构思联文时,要具有高度的逻辑概括能力,熟练地掌握制联结构的整体性,以及上下联文的逻辑性。只有这样,才能撰写出逻辑性强的佳联。


对联的逻辑思维视频

相关评论:
  • 19225604603对联的逻辑思维
    褚哲泪对联的“联”字,即是对联逻辑关系的最典型的“前题”,如果对联内容“联”不起来,根本就不能成为对联,又因为对联的字数少,篇幅短,不可能引用逻辑论理程式,从论据、论证、递进、对照等过程的推理,所有的逻辑关系,都包含在短短的联文中,就象数学公式一样,一系列演算公式被省略了,而只留下了...

  • 19225604603也谈对联的「起承转合」
    褚哲泪当然,因为很多时候,单独的上联或者单独的下联不足以构成完整的立意表达,因此在脉络安排的时候,起承、转合往往会区分的不那么清晰,有时候在一两句之内就完成了起承或者承转或者转合。但不管怎样,这种似承转合的思维是要有的,因为它代表着句子之间的逻辑和张力。如果忽略了起承转合,要么句子逻辑不清楚,要么句子之间...

  • 19225604603对联基本知识是什么
    褚哲泪只有上联或只有下联,只能算是半副对联。 许多对联,特别是书写悬挂的对联,除了上联、下联外,还有横批。横批在这种是对联中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往往是对全联带有总结性、画龙点睛或与对联互相切合的文字,一般是四个字,也有两个字、三个字、五个字或七个字的。 从语言上看,楹联的语言既不是韵文语言,又不是散...

  • 19225604603对联题答题三步骤
    褚哲泪对联题答题三步骤如下:1、理解题意,明确要求。在答题前,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和意图。对联题通常会给出上联或下联,要求学生对出下联或上联。同时还要注意对联的平仄、韵脚、字数等要求。2、分析结构,找出规律。对联是由上下两联组成的,每联都有一定的结构。在分析对联时,要找出上下联的...

  • 19225604603机关联机关联的概述
    褚哲泪机关联并非遥不可及。然而,对联的真谛更在于意境的营造,而非单纯的文字游戏。在创作机关联时,对联的表面应简洁明了,每个字都应有其存在的价值,避免冗余。机关联强调逻辑思维的严谨和合理性,而非无限的想象空间。注解通常只解释联语中的文字和典故出处,而不涉及过多的联意解释。

  • 19225604603求一些对联的基本规则。谢谢。
    褚哲泪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3、基本法则 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般套用律诗的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 19225604603对联是怎么分类的?
    褚哲泪对子,是指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俗称对联。是一种汉族所特有的文化,同中国的语言、文字、修辞、思维以及社会观念有密切关系。对子的发音规律:1、字数相等:上下对的字数必须相等,不多不少。2、节奏一致:上、下对的语音节奏要一致,如“天意怜幽草,人间爱晚晴”,上...

  • 19225604603对联有什么作用
    褚哲泪1:可以娱乐和消遣,就如我说的,生活工作之中常有不顺,长生波折,对些对子,可以聊解忧愁,暂却烦闷;2:可以结识一些朋友,大家志同道合,相互唱和,可以增进感情,加强知识,这是很重要的一点;3:可以锻炼遣词造句的能力,可以增加我们的文采,可以锻炼我们的想象力,逻辑思考能力,这是对联非常...

  • 19225604603机巧联机巧联的概述
    褚哲泪而非对句者的无限想象。在撰写机巧联时,应注重联面上的字字有落处,无一废字,这是评判上品机巧联的关键。同时,机巧联注重逻辑思维的严谨性,而非赋予对句者过大的创作自由。对机巧联的注解通常限于对联语中文字和典故来源的注释,而不是对联意的深入解读。

  • 19225604603什么叫虚实对对联
    褚哲泪的对联,是一副含义非常丰富的对联。一、虚实的不同概念。在对联中,虚和实的概念具有双重性。一措词的虚实,是属逻 辑思维的,一指意的虚实,是属形象思维的。作为语法概念的虚实,始于宋代。周辉《清波杂志》卷七:“东坡 教诸子作文,或辞多而意寡,或虚字多,实字少,皆批谕文。”此后关 于...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