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主要举措有哪些?~

  (9)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削减资质认定项目,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逐步改为认缴登记制。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
  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严禁和惩处各类违法实行优惠政策行为,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完善企业破产制度。
  (10)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
  (11)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
  (12)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
  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落实金融监管改革措施和稳健标准,完善监管协调机制,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
  (13)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打破行政主导和部门分割,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发展技术市场,健全技术转移机制,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整合科技规划和资源,完善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依照规定应该开放的一律对社会开放。建立创新调查制度和创新报告制度,构建公开透明的国家科研资源管理和项目评价机制。
  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根据市场和市场体系发育形成的规律,结合我国的实际条件,目前我们应着重采取以下措施来培育现代市场体系:

  第一,树立市场主体的现代意识,培育其能动性。企业是市场活动的三大主体之一,从生产经营的角度看,它是最重要的主体,市场体系的发展完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在市场活动中的能动性。为了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在市场活动中具有能动性,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摆在第一位的任务是必须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这就要求我们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观念转变来帮助企业强化市场经济意识,了解市场经济特征,掌握其运行规律;二是通过体制转换,彻底斩断企业和国家行政机构的“脐带”关系,斩断企业对国家的“父爱情结”,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面对市场,具有足够的能动性。

  第二,采取积极措施,培育完整的市场结构。市场结构的完整性是指具备各种商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及必要的特殊市场,同时这些市场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机结合而构成一个整体,这是形成市场体系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因此,为了培育市场体系,国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纳入市场流通,建立起消费资料市场、生产资料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各类市场,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结构完整的市场体系。

  第三,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培育合理的价格体系。价格是市场活动中最直接的反映信号和最有效的经济调节手段。作为市场变量的价格,应该是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信号,应该能灵活、及时、准确地反映社会劳动的耗费和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因此,政府应利用宏观调控职能,以国际市场价格为参照系,制定合理的价格体系。理顺价格关系,以便使价格真正成为市场信号,直接反映市场活动状况,并对市场活动发挥内在的调节和制约作用,以此约束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使其交易活动规范化。这是培育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四,建立健全市场法规,培育正常的市场秩序。所谓正常的市场秩序,是指保证市场体系及其机制按其内在规律正常运行的行为规范。正常的市场秩序不仅为整个经济活动主体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等价交换的条件,而且提供一整套保障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约束其行为的法律法规,提供保证市场运行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政策。因此,政府要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通过宣传教育、舆论引导、政府监督等措施,建立健全市场法规,积极培育正常的市场秩序。

  第五,统筹安排,宏观协调,培育市场体系所需要的物质基础。交通运输、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等是市场体系发育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因此,国家应从培育完备的市场体系的全局出发,统筹安排,宏观协调这些基本物质条件的建设,这是培育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此外,市场体系的发育也受到整个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观念、素质的制约,这些条件更需要国家统筹规划,加强培育。
  一、加快建设并健全全国统一开放市场

  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首要任务,是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的全国大市场,促进商品和要素实现跨地区自由流动。这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升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内在要求。必须废止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排斥外地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分割市场的规定,打破行政性垄断、行业垄断、经济性垄断和地区封锁,增强市场的统一性。应加快《反垄断法》的制定工作,将行政性垄断、行业垄断和经济性垄断纳入《反垄断法》的规制范围,加大反垄断力度;加快制定或修订保护和促进公平竞争的法律法规和政府规制,保障各类经济主体获得公平的市场准入机会;依法规范政府行为,界定政府在市场准入和市场运营方面的权限和行为,提高市场准入程序的公开化和准入的透明度;针对国内市场的分割问题,强化打破地区封锁的协调工作机制,消除行政壁垒、地方保护等分割市场的行为;推进现代流通进程,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

  二、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商品市场

  大力发展商品市场,是适应我国新型工业化和全球产业分工的要求,促进经济运行的速度和效率不断提高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引导消费、扩大消费,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发挥流通的先导性作用,降低交易成本,加快流通速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增加就业,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促进城市繁荣。

  完善商品市场体系的目标应当是:按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努力扩大市场规模,完善市场功能,建立现代化的商品流通网络体系。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齐备、制度完善、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商品市场体系。到201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将超过10万亿元;生产资料销售额将超过20万亿元,年均增长率将在11%以上。2006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7.6万亿元,增长13%左右;生产资料销售总额预计达到15.7万亿元,增长12%左右。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重点应该是:

  1、进一步完善日用消费品市场

  以增强和完善城市商业功能为核心,对中心商业区、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及专业特色街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形成功能明确、分工合理的多层次的城市商业格局。调整优化零售业态结构。应下大力量改造和调整传统零售业态,促进大型百货企业的改造与整合,引导中小型百货商场进行业态调整,推动小商品市场、日用工业品零售交易市场转型升级。有序发展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等新的业态形式,适度发展大型综合超市,控制发展大型购物中心。大力发展社区商业服务体系。把方便居民日常生活的社区商业作为发展重点,不断增强社区商业服务功能,重视社区商业设施配套,建设集购物、餐饮、生活服务和休闲等多功能的社区商业体系。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工程。解决农村消费品流通渠道不畅的问题,加快城市流通网络和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商务部提出在2006年新建和改造标准农家店10万个,到“十一五”末期,力争覆盖全国85%以上的乡镇和65%以上的行政村,这个目标是可行的,应把这项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面,采取措施落到实处。实施“品牌振兴”计划。实现由目前以培育产品品牌为主,向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品牌和国际品牌等品牌竞争战略转变。

  2、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畅顺高效、便捷安全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抓紧完善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实行采购、储存、加工、运输、销售等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鼓励和引导农产品直接进入零售市场。提高农产品在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零售业态中的经营比重,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在新型零售业态中的销售比重在60%以上,我国在5年内起码应提高到1/3以上。大力改造和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推进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标准化改造,优化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地区布局和功能协调,“十一五”期间应重点培育具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全国性和跨区域的大型标准化批发市场,建设一批规范化和现代化的区域和地方性标准化批发市场。稳步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逐步推出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的大宗农产品期货,研究总结小麦、棉花、大豆和白糖等农产品期货交易的经验,为积极稳妥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和调节供求功能、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价格形成中的话语权创造条件。

  3、推进生产资料市场创新

  按照现代生产方式要求,发展多样化生产资料经营方式。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改造生产资料的流通方式。整合生产资料传统的流通方式,加快组织形式和营销模式创新,发挥其规模、网络、设施和人才等优势。对生产环节集中、标准化程度高的钢材、煤炭、石油等大宗生产资料,鼓励企业采用以直达供货的分销方式,减少流通环节。创新营销方式。鼓励生产资料市场建立信息体系,探索网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模式。推行招标采购制度,对大型工程项目所需原材料和设备,推动大型企业建立集中统一的采购中心。鼓励带有小型批发性质的会员制销售与“限购自运式”连锁超市的发展,支持“工业品超市”加快发展。在进一步推广买断代理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佣金代理。促进生产资料市场升级换代。依托大中型城市、交通枢纽和产业集群,调整优化生产资料市场结构,积极探索大宗商品网上交易、票据交易、会员制交易等交易形式,规范大宗生产资料交易的中远期交易和票据交易行为。

  三、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我国市场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是要素市场建设相对于商品市场滞后,特别是各类要素的市场供求决定价格的机制尚未形成。加快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改革要素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是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重点。

  1、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

  继续发展土地市场。改进和完善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方式,建立市场化的土地交易定价机制,经营性土地使用权一律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由市场确定土地使用者和土地转让价格,进一步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土地税制和土地二级市场的管理,建立资源占用的约束机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切实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积极发展劳动力市场。重点是建立健全市场化的用工机制,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向,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劳动力队伍。消除各种阻碍劳动力合理流动的不合理制度,创造平等竞争的就业环境,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多样化劳动就业和专业技能培育的社会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技术市场。促进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高效转化,放活技术市场主体,放开技术市场要素,拓宽技术市场范围,扩大技术市场功能。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中型企业、农村技术经济合作组织等市场主体,进入技术市场进行技术交易。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丰富资本市场产品。加强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从根本上解决资本市场与市场需求及国民经济不相适应的矛盾。积极稳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推进风险投资和创业板市场建设,规范和发展主板市场,积极拓展债券市场,扩大直接融资。

  2、完善要素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

  加快资源价格改革步伐,进一步减少政府对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干预,切实建立起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以及污染损失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当前的重点是五方面:一是全面推进水价改革。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提高征收标准;推行面向农民的终端水价制度,逐步提高农业用水价格;全面开征污水处理费,尽快把污水处理收费标准调整到保本微利水平;合理提高水利工程和城市供水价格等。二是积极推进电价改革。逐步建立发电售电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输电配电价格实行政府定价的价格形成机制。将上网电价由政府制定逐步过渡到由市场竞争形成。三是完善石油天然气定价机制。按照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的原则,建立既反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化,又考虑国内市场供求、生产成本和社会各方面承受力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四是全面实现煤炭价格市场化。减少政府对煤价形成的干预;研究全面反映煤炭资源成本、生产成本和环境成本的核算方式;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煤电价格的良性互动。五是完善土地价格形成机制。使土地价格真实反映土地市场供求和土地价值,反映土地资源的稀缺状况。严格控制行政划拨用地范围,扩大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的范围,减少协议出让土地的数量。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应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特别是充分考虑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

  四、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

  这是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要促进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城市服务业与农村服务业相结合,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主要是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细化深化专业化分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社会服务水平。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合理布局交通基础设施,使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有效组合、有效配置,提高共享程度和利用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按照现代物流的理念和技术改造传统的物流方式,建立新型供应链体系,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培育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健全金融体系,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品种,提高服务质量。发展综合类金融服务和网上金融服务,包括融资服务、理财服务、租赁服务和创业投资等。拓宽保险服务领域,积极发展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农业保险、责任保险等服务。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改善邮政和电信基础业务,大力发展增值服务,促进普遍服务,发展互联网产业服务。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整合网络资源,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规范发展商务服务业。特别是发展围绕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提供服务的中介服务业。如咨询服务、投资和资产管理服务、科技服务、法律服务、信息技术服务、会计审计服务、税务资产评估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行业。继续发展和丰富消费性服务业。如商业、餐饮业、养老服务、物业管理等行业。注重发展就业吸纳能力强的社区服务。加快发展公用服务业,如医疗、教育、卫生、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电、通信、邮政等公用服务业。

  五、继续规范和整顿市场秩序

  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必须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要强化市场法制,加快推进法制建设、制度建设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特别是加快建立现代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失信惩戒机制,提高失信和犯罪、犯错成本,建立维护市场秩序的长效机制。在全国集中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着力解决公益性强、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问题;重点治理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和商品经销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企业行为和行政权力。集中力量继续抓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的专项整治,严厉惩处制假售假、商业欺诈、走私贩私、偷逃骗税和金融证券犯罪,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治乱要用重典”,要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净化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健全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发展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市场。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自由流动。

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根据形势需要实施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逐步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完善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深化财政、税收、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预算决策和管理制度,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监督,强化税收征管。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使金融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具体措施有哪些视频

相关评论:
  • 13061093681十三五期间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有哪些措施?
    虞相转答:完善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制度。统筹人力资源市场,实行平等就业制度。加强各类技术交易平台建设,健全技术市场交易规则,鼓励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第二节推进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放开电力、石油、天然气、交通运输、电信等领域竞争性环节价格。理顺医疗...

  • 13061093681如何建设现代市场体系
    虞相转答:方法如下:1、完善市场规则和法制: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保障公平竞争和市场秩序。2、提升市场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电子商务和数字化市场的发展,提高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和流通效率。3、培育市场主体:鼓励企业创新和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支持中小...

  • 13061093681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虞相转答:根据市场和市场体系发育形成的规律,结合我国的实际条件,目前我们应着重采取以下措施来培育现代市场体系: 第一,树立市场主体的现代意识,培育其能动性。企业是市场活动的三大主体之一,从生产经营的角度看,它是最重要的主体,市场体系的发展完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在市场活动中的能动性。为了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

  • 13061093681现代市场体系如何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虞相转答:现代市场体系的完善涉及到多个关键领域,旨在构建一个体系完善、机制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环境。首先,健全全国统一开放市场是核心任务。政府应规范自身行为,打破行政垄断和地域壁垒,明确市场准入权限,推进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监管,制定反垄断法律,保障公平竞争。同时,要推动流通方式现代化,投资于流通...

  • 1306109368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主要举措有哪些
    虞相转答: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落实金融监管改革措施和稳健...

  • 13061093681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要求怎么做
    虞相转答:1、要严格执法,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偷逃骗税行为,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打击商业欺诈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执法体系,强化协同监管,逐步形成反商业欺诈长效机制。2、要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3、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信用体系建设...

  • 13061093681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措施
    虞相转答:1、完善商品市场,重点发展生产要素市场。2、改革劳动制度,大力发展劳动力市场。3、进一步发展技术、信息市场,重点完善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的管理,引入竞争机制,保护知识产权。

  • 13061093681怎样建立与完善我国现阶段的市场体系?
    虞相转答:(1)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一是要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健全商品价格调节机制;二是要以批发市场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形式;三是要培育大型商贸集团;四是公有制商业企业要转换经营机制,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 (2)培育和规范生产要素市场。积极培育和规范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

  • 13061093681现代市场体系的如何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虞相转答:构建一个体系完整、机制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十一五”时期要健全全国统一开放市场,完善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市场秩序。 一是要以规范政府行为为核心,进一步打破行政性垄断和地区封锁。行政性垄断和地区封锁造成了对市场的人为分割,影响了社会经济...

  • 13061093681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具体举措
    虞相转答: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具体举措是完善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创新能力、巩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国际资源整合能力。1、完善产业体系 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2、优化产业结构 提升产品质量,...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