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是如何写成的?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蒲松龄是怎样写成《聊斋志异》的~

关于《聊斋志异》,有两个传得很广的说法:一个是蒲松龄在柳泉摆茶摊,请人免费喝茶,但必须讲一个故事,回到家加工,写成《聊斋志异》。另一个是"聊斋"是聊天之斋。蒲松龄摆茶摊从未见于蒲松龄后人和朋友记载,这个说法来自《三借庐笔谈》,鲁迅先生早就认为不可靠。蒲松龄"我为糊口耘人田",一直在富贵人家坐馆,哪有空闲到柳泉摆茶摊听故事?蒲松龄穷到那种程度,45年在外边当私塾老师,家里有时候连锅都揭不开,怎么有闲空优哉游哉摆上茶,摆上烟,你给我讲故事,我写小说?不可能。但是蒲松龄不管听到什么人说,听到什么稀奇的事,他都收集来写小说,这是肯定的。
他还有一个取材途径,就是到古人的书里边找素材。《聊斋志异》里大概有一百篇小说,就是改写自前人作品。前人作品有时候记得非常简单。比如说,在六朝小说和唐传奇当中,记了三个小故事,叫《纸月》、《取月》、《留月》。纸月就是有一个人,能够剪个纸的月亮照明,另一个人取月,能够把月亮拿下来放在自己怀里,没有月亮时候照照,第三个人留月,把月光放在自己的篮子里边,黑天的时候拿出来照照。都很简单,一百来个字,几十个字。蒲松龄拿来写了《劳山道士》。这是大家很熟悉的聊斋故事。

是不如意的生活硬从强烈希冀科场进身的蒲松龄身上,挤出一部流芳百世的《聊斋志异》。
屡试不第的才子
蒲松龄(公元1640年—公元1715年)出生在一个地主兼商人的家庭,从年轻时代起,为了考取功名,他日夜攻读,奋发图强。19岁,蒲松龄初应童子试,便考取秀才;在接下来的县、府、道的考试中连得第一,补博士弟子员;但此后却屡试不第,他31岁开始出外谋生,先在江南宝应县孙蕙处当了一年幕宾,以后便长期在缙绅家设馆教书,70岁撤帐家居。直到71岁,才破例被选为岁贡生,四年后,他就去世了。
蒲松龄纪念馆贫寒的家庭
那么,蒲松龄为什么能写成《聊斋志异》呢?
首先是蒲松龄生活的环境,他一辈子生活在农村,过着“家门暂到浑如客,饔米将空始欲愁”的穷愁潦倒的日子,十分贫困。他才富五车,也只好穷守蔽庐。为了养家糊口,蒲松龄到外乡坐馆,以“舍耕”度日。在此期间,他多次为人代笔,写寿屏锦幛、叙跋疏表,无所不包。康熙十二年淄川大旱,眼看要过年了,孩子们闹着要吃要穿,而家里却无隔夜粮,甚至连给灶王爷供奉的祭品都没有。蒲松龄呼天唤地,悲从中来。绝望之中,他只能把鬼神志怪、神异故事当作自己的精神食粮,勉强支撑着活下来。
获得描写的契机
蒲松龄还有一个妹妹,嫁了个吃喝嫖赌、不务正业的丈夫。蒲家经济窘迫又无权势,无法顾及其妹。后来,妹妹来求胞哥帮忙,兄妹相对无语,只有抱头痛哭。聪明善良的胞妹的不幸遭遇,使蒲松龄对下层妇女的生活遭遇和社会地位有了进一步认识,成为其描写妇女不幸和抗争的主要契机。
与名士为友
年轻时,蒲松龄和朋友张笃庆、李希梅、王鹿瞻等,曾结为郢中诗人,以求在学问、道德、文思方面有所发展。他们赋诗酬答,相互磨砺,由此练就了文字功夫。康熙年间,蒲松龄曾住进青云寺苦读,晨诵夕读,不遗余力,积累了渊博的知识和广泛的才能。青云寺以它的甘草春雨和朝霞彩虹陶冶了蒲松龄的文学灵性。
发泄心中的悲愤
后来蒲松龄科场失意,由于他一生接受的是封建主义的传统教育,他始终把金榜题名、荣宗耀祖当作正统的人生道路。而把科场失意看成是遗憾终身的大事。因其父蒲磐的影响,蒲松龄从小喜爱读书,经、史、诗、文皆过目不忘。19岁时,在县、府、道连考三个第一,中了秀才。但此后几十年,屡次考试总以“病鲤暴腮,飞鸿铩羽”结束。康熙十七年,他再次落第,和朋友李文贻泛舟大明湖,借以消愁。面对良辰美景,他愁上加愁,泪水潸然而下。之后,他写下了《大江东去·寄王如水》一词,感叹自己固然是抱玉卞和,无奈考官是糊眼冬烘鬼,难以进身。在历尽心酸之后,蒲松龄逐渐清醒。八股文的重压、科举考试对读书人的荼毒,功名不就的失意、考官的愚智不分,一股脑儿涌上心来,他满腔悲愤,似骨鲠在喉,必求一吐为快。他的创作具有明确的目的,即为了反映自己生活的时代,抒发自己的情怀。他在《感愤》诗中说:“新闻总人夷坚志,斗酒难消磊块愁”。在《聊斋自志》中写道:“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因此,从《聊斋志异》里,人们不仅可以看到他的胸中垒块,而且透过作品中的狐鬼精灵、奇人异事,还可以真实地看到清顺治、康熙时期的时代风云。
花费三十年的创作
康熙九年九月,蒲松龄应朋友之邀,做了扬州府宝应县知县的幕宾。在此,他多次随知县视察民情,治理河道,欢宴游历,应付上司。大半生身居穷乡僻壤的蒲松龄,惟一一次混进官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一方面,他目睹了吏治的黑暗;另一方面,南方山水的钟灵秀气也使这位老夫子陶醉其中,欲先泄而后快。他是一个平生很少出门的人,仅仅登过泰山和崂山,多次到过济南而已。
所以有机会到淮南游历不免感受特别深刻,沿途的景物他都写进诗篇中去,形成了他自己的诗的特点,进而也就形成了文章的特点,甚至影响到《聊斋志异》的风格特点。
蒲氏在南游时已经在搜集故事,先用诗的形式写出试看,然后再写成小说。蒲氏有《独坐怀人》诗一首,里面写道:“途穷书未著,愁盛酒无杯。暮笛惊残梦,深窗坐小年”。
虽说是“书未著”,其实“书”的内容已经在残梦后的深窗下酝酿了。假如蒲松龄不曾有南游的亲身经历,没有多少篇七言律诗的试写,小说是不容易写到这种境界的。
蒲松龄不仅擅长短篇小说创作,而且精通诗文词曲。他毕生写下了大量的作品,著有《聊斋志异》四百九十余篇;诗九百余首;文四百余篇;词一百余阙;俚曲十四种;戏三出;杂著数种。
在他的许多不同体裁的作品里,可以看到一个突出的主题,就是揭露官府豪绅同人民群众的矛盾,反映社会黑暗和民主疾苦。如诗《空城雀》、《日中饭》、《道谨》;文《纪实前编》、《纪灾后编》;词《贺新凉》等。《聊斋志异》是薄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前后就基本写成,以后又经过长期的修改增补。
虽然它的题材多数来自口头传说,但是大多经过作者的再创作,赋予新的内容和思想意义。
蒲松龄花了整整三十余年的时间,写成四百九十余篇聊斋故事,他大概不会像写一部辞书那样有着明确的目的性。
如果非要说是有什么原因的话,那应该是生活,是不如意的生活硬从强烈希冀科场进身的蒲松龄身上,挤出一部流芳百世的《聊斋志异》。

在中国古代,有一本很著名的奇书《聊斋志异》。为什么说它是奇书呢?因为这本书讲的不是真事,全是幻化出来的神仙、鬼怪、狐仙的故事。可为什么这样一本纯粹是幻化的书,竟能成为一本名著,并获得劳动人民的喜爱呢?这,可就要从此书的形成过程说起了。

清朝时,有个读书人叫蒲松龄。蒲松龄十分好学,读了许多书,十来岁就能写一手好文章,是个很有才华的人。长大后,蒲松龄就想参加考试。因为若考得好,他就可以当官,为国家百姓出力了。

可蒲松龄连考了几十年,也没被录用;相反,那些没才能、家里有钱有势的人,却靠送钱、送礼、拉关系,被录取了。

蒲松龄很失望,他感叹道:“这个社会太黑暗了,像我这样正直、有才能的人,只因为穷,永远也不可能被官府重用。”他已暗下决心,要写一本书,来控诉这黑暗的社会。可是假如直接在书中写出官府的腐败,必定会招来牢狱之灾、杀身之祸。为了避免这种恶运,蒲松龄决定:借用神仙、鬼怪、狐仙等不存在的东西,来隐晦、曲折地反映黑暗的现实,痛斥官府的腐败。这样写来,官府就找不出直接的证据来治自己的罪了。

蒲松龄在一个村子里住下来,边教书,边写书。为了搜集材料,一有空,他就带着席子、烟叶,拎着茶水,来到村旁的大路口。每逢有人经过,蒲松龄就招呼道:“老乡,坐下喝口水、抽袋烟,聊聊天再走吧!”而在闲聊的过程中,蒲松龄则听到了许多新奇的故事和传说。

晚上,蒲松龄就把听来的奇事记录下来。逐渐地,一本写满稀奇古怪故事的书就完成了。由于蒲松龄的书房名叫聊斋;又因书是一部“志异”,即记录怪异故事的书,所以蒲松龄就将书命名为《聊斋志异》了。




《聊斋志异》是如何写成的?视频

相关评论:
  • 13256805508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这一书名是从何得来的?
    穆许孙就这样,蒲松龄通过收集,记录,删减,整理,编纂和润色这些故事,在十几年后终于写成了一部包罗万象的故事书,并为其取名为《鬼狐传》。就在同一年,蒲松龄当年的同乡好友,现在在京城做官的祝枝柳返乡省亲,祝枝柳没有忘记自己曾经的老友,在应酬之余也挤出时间前来看望蒲松龄这位自己昔日的老友,看到...

  • 13256805508蒲松龄为什么要写聊斋志异?他用了多久写成?
    穆许孙和稿本改动总体情况(除个别章节、内容有改动外,其他大多数是抄录工整的),当作者晚年时期最后修改草案本。蒲松龄是不幸的,贫困郁郁不得志。蒲松龄也是伟大的,为后人留下《聊斋志异》这部魔幻小说。倘若看到后人这本小说的流行度,蒲松龄想必也是欣慰的,他不曾放弃《聊斋志异》是一个正确的挑选。

  • 13256805508聊斋文言文简介
    穆许孙《聊斋志异》完成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在蒲松龄生前多以抄本流传,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第一次由赵起杲在浙江严州刻印。 据说作者蒲松龄在写这部《聊斋志异》时,专门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请喝茶的人给他讲故事,讲过后可不付茶钱,听完之后再作修改写到书里面去,写成此书。 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

  • 13256805508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都是文言讽刺小说吗
    穆许孙《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不都是文言讽刺小说。其中《聊斋志异》是用文言写的短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则是用古代白话写成的长篇讽刺小说。

  • 13256805508请问《聊斋志异》白话文版本的书有哪些?
    穆许孙聊斋志异 白话文版 《聊斋志异》是一部用传奇手法写成的“鬼狐史”。这部奇书自问世以来,就一直深深地吸引着广大读者。书中的许多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该书 作者蒲松龄,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两个朝代相交替的时代:他生于明崇祯十 三年(1640 年),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 年)辞世。动荡...

  • 13256805508《聊斋志异》作者资料和写作背景
    穆许孙1680年),是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在蒲松龄生前多以抄本流传,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第一次由赵起杲在浙江严州刻印。据说作者蒲松龄在写这部《聊斋志异》时,专门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请喝茶的人给他讲故事,讲过后可不付茶钱,听完之后再作修改写到书里面去,写成此书 ...

  • 13256805508清朝文学家蒲松龄的作品介绍
    穆许孙蒲松林的作品从诞生以来已经在古今中外流传了几百年,而在蒲松龄的作品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他所著的聊斋系列了。蒲松龄曾经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中间经历过探访、游历等等最终才写成了这部由一个个短篇小说组成的书籍《聊斋志异》,而且蒲松龄还这本书进行过多次修改。 蒲松龄的作品《聊斋志异》 在《聊斋志异》这部书籍...

  • 13256805508《聊斋志异》的作者是谁?
    穆许孙《聊斋志异》的作者是蒲松龄。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汉族,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蒲松龄曾以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其书运用唐传奇小说文体,通过谈狐说鬼方式,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多所批判。所著又有《聊斋文集》...

  • 13256805508聊斋志异作者介绍
    穆许孙四、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491篇,约40余万字。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五、《聊斋志异》简介 《聊斋志异》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

  • 13256805508蒲松龄历经多少年写成《聊斋志异》?
    穆许孙几近40年 蒲松龄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