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成矿的空间分布规律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成矿的空间分布规律~

我国5万吨以上的铜矿床空间分布如表3-4。表3-4清楚地表明,我国铜矿主要产于扬子地台(42.43%)、三江造山系(14.46%)、中朝地台(14.10%)、华南造山系(7.07%)、内蒙古-大兴安岭造山系(5.77%)、天山造山系(3.7%)和额尔古纳造山系(3.18%),上述7个大地构造单元的铜矿占我国铜矿总储量的90.71%。
表3-4 中国5万吨以上铜矿床的空间分布


扬子地台的铜矿居我国的首位,几乎我国铜矿近半数储量产于该地区。该构造单元有三大铜矿带值得关注,赣东北斑岩铜矿带、长江中下游夕卡岩铜矿带和康滇地轴海相杂色岩系型、海相火山岩型和陆相杂色岩系型铜矿带。
三江造山系的铜矿储量占14.46%,主要分布于玉龙斑岩铜矿带,最近发现的羊拉夕卡岩型铜矿,不仅矿石品位较高,而且矿床规模已达到大型。
铜矿储量占第三位的为中朝地台(14.10%)。该大地构造单位有两个地区值得关注:中条山铜矿带产有斑岩型、海相黑色岩系型、海相火山岩型和海相杂色岩系型铜矿床;狼山铜矿带产有以霍各乞为代表海相黑色岩系型铜矿床。
华南造山系的铜矿储量占第四位(7.07%),铜矿类型多种多样,有个旧为代表的夕卡岩型铜矿,还有以紫金山为代表的陆相火山岩型铜矿,以及以大宝山为代表的海相火山岩型铜矿。
占第五位的为内蒙古-大兴安岭造山系(5.77%)。在该构造单元中具举足轻重地位的地区为多宝山-铜山斑岩铜带,此外白乃庙和布敦花也是两个热点地区,其矿床类型也是斑岩型的。
占第六位的为天山造山系(3.7%)。近年来,由于土屋和延东铜矿床的发现,将铜矿资源量迅速增长到434万吨。
冈底斯念青唐古拉造山系最近发现了驱龙、冲江、甲马等铜矿床,有可能成为第二条玉龙矿带。

银矿床的形成时代从太古宙到新生代都有,但不同时代在强度上有差异,不同地区在疏密上有区别。最早形成的银矿床,有新太古代海相火山沉积变质型红透山大型含银铜锌矿床、中条山石门峪含银铜矿,他们分别产于华北地台东部和南部古老沉降区。元古宙银矿的产出明显增多,如中条山地区的斑岩型含银铜矿,赋存于绛县群中,矿床的成矿时间为2000~1600 Ma。辽东古元古代辽河群大石桥组中,赋存有层控型青城子式矿床群及北瓦沟喷气 沉积型层状铅锌矿床。冀北古元古代的红旗营子群赋存有蔡家营式矿床数处。两套岩石的银丰度高,矿石铅同位素年龄有与地层年龄相近的数值,说明他们既是重要的赋矿层,也是重要的矿源层。有充分的地质依据及同位素年龄佐证的中元古代含银矿床有:华北地台北缘的炭窑口、霍各乞、高板河等矿床,康滇地区的拉拉厂铜矿和东川式沉积变质型铜矿。在华北地台南缘形成了沉积变质型破山大型独立银矿。与之对应,在扬子地台北缘,形成了海相火山 沉积型银洞沟、许家坡、东沟坝等独立和共生的大中型银矿床。在扬子地台南缘有层控型丹寨、新华含银铅锌矿床,闽北建瓯群中有沉积变质水吉式伴生银铅锌矿床。华北地台中元古代的高于庄组、雾迷山组碳酸盐地层中,赋存有许多印支—燕山期形成的夕卡岩型和热液型银铅锌矿床,如八家子、关门山、大湾、银冶岭、梁家沟等,后者具有明显的层控性。地层银丰度比克拉克值高出许多倍(表9-11),是华北地区最主要的赋矿层位和矿源层。震旦纪时期在扬子地台东南部,形成了一系列沉积型银矿床,有共伴生银钒矿床,如白果园、向家岭、张家仑等,有含银铅锌矿床,如湖南董家河、贵州半溪和杜家桥、江西彭泽县共生银砂岩铜矿以及沉积变质型铁砂街伴生银铜铅锌矿床。上述资料表明,从新太古代到震旦纪,中国银矿床的分布集中在华北地台和扬子地台边缘及个别小型古地块中,矿床类型以海相喷气 沉积和海相火山 沉积为主(有的经区域变质而成沉积变质型),仅有部分层控热液型和个别陆相碎屑岩砂岩铜矿。成矿最好的地区是武当和桐柏地区(表9-9)。
加里东期银矿床 有地质依据及同位素年龄佐证的加里东期矿床,主要分布在三个地区:一是小兴安岭地区的翠宏山、小西林和二股西山的夕卡岩型Ag-Pb-Zn矿床,赋矿围岩属寒武系,侵入体是加里东期,同位素年龄为407~451Ma(韩振新等,1995);二是祁连加里东期造山带的白银厂、小铁山、锡铁山等海相火山岩型Cu-Pb-Zn-Ag矿床;三是雪峰古陆区产于寒武系中的沉积型含银铅锌矿床,如渔塘、牛塘界等。在右江地区赋存于寒武系中各类银矿床有九个,其中大型白牛厂Ag-Sn-Pb-Zn矿床,呈似层状沿层展布数公里,李纯杰(1993)认为其属海相喷气-沉积矿床,叶庆同等认为属夕卡岩热液型矿床。该区寒武系银丰度高,至少是个重要的矿源层(表9-11)。
海西期银矿床 海西期银矿床主要分布在塔里木-华北地台以北的海西期造山带内,自西向东有阿舍勒、喀拉通克、黄山、玉西、公婆泉、南金山、老硐沟、多宝山、民主屯、放牛沟等矿床;西秦岭地区的什多龙、德尔尼,中秦岭地区的西成、凤太、山柞矿田;三江地区的丹巴杨柳坪和澜沧老厂矿床。他们多产于造山带,矿床类型以海相火山-沉积和喷气-沉积为主,其次是岩浆型和夕卡岩型。在扬子地台区雪峰隆起东南侧泥盆系碳酸盐岩地层中,有若干沉积特征明显的含银铅锌矿床,如北山、泗顶、后江桥等,当属海西期成矿。在长江中下游及浙江等地石炭系—二叠系中,有一些层状、透镜状硫化物矿体,以往多认为是夕卡岩型和岩浆热液型矿床,现在许多人认为属受了后期变质改造的海相喷气-沉积型矿床。
表9-9 一些主要银矿床的同位素年龄 单位:Ma


续表


续表


续表


印支期银矿床 三江地区是印支期银矿床主要分布区,由北而南有赵卡隆、嘎衣穷、胜莫隆、呷村等海相火山沉积型银多金属矿床。在鄂拉山地区有赛什塘、铜峪沟、索拉沟、老藏沟等层夕卡岩矿床,其他地区受印支期岩浆作用影响的矿床有辽东青城子,兴安盟孟恩套力盖、苏州迂里、吴宅、浦北新华等热液型、夕卡岩型银矿床,占统计数的5%。
燕山期银矿床 此时期的银矿床最多,占统计总数的64%,比其他各期之和还多,有人称之是成矿大爆炸期。燕山成矿期的矿床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北区如额仁陶勒盖、白音诺、大井、山门、八家子、蔡家营、支家地、皇城山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如铜录山、城门山、许桥、鸡冠石、新桥、凤凰山、栖霞山等;赣东北区如银山、冷水坑、铜厂;南岭地区如柳木坑、焦里、大厂、个旧等;东南沿海如后岸、大岭口、银坑山、下溪底、厚婆坳、嵩溪等;康滇黔地区如天宝山、茂租、麒麟厂、乐马厂、大铜厂、六苴等。矿床类型以热液型、夕卡岩型、陆相火山次火山岩型为主。
喜马拉雅期银矿床 三江地区以含银斑岩铜矿(玉龙等)和兰坪盆地杂色砂砾岩中的热液型(金顶、白秧坪)为主。还有新生代形成的散布各地的铁锰帽型银矿。云南姚安老街斑岩型金银矿床、粤中富湾矿床(王登红,1999)和新疆玉西矿床(周济元等,1999),也有部分同位素资料属喜马拉雅期。
中国各个时期的矿床数(图9-8),呈交替上升趋势。太古宙、加里东期、印支期、喜马拉雅期,矿床数较少,由老到新呈平缓上升趋势。元古宙、海西期、燕山期,矿床数较多,呈急速上升趋势,以燕山期最多。
主要银矿床的同位素年龄资料见表9-9。我国银矿床的主要成矿时代不同于美洲大陆以新生代为主,也不同于独联体境内以古生代为主。我国银矿床时空分布的总轮廓是西北地区以古生代海相火山-沉积和喷气-沉积型矿床为主,三江地区以印支期海相火山岩型和喜马拉雅期斑岩型、红盆热液型矿床为特色,东部地区虽各成矿期的各种类型的矿床都有,但以广布于各地的燕山期陆相火山岩型与次火山岩型、热液型和夕卡岩型最为突出。

图9-8 中国各构造成矿期银矿产出百分比

1.大型成矿带在区域构造中的位置

中国东南地区燕山期大规模成矿作用直接归因于区内大规模的岩石圈的减薄和新生地幔物质的注入,其结果造就了3个岩石圈尺度不连续的燕山期再活化并成为构造-岩浆-成矿活动中心,它也是区内重要的聚矿构造。从前文研究证实这3个岩石圈尺度不连续是在前燕山期不同基底构造带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在那里分布了3个以火山-沉积活动为主的拗陷带,并对应3个成矿带及数个铜金铁(硫)矿集区。3个拗陷带内以发育幔源、壳幔混合源的火成岩类,大量新生幔源物质的注入陆壳是岩石圈尺度不连续再活化的标志。而在隆起区内,那里很少或无火山-沉积活动,主要分布一些大型深成壳源花岗岩,幔源岩石很少,与盆地区有明显的不同是那里很少有或无铜矿,主要是钨锡金银铅锌等成矿带的出露位置。

在中国东南部成矿带的划分与燕山期的“隆-拗”分区一致。围绕大别造山带和扬子、华夏陆块的对接带,与下扬子拗陷、江南隆起、浙赣拗陷、武夷隆起、永梅拗陷相对应,形成了在北东向金属成矿带,拥有一系列超大型、大型金属矿床。下扬子拗陷是一以矽卡岩型铜金矿和“玢岩型”铁硫矿的大型成矿带;江南成矿带是一个著名的钨锡金多金属成矿带,而浙赣拗陷带是一条以同熔型斑岩铜金多金属成矿为特色的成矿带;武夷-云开山-会稽山成矿带,沿华南加里东造山带前缘展布,是一条与壳源重熔型花岗岩或火山岩有关的钨、锡、钽、铀、金银成矿带,分布着柿竹园钨多金属矿,宜春钽铌矿、相山铀矿、冷水坑银矿等超大型矿床;永梅会拗陷带是一以火山-潜火山热液型、斑岩型铜金矿和低温热液型银锑矿为主的成矿带。

区内以“三隆三拗”为背景划分为下扬子、江南东段、浙赣、武功山-北武夷、永梅5条构造-岩浆-成矿带,它们成矿特征十分明显。处于拗陷带内的成矿带,成矿受构造-岩浆作用控制,且以深源成矿为特征,以亲硫型铜多金属矿为主;而处于隆起区的成矿带,与壳源重熔型岩浆岩有关,江南带成矿与中-浅成花岗岩有关,武夷和沿海基底隆起带主要与潜火山岩、斑岩有关,形成以亲石型钨锡银锑等矿产。

上述受隆拗构造控制着呈横向展布的5条矿带,成矿特点具分段性或呈分段富集的特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自西向东可以分为大冶铁铜成矿段、九瑞铜金成矿段、铜陵铜金成矿段、庐枞铁硫和铜金成矿段、宁芜铁硫成矿段以及宁镇铅锌矿成矿段。江南成矿带,西段以钨锑金著称,东段以钨锡金为主;浙赣成矿带与Ⅰ型斑岩、潜火山岩有关的铜金为主,西南的湘桂段以铅锌金居优势;武夷成矿带,在赣江断裂带以西以S型深成花岗岩成矿亚系列为主,以东与S型潜火山岩-斑岩有关的成矿作用显著增强。在永梅会成矿带,其西段以低温热液型银锑矿为主,在上杭地区为一北东向、北西向构造-岩浆-成矿带复合部位,形成了紫金山大型铜金矿矿集区。

2.矿集区或大型矿床的构造型式

矿集区或大型矿床是在有限范围内矿石巨量堆积的结果,因此他形成于独特的地质环境之中。东南地区大型成矿带与“隆-拗”分区的大地构造格局相对应,而大型矿集区出现的位置则产于成矿带内一些大型构造异常变化或构造叠加、复合的部位,引人注目的是东南地区的主要矿集区或大型矿床受控于由北东向、北西向构造的交汇组成的大型“菱形网格构造”系统,成矿有利的部位正是古特提斯构造系统基础上叠加了太平洋构造系统的交汇部位;如铜陵矿集区处于东西向基底构造和北西向构造-岩浆岩带的交汇部位,紫金山矿集区位置则是北东向永梅拗陷中有北西向上杭-云霄火山岩带的叠加。最引人注目的是江南隆起钨锡成矿带和赣东北大型铜金银铅锌矿集区是受多组构造叠加、复合形成的大型反“S”形构造控制,下文就赣东北大型矿集区的聚矿构造详述之。

赣东北大型矿集区内表层构造以北东东、北东、北北东向形迹为主,从区内斑岩带的分布特征推测深部存在北西向和近东西向构造。北西向、东西向(-北东东向)构造属特提斯构造系统,北东向、北北东向属滨太平洋构造系统。晚期太平洋构造系统叠加于早期的特提斯构造系统之上,形成区内的大型控岩、控矿的反“S”构造。由于晚期构造系统迁就早期构造,或使其再次活动,获得进一步发育。所以他们都是燕山成矿期的重要成矿构造体系,他们因具体的构造组合,结构面序次不同,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控岩控矿构造型式,具典型意义的有5种。

1)北东东或北东向叠瓦逆冲式:德兴铜厂斑岩铜矿田为其典型代表。北东向赣东北超壳断裂带与九江-德兴-三门澳张裂带及镇江-鹰潭-安远北北东向断裂带复合控制上岩浆房,3个成矿斑岩体沿北东向镇桥-海口叠瓦式逆冲带下盘呈多峰状,由北西向南东上侵,形成北西西向(295°)一串3个岩株,围绕岩体形成了“两超、一大”斑岩铜矿床,矿化深度亦由南东向北西加大,达-1000 m以下,显示岩体就位与北西西向基底构造有关,也预示矿田北西部尚具资源潜力。

2)北东向叠瓦式逆冲推覆式:贵溪冷水坑斑岩银矿田为其代表。成矿花岗斑岩沿F2波状逆冲推覆面作多峰状侵入,大透镜状斑岩型银铅锌矿体受派生的向北西缓倾的裂隙带控制,矿床向北西延深,已控深达700 m,其北西面的麻地一带还有找到隐伏矿床的可能。

3)北北东向褶断组合式:德兴银山矿田为其代表。矿田受轴向北东40°的背形构造和北北东、北东东断裂控制,褶皱以片理为变形面,向北北东倾伏,倾伏角60°~80°。在背形轴部与北东东向断裂交汇处,形成成矿英安玢岩爆破岩筒,围绕岩筒形成铜金铅银成矿分带,铜矿床随岩筒下延已深达1500 m以下。控制矿体构造为3组裂隙及中侏罗世火山岩系底部不整合面,后者见矿普遍,矿化范围及矿田外围地区,未见工业矿体。3组含矿裂隙带在赣东北及邻区是北北东向构造(新华夏系)常见的配套裂隙。其中北东东向裂隙带最为重要,在北山、九区北东东向片理发育,并随背形鼻端形成弧形矿体,具压剪性特征,矿化深度大;另一组为北北西向张扭性控矿裂隙带,发育于银山矿段,这组裂隙在区内发育较广,虎圩金矿脉、饶家排银矿脉均受该组裂隙控制。形态变化较大,矿化深度偏小;北北东向含矿裂隙带,也见于银山矿段,具左行压剪性特征,区内先告山硫铁矿脉也属该组裂隙带控制。

4)压剪性破碎带:这是区内燕山期动热变质型金银矿床最常见的控矿构造。发育于浅变质岩系,往往迁就片理发育,形成挤压破碎带或构造片理化带,具以脆性变形为主的韧脆性变形特征。最常见的为近东西或北东东向,主体属特提斯构造系统的继承与发展(大背坞、虎家尖、长寿源)中,其次为北北东向(蛤蟆石),而金家坞则是一个牵就近东西片理发育起来的,向北西收敛,向东撒开,约略向南弯曲的帚状压扭性构造,内旋顺时针扭动,中段矿化最为富集,是由北东向左行压剪性断裂派生构造。他们韧性变形程度初步观察与岩浆热源距离有关,大背坞、虎家尖距侵入体较近,韧性变形均稍强;金家坞离侵入体最远,故韧性变形不明显。

5)雁行式:早期的特提斯构造系统控矿以德兴金山金矿田为代表。走向北东东至近东西向的含金韧性剪切系,向北北西方向缓倾。燕山期受两侧北东-北北东向左行走滑韧脆性断裂改造,使韧性剪切带呈波状扭曲,一般在背形叠加处金矿化较为富集。

3.燕山期陆内俯冲造山成矿模式——以赣东北地区为例

位于浙赣拗陷东段的赣东北地区是华夏陆块与扬子陆块在晋宁期俯冲、碰撞的拼合带,并又经历了加里东期的强烈造山运动以及海西期的裂陷、印支期—燕山期的陆内运动,其中以燕山期的陆内造山运动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在中国东南地区具有典型意义。陆内造山带的控岩控矿模式见图5-5。

图5-5 赣东北成矿区燕山期陆内俯冲造山成岩成矿模式

1)区内3条由古缝合带发展起来的超壳逆冲断裂带,即是燕山期的陆内俯冲带,其前缘隆起——花岗岩带,即燕山期的陆内造山带。

2)沿3条陆内俯冲带,形成3条与深源的Ⅰ型中酸性潜火山岩、斑岩有关的铜、金、银多金属矿带。

3)这些陆内俯冲带早期是古板块俯冲带,也是重要的韧性、韧脆性剪切带、挤压破碎带,因而往往形成动热变质型金银矿带或金银矿化带。

4)花岗岩隆起带成矿主要与S型深成花岗岩或S型潜火山-斑岩有关,其中钨锡矿尤与造山带浅色花岗岩关系密切。该带也有Ⅰ型花岗岩、斑岩,但成矿仍以钨钼为主。

5)在陆内俯冲带后缘伸展带形成灵山-大茅山与A型花岗岩有关的钽铌钨锡矿带。至于隆起——花岗岩带在伸展阶段形成的A型花岗岩的钽铌矿化情况有待进一步查明。

上述陆内俯冲造山所形成的成矿分带与安第斯型陆缘B型俯冲带的成矿分带性十分相似,即内带铜金、外带钨锡。由此,不难看出赣东北陆内俯冲造山成矿具有重要典型意义。




区域成矿的空间分布规律视频

相关评论:
  • 18546932655区域成矿的空间分布规律
    池仇详答:东南地区大型成矿带与“隆-拗”分区的大地构造格局相对应,而大型矿集区出现的位置则产于成矿带内一些大型构造异常变化或构造叠加、复合的部位,引人注目的是东南地区的主要矿集区或大型矿床受控于由北东向、北西向构造的交汇组成的大型“菱形网格构造”系统,成矿有利的部位正是古特提斯构造系统基础上叠加了太平洋...

  • 18546932655划分成矿区(带)的基本原则
    池仇详答:1)区域矿产空间分布的集中性和区域成矿作用的统一性,表明区域成矿作用与地质构造发展演化是一致的,每个构造旋回出现相应区域成矿作用,所形成矿床分布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在多旋回的构造演化中,同一空间内、不同旋回出现的区域成矿作用相互叠加在一起,形成较多的矿床集中分布,可称成矿区带。多旋回...

  • 18546932655成矿区域划分依据
    池仇详答:1) 区域矿产在空间的集中分布是圈定成矿区域的首要依据,在一个成矿区 ( 带) 中应有大型矿床产出,且矿床 ( 大、中、小) 常成群分布。2) 按大地构造和区域构造性质划分成矿区域。地球物质运动的主导形式是构造运动,大地构造的形成和演化制约着相关的沉积、岩浆、变质、流体等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

  • 18546932655(二)空间分布规律
    池仇详答:另外,在空间分布上矿床(田)还显示一定的等距性分布规律,如姑婆山锡矿田-九嶷山锡矿田-骑田岭锡矿田;从小范围来看也有类似的情况,如香花岭-芙蓉-柿竹园锡多金属矿床。矿床的原生空间分带性不但对研究矿床成因有理论意义,而且是“攻深找盲”的重要找矿依据。

  • 18546932655区域金、有色金属成矿的时空分布规律
    池仇详答:二、研究区成矿空间分布特点 1.构造带控制 研究区构造带控矿的特点是非常明显的,所有的矿床几乎都分布在3条构造带上,从北到南:①南北向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构造带;②近东西向吉中-延边构造带;③北东—北西向的辽吉裂谷带。2.岩浆带控制 研究区岩浆岩带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岩浆热液成矿的...

  • 18546932655区域成矿带特征
    池仇详答:由铜矿床的分布可以清楚看出,空间上从东到西,成矿温度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东段以中温矿物组合的矿床为主,间有中-高温矿物组合。中段以中-低温矿物组合的矿床为主,间有低温矿物组合。而西段主要为低-甚低温矿物组合的矿床为主。2.2.1.3哈尔克-巴仑台金、铜、铅、锌、锡、锑、(铁、锰)成...

  • 18546932655区域金-多金属矿化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中生代构造-地貌演化的关系
    池仇详答:一级成矿带、矿化集中区内的次级矿带受区域二、三级断裂带所制约。在每个矿田、矿床中,发育一至数条矿化带,其属于区域三级成矿带,如华尖—牛心山金矿田发育至少7条矿化带或脉带,金厂峪金矿发育至少6条脉带,峪耳崖金矿也发育多条矿化带。图4-4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矿床空间分布图 Fig...

  • 18546932655成矿系统的空间结构
    池仇详答:图4-7 常见区域成矿分带型式 2.成矿分带的某些规律性 (1)等距性分带——指诸矿床(田)的空间展布以大致相等的距离有规律地出现。热液矿床受构造控制明显,等距性分带较为常见(如豫西卢氏地区的等距分布的燕山期小侵入体及伴生矿床)。对称性分带——指诸矿床间的分布常以某种地质体或构造为...

  • 18546932655成矿规律
    池仇详答:区内钨、钼、锡、铅锌、银、金、铜矿产空间分布规律,主要体现在所处的区域构造位置、构造-岩浆岩、地层、岩石组合控制及矿化分布的集中性和分带性。 本书大体以东西向祁门-三阳断裂、近东西向城安-镇头滑覆构造带(古隆起北缘断裂)、北东向宁国墩-五城断裂及北西向祁门-五城断裂为界。安徽东南地区金属成矿亚...

  • 18546932655成矿空间变化规律
    池仇详答:赣中桃山矿田大布(6217)矿床,也有类似的分带规律,上部主要为U-赤铁矿型矿石,下部逐渐向U-绿泥石型矿石过渡。 (三)上老下新的成矿年龄分带 诸广南部不同年龄沥青铀矿空间分布总体趋势是,赋矿标高从高到低,沥青铀矿成矿年龄由大逐渐变小,标高800m以上的沥青铀矿年龄在100Ma左右,如361、2404矿床矿点。标高500m...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