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出自哪里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出自哪里?速求答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意思是: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出自《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意思是: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扩展资料: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劝学,就是鼓励学习。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前一部分(第一段),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第二、三段),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
《劝学》全文的中心思想是:一、 学不可以已;二、 用 心 一也,三、学也者,固学一之也。荀子认为,学习首先需要修养品德气质,保持专一的品质,专门学习一门技术才能速成(学一速成),然后保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正确的学习方向; 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以期达到完全而纯粹的精神境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劝学

《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出自:荀子《劝学》 。

原文片段: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扩展资料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劝学,就是鼓励学习。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前一部分(第一段),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第二、三段),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

荀子(前316年?-前237年?),名况,受尊称为荀卿,因汉代人避汉宣帝刘询的讳,又称孙卿,中国战国时代儒家学者和思想家,赵国人。

曾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祭酒、楚国兰陵令,到赵国、秦国游说诸侯,宣扬儒学和传授六经,批评子思、孟子等其他儒者及墨家、道家等其他学派,有韩非、李斯等弟子,著作后世编为《荀子》一书。

荀子的道德信念像孟子一样强,他认为道德是统一天下的绝对必要条件,伦理价值的实践与否,将决定国家兴衰与天下治乱。与法家不同,法家认为道德价值对国家秩序来说并无正面作用,荀子则认为伦理道德能统合社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劝学 百度百科-荀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意思是: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出自《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意思是: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扩展资料: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劝学,就是鼓励学习。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前一部分(第一段),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第二、三段),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

《劝学》全文的中心思想是:一、 学不可以已;二、 用 心 一也,三、学也者,固学一之也。荀子认为,学习首先需要修养品德气质,保持专一的品质,专门学习一门技术才能速成(学一速成),然后保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正确的学习方向; 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以期达到完全而纯粹的精神境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劝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

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出自《劝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 食 埃 土 ,下 饮 黄 泉 ,用 心 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扩展资料: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劝学,就是鼓励学习。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前一部分(第一段),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第二、三段),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

《劝学》全文的中心思想是:一、 学不可以已;二、 用 心 一也,三、学也者,固学一之也。荀子认为,学习首先需要修养品德气质,保持专一的品质,专门学习一门技术才能速成(学一速成),然后保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正确的学习方向; 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以期达到完全而纯粹的精神境界。

荀子是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的学生中最优秀的是法学家韩非子、秦朝丞相李斯、汉朝丞相张苍。可见荀子之学为实学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劝学   百度百科-千里之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先秦·李耳《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告诉我们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一百个理论不及一个实践的道理。千里之行好比是我们的理想,有了理想就要付诸于实际行动,一步步地去努力实现它。 佛经上有一个故事:两个和尚,一穷一富,都想去南海朝圣。富和尚很早就开始存钱,穷和尚却仅带着一个钵盂就上路了。过了一年,穷和尚从南海朝圣回来,富和尚的准备工作还没完成。富和尚问:“尔困,何以往南海?”穷和尚答:吾不往,则终日癫狂,行一步,则安一分。尔稳重,故尔在!” 翻译成白话文很精彩:“我不去南海,就心里难受。我每走一步,觉得距离南海就近一分,心里就安宁一点。你这个人个性稳重,不做没把握的事情,所以我回来了,你却还没有出发。”穷和尚和富和尚有着共同的理想,穷和尚因为勇于实践而率先达成了自己的理想,富和尚却只有望海兴叹了。 还有一个寓言故事更加说明了行动的重要性,传说有一种小鸟,叫寒号鸟。 夏天的时候,寒号鸟全身长满了绚丽的羽毛,样子十分美丽。于是它整天摇晃着羽毛,到处走来走去,还洋洋得意地唱着:“凤凰不如我!凤凰不如我!” 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来,鸟们都各自忙开了,它们有的开始结伴飞到南边,准备在那里度过温暖的冬天;有的留下来,就整天辛勤忙碌,积聚食物啦,修理窝巢啦,做好过冬的准备工作。只有寒号鸟,既没有飞到南方去的本领,又不愿辛勤劳动,仍然是整日东游西荡的,还在一个劲地到处炫耀自己身上漂亮的羽毛。 冬天终于来了,天气寒冷极了,鸟们都归到自己温暖的窝巢里。这时的寒号鸟,身上漂亮的羽毛都脱落光了。夜间,它躲在石缝里,冻得浑身直哆嗦,它不停地叫着:“好冷啊,好冷啊,等到天亮了就造个窝啊!”等到天亮后,太阳出来了,温暖的阳光一照,寒号鸟又忘记了夜晚的寒冷,于是它又不停地唱着:“得过且过!得过且过!太阳下面暖和!太阳下面暖和!” 寒号鸟就这样一天天地混着,过一天是一天,一直没能给自己造个窝。最后,它没能混过寒冷的冬天,终于冻死在岩石缝里了。寒号鸟知道有个窝的重要,但是,终因没有行动起来而导致了自己的死亡,不行动的代价使它付出了生命。 让我们都记住这个教训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立刻行动起来,朝着自己的理想奋进。

出自荀子《劝学》 原文片段: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翻译: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儿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出自哪里视频

相关评论:
  • 1864070654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出自哪里?速求答案。_...
    雍枝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出自《老子》。该句是《老子》中的一句名言,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以及长途旅行需要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前进的精神。具体的背景是老子的哲学思想中的一种处世哲学和道德观。它提倡人们在追求目标时要有耐心和毅力,不要忽视每一个小的步骤和细节,因为这些都是实...

  • 1864070654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出自哪里
    雍枝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出自:荀子《劝学》 。原文片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

  • 1864070654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出自哪里?速求答案。
    雍枝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出自《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

  • 1864070654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出自哪里
    雍枝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出自《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

  • 1864070654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出自哪里?
    雍枝邹出自:荀子《劝学篇》.全文如下: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曝,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1864070654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前一句。
    雍枝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的意思是:千里之路,是靠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没有小步的积累,是不可能走完千里之途的。引申意是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忍不拔最终才能达到目的。节选于荀子的《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

  • 1864070654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出自哪里?速求答案。
    雍枝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著名的格言出自古代哲学家荀子的《劝学篇》。荀子在这篇文章中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强调了积累和实践在学问成长中的关键作用。他以木材制作车轮为例,说明即使是坚硬的木头,经过反复弯曲和磨砺也能变得柔韧,以此比喻人的知识和品行是通过不断学习和自我反省得以提升的。荀子指出...

  • 1864070654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什么意思?
    雍枝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出自《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

  • 1864070654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出自哪里
    雍枝邹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戢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18640706549千里之行出自哪一首诗
    雍枝邹《荀子》劝学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