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我们总说中国近现代,那么中国近现代有没有一个明确的分期?

来自:排行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中国近代史分期的标准~

1、阶级斗争性质划分
坚持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界线的学者,主要以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为根据。坚持主张中国近代史结束于1919年。
2、社会矛盾变化划分
这类人主张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1840—1949年为中国近代史,因为无论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民主革命的性质,都是反帝反封建。
3、封建王朝存亡划分
这类人主张,中国现代史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这种主张貌似重视辛亥革命,却忽视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较之辛亥革命具有更为重大的历史意义。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人受侵略、受欺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标志着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这就是说,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结束、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标志着旧时代的结束、新时代的开始,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终结、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开端。
因此,应该将1949年作为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界线,明确中国近代史包括了1840—1949年的中国历史,是时代前进的结果。
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的结果,是中国近代史学者运用唯物史观观察全部近代中国历史所得出的正确结论,是中国近代史学科成熟的表现。
参考资料:人民网-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问题

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古代结束。1840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10年为中国近代史,1949年之后的历史即为中国现代史。而中国近代史又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中国近代史分为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线索:
1、屈辱史
即列强侵华史。近代列强采取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手段,不断地对中国进行侵略,使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直到新中国成立,才推翻帝国主义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
2、抗争史
即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官、封三座大山的斗争以及现代新中国反帝、反殖、反霸斗争。
3、探索史
即先进的中国人对救国救民的道路所作出的探索,所提出的多种救国方案及主张。探索史和抗争史在内容上很难严格区分,很多重大事件既是抗争史又是探索史。区别在于,抗争史侧重于反侵略反压迫的革命斗争这一主题,探索史侧重于寻求救国救民道路这一主题。
4、发展史
即近代化史。分政治民主化进程、经济工业化进程、思想理性化进程等三个部分。

扩展资料:
在近代史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1、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而前者为最主要矛盾。但两大主要矛盾在历史的进程中,呈现出错综复杂关系和起伏状态,两大主要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就是要推翻外国资本—帝国主义。
2、摆脱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或者说,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实现国家近代化,改变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近代史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是一个对于中国近代学科研究对象的重要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有两个不同的说法。

其一是胡绳以1919年来作为近代与现代的分界。

胡绳将1919年作为近代和现代的分界线,最主要的原因是1919年发生了五四运动,自此以后,学术界把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称为中国近代史。而在1919之后,则是中国的现代史了。换而言之,就是把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称之为近代史,而现代史则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胡绳先生的定义对后世中国近代史书的影响甚大。

而后一位名叫范文澜的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来划分历史时期。

在各个学者专家各执一词的大环境下,范文澜坚持自己的观点,坚持以社会性质来划分历史时期,其依据是1840年至1949年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中国的近代史应该包括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整个时期。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之后,中国历史界又一次对中国近代史与现代史分期问题进行了讨论。坚持1919年为分界线的学者,主要是为了突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性,但是忽略了以社会性质作为分界线的意见。最后,由胡绳在《近代史研究》创刊100期纪念号题词中说明,其他学者共同发声,把新中国的成立作为近代史的开端。

总而言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人受到侵略的时代结束了,标志着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结束,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我觉得中国近现代还是有一个明确的分期的,比如说在清朝以后应该就是近代了,这是我个人觉得还是一个比较不错的吧。

中国近现代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就是1840年到1949年。可以多翻阅翻阅资料和史书应该会有更加明确的解释。

在我的个人观点看来啊,中国近现代的划分应该是从建国前与建国后用来区分的。建国后期就是属于近现代。

中国近代史是指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期。这段时期,中华民族饱受苦难。


平常我们总说中国近现代,那么中国近现代有没有一个明确的分期?视频

相关评论:
  • 18853921446平常我们总说中国近现代,那么中国近现代有没有一个明确的分期?_百度...
    谭柱瞿其一是胡绳以1919年来作为近代与现代的分界。胡绳将1919年作为近代和现代的分界线,最主要的原因是1919年发生了五四运动,自此以后,学术界把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称为中国近代史。而在1919之后,则是中国的现代史了。换而言之,就是把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称之为近代史,而现代史则是中国的...

  • 18853921446你觉得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意义是什么?
    谭柱瞿个人觉得学习中国近代史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意义是可以吸取那段时期的历史教训,让我们懂得落后就要挨打;让我们懂得,国家的兴亡,我们每个人都有责;让我们懂得,要不断的与时俱进,不可高傲自大;让我们知道现在的和平,是我们的先辈们用血与肉换回来的;让我们……总之,我们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和我...

  • 18853921446怎样理解中国近现代史
    谭柱瞿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中国自1840年以来直至现在的170多年的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国存亡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中国各...

  • 18853921446为什么说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即一部中国现代化史?
    谭柱瞿中国近现代史主要是讲述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一部屈辱史,但是在客观上,列强的侵略对于当时的中国也具有野蛮的进步性,它促进了中国各方面的不断变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上,政治上,象戊戌变法啊,清末的新政啊,虽然结果都不好,但都是对原有的封建的变革,朝着现代政治的方向发展。经济上,在外...

  • 18853921446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意义何在?
    谭柱瞿本学期开设了中国近现代史这一课程,我感觉非常好,原因有两点:第一,我个人非常喜欢学史,用“读史使人明智”这句话恰到好处;第二,身为一名学生,我了解到,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日新月异,各种文化现象错综复杂,现在的学生,特别是大学生们,在思想政治上仍有很大的学习空间,特别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的思想...

  • 18853921446中国近现代史给我们当代中国人提供了哪些历史启示?
    谭柱瞿1.许多次战争(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等等):我们必须是自己的祖国强大,不再饱受凌辱。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爱国热情。2.洋务运动,以及其他中国人向外国学习的事例:一定要积极向比自己强大的国家学习,不仅学习先进技术,还要引进先进的思想,去改造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

  • 18853921446谈谈对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心得体会
    谭柱瞿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历史的重要性和教训。每一次历史事件的亲身体验,都是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好诠释。我们必须从历史中学习,以便更好地理解现在并指导未来。在学习近现代史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必须勇于面对错误和不足,积极接受他人的...

  • 18853921446结合实际谈谈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有何现实意义?
    谭柱瞿1、增进对国史国情的理解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通过学习,我们能够明白外国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激发出我们的爱国情怀。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使我们懂得首先要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集中...

  • 18853921446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意义有哪些?
    谭柱瞿最佳答案: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意义: 1、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国民文化素质; 2、反思历史,并且正视历史,汲取其中的经验教训。 基本...

  • 18853921446如何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
    谭柱瞿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与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而斗争的历史,即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这就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以及扩大国际参与、步入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进程,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求强求富...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