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一下懂得日本战国史的各位,日本当时的天皇、幕府将军、关白、征夷大将军、大名是什么?有什么关系?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谁懂日本战国史的?~

当今的日本天皇明仁号称“万世一系”的第125代天皇,也就是说,日本的历代天皇都出自同一家族,这在人类文明史上即使不是独一无二也是寥寥无几。不过自第一代神武至第十四代仲哀这14位天皇虽然在日本《古事记》中出现过,在历史上却无法确认,因此有着比较真实的存在依据的第十五代应神天皇(公元270~310年)可能才是真正的祖先。孝德天皇(公元645~654年)统治的大化年间,以中大兄皇子(即后来的天智天皇)、中臣镰足等人为首的改革派发动了日本历史上从奴隶制到封建制过渡的大化革新,又经过天武、持统跟文武三代将大化革新未尽的事业加以完成。之后,日本进入了封建社会,日本天皇制也进入了在历史上为期不长的一段鼎盛时期。这一鼎盛时期贯穿了奈良时代,一直到平安时代(公元794~1185年,以迁都至平安京即今天的京都为标志)中期皇室颓废,实权外落到藤原氏[1]手中,天皇家族从此被旁人所操纵,而武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2]。

1068年,与藤原家无血缘关系的后三条天皇即位,他正值壮年,个性强,任命有能力者担任重要官职,并着手查办没收非法庄园,逐步加强皇室的政治和经济力量。为了抵制藤原氏的势力,1072年后三条天皇让位给其子白河天皇,设立院厅,草创了院政时代(天皇让位后称上皇,上皇执政称院政,因而又称某某院。上皇出家后称法皇,仍可发号施令),但他不久之后便去世。1086年,白河天皇让位堀河天皇后再开院厅,掌握实权,并利用平家武士集团与掌握源家武士集团的藤原氏对抗。院政前后长达百余年,虽然这项措施在加强皇权方面有一定积极作用,但也造成了统治阶层内部的混乱。最终导致了鸟羽上皇、崇德上皇和后白河天皇之间争权夺利,酿成保元(1156年)和平治治乱[3],武家从此由幕后走向了前台。

击败源氏一族后,平清盛先是晋升参议正三位,开创武士列席公卿之高位的先河。后于仁安二年(1167)出任太政大臣(常设的最高官职)。治承三年(1179),因领地问题与摄关、院政两大势力发生冲突,于是发动政变,迫当时的关白引退,威胁后白河上皇停止院政,并解除了近四十位公卿的职务,以本族成员充任。次年二月,高仓天皇让位给平清盛的外孙安德天皇,平清盛以第三势力的身份正式登上权力顶峰,由于他的官邸位於京都的六波罗,故称六波罗政权。不过,由于平时生活腐化,引起权贵的不满,再者,被平氏击败的摄关与院政两大势力亦因被平氏击败而聚集在一起,形成以后白河法皇为中心的反平氏势力。面对这一形势,后白河天皇的二子以仁王于1180年下达令旨,号召各地的源氏族人起兵讨伐平氏,源义朝之子源赖朝积极响应,源平合战由此爆发,结果平氏一败涂地,几乎被灭门[4]。获胜的源赖朝吸取平氏失败的教训,没有留在京都担任公卿。1192年,他出任征夷大将军,在根据地镰仓创设了幕府,建立了一套武家的职官制度,开始了对日本的实际统治[5]。从镰仓幕府建立到江户幕府灭亡这六百多年便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公武政制时期。

源赖朝死后,镰仓幕府的实权落入他的岳父——北条时政手中。此后的两代将军先后被刺杀,正统源氏至此绝嗣,不久之后镰仓源氏血脉彻底断绝。北条氏大权在握,先后拥立公卿藤原氏和皇族亲王担任傀儡将军。后鸟羽上皇在一次轻率的讨伐北条氏的战斗中大败,本人被流放,皇族威信扫地,权力进一步被剥夺。尽管如此,在最初几代北条氏执权当政时国家还比较安定,但幕府很快便衰落下去。之后又面临蒙古大举入侵的威胁,虽然“神风”毁灭了侵略军,但焦头烂额的幕府却连在这场卫国战争中立功的武士应得的封赏都拿不出来了。十四世纪初期,北条高时倦于政务,幕府混乱,中下级武士不满情绪日增,御家人纷纷离叛。1333年,流亡中的后醍醐天皇发诏讨伐幕府,北条氏战败,在内忧外困中集体自杀,镰仓幕府灭亡。后醍醐天皇重新入主京都,取年号建武(仿汉光武帝刘秀)[6]。

然而好景不长,后醍醐天皇所标榜的建武中兴因为得罪了武士阶级而在短短两年后便宣告结束。推翻镰仓幕府的功臣足利尊氏带头发难,双方围绕京都几进几出,最终后醍醐天皇退位后逃奔吉野建立南朝,与足利尊氏拥立的光明天皇一南一北对峙,形成了日本历史上的南北朝局面。不久之后足利尊氏就任征夷大将军并在京都室町建立了新的幕府,史称室町幕府。至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时日本重获统一,室町幕府的统治达到了鼎盛[7]。但很快幕府便在连年的战乱中衰落下去。1467年(应仁元年),围绕下一任将军的继承人选问题爆发了不仅是幕府重臣的各家,就连以大内氏为首的各国有势力守护大名也都卷入了的大规模战乱----应仁、文明之乱[8]。战争最终结束了,但一个以下克上、诸侯纷争的战国时代却刚刚开始……



注解

[1]藤原氏即日本四大望族——源平藤橘中的“藤”,他们是大化革新中的名臣中臣镰足的后人,属于典型的公卿贵族(官阶六位以上者称殿上人,五位以上者称大夫,三位以上者称公卿)。藤原氏虽然位极人臣,却从未像王莽、曹操、司马懿等人那样以下犯上,而是不断将本家的女子送进皇宫当皇后,通过保持外戚的身份来维护统治。这个家族垄断了摄政关白这一总揽朝政的最高职位(非常设),并在日本历史上形成了只有该家族的成员(更确切地说是该家族南北式京四支系中的北家一系)才能担任关白(几百年后丰臣秀吉欲谋此职位似便遇到了这个问题,这是后话)的传统,这便是历史上的摄关政治。虽然藤原氏牢牢控制了朝中的权力,但他们的影响逐渐减弱,统治基本局限在京畿地区,此时地方上的另外一股势力也在逐渐发展。

[2]显然天皇的儿子不可能都成为下一任天皇,于是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便被赐姓,降格成为朝臣(比如《源氏物语》中的源氏)。由于藤原氏把持朝政,一部分皇室后裔离开京畿前往封地就任。公元九世纪,桓武平氏与清河源氏相继从皇室中分离出来,成了最初的武家。由于天皇权威的下降,以及长期居住在京城公卿官僚阶级与乡土领主的分离,日本的王朝体制趋于崩溃,地方政治陷入混乱。地方领主们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而建立起庄园的制度,采用自己的武装维护领地的治安。这些庄园主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豪族,进而形成了武士阶级,拥有着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就连朝廷委任的当地国司,也不得不依靠他们的力量。尽管如此,此时的武家在政治上还没有什么影响,源氏通过依附于藤原氏而暂时压倒了平氏。

[3]事情的起因是鸟羽天皇让位给长子崇德天皇,改称鸟羽院上皇。此事导致了支持鸟羽天皇的法性寺关白藤原忠通与其侄子,支持崇德天皇的左大臣藤原赖长的对立。权臣之间的斗争的同时,天皇的朝政与上皇的院政之间也冲突不断——鸟羽上皇仍然手握实权,崇德天皇不过是傀儡而已。时隔不久,鸟羽上皇所宠爱的妃子美福门院产下了皇子。于是,偏爱幼子的鸟羽上皇便强迫崇德天皇退位,将帝位让给了当时只有三岁大的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近卫天皇。近卫天皇年仅十七岁即驾崩,且并未留下皇子。这一情况使得崇德上皇再度燃起了重登帝位的希望,“哪怕由我的儿子即位也好”,当时的崇德上皇也做了这样的打算。然而事与愿违,鸟羽上皇与关白忠通一党再次施展政治手段,拥立了近卫天皇之兄雅仁亲王即位,便是后白河天皇。这样出人意料的结局,使得崇德上皇与藤原赖长等人愤恨不已,并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皇位夺回。 1156年(后白河天皇保元元年),崇德上皇与后白河天皇两派势力发生了正面冲突,其本身是皇族与藤原氏之间争权夺势的斗争,而源平两家作为武士势力首次介入朝廷中央的政治斗争,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当时,后白河天皇一方依靠的是平氏嫡流继承人平清盛和源氏嫡流继承人源为义之子源义朝、源赖政。而崇德上皇一方依靠的是源为义及其另外一个儿子源为朝,以及平清盛的叔父平忠正。这场斗争最后以崇德上皇战败被流放告终,然而,与精通权谋之术的平清盛相比,源义朝不过是个有勇无谋的武夫。在平清盛的政治手段之下,原本在保元之乱中立下头功的源义朝却不得不俯首称臣。对于这样的安排,源义朝当然无法接受,平治元年他又与权臣藤原信西的对手藤原信赖发动了平治之乱试图夺取政权,结果二人双双败死。 经此变乱,源氏一族被斩首的斩首,被流放的流放,从此一蹶不振。

[4]父亲源义朝死的时候,源赖朝还年幼,经人说情保住性命,但被流放到伊豆。他在那里长大成人,与当地的平氏豪族北条时政的女儿结婚,在岳父的扶植下逐渐恢复势力,并与源氏家族本国武士们保持着联系。他早就准备复仇,故在以仁王下令旨后便积极行动。尽管平清盛预见到危机并着手整顿平氏一族,但为时已晚,不久他便去世。已经腐化了的平氏一门战斗力远不如从前,在与源赖朝的胞弟源义经统帅的源氏集团的较量中屡战屡败,1185年在根据地爆发的坛浦大海战中平氏全军覆没,平家武士背负安德天皇及三件神器跳海自尽。战后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搜捕平氏一族余党的活动,按照《平家物语》的说法,平清盛的最后一名后人在十几年后被杀,平家嫡流遂绝嗣。然而战争并没有结束,源赖朝生前听信谗言,逼死了源平合战中立下头功的胞弟源义经,至此战乱才最终平息。

[5]古代日本的行政区划为五畿七道六十六国,由朝廷派往地方的一国最高行政长官称为国司。国司的职务,主要是管理、分配土地给农民耕作,并负责地方的军事、财政、政治和裁判工作等。但是由于远离中央,管控不易,国司逐渐由中央派遣的官僚转变为具有自治权的官差(仅需上缴税金便可完全管理地方)。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后,形成了幕府与朝廷并存的“二元政治”。幕府建立了新的制度,夺走朝廷的实权;其中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地方税金的管理。幕府于是在全国各“国”,派遣武士阶级出身的守护,攫取了原本属于国司的大部分权力。

[6]后醍醐天皇也许可以算是自摄关时代到江户幕府奉还大政期间近千年里最具才干和坚强意志的天皇了。即位四年后的1321年,他得到后宇多法皇的同意,废除了院政,实现了他主张的政出天皇的愿望。他亲自视理政务,设立记录所,裁决诉讼,他身边不但有一般重臣,而且破格录用了有才有识,且出身不高的中下级贵族,使朝政焕然一新,颇得皇室贵族们的称赞。然而后醍醐天皇在向幕府讨还权力的过程中却并不顺利,屡屡失败后在败亡路上被擒获并遭流放。不过他并未气馁,1333年3月,他逃离了流放地,再次发诏各国,讨伐幕府。诏书一发表,日本西部的豪族和武士立即响应,随后倒幕勤王之士从四面八方兴起,尤为重要的是,幕府家臣足利高氏(后改名尊氏)和新田义贞相继背叛幕府,给幕府以致命的打击。足利氏与新田氏都出自于清河源氏,因为分别住在下野国的足利庄和上野国的新田庄而改姓。足利尊氏一直不满于北条氏(平氏)专权,伺机恢复源氏的权力。5月7日,足利尊氏破京都,消灭北条氏在京都建立的六波罗两探题。5月22日,新田义贞陷镰仓,北条氏一族聚集在东胜寺集体自杀。6月初,后醍醐天皇返回京都。

[7]熟悉一休故事的人对于这一时期应该不陌生,那个处处刁难一休小师傅,却总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足利将军便是著名的足利义满。一休历史上确有其人,正如故事中所流传的那样,他是北朝天皇与南朝公卿之女所生的皇子,母亲因为谗言被驱逐出皇宫,他也出家当了和尚。

[8]足利尊氏本想效仿源赖朝,在京都以外的地方建立幕府,但却因为南北朝的对立不得不留守京都。此后将军义满时期全国虽然统一,但幕府已在京都统治了六十年,于是迁移一事便不了了之。不过当初幕府为了管理地方事务,曾派本族的重臣担任关东管领,镇守关东地区。但时过境迁,随着国内矛盾激化,幕府威信下降,关东管领多次发动叛乱,虽然最终被镇压下去,但也开了下克上的先河。此后的应仁之乱延续了十一年之久,战争主要在京都进行,双方都雇佣了弃村逃亡的百姓,把城市的下层人民组成武装队伍,编为足轻,让他们任意放火,抢夺居民财物作为兵饷,致使大半个京都变为废墟。战争双方首领真心作战只是最初的二、三年,此后则是欲罢不能地对峙着,后来,引人注目的值得抢夺的财物已经没有了,武士们便对这种毫无意义的战争感觉厌烦,都纷纷返回了家乡。其中也有联合士一揆举行叛乱的。这样,在京都己没有战斗的武士,公元1477年 (文明九年),战争就结束了。



日本的战国时代



1551年,距揭开战国时代序幕的应仁之乱已过了八十余年的岁月。习于兵马倥偬的诸大名们为了巩固自身的实力而继续在各地展开激战。在这前一年,葡萄牙船首次在平户登陆。这也是南蛮文化访日的开初。八年前从种子岛传到日本本土的铁炮也在这时期渐渐被用于实战上。究竟谁能掌握天下霸权?这时根本还没有任何人能知道这个答案……(视频一)

1560年,身处乱世的诸大名想尽办法力求生存之道。才眼见结盟交好,一回头便毁约发兵攻之。为人臣者动辄以下克上。即便是血亲手足,也丝毫无法信任。这时代就是笼罩在这么一个生存竞争的氛围下。虽说如此,战乱的不安反而促使人们观感敏锐,进而孕育出多样的艺术。武家的茶道、连歌、能乐,以及民间的歌舞伎等都在此时大放异彩。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各方群雄借以天下霸也为目标,虎视眈眈伺机挥军上京。(视频二)

五月十日,控制三河、骏河和远江三国,有“东海道第一弓取”之称的强力大名今川义元倾全国之兵约二万五千人向尾张国进发,意图打通前往京都的道路,参与京畿争霸。今川军先锋为井伊直盛,松平元康(德川家康)也随军出征,而此时控制尾张国的织田家却只有三千兵力,双方实力相差悬殊。至五月十八日傍晚,今川军进攻在即,此时织田家似乎一筹莫展。五月十九日黎明至上午十时,织田军的堡垒迭遭攻破,损失惨重。与此同时,织田信长孤注一掷出阵。正午,今川义元到达桶狭间,布阵休息。下午一时,暴雨突如其来,织田军由山上突袭今川军,这就是日本战国时期里程碑式的事件——桶狭间会战。 (视频三)

桶狭间会战的结局除了直接导致今川家的衰落之外,还产生了两个更加深远的影响。首先是信长击败了劲敌,德川家康也从今川氏独立出来,双方签订盟约,一西一东放手征服天下;其次是武田、今川和北条的同盟破裂,武田氏趁人之危向今川氏宣战,继而北条氏改善了与上杉氏的关系,双方联手夹击武田氏,关东形势由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570年,织田信长出乎世人意料的破竹之势造成整体局势的变化。信长拥立足利义昭完成上京,朝天下霸业迈进了一大步。担心信长就此一统天下的诸大名们群起一致布下了信长包围网。基督教的广为流传、一向宗的一揆四起、乐市乐座的繁荣等等,象征着时代的景象变幻多端。而人民们也深深感受到这时代的洪流。究竟是信长会掌握天下大权呢?还是将有新的英雄崛起来改写这一切呢?(视频四)

1582年,在织田信长将完成天下霸业之时,明智光秀突袭本能寺而迫使信长自裁了(视频五)。才稍见恢复秩序的混沌时代再度降临于世,诸大名个个摩拳擦掌欲图霸业。信长的家臣也各自宣告独立,加入争夺天下的行列。而在人文方面,文化成熟开花结果,南蛮的风俗思想也着实的浸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无视于武家的互相争斗,民众们依然坚强的活过这乱世。到底谁能完成统一大业并创造崭新的时代呢?(视频六)

1584年, 羽柴秀吉渐渐地掌握天下。这位从信长的基层一路爬上来的武将在信长死后,于贱岳一役击败了织田家老——柴田胜家,使其地位稳如泰山。对此,信长的次男——织田信雄开始展开反击。与人称东海第一弓取的德川家康结盟,凝聚了反秀吉的意志。在毛利、 伊达、上杉等诸大名的屏息注视中,其一决雌雄的气氛不断升高。而现在几乎已达到了一触即发的态势……(视频七)

羽柴秀吉与德川家康在小牧长久手合战中未分胜负,德川家康有感于羽柴秀吉势力强大,遂表示臣服。1590年,双方联手征服了不顺从的北条氏,最终将全国置于羽柴秀吉的掌握之下。长达百余年的战乱至此暂告一段落,日本迎来了久违的和平。羽柴秀吉作了近卫氏(藤原氏的一支,有资格担任关白)的养子,从而出任关白这一最高官职,不久天皇又赐姓“丰臣”,从此丰臣氏成为除藤原氏之外又一支可以担任关白的家族。

然而好景不长,野心勃勃的丰臣秀吉等人悍然发动了侵朝战争,但在朝中两军的联合打击下以失败告终,不久丰臣秀吉便一命呜呼。 这场侵略战争的最大受益者是德川家康,他不仅因为领地距离朝鲜较远而保全了实力,更笼络了不满于丰臣秀吉政策的人心。
1599年,由于丰臣秀吉的死亡,社会看似安平再临,但却暗潮汹涌。实因德川家康已悄悄地朝天下霸业迈进。而守护秀吉遗子——丰臣秀赖的石田三成对此展开反击。但是,曾受丰臣恩顾的武将中,也不乏憎恶三成而转向支持家康的人。两雄是否会演变成相争的局面呢?此时有人极为担忧此局势的发展。该人物即秀吉的盟友——前田利家。利家便拖着生病的身体而四处奔走……(视频八)

未几,前天利家也随丰臣秀吉到地下去了,于是一场大决战已经不可避免。战争的一方以丰臣秀吉手下的两大派之一——文吏派首领石田三成为首,包括他的盟友大谷吉继、基督教大名小西行长以及以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和小早川秀秋等大部分日本西部的大名,因而称作西军;另一方则以德川家康为首,包括伊达政宗等大部分东部大名,以及丰臣秀吉手下的另一派——武斗派的福岛正则、加藤清正等大名,因而称作东军。由于东西部各有少数大名参加了对方的阵营,因而战争实际上在日本全国展开,但与那些零星的小战役相比,关原会战是决定性的。

1600年九月十五日,在东军前往丰臣氏的统治中心——大阪的必经之路上,东西两军的主力在位于近江的关原展开了决战。双方投入兵力大致相当,各约八万人。战局起初呈胶着状态,随着小早川秀秋等人相继倒戈,西军全线崩溃,兵败如山倒。西军主要首领大谷吉继自裁,石田三成和小西行长被俘后处决,战后其余大名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分。

关于关原会战,还有这样一段佳话。1600年,战争阴云笼罩日本。真田昌幸父子分道而行,曾在德川家作人质并娶本多忠胜之女稻姬的长子信幸改名为真田信之,以表示和父亲一刀两断,并且加入东军阵营带兵和德川家康走了,昌幸则与曾在上杉家当人质的次子幸村参加西军阵营带兵返回领地。途经本家的沼田城(此前已被封给长子信幸)时,昌幸想要进城休息,这个时候沼田城的兵马已经全被信幸带走,城内只有女眷和一些老弱残兵。但是信幸的妻子稻姬紧闭城门不让昌幸入内。 稻姬问到:听说丈夫和大将军(指德川家康)去讨伐叛逆了,公公如何在此?昌幸实言以告,稻姬说:那我们如今已是敌人,怎能放敌人入城呢?昌幸道,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想看一下自己的孙子。 稻姬说:这座城本是公公的,但如今的城主是我丈夫,丈夫不在,怎能擅自开门。公公可派人去问丈夫,如丈夫同意,媳妇一定让公公进来看孙子。昌幸无奈,只好回兵户石上田。

1603年,德川家康宣布自己为源氏后人,因此有资格出任征夷大将军,并建立了江户幕府。随后的十余年中,许多参加了东军的非德川家嫡系大名也被以各种借口剥夺了封地。至此,德川家康已经牢牢掌握了天下的霸权。又经1614~1615年大阪冬、夏两役,灭丰臣氏,从此开创了日本历史上两百余年的和平时代——江户时代。

征夷大将军的演变如下:

第一阶段

此官始自奈良时代,平时不常设,每有征伐由朝廷命将出征,大将有权自行开府。这实际上是从我国的“开府”“持节”而来,连“幕府”都是我国的相应词汇。

这一官职在早期,公家朝廷有力的时候(奈良和平安时代),有多种名称,不固定,如“持节大使”“征东大使”“持节大将军”“征东大将军”“征夷大将军”等。当时的战争主要是平定地方叛乱以及征伐虾夷人(所以“征东”)。

自坂上田村麻吕之后,这一官职基本固定为“征夷大将军”,因此,日人多将田村视为第一个征夷大将军,值得一提,此人出自汉氏,是大陆移民后代,有汉人血统。

总体而言,此一阶段,征夷大将军(或其他称谓)是公家朝廷的将领,不具有后来武家政权“幕府”的意义,名单如下:

多治比县守 720 征夷大将军。
藤原宇合 724 持节大将军。
藤原麻律 737 持节大使。
藤原继绳 780 伊治呰麻吕之乱时任征东大使。
藤原小黒麻吕 780 伊治呰麻吕之乱时任持节征东大使。
大伴家持 784 持节征东将军。
纪古佐美 788 征东大使。
大伴弟麻吕 791 征东大使。
坂上田村麻吕 797 征夷大将军。
文室绵麻吕 811 征夷大将军。
藤原忠文 940 平定平将门之乱时任征东大将军。


第二阶段:

武家势力勃兴后,平清盛曾经建立过第一个中央政权,但基本寄生于公家朝廷的组织形式,源氏消灭平氏后,决定借用“征夷大将军”一职来建立独立于公家朝廷的政权结构,自源赖朝始,“征夷大将军”成为武士政权元首的固定官职,“幕府”成为武家政权的稳定组织架构,历代征夷大将军名目如下:

源(木曾)义仲 1184 征夷大将军。——此人是源平交替阶段的过渡人物

1、镰仓幕府

1 源赖朝 1192~1198
2 源赖家 1202~1203
3 源实朝 1203~1219

实朝死后,赖朝的嫡系断绝,幕府执权北条氏先迎公家贵族子嗣(与赖朝有姻戚关系)为将军,后又以皇族亲王为将军,将军名义上仍是幕府首脑,但实权和武家领袖的地位则由北条氏以执权的名义代代控制,实际上篡夺了镰仓幕府的权力。

4 九条赖经 1219~1244
5 九条赖嗣 1244~1252
6 宗尊亲王 1252~1266
7 惟康亲王 1266~1289
8 久明亲王 1289~1308
9 守邦亲王 1308~1333

镰仓幕府的灭亡以北条氏京都统治机构六波罗探题和镰仓统治机构执权的覆灭为标志,而末代的幕府将军却得以善终,守邦亲王出家后安度余生。

室町幕府——室町幕府是一个守护大名的松散联盟,但征夷大将军自始而终都是幕府的最高权力者(只不过战国时代没人再听幕府的了)。

1 足利尊氏 1338~1358
2 足利义诠 1358~1367
3 足利义満 1368~1394
4 足利义持 1394~1423
5 足利义量 1423~1425
6 足利义教 1429~1441
7 足利义胜 1442~1443
8 足利义政 1449~1473
9 足利义尚 1473~1489
10 足利义稙 1489~93,1508~1521
11 足利义澄 1494~1507
12 足利义晴 1521~1546
13 足利义辉 1546~1565
14 足利义栄 1568
15 足利义昭 1568~1573

这里有必要提到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的安土、桃山政权。织田政权平定近畿和日本大半,废绝足利幕府,但信长并未开幕,也许是因为天下未定吧,也有认为他企求比“征夷大将军”更为尊崇的名号(日本新天皇?)。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但他的出身使得他无法轻易开幕,因为长期以来武士集团都认为只有源氏、平氏的子孙才有资格开幕,如同只有五摄家能当摄政、关白一样,麻烦多多。秀吉先冒充平氏,不成,再认五摄家之一的近卫做干爹,此后蒙天皇赐姓“丰臣”,才算当上关白(公家朝廷的最高官),终其治世,他都没有开设幕府,当然也谈不上什么征夷大将军,他的政权结构与平清盛类似,是寄生于公家朝廷的官位体系,同时又辅以奉行等役职而运转的。

在织、丰之间,有一个“十三日天下”的明智光秀,他出自美浓土歧源氏,以名门自居,本能寺之变做掉信长后,强迫天皇策封了他征夷大将军,当了几天就完蛋了,也可以勉强算做过吧。

此后就是所谓源氏的德川幕府:

1 徳川家康 1603~1605
2 徳川秀忠 1605~1623
3 徳川家光 1623~1651
4 徳川家纲 1651~1680
5 徳川纲吉 1680~1709
6 徳川家宣 1709~1712
7 徳川家継 1713~1716
8 徳川吉宗 1716~1745
9 徳川家重 1745~1760
10 徳川家治 1760~1786
11 徳川家斉 1787~1837
12 徳川家庆 1837~1853
13 徳川家定 1853~1858
14 徳川家茂 1858~1866
15 徳川庆喜 1866~1867

无论什么时代的征夷大将军,都必须有天皇的正式策封才算数,这样的将军,按照上述,在1100年的历史上出现了52位,差不多正好够做一副扑克(可以加上平清盛和丰臣作大小王八,活活)。


之所以选平清盛而不是织田,因为平氏政权名义上是统治全国的。

  日本战国官职一览

   战国时代,官职繁多而复杂,除了朝廷的官职外,还有幕府的官职.

  官分四等:

  长官(部门管领)

  次官(辅佐长官)

  判官(文件审查)
  -
  主典 太政官

  太政官,是管理朝廷的最高机关,当今的内阁.官职为: -Y+j ^ 太政大臣
  所有官职中的最高官职,同时是天皇的太傅.由于适任者少,经常缺任.织田信长死后被追赠,丰臣秀吉就任关白时叙任.

  左大臣 太政官的长官,太政官的政务,宫中仪式的总裁,朝廷实质上的最高责任者.
  右大臣
  太政官的长官,仅次于左大臣,权限与左大臣同。织田信长,德川家康,丰臣秀赖曾叙任.
  内大臣
  太政官定员外的大臣.左,右大臣出外时,权限由内大臣代理. 大纳言
  太政官上席的次官,与大臣共商政事,检讨天皇命令的可行,传达上下的言语,大臣不在时代理太政官的职务.丰臣政权下羽柴秀长(大和大纳言),前田利家,丰臣秀次叙任.

  中纳言
  职务与大纳言同.中纳言被称[黄门].丰臣小秀次(权中纳言),小早川秀秋(金吾中纳言)叙任. ,}
  参议 与大臣,纳言共商政事的官职,次于纳言,别称中国大唐时的名称[宰相].足利义辉,足利义昭,北昌具教(参议左中将)叙任.

  弁官

  管理中央机关各省庶务的职务.分为大弁,中弁,少弁.
  :
  少纳言
  担任天皇的文书的重职.后职权衰落,成为管理天皇的官印的有名无实的官职.

  长官: 太政大臣, 左大臣, 右大臣 次官: 大纳言, 中纳言 判官: 弁官, 少纳言
  八省
  八省为:内务省,式部省,民部省,治部省,兵部省,形部省,大藏省,宫内省.
  内务省

  天皇的侧近,行使宫中政务的部门.丰臣家的宫部继润内务卿叙任. 长官: 内务卿 次官: 内务大辅, 内务少辅 判官: 内务丞 其他: 侍从

  足利尊氏开创镰仓幕府以来对关东特别重视,在关东管辖内设置镰仓府,由德高望重的人担任镰仓公方.其后,公方的辅佐----关东管领叛离而幕府将灭,公方逃到下总国的古河,被称为古河公方.最后的古河公方足利义氏投靠了北条氏康.
  征夷大将军
  征夷大将军是为了镇压虾夷而临时设置的官职.自从坂上田村麻吕平定东北后,就不再设置了.其后,任命木曾义仲为大将军,权限仅仅是军事指挥权.源赖朝平定天下后,被任命为大将军,掌管军事指挥权和政权.此后,幕府开立,将军管理全国的政务.

  关东管领
  镰仓公方的辅佐,关东政务的总裁,由足利尊氏的母系上杉氏世袭.其后,战国时期,关东管领上杉宪政的政权被北条氏威胁,便传与养子长尾景虎(上杉谦信).

  奥州探题
  足利尊氏重视南朝的余党奥州的藤原氏所在的东北而特别设置,管理陆奥国的政务和军事,由大崎氏世袭.战国时代由伊达晴宗,二本松义继补任.
  九州探题
  防卫外敌,管理九州二岛政务的总裁.与奥州探题并重的官职.自设立起,便遭到了九州豪族的反抗.战国时代由大友宗麟补任. 6c8
  羽州探题

  奥州探题的分支,管理出羽一国.奥州探题----大崎氏的支族的最上氏世袭.

  管理山阴,山阳两道,即中国探题.战国时代,周防的大内义兴补任.
  摄政.关白
  摄政是辅佐幼小天皇,行使政事的官职.关白是辅佐成年天皇,行使政事的官职.通常有官职最大的大臣兼任.战国时代,羽柴秀吉叙任.
  东宫太子的警备人员,职务重要.战国时代,丰臣政权的三中老之一,堀尾吉晴叙任带刀从五位下.

  回答一下关白 了解关白必须了解“摄关政治”日本平安时代中期的一种政治体制。这时外戚藤原氏掌权。当天皇年幼时,太政大臣主持政事称摄政,天皇成年亲政后摄政改称关白。天皇无实权。良房在公元858年始称摄政,基经在公元887年始称关白。后一度中断。公元930年忠平恢复。十一世纪道长及其子赖通时势最盛。至后三条天皇(1068——1072)时,藤原氏权力下降。1086年院政时代开始,摄政、关白失其作用。

  无论是日本江户时代还是战国时代,关白已经失去其作用,不过那个时代主要靠实力,丰臣也任过关白……


请教一下懂得日本战国史的各位,日本当时的天皇、幕府将军、关白、征夷大将军、大名是什么?有什么关系?视频

相关评论:
  • 19830078377请教一下懂得日本战国史的各位,日本当时的天皇、幕府将军、关白、征夷...
    常刘虞摄政是辅佐幼小天皇,行使政事的官职.关白是辅佐成年天皇,行使政事的官职.通常有官职最大的大臣兼任.战国时代,羽柴秀吉叙任.东宫太子的警备人员,职务重要.战国时代,丰臣政权的三中老之一,堀尾吉晴叙任带刀从五位下.回答一下关白 了解关白必须了解“摄关政治”日本平安时代中期的一种政治体制。这时外戚藤原氏...

  • 19830078377懂日本战国历史的进
    常刘虞(这一理由,是有历史眼光的。秀吉取天下后,厚酬小早川,除赐予大片领地外,还列其为五大老之一。此外,毛利家能最终在战国的残酷条件下生存下来,迟至二百余年后,长州为雄藩之首、倒幕主力,小早川之功不可谓不大了)会议的结果,持重的辉元,采取小早川的意见,遣使告秀吉“信长父子因惟任反叛而逝,对阁下惆怅,不...

  • 19830078377请懂日本的历史的大致说说日本战国的历史时期,与重大事件??
    常刘虞日本战国历史可与中国战国相比拟。各地大名林立,为争夺霸权攻伐不休。而且也是“无义战”。 其间人名地名繁多,大战小战难以数计。不过,从地区划分讲也许更 容易了解其中形势。现在的日本可分为四部分:由西南向东北依次为九州,四国,本州和 北海道。战国时的九州,四国与现在所称相差不大。北海道则...

  • 19830078377谁懂日本战国史的?
    常刘虞当今的日本天皇明仁号称“万世一系”的第125代天皇,也就是说,日本的历代天皇都出自同一家族,这在人类文明史上即使不是独一无二也是寥寥无几。不过自第一代神武至第十四代仲哀这14位天皇虽然在日本《古事记》中出现过,在历史上却无法确认,因此有着比较真实的存在依据的第十五代应神天皇(公元270~310年)可能才是真...

  • 19830078377你知道哪些日本的战国史?
    常刘虞就这么到1534年,战国风云儿--织田信长出生,1536年天下人--木下藤吉郎(丰臣秀吉出生),1541年幕府将军--松平元康(德川家康出生),1554年信长继承家督,1556年织田信长与斋藤道三正德寺会面,同年长良川之战,斋藤义龙弑父夺权,稻生合战,信长军大败信行军,1559年织田信长统一尾张,1560年桶狭间...

  • 19830078377有谁知道日本战国史
    常刘虞在东海,尾张守护斯波氏亦大权旁落,由守护代岩仓与清洲两织田氏取而代之,而清洲织田氏旗下重臣织田信定、信秀父子日后取得实权,在织田信长继承家业后,更完全取代斯波氏、岩仓织田氏与清洲织田氏,成为尾张一国之主。 在日本战国时代,以下克上崛起的新兴势力,和旧有豪门间的对立从未停歇,但最惨烈的莫过于是将军...

  • 19830078377谁能讲讲日本战国史。按人物来说。
    常刘虞日本战国历史可与中国战国相比拟.各地大名林立,为争夺霸权攻伐不休.而且也是′无义战′. 其间人名地名繁多,大战小战难以数计.不过,从地区划分讲也许更 容易了解其中形势. 现在的日本可分为四部分:由西南向东北依次为九州,四国,本州和 北海道.战国时的九州,四国与现在所称相差不大.北海道则因其地处偏远,战国史中...

  • 19830078377想了解日本战国历史可以看什么书
    常刘虞了解日本战国史,首推《日本战国与中国明朝》。《日本战国与中国明朝》系统地介绍了同时代的日本战国与中国明朝的历史,此系列书籍分为三部《第一部:革新》《第二部:创造》《第三部:坚忍》。《日本战国与中国明朝》的作者千成葫芦(笔名),首创中国与日本的历史人物比较法,第一部以 张居正 和 ...

  • 19830078377了解日本历史的同志们帮我个忙吧
    常刘虞《明朝那些事儿》,里面有一部分专门介绍这段历史的,那本书非常值得一看。言归正传:织田信长是日本战国时代中晚期最强大的大名(家族),丰臣秀吉原是乞丐,后投奔织田信长,慢慢成为其手下的一员得力大将。1582年明智光秀于支援丰臣秀吉出兵毛利氏途中,发动背叛兵变,攻占京都并夜袭投宿在本能寺的织田信长,是为本能寺之变...

  • 19830078377谁能给我介绍一下日本战国时期的历史?
    常刘虞他开创的德川幕府在日本历史上维持了长达260多年的和平统一局面,这给日本封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比庄园制时代略好一点的社会环境。但是,德川家康所改组和强化的日本封建制度,仍然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严格的身分制度把每个人都死死地固定在一个狭窄的框子里,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