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够用吗?为什么几乎没有再发明新的汉字了?

来自:网名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汉字够用吗,为何几乎没有再发明新的汉字了?~

我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字可以有多个多音,甚至是多层意思。而对于文字的形成,我国也有一个传奇的故事,讲的就是仓颉造字,到底是谁创造了文字至今还没有定论,因为在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资料来证实是谁发明的汉字。而汉字流传至今,几乎没有再发明新的汉字了,那么汉字够用吗?其实是够用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事物也越来越多,而汉字没有在增加,是因为我国采取了两种方式:一种是音译的方式;一种是组成新词。

在我国古代也存在汉字不够用的情况,所以也出现过造字的情况,几乎在各个朝代都有造出新字。而在明朝,还发明了很多无行为部首的文字,所以随着发展我国的汉字越来越多,同时也越来越完善。而我国最近的一次汉字危机就是出现在西学冲击的时期,此时有化学元素周期表传过来,因为当时的中国并没有相关的汉字能够表达,所以依据这些化学元素的特点,便统一用气字作为部首,这才有了“氢”“氦”等字体的出现。

随着国际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的英语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以就有了外来词,例如因特网、沙发等词语,这些就是通过音译的方式来造的新字。另外就是随着网络文化的传播,所以越来越多的术语出现,为了更好的表达,只能根据汉字中的一些意思来命名,比如火车、汽车等。

一个民族想要得到长久的发展,必然有文字的出现,才能记录历史,记下一个民族璀璨的文化。所以我国的古人真的很厉害的,创造了很多的字体,并随着这社会的发展,不断的完善和创新,这才促进了当下的文化交流。

在小学阶段,我们认识的汉字就几乎可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经过高中的知识学习,对汉字的掌握度和了解度又再上了一个阶梯,认识的字也越来越多了。其实我们可以发现,用来用去好像也就还是那些字。毕竟我们几乎都没有出现过新发明的汉字。那就当下的这些汉字真的足够我们使用吗?答案绝对是够的。01、汉字更强调组合理解。我们的汉字和外国的语言是完全不一样的存在。就拿英语来作对比,英语单词的掌握至少要在几万个甚至是十几万个以上。因为英语单词的创造都是根据新事物的创造来的,只要有一个新鲜事物的发生,他们就会多出一个单词。但是我们汉字不一样,一个汉字可能代表多重意思,并且可以优化组合成一个新的名词。
02、光是两千多个汉字就能够基本满足人的说写需求。据调查显示,两千个汉字的了解就几乎等同于掌握了四百万个词语,这还没有算上成语的数量。光是这些汉字的组合就足够正常的生活需要,更何况我们还不止两千个汉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正是因为我们文化底蕴的深厚,让我们的汉字更加焕发生机。
03、不再发明新的汉字也能够减少当代人的学习难度。其实我觉得没有必要再发明新的汉字,因为汉字数量确实已经能够满足我们的文化需求。如果继续创造汉字,我们反而还要去理解明白这些东西,会加深当代人的学习压力。虽然说汉字本就是我们的母语,应该值得发扬,但是这种没有意义的负担可以舍弃就舍弃吧。
汉字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我们同样庆幸能够说汉字。总而言之,中华文化绝对是厉害的!

中国从出现文明到现在,最少也有六七千年了,而这其中唯一一个没有因为历史的流逝而被淡化的物体,就是汉字。从最开始的甲骨文,到现在的简体字,我们的汉字越来越容易辨识,也越来越丰富。几乎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用汉字准确的描述出来,我们也从来不会产生觉得有汉字不够用的时候,而更多的是发出怎么这个字不会写的感叹。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还是会有人想问,汉字真的够用了吗?怎么不再发明一些新的汉字来顺应时代的发展呢?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用到的汉字不过一两千字,而汉字足足有一万多字,根本用不着再发明新的汉字!

从“仓颉造字”开始,到如今的简体汉字,我们的汉字越来越规范和丰富。已经发行到第十二版的《新华字典》里,也拥有着整整一万一千七百多字的汉字介绍。这里面的汉字储存量,其实是非常吓人的,有很多人连字典里面一半的字都认不全。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发明新的汉字,显得似乎有点多此一举了。当然,也并不是说这几千年里,就没有发明过新的汉字,还是有的。

第一种情况:由皇权统治者造字,但大多毫无意义。

在历史上皇帝造字的现象出现过几次,比如武则天给自己整了个一般人都不会读的“曌”,朱元璋给自己整了个五形部首造字法,南汉的皇帝刘龑也花心思搞了个“龑”字,估计武则天都是跟他学的造字。还有一些诸如此类的小型造字的行为,都不成气候,只要那个皇帝一下课,这个造字的事儿就没人在意,然后果断被抛弃了。

第二种情况:因为外来文化的冲击,为了顺应科学,造了些新字。

在我们中国,虽然也学习数学天文什么的,但是我们都是用中文来解释和形容的。等到西方文化流入,我们才明白,原来有如此多的化学元素,如此多的物理因子,各有各的叫法,而且都是英文的,没有针对性的汉字。这个时候怎么办呢?这当然也难不倒聪明的中国人,这是第一次有意义且成功的造字形为,我们现在熟知的如“氧,氢,氖,氟”等汉字,就是通过化学元素音译造出来的新字。

第三种情况:各种网络用词被音译出来。

这里面非常出名的比如以前是没有“囧”这个字的,但是大家都在说,都在用,慢慢就把这个字造出来。还有西安美食Biángbiáng 面,也是人们后来造出来的,可是电脑和手机都打不出来这个字,只能给大家上图了。 还有比如“duang"字等等,这些都是由于这几年网络发达,被网友们造出来的字。但是这些字都非常个性化,也很少被使用,根本不可能造成什么影响,只是拿来取乐玩罢了。

既然有这样的造字行为,为什么我们现在不继续大量造字了呢?其实人们在日常写作中,可以常用到的汉字大概只有二千个左右,剩下的都是一些生僻字,专业用词,平时很难用到。而且哪怕遇到了一些我们不能用汉字准确描述的物体,我们也可以继续沿用音译这个办法,直接把那些舶来品改成汉字的音译,最常见的就有”巧克力,咖啡,博客,吉普车“等等。在汉字完全足够的情况下,实在是没必要再造什么新字了。

而写在文末的,是想表达一点个人观点,目前我们中国社会有一个非常令人难过的现象就是:现在不论大人还是小孩子,都多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代替了手写字,从而拉低了文字的使用性。很多90后,00后,甚至是10后的小朋友,语文汉字基础差得一踏糊涂,拼音,笔顺,部首都搞不清楚了。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学习英语,加重了他们对汉字的忽略,这绝对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如果可以,还是希望我们中国的教育应当以汉字和中文为主,英语更应该在孩子们把汉字掌握熟练之后再教授,不至于让他们产生混乱感。



我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字可以有多个多音,甚至是多层意思。而对于文字的形成,我国也有一个传奇的故事,讲的就是仓颉造字,到底是谁创造了文字至今还没有定论,因为在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资料来证实是谁发明的汉字。而汉字流传至今,几乎没有再发明新的汉字了,那么汉字够用吗?其实是够用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事物也越来越多,而汉字没有在增加,是因为我国采取了两种方式:一种是音译的方式;一种是组成新词。

在我国古代也存在汉字不够用的情况,所以也出现过造字的情况,几乎在各个朝代都有造出新字。而在明朝,还发明了很多无行为部首的文字,所以随着发展我国的汉字越来越多,同时也越来越完善。而我国最近的一次汉字危机就是出现在西学冲击的时期,此时有化学元素周期表传过来,因为当时的中国并没有相关的汉字能够表达,所以依据这些化学元素的特点,便统一用气字作为部首,这才有了“氢”“氦”等字体的出现。

随着国际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的英语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以就有了外来词,例如因特网、沙发等词语,这些就是通过音译的方式来造的新字。另外就是随着网络文化的传播,所以越来越多的术语出现,为了更好的表达,只能根据汉字中的一些意思来命名,比如火车、汽车等。

一个民族想要得到长久的发展,必然有文字的出现,才能记录历史,记下一个民族璀璨的文化。所以我国的古人真的很厉害的,创造了很多的字体,并随着这社会的发展,不断的完善和创新,这才促进了当下的文化交流。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文化更是让人想潜心钻研,一个汉字虽然看起来只有一个字但是它可以有多个音并且其所蕴含的含义却是十分深奥的。在新华字典中,汉字有一万七千多个,这些汉字在我们生活中能够用上的只有不到一半,因此汉字在我们生活中是足够的。除此以外,汉字可以进行组合的理解和拼凑,在社会发展和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人们可以将一个个单独的汉字组合成另外一个自己需要的词语。因此汉字是不需要进行新的发明的,我们现在所正在使用的汉字就已经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了。

汉字的形成有一个传奇的故事,那就是仓颉造字。这是一个古代神话传说。相传仓颉通过野兽的脚印研究出了汉字,但是很多人都不相信汉字是由仓颉一个人发明出来的,他们更认为汉字是由仓颉一人整理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仓颉在汉字的创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历史上没有任何资料可以证明汉字到底是谁发明出来的,但是这并不影响汉字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汉字,汉字的存在也给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创造很多的便利。

汉字在生活中是足够用的,人们也不用在创造出新的汉字,因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人们可以用一个个字组合成他们想要词语,现存的汉字已经满足了人们对于说写的需求。同时汉字是一个伟大的发明,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将其发扬光大。倘若发明了新的汉字也只是会增加大家的学习负担,汉字本身就已经需要人们花大量的时间去钻磨。

汉字是我们的母语,它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大家已经习惯了它的存在。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再去发明出新的汉字。



汉字其实是够用的,之所以没有在发明新的汉字,主要是原有的汉字基本已经够,而有一些的话可以通过一些词语代表一些意思,就不需要再发明新的汉字。

汉字已经够用了。因为就算在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意思。我们也会拿原来的汉字,引申出新的意义来。


汉字够用吗?为什么几乎没有再发明新的汉字了?视频

相关评论:
  • 17599038699汉字够用吗?为什么几乎没有再发明新的汉字了?
    卓标凯核心问题是,人们说话都是词或词组,现有汉字足以按组词规律构建新的词或词组,所以汉字完全够用。汉字不够用?那你说一个近三十年来新造的字出来。官方简化的字不算。但凡其他语言能表述的用汉字都能表述。怎么就不够用了?至于新生词汇这是必然现象,每种语言都会有。至于你说的不伦不类的名词,代词...

  • 17599038699中国的汉字够用吗?为啥几乎没有再发明新的汉字了?
    卓标凯中国的汉字够用,因为我们在日常中常用到的汉字只有2000多个,而我国的汉字一万一千七百多个,这明显已经够用了。既然汉字已经够用了,再造新字也没有任何的意义了。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每一个文字都有不同的意思,而不同的字组成的词则更有不同。中国文明从出现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 17599038699汉字是够用了吗?为什么现在几乎没有再发明新的汉字?
    卓标凯答案绝对是够的。01、汉字更强调组合理解。我们的汉字和外国的语言是完全不一样的存在。就拿英语来作对比,英语单词的掌握至少要在几万个甚至是十几万个以上。因为英语单词的创造都是根据新事物的创造来的,只要有一个新鲜事物的发生,他们就会多出一个单词。但是我们汉字不一样,一个汉字可能代表多重...

  • 17599038699汉字够用吗?为什么几乎没有再发明新的汉字了?
    卓标凯其实大多数如行政、劳动、经济等常用文字在汉代就已经完全被创造出来了,之后的朝代虽说也小规模产出过一些文字,但大多是武则天、朱元璋等人给自己造名字这样的小打小闹,亦或者是近代为翻译氧、氟这样的化学名词而用气造字,除此之外,历史上几乎再也没有什么造字运动了。实际上,汉代时期所造的字完全够...

  • 17599038699汉字够用吗,为何几乎没有再发明新的汉字了?
    卓标凯其实是够用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事物也越来越多,而汉字没有在增加,是因为我国采取了两种方式:一种是音译的方式;一种是组成新词。在我国古代也存在汉字不够用的情况,所以也出现过造字的情况,几乎在各个朝代都有造出新字。而在明朝,还发明了很多无行为部首的文字,所以随着发展我国的汉字...

  • 17599038699为什么几乎没有再发明新的汉字了?汉字够用吗?
    卓标凯我认为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几千个汉字能组成上万的句子,足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所思所想。更何况现在已有的汉字中有许多是用不到的,比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上的生僻字都是日常生活中没看到过的。既然已有的汉字都有些没见过、用不上,为什么还要花时间花精力去创造新的汉字呢?这不是...

  • 17599038699汉字够用吗?为什么几乎没有再发明新的汉字了?
    卓标凯中国从出现文明到现在,最少也有六七千年了,而这其中唯一一个没有因为历史的流逝而被淡化的物体,就是汉字。从最开始的甲骨文,到现在的简体字,我们的汉字越来越容易辨识,也越来越丰富。几乎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用汉字准确的描述出来,我们也从来不会产生觉得有汉字不够用的时候,而更多的是发出...

  • 17599038699美国网友:汉字有不少不足之处,中国人为什么还没抛弃汉字?
    卓标凯还有就是汉字在计算机时代初期,曾因为难以在计算机中被处理而陷入尴尬的地步,不过,中国出了一位名叫王选的科学家,他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他让汉字从此可以在计算机上输入处理了。汉语的确被称为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但我们不需要也不可能放弃中华民族投资了几千年的语言。汉字是当今世界世界...

  • 17599038699中国汉字有什么优势?为什么永远不会有“用完”的情况?
    卓标凯用形符和声符组合成一个全新的“复体字”有两个好处:一是不用再像象形文字时期每个字都用一种图形来表示(有的也没法表示),只需要用现有的文字来表示发音,再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状态等属性的偏旁就行了。二是形声字非常容易识读,因为它包含了音和义两部分。于是汉字便永远不会枯竭,不必像其他...

  • 17599038699汉字没有被汉语拼音取代的原因
    卓标凯那些只会汉字的成人,老人是不是又要重入教堂,学习一番,浪费多少财富积累?而具体分析其不能实行拼音化主要有一下几个原因: 第一、反对汉字拼音化的最大理由是同音词,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字,单音节,突出语义,现行的汉字体系基本上符合汉语的结构特点,因而几千年来一直沿用下来而没有进行体系性的改革.汉语的音节...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