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云南大旱的问题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云南干旱问题~

因为地方政府也在拨款,而且国家宏观调控法是规定了中央和地方财政的任务的,即是:中央牵头,发挥地方积极性,全力配合中央搞好财政,1亿少是少,加上地方的,和全国各地捐款,也足够了,再说,不觉得烟在涨价吗?呵呵,兄弟多虑了

目录
一、 云南大旱形成的历史
1.1 古代云南气候
1.2 云南14世纪以来旱灾的发展
二、 原因分析:是什么造成了云南旱灾?
2.1 大气环流异常?
2.2 水利设施基础薄弱?
2.3 全球变暖?
2.4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质构造影响?
2.5 森林覆盖率?
三、 云南旱灾不断增加的历史就是天然森林不断被砍伐消失的历史
3.1 云南古代森林
3.2 明清到民国的森林砍伐
3.3 解放后大跃进毁林“大炼钢铁”运动、“以粮为纲”的毁林开荒运动
3.4 改革开放后“发展经济,尽快引导群众尽快脱贫”为借口的毁林致富运动
3.5 二十一世纪初的“坚定不移地发展林纸一体化产业”的毁林种桉运动
3.6 当前的毁灭天然林运动:“为改变"只见树不见富"的云南省改造6000万亩中低产林的号角吹响[40][41]”
四、世界类似案例
五、 反思
5.1 生态科学知识的薄弱
5.2 数字指标游戏政绩的危险
5.3 利益集团的对媒体和政策的劫持
六、世纪警钟:本世纪末云南一半以上将变为砾石荒漠。
七、解决的办法:走向生态文明
7.1 观念的革新:建立生态文明的世界观
7.2 政策的转型:转向可持续发展政策
7.3 农林业的生态化:建立防止水土流失的生态农林业模式
7.4 社会的改正:提倡简朴节约的绿色生活方式
八、参考文献

一、云南大旱形成的历史
纵观云南历史,会发现这几年云南三年连旱并不是一件偶然事件,而是从明清开始,旱灾逐年增多,特别是到二十一世纪初,旱灾呈现加速度增长,最终酿成了史无前例的三年连旱。
      
1.1 古代云南气候
历史上云南气候温和湿润,云贵高原大部分地区年均降雨量在1 100mm左右,雨量充沛,“不乏泉流,雨水滋多”[2],滇南则属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更为潮湿。云南的土壤主要为赤红壤和山地红壤,是因为地处温暖湿润的环境,风化淋溶强烈,铁的游离度较高,使得土壤呈现红色[3]。虽然每年有明显的雨季与干季之分,但很少出现严重的旱灾。东汉末年曾经有全国性的大规模旱灾,但并无益州(云贵川)受灾的记录[4]。
1.2 云南14世纪以来旱灾的发展
云南出现明显旱灾始于明清,从《云南14世纪以来水旱灾害频次表(频度:年∕次)[4](P25-29)》(表中灾害数据截止于1990年。)表中可以看出14世纪以来水旱灾害发生次数递增,水灾从百年的7次发展到57次,旱灾由15次发展到61次,其中旱灾每百年发生的次数为14世纪15次,15世纪15次,16世纪24次,17世纪32次,18世纪29次,19世纪35次,20世纪截至1990年61次;水旱灾害发生的频度由4.55年一次发展到0.77年一次,“发生水旱灾害最多的是20世纪”。随着时间的推移,灾害发生的次数与日俱增,其频度也呈趋频态势[1]。
从云南有气象记录的1961年以来,云南的年降水量则出现减少的趋势,半个世纪以来年降水量减少了39mm,减少速率为-8mm/10a,其中夏季和秋季减少趋势明显于春季和冬季。最显著的例子 是西双版纳年降水日由20世纪50年代的每年270天锐减到目前的150天;年雾日由180天减少到30天,以往湿润的热带雨林气候已经发生明显变化[5]。
进入二十一世纪,云南旱灾愈加频繁和严重:
2001年:遇接近于历史上“最严重的旱灾”。 
2005年:遭遇近50年来最大干旱。 
2006年:遭遇20年来最严重旱情。
2009年:遭遇50年一遇严重旱情。
2010年:百年一遇大旱炙烤云南。
2011年: 云南遭遇局部持续干旱 25县降水破历史最少记录。
2012年: 云南旱情旱情持续加重。


二、原因分析:是什么造成了云南旱灾?

2.1大气环流异常?
引起大气回流异常的主要原因是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异常现象,一般每2—7年出现一次,厄尔尼诺的全过程分为发生期、发展期、维持期和衰减期,历时一般一年左右,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所以不能解释云南旱灾逐年增强的现象。更不能解释三年连旱,因为厄尔尼诺现象不可能三年连续出现。
2.2水利设施基础薄弱?
从历史角度来看:明清以来云南旱灾的日益增长,正好与明清以来日益增长的水利设施建设日益增长成正比,很显然,水利设施基础薄弱并不是造成旱灾的原因,恰恰相反,水利设施越多的年代旱灾反而越多。此外现在抗旱大力开发利用地下水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过度超采还会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表干旱沙化。一旦地下水开采完,土地荒漠化严重,一切就晚了[6]。
2.3全球变暖?
数据显示:从云南有气象记录的1961以来,云南年平均气温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截至2010年,49年中云南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74℃,其中年升温率为0.015℃/年[5]。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从历史来看,例如侏罗纪时期气温则是高于今日约摄氏3°,然而侏罗纪时期却是地球历史上最湿润的时期之一[7]。所以,全球变暖不是导致云南干旱的主要原因。
2.4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质构造影响?
云南地处于北回归线附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北回归线所贯串之处,大都是茫茫的荒漠:北非的撒哈拉大沙漠、阿拉伯半岛的鲁卜哈利沙漠、小内天特沙漠,印度半岛的塔尔沙漠……,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也许说明了云南气候注定是干旱的,但是古时候的云南却以温暖湿润气候为著名,只是近百年特别是最近十年来才逐渐转为干旱,是什么导致了云南气候的巨变呢?
2.5森林覆盖率?
云南历史上森林覆盖率极高,宋以前滇西北为70%,滇南为90%,明清以来。森林覆盖率缓慢下降,但清代中期之前仍然有70%左右[1],到1935年森林覆盖率下降到50%,本世纪50年代初的47%,70年代的24%[8]。显而易见,历史上云南旱灾的逐年增多和森林覆盖率逐年降低明显有关,森林覆盖率越低,旱灾越多。气候干旱不是原因,是结果,因为没有植被,白天地表温度急剧上升,空气向上升腾,云和潮湿空气无法进入,被卷出该地区[9]。
但改革开放后官方公布的森林覆盖率数字是从2005年的40.8%增加到2010年的47.5%[10],2009年恢复到49.9%,2012年一月竟然称达到52.93%[11],(其中也有2003年开始的森林覆盖率计算标准的变化导致的覆盖率数字虚报[12]。官方公布覆盖率52.93%,学者发现谷歌地图显示不到30%[12])。但是旱灾却依然逐年增多,甚至加速度增长日趋频繁和严重,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改革开发后旱灾随着森林覆盖率迅速增高而迅速增多?
那么,新增加的是些什么林呢?2000年以来,西双版纳州新造橡胶林达300万亩,橡胶林面积从1988年的116万亩增加到615万亩。在与缅甸、老挝接壤的澜沧江沿岸,中国一侧的原始森林几乎消失殆尽,不管条件优劣都种上了橡胶树或其他一些经济林木。《中国科学报》在2012年2月名为《橡胶林种下的危机》报道中提到:如今,占据中国橡胶种植半壁江山的西双版纳,许多村寨已出现自来水断流、井水干涸现象。”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学者表示,研究西双版纳径流数据发现,即使在降雨量非常低的年份,热带雨林中尚有明显持续的地表径流,而橡胶林中却频繁出现断流现象[13]。金光集团APP(中国)公司于2002年9月进入云南省,规划引种2750万亩以桉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建设云南有史以来最大的林产业工程———林浆纸一体化项目[14]。林学界学者们早已达成共识:人工纯林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病虫害加剧、生物多样性消失和森林火灾增多等一系列问题,在云南大面积种植人工桉树林,令科学家们忧虑[15]。
其实,橡胶树和桉树在原产地自然森林里对生态并无危害,正真造成水土流失的是为了种橡胶树林和桉树林等人工经济林时而把山地原生树林采伐殆尽,并“将林地中的杂灌木、杂草、蕨类等全部砍除,整地施肥,采用化学除草剂 ”彻底除去地表的植被[16],甚至“炼山”(炼山就是人为控制的火烧,是人们为了植树造林在采伐迹地或宜林地上用火烧来清理林地的一种营林措施[17]),把所在区域天然山林生态系统破坏殆尽,地表植被的铲除和整地翻土又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18]。由于“土地较为贫瘠的地方就不适宜种桉树[20]”,在森林早已破坏殆尽的荒山由于长时间的水土流失,贫瘠、土壤层薄,在这些无林荒山种植桉树等经济林生长缓慢经济效益低,所以投资者把魔掌伸向了有林地,提出所谓“中低产林改造[21]”,其实就是把所谓经济效益低的原始次生林等物种丰富的自然山地植被铲殆尽[16],改为物种单一的桉树、橡胶、核桃等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林,,这种借口所谓的“植树造林”以及“中低产林改造”对山地原生生态系统的破坏甚至比单纯砍伐天然林更为恶劣,砍伐天然林后还保留灌木草本和乔木幼苗,只要保护好封山育林天然次生林还是能逐步恢复的,而种植速生丰产林却把区域所有天然森林物种赶尽杀绝[16][17][18]!若干年后再轮番砍伐把地力消耗殆尽,成为真正的荒山。加剧了本世纪云南更为严重的水土流失,生态恶化。是近年来云南旱灾越演越烈的原因之一,迅速增加的人工林面积和“中低产林改造”面积其实大部分就是对云南山地天然林生态系统彻底破坏的面积,所以这正是近年来云南“森林覆盖率”快速增长,旱灾也快速增长的原因。

中国科学院解焱博士介绍,之所以称人工纯林为“绿色沙漠”,一是因为这样的树林中植物种类极为单一,无法给大多数动物提供食物或适宜的栖息环境,因而林中动物十分稀少;二是这样的树林地表植被很差,保持水的能力很差,干燥且易形成火灾;三是这样的树林生物多样性水平极低,因而生态十分脆弱,缺少天敌对虫害进行控制,很易感染虫灾,造成大面积损害。 植树造林曾经成为我国森林砍伐的精神寄托和借口,所谓“砍一棵造十棵”,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森林资源的巨大破坏和退化。植树造林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管理存在的严重问题,比如管理部门既是管理者又是最大受益者[22]。

实际上,天然原始森林及原始次森林面积却在不断缩小,云南的原始森林除了一些人迹罕至的险陡山林和保护区,砍得已经差不多了,现达到历史最低值,当前云南的全部现存原始森林可能最多也不过三万平方公里!即还不到云南省总面积8%[23]!和旱灾增长的趋势正好成反比,说明了旱灾增加的更本原因是原始森林被砍伐殆尽。
  
  原中国科学院龙勇诚教授报道:“2010年3月下旬的一天,我穿行在云南哀牢山间的原始森林里。哀牢山是中国西南地区最为重要的原始森林区之一。当时正值中国西南地区遭遇世纪大旱期间。然而走进森林中,我眼前却是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山涧潺潺流水,林中猿声回荡,莺歌燕舞,百花争艳,处处生机盎然。旱情何在?真有百年一遇的旱灾?同在一片蓝天下,同样数月未见滴雨,哀牢山与灾区之间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反差?”此后,他们对西南5省的130多万平方公里地域进行分析,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研究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面积百分比在每个单元格中越高,旱灾地点数量就越少。当自然保护区面积百分比达到20%时,旱灾地点几乎为零[24]。
  
   
原始森林(就是所谓过熟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原始森林维护着自然环境,通过对降雨和蒸发的控制调节天气,并维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25]。森林会大量释放凝结核(离子,特别是负离子)到空中产生云(空中有很多水汽,只有附在凝结核上的水汽才能成为我们看得见的水汽云)才能在重力(水汽附在凝结核越来越多)和遇冷就会降雨。森林植被上空接近海洋上空的湿度,特别是当沿海森林植被很好(50%以上)及水汽输送沿途有足够的森林(30%以上)他很容易把海洋水汽大量输送到内陆深处等沙漠地带!原始森林不仅仅是高大的树木,而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包动植物间的食物链关系,在原始森林中,某一物种的减少,可以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这种情况在热带雨林中体现更为突出。人们在破坏原始森林以后,即使人工补种了大量的树林,也无法弥补森林被坏对生态带来的影响的[26]。另一方面,原始森林下有厚厚的腐殖层和土壤层,下大雨时腐殖层如海绵般就把大量雨水吸收,再缓慢渗入土壤和地下成为地下水,旱季时水缓慢释放,防洪抗旱能力极强。
云南热带亚热带原始森林这一类型生态系统的脆弱环节在于必须保持物种高度多样化的水平,即使不将丛林砍伐,如降低其生物多样性水平,也会导致局部地区的生态退变。
原始森林被砍伐后,先是腐殖层较容易被风吹和雨水冲刷逐渐消失,保水能力变弱,如果进一步为了种农作物和经济林,则把剩下的灌木及草本清除干净,“通过深挖垦复,挖除一切杂灌树蔸,抑制杂草的生长[18]”,使土壤裸露,进一步加速水土流失,土壤层不断变薄,逐渐石漠化,保水能力越来越差最终彻底丧失。形成有雨即洪灾,无雨即旱灾的悲剧。
云南是全国岩溶地区石漠化危害程度最深的省区之一。石漠化的形成往往经历三个阶段:毁林开荒——水土流失——岩石裸露即石漠化,其中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导致石漠化的主要诱因。西南地区石漠化土地如不及时治理,按照现在的推进速度,其规模在25年内还将翻一番。云南省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4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7%,每年流失土壤5亿多吨。中国工程院分析认为,在我国石漠化现象最严重的贵州、云南、广西三省区,按照现在的推进速度,其规模在25年内还将翻一番,百年之内若不及时治理,将有一半国土面积成为石漠化[27]。

  水
  近期云南省气象干旱发展迅速,旱情严重,导致土壤表层墒情不足,农业受灾严重,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持续偏高。干旱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干旱程度重是云南省气象干旱发生发展的主要特点。
  松华坝水利工程管理局的邓义颖介绍:“眼下水位已降至169.93米,是历年同期水位最低的一年。”至3月5日,全省水库蓄水量仅11亿立方米,不足往年的一半,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5亿立方米。全省已有64条中小河流断流,934座小型水库和山塘干涸……全省受旱面积由去年底的2752万亩扩大到3435万亩,临时饮水困难人口由200万余人猛增至663万人。
  水资源危机。我们奋起抗灾。然而,面对水资源危机,我们有多少认识?又有多少思想和行动的准备?作为万物之源,水不仅关系到人类生活的质量,还影响着人类的生存能力。我们真正珍惜水了吗?我们真正节约水了吗?我们真正保护水资源了吗?求水、珍惜水,泽滇!每个人,从自己开始吧!
  旱魃肆虐,云南告急!

  曾经的水资源大省
  云南省水资源非常丰富,湖泊面积311.388平方公里,流域面积292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12米,最深处为11.3米,蓄水量为15.93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超过10,000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往常我们云南都是水资源大省,但现在,云南太渴了……我们迫切需要雨水来挽救旱情。”
  百年一遇的干旱,给一直以自然资源丰富自诩的云南一个沉重的打击。或许不久的将来,雨水将回归这片干涩的土地,但是不管怎么样也冲淡不了这次干旱在云南人心中留下的烙印。
  从科学的角度上讲,我们可以把这次百年大旱归纳为一次“概率事件”:一场在历史中随机出现的极端天气事件。不过当我们一步步靠近这次干旱的谜底时,发现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除了科学以外,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探究和反思。
  从云南省水利厅提供的数据看,目前整个云南省水库的蓄水量仅为11亿立方米,不足往年的一半,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5亿立方米;64条中小河流断流,934座小型水库和山塘干涸。“云南的水库主要靠雨季降雨蓄水,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机,水库就只能够吃老本。”然而去年9月之后滴雨未降,加上秋天气温偏高,蒸发很大,基本上没有水库能逃过干枯的厄运。
  即便是云南水源相对丰富的几条干流和几大湖泊,目前的情况也不乐观。2月的时候,迪庆香格里拉境内,长江上游的金沙江许多水域的江面大大减小,平常宽达200~500米的江面目前还不到50-100米;而往年深达四五十米的珠江源也因蒸发量大等原因导致水位下降数米,部分河段已经干涸见底。
  那么,云南的水利设施究竟是什么状况?省水利厅一名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云南的水利设施是在吃老本。很重要的一方面,云南小型水库几乎没有进行过修缮。结果是云南目前已经有1/4的乡镇政府驻地饮水困难。这还不是最差的,比小型水库规模还要小的一些地方水塘,不仅缺乏资金修缮,更没有相应的科学管理,导致在干旱袭来之时比小型水库更快枯竭。而对于那些群众自发挖掘的小水窖,在没有水源补充的情况下,更是毫无抵抗旱情的能力。

  干旱的严重性
  云南干湿季分明,降水量在季节上分配极为不均。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季为云南旱季,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0%至20%,冬春季干旱多发。特别是从2002年以来,云南处于夏秋季降水偏少、气温偏高的气候背景下,这也为2009年秋季以来干旱的发生提供了干暖的气候背景。
  气象专家分析说,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雨季提早结束是造成云南气象干旱的主要原因。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2月23日,云南省平均降水量为521.6毫米,打破了1959年以来同期降雨日数的最少纪录。
  如果百年大旱真是一个简单的概率问题,那是不是表明这样的情况根本无法避免?对于这个问题,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气候专家许建初给出了耐人寻味的答案:“云南百年大旱是存在必然性的偶然事件。”
  关于云南旱灾的成因,学术界给出了一个普遍的结论:全球气候变暖,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破坏了大气结构,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许建初支持这个观点,不同的只是他把研究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全球气候变暖”这个造成干旱的前提上。
  云南气象局提供的数据: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云南区域平均气温总体上表现出明显的变暖趋势,尤其是2001年~2006年间,云南区域气温增幅达到0.64℃,升温的幅度要大于全球及北半球的平均值。以此对应的是1961年以来,云南区域年降水量总体上呈减少的趋势,同时极端降水事件开始增多。如果按照时间段来分,云南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出现变暖迹象,而90年代后期的增温最明显,而滇中地区则是最近10多年来全省增温最明显的地区。而在降水方面,近50年来,云南夏、秋降水量减少,特别是夏季降水明显减少。
  另外,通过计算全球、北半球的平均气温与云南四季降水量的关系发现,全球、北半球平均气温升高不利于夏季、秋季及年降水量的增加,这与上述实际降水演变趋势基本一致。为了进一步研究云南降水的变化,许建初选取了1961年~1976年全球偏冷时段及1987年~2006年全球偏暖时段,在分别计算了这两个时期云南平均年降水量及四季降水量后发现,偏冷期的秋季、夏季及年降水量比偏暖期多,而且这种差异十分明显。“这些研究都无一例外地证明,气温变暖让云南的降雨减少了。”
  不仅是气候学家,就连呈贡县水塘村的村民也有切身体会。“越来越热,越热越干”是水塘村村民周辉对近几年来气候变化的总结。“从来没有像去年和今年这样热过,整个冬天我连一件毛衣都没有穿过,没想到连水都热光了。”和周辉一样,在不少村民的眼里,百年大旱和气温升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在几年前,村里就有人发现了这个“规律”,随后把水田换成了旱地种植,目前的水塘村,已经是清一色的旱地。
  在云南省地质矿产勘察院副院长骆银辉看来,不管是水塘里消失的水还是江湖里消失的水,“大部分都是白白流走的。”云南一直存在一个矛盾的现象:作为水资源大省,其水资源总量排名全国第三。但由于特殊的地形环境和气候条件,占全省土地面积6%的坝区集中了三分之二的人口和三分之一的耕地,但水资源量只占全省的5%,加上目前云南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6.9%,这些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云南成为水资源贫乏省。
  骆银辉说,这种矛盾常常造成一种假象:总觉得云南的水用之不竭,其实根本不够用。“云南很多地区主要以喀斯特地貌、山区为主,山坡上是没有水的,只有在山沟里有水。所以旱情出现了,取水就更加困难。”更让骆银辉担心的是云南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这种石漠化相似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化,是土地劣化演变的极端形式之一。由于人们不断开荒种地,破坏了原有植被,需千万年才能形成的土层迅速流失,最后地表只剩下不能种任何植物的石块。
  一份最新的调查显示,西南岩溶石山地区74万平方千米的调查区内,石漠化面积达10.5万平方千米,占调查区面积的14.2%,其中云南省的石漠化面积为2.8万平方千米,年增长率为2%。“可以说,目前云南地表水的形势不容乐观,一旦石漠化加剧,地表将会彻底丧失本来就不多的储水功能,造成的结果是更多的地方开始缺水。”骆银辉说。

  哪些因素导致云南持续干旱?
  云南省气候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王学锋正在电脑面前绘制季风气象云图。“因为云南属于季风气候,一旦季风无法到达,就极有可能造成干旱。”王学锋对干旱原因给予了这样的解释。
  王学锋说,云南夏季处于西南季风区,其降水多与孟加拉湾和印度洋水汽有关,由于青藏高压今年过于强大,且向下向东延伸,使孟加拉湾水汽无法输送到云南地区,再加上云南多山,焚风效应加强了干旱。“云南气候还有个特点,就是干湿两季交替明显。每年的十一月份至第二年的四月份是干季,从五月份到十月份是湿季,一般来说,湿季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所以一旦雨季的降水量不足,就有可能导致整年的干旱。”去年雨季降水结束的时间比常年提前了1个月,这也是导致大旱的其中一个原因。
  监测显示,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2月23日,云南省平均降水量为521.6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30%,打破了1959年以来同期平均降水量的最少纪录;平均最高气温为23.7℃,比多年同期平均偏高2.0℃,打破了1959年以来同期平均最高气温纪录;2009年7月至12月,云南省平均水汽蒸发量为822.5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偏多12%;2009年9月1日至今年2月23日,云南省平均降雨日数为31天,比多年同期平均偏少44%,打破了1959年以来同期降雨日数的最少纪录。
  今年农作物损失惨重,干旱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灌溉水浪费严重的问题也绝对不能被忽视。“农业是云南用水大户,每年用水量高达110亿立方米,而水的利用率仅有40%左右。”有科学家计算过,按照中国目前的灌溉方式,1斤米要“吃掉”1吨水!目前,云南的灌溉渠道1/2是土渠道,这种传统落后的灌溉方式渗漏量大。加上受建设时期各方面的制约,灌区绝大部分的水库老化退化严重,田间工程不配套,水库灌区只有干渠和少量支渠,落后的灌溉方式,再加上土地瘠薄,导致了水、土、肥流失严重。
  从人的因素上来考虑,人为活动导致干旱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 人口大量增加,导致有限的水资源越来越短缺。
  2. 森林植被被人类破坏,植物的蓄水作用丧失,导致地下水和土壤水减少。
  3. 人类活动造成大量水体污染,使可用水资源减少。
  4. 用水浪费严重,在我国尤其是农业灌溉用水浪费惊人,导致水资源短缺。

  干旱严重影响云南居民生活
  2009年秋季以来,西南地区降水持续偏少,云南遭到百年不遇的严重干旱,旱情对云南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翻阅资料发现,干旱并非只有今年对云南的社会经济生活造成严重影响。2005年,云南遭遇了此前50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初夏干旱,因旱造成农业经济损失超过42亿元、工业经济损失近80亿元。
  从目前干旱影响来看,农田作物主要影响小春粮、甘蔗及天然橡胶,如果干旱持续发展,将会影响春播,全年的农业生产将会受到较大影响,甚至引发下半年的物价的走势。目前正是甘蔗入榨季节,严重干旱将导致甘蔗产量下新植蔗的出苗。预计干旱使云南本榨季食糖产量同比下降15%左右。由于云南是中国的食糖主产区,如果干旱持续,下榨季的食糖产量也将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后期白糖价格将可能持续上涨。
  持续干旱也影响到果蔬的生产,据云南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处介绍,秋冬播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12万公顷(占已播面积85%),其中蔬菜受灾面积达26.2万公顷,成灾16.3万公顷,绝收6.1万公顷;全省水果、茶叶、蚕桑、橡胶、咖啡五类经济林果因旱受灾达45.2万公顷,成灾14万公顷,绝收1.47万公顷,其中:水果受灾面积达15.7万公顷,成灾5.4万公顷,绝收0.5万公顷。因此对水果、蔬菜等短期内影响较大,如果干旱持续,那么,即使后期补种也将导致云南、贵州两省全年果蔬产量大幅下降。
  居民到省城洗澡
  宜良、寻甸、嵩明、楚雄等城市居民用水困难已经长达几个月,除了靠消防车远距离供水外,就是紧急向有水地方修水渠引水。寻甸的不少城镇居民出现了连续一个多月无水洗澡的情况,一些居民甚至跑到昆明市洗澡。 死守老百姓吃水的底线,是云南抗旱救灾工作的底线。为做到这一点,城市工业用水大都处于停顿状态。
  居民几个月没喝汤
  昆明的李少荣和他的妻子上次喝汤的时间是三四个月前了。他们每天每餐只吃简单的米饭、腌菜和几小片萝卜。李的家乡是云南省寻甸县石岩子村,这个地方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旱情。 地里的蚕豆和油菜都枯萎了,粮食就快耗干。从1月份开始,当地政府已经按配额给每家每户供水,但这些水量仅够维持生存而已。他们都不记得上次洗澡是什么时候了。
  村民吃野菜充饥
  干旱让云南晋宁居民饮水变得空前困难,自来水早已没有了,村民饮水只能靠外部供给。村民的菜篮子更是面临前所未有的窘迫。 村民何中才开始从山上摘野菜吃,一种叫做“饿羊菜”的野菜泡在盆里,这可是一种平时羊饿急了才肯吃的植物。吃进嘴里一股明显的涩味直冲头顶。喉咙开始发紧,忍不住地干咳。何中才家后面的菜地里,几株开了花的葱还在顽强生长。何中才说:“用洗脸水浇浇还能吃点葱花”。
  部分省市拉闸限电
  西南地区的特大旱情使得电煤供应持续紧张,部分省市已出现拉闸限电情况。 严重的干旱导致云南省会昆明的机场跑道出现了裂缝,下月之前,每天早上7:30机场跑道将关闭维修。

  干旱为何“赖”着不走?
  或许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能让久违雨水的云南人稍微松一口气。许建初在一份名为《云南气候变化事实》的研究中指出,接下来的30~40年云南的降雨量总体上会增多。研究同时指出,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云南进入一个新的偏暖时期,未来10~20年左右,云南气温仍维持偏高趋势,未来30-40年内云南气温将以偏高为主。“如果考虑到人为因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云南的气温上升幅度将加大,降水将更多。”
  问题是,这和之前气温升高引起降水减少的结论不是互相矛盾了吗?许建初对此解释说,这是因为接下来的几十年,云南气温升高的幅度略低于全国平均值,如果从全国的角度看,云南的气温还算是下降,这也是云南降雨将增多的原因。“同时,按照降雨周期来看,未来的30~40年云南正好处于雨水增多的超长周期中。”
  无独有偶,国家气象中心采用气候中心发展的大气模式与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的海洋模式综合而成的模型模拟的未来气温变化结果证明了许建初的推断。模拟结果表明,云南地区的年平均温度在21世纪末可能增加3.5℃左右,降水量也主要处于偏多的阶段。
  “也就是说,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云南再次发生严重干旱的可能性会减小。”许建初说,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兴奋是因为处在百年大旱的背景下,这多少会有些“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味道。如果冷静想一下,会发现云南面临的挑战并没有真正减轻。“只要极端天气发生的概率没有降低,云南的未来都将充满了不确定性。一旦未来某一年降水过于充足,云南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而按照目前云南的水利设施条件来讲,依然没有和大自然抗衡的能力。”
  听起来这样的观点未免过于悲观,但许建初说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努力。许建初说,目前政府已经采取各式各样的办法抗旱救灾,但其实最根本的方法是要建立节约用水的观念。“我们虽然不可避免干旱的发生,但至少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过得更好一点。”

  节约用水小窍门:
  1、洗澡时尽量用淋浴,不要用浸浴。
  2、短时间小水量洗手。
  3、洗菜、洗碗、洗器物等,不长时间冲漂,尽量用小水量洗涤。
  4、卫生间马桶水箱中放入一盛水塑料瓶,每次用水可节约500毫升水。
  5、冲洗蹲坑时,压阀时间减少可节约1升以上用水(楼层越低越应少压)。
  6、洗衣物:用漂洗衣服的废水冲洗卫生间、拖地和冲洗拖把、冲洗楼道,也可接入两个塑料桶备用。每周可节水100升以上(准备塑料桶两只)。
  7、合理使用太阳能前冷水。楼层越低,冷水越多,将冷水接入容器备用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8、废水综合利用。
  9、用浴盆洗澡废水冲马桶及蹲坑,每次可节约用水80升以上。
  10、洗菜水可以用来浇花。
  11用喷头淋浴比用浴缸洗澡节省水量达八成之多。因此建议大家多用淋浴,少用或不用盆浴。 洗澡时应避免过长时间冲淋,搓洗时应及时关水;不要将喷头的水自始至终地开着,更不应敞开着。
  12一水多用,例如:淘米水可以用来洗菜,同时有利于去除蔬菜表面农药,洗菜水亦可用于冲厕;洗澡水、洗衣水、洗脸(脚)水可以用来拖地,亦可用于冲厕。
  切勿长时间开水龙头洗手、洗衣或洗菜。洗涤蔬菜水果时应控制水龙头流量,改常流水冲洗为间断冲洗。 及时修理滴漏的水龙头和其他用水器具,滴漏的水龙头每天可耗水70升。百姓建议:采用节水器具能有效节水。

  旱灾期间需预防的疾病要点
  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自然灾害,往往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具有渐进性,人类生存环境逐步恶化,健康危害因子持续存在与增强,旱灾期间应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工作,以维持正常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一、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干旱造成水源匮乏,加上高温天气。污染的水源和食品上的病原体繁殖速度加快,如霍乱、痢疾、伤寒、甲型肝炎发生增多。
  预防肠道传染病,要牢记“食熟食、饮开水、洗净手”的准则。做到不喝生水喝开水;食物要彻底煮熟,剩余食品吃前要彻底再加热,并趁热吃,不吃腐败变质食物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预防
  夏秋季为乙脑流行季节,蚊子叮咬,易引起乙型脑炎的发生和流行。更需要做好防蚊和灭蚊工作。
  三、食物中毒的预防
  旱灾期间,食物易腐败变质,外观可无异常,吃进的数量亦正常。细菌性食物中毒常常是突然发生,潜伏期短,非细菌性食物中毒虽多零散发病,但死亡率高。因此,应加强预防工作。一是不要吃病死和死因不明的畜、禽及水产品或有怪味的食品;二是食物要烧熟煮透;三是饭后感觉身体不适时,应及时找医生诊治。
  四、中暑的预防
  长时间经受日光和高温,可引起中暑。预防中暑需做到:做好个人防护,发生中暑者,应将其移至通风凉爽的地方平卧,松开衣服,对头部或前胸部做冷敷,给患者喝冷盐水,服人丹、十滴水,涂清凉油。轻症恢复较快,

  珍惜每一滴水
  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我们完全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说:不乱扔垃圾,注意节约水和电资源,不使用一次性物品等,这些全都是珍惜资源的方式。只要我们有毅力,就一定会当上珍惜资源的小标兵。
  如果大多数人都破坏环境的话,那么国家就需要出非常多的资源来治理环境。这样,不仅需要很多的人力,还需要很多物力。但是,如果我们都成为保护环境的使者,那么,我们不仅节省了资源,也节省了人力和物力,如果大多数人都浪费水资源,那么,将来就不会有水喝了,即使是有水喝,也会很珍贵。有一家报纸曾经说过:大概70年后,水会比油贵。
  水,这种地球上的基本物质,是多么的值得我们赞美啊!是她,孕育了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是她,为生命提供能量,让生命能够存活;还是她,使生命继续发展,越来越兴旺,越来越发达。所以毫不夸张地说,“水,是生命之源”。
  如果人们不珍惜水资源,那么世上的最后一滴水是人的眼泪。
  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我们可以肯定地回答:不是的。虽然地球70.8%的面积被水覆盖,但97.55%的水是海水,既不能直接饮用也不能灌溉。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水还不到世界淡水总量的1%。诚然,从地球上原始生命出现直到现在,水一直在为生命服务,任劳任怨,从未停息。但不知大家可曾想过:水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如今的水资源已经供不应求了!

近期云南省气象干旱发展迅速,旱情严重,导致土壤表层墒情不足,农业受灾严重,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持续偏高。干旱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干旱程度重是云南省气象干旱发生发展的主要特点。
松华坝水利工程管理局的邓义颖介绍:“眼下水位已降至169.93米,是历年同期水位最低的一年。”至3月5日,全省水库蓄水量仅11亿立方米,不足往年的一半,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5亿立方米。全省已有64条中小河流断流,934座小型水库和山塘干涸……全省受旱面积由去年底的2752万亩扩大到3435万亩,临时饮水困难人口由200万余人猛增至663万人。
水资源危机。我们奋起抗灾。然而,面对水资源危机,我们有多少认识?又有多少思想和行动的准备?作为万物之源,水不仅关系到人类生活的质量,还影响着人类的生存能力。我们真正珍惜水了吗?我们真正节约水了吗?我们真正保护水资源了吗?求水、珍惜水,泽滇!每个人,从自己开始吧!
旱魃肆虐,云南告急!

百度

旱震关系

百度上的资料应该是最详细的

你可以自己去查找相关的资料做综合后做为素材


近期云南省气象干旱发展迅速,旱情严重,导致土壤表层墒情不足,农业受灾严重,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持续偏高。干旱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干旱程度重是云南省气象干旱发生发展的主要特点。
松华坝水利工程管理局的邓义颖介绍:“眼下水位已降至169.93米,是历年同期水位最低的一年。”至3月5日,全省水库蓄水量仅11亿立方米,不足往年的一半,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5亿立方米。全省已有64条中小河流断流,934座小型水库和山塘干涸……全省受旱面积由去年底的2752万亩扩大到3435万亩,临时饮水困难人口由200万余人猛增至663万人。
水资源危机。我们奋起抗灾。然而,面对水资源危机,我们有多少认识?又有多少思想和行动的准备?作为万物之源,水不仅关系到人类生活的质量,还影响着人类的生存能力。我们真正珍惜水了吗?我们真正节约水了吗?我们真正保护水资源了吗?求水、珍惜水,泽滇!每个人,从自己开始吧!
旱魃肆虐,云南告急!

曾经的水资源大省
云南省水资源非常丰富,湖泊面积311.388平方公里,流域面积292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12米,最深处为11.3米,蓄水量为15.93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超过10,000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往常我们云南都是水资源大省,但现在,云南太渴了……我们迫切需要雨水来挽救旱情。”
百年一遇的干旱,给一直以自然资源丰富自诩的云南一个沉重的打击。或许不久的将来,雨水将回归这片干涩的土地,但是不管怎么样也冲淡不了这次干旱在云南人心中留下的烙印。
从科学的角度上讲,我们可以把这次百年大旱归纳为一次“概率事件”:一场在历史中随机出现的极端天气事件。不过当我们一步步靠近这次干旱的谜底时,发现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除了科学以外,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探究和反思。
从云南省水利厅提供的数据看,目前整个云南省水库的蓄水量仅为11亿立方米,不足往年的一半,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5亿立方米;64条中小河流断流,934座小型水库和山塘干涸。“云南的水库主要靠雨季降雨蓄水,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机,水库就只能够吃老本。”然而去年9月之后滴雨未降,加上秋天气温偏高,蒸发很大,基本上没有水库能逃过干枯的厄运。
即便是云南水源相对丰富的几条干流和几大湖泊,目前的情况也不乐观。2月的时候,迪庆香格里拉境内,长江上游的金沙江许多水域的江面大大减小,平常宽达200~500米的江面目前还不到50-100米;而往年深达四五十米的珠江源也因蒸发量大等原因导致水位下降数米,部分河段已经干涸见底。
那么,云南的水利设施究竟是什么状况?省水利厅一名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云南的水利设施是在吃老本。很重要的一方面,云南小型水库几乎没有进行过修缮。结果是云南目前已经有1/4的乡镇政府驻地饮水困难。这还不是最差的,比小型水库规模还要小的一些地方水塘,不仅缺乏资金修缮,更没有相应的科学管理,导致在干旱袭来之时比小型水库更快枯竭。而对于那些群众自发挖掘的小水窖,在没有水源补充的情况下,更是毫无抵抗旱情的能力。

干旱的严重性
云南干湿季分明,降水量在季节上分配极为不均。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季为云南旱季,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0%至20%,冬春季干旱多发。特别是从2002年以来,云南处于夏秋季降水偏少、气温偏高的气候背景下,这也为2009年秋季以来干旱的发生提供了干暖的气候背景。
气象专家分析说,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雨季提早结束是造成云南气象干旱的主要原因。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2月23日,云南省平均降水量为521.6毫米,打破了1959年以来同期降雨日数的最少纪录。
如果百年大旱真是一个简单的概率问题,那是不是表明这样的情况根本无法避免?对于这个问题,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气候专家许建初给出了耐人寻味的答案:“云南百年大旱是存在必然性的偶然事件。”
关于云南旱灾的成因,学术界给出了一个普遍的结论:全球气候变暖,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破坏了大气结构,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许建初支持这个观点,不同的只是他把研究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全球气候变暖”这个造成干旱的前提上。
云南气象局提供的数据: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云南区域平均气温总体上表现出明显的变暖趋势,尤其是2001年~2006年间,云南区域气温增幅达到0.64℃,升温的幅度要大于全球及北半球的平均值。以此对应的是1961年以来,云南区域年降水量总体上呈减少的趋势,同时极端降水事件开始增多。如果按照时间段来分,云南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出现变暖迹象,而90年代后期的增温最明显,而滇中地区则是最近10多年来全省增温最明显的地区。而在降水方面,近50年来,云南夏、秋降水量减少,特别是夏季降水明显减少。
另外,通过计算全球、北半球的平均气温与云南四季降水量的关系发现,全球、北半球平均气温升高不利于夏季、秋季及年降水量的增加,这与上述实际降水演变趋势基本一致。为了进一步研究云南降水的变化,许建初选取了1961年~1976年全球偏冷时段及1987年~2006年全球偏暖时段,在分别计算了这两个时期云南平均年降水量及四季降水量后发现,偏冷期的秋季、夏季及年降水量比偏暖期多,而且这种差异十分明显。“这些研究都无一例外地证明,气温变暖让云南的降雨减少了。”
不仅是气候学家,就连呈贡县水塘村的村民也有切身体会。“越来越热,越热越干”是水塘村村民周辉对近几年来气候变化的总结。“从来没有像去年和今年这样热过,整个冬天我连一件毛衣都没有穿过,没想到连水都热光了。”和周辉一样,在不少村民的眼里,百年大旱和气温升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在几年前,村里就有人发现了这个“规律”,随后把水田换成了旱地种植,目前的水塘村,已经是清一色的旱地。
在云南省地质矿产勘察院副院长骆银辉看来,不管是水塘里消失的水还是江湖里消失的水,“大部分都是白白流走的。”云南一直存在一个矛盾的现象:作为水资源大省,其水资源总量排名全国第三。但由于特殊的地形环境和气候条件,占全省土地面积6%的坝区集中了三分之二的人口和三分之一的耕地,但水资源量只占全省的5%,加上目前云南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6.9%,这些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云南成为水资源贫乏省。
骆银辉说,这种矛盾常常造成一种假象:总觉得云南的水用之不竭,其实根本不够用。“云南很多地区主要以喀斯特地貌、山区为主,山坡上是没有水的,只有在山沟里有水。所以旱情出现了,取水就更加困难。”更让骆银辉担心的是云南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这种石漠化相似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化,是土地劣化演变的极端形式之一。由于人们不断开荒种地,破坏了原有植被,需千万年才能形成的土层迅速流失,最后地表只剩下不能种任何植物的石块。
一份最新的调查显示,西南岩溶石山地区74万平方千米的调查区内,石漠化面积达10.5万平方千米,占调查区面积的14.2%,其中云南省的石漠化面积为2.8万平方千米,年增长率为2%。“可以说,目前云南地表水的形势不容乐观,一旦石漠化加剧,地表将会彻底丧失本来就不多的储水功能,造成的结果是更多的地方开始缺水。”骆银辉说。

哪些因素导致云南持续干旱?
云南省气候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王学锋正在电脑面前绘制季风气象云图。“因为云南属于季风气候,一旦季风无法到达,就极有可能造成干旱。”王学锋对干旱原因给予了这样的解释。
王学锋说,云南夏季处于西南季风区,其降水多与孟加拉湾和印度洋水汽有关,由于青藏高压今年过于强大,且向下向东延伸,使孟加拉湾水汽无法输送到云南地区,再加上云南多山,焚风效应加强了干旱。“云南气候还有个特点,就是干湿两季交替明显。每年的十一月份至第二年的四月份是干季,从五月份到十月份是湿季,一般来说,湿季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所以一旦雨季的降水量不足,就有可能导致整年的干旱。”去年雨季降水结束的时间比常年提前了1个月,这也是导致大旱的其中一个原因。
监测显示,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2月23日,云南省平均降水量为521.6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30%,打破了1959年以来同期平均降水量的最少纪录;平均最高气温为23.7℃,比多年同期平均偏高2.0℃,打破了1959年以来同期平均最高气温纪录;2009年7月至12月,云南省平均水汽蒸发量为822.5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偏多12%;2009年9月1日至今年2月23日,云南省平均降雨日数为31天,比多年同期平均偏少44%,打破了1959年以来同期降雨日数的最少纪录。
今年农作物损失惨重,干旱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灌溉水浪费严重的问题也绝对不能被忽视。“农业是云南用水大户,每年用水量高达110亿立方米,而水的利用率仅有40%左右。”有科学家计算过,按照中国目前的灌溉方式,1斤米要“吃掉”1吨水!目前,云南的灌溉渠道1/2是土渠道,这种传统落后的灌溉方式渗漏量大。加上受建设时期各方面的制约,灌区绝大部分的水库老化退化严重,田间工程不配套,水库灌区只有干渠和少量支渠,落后的灌溉方式,再加上土地瘠薄,导致了水、土、肥流失严重。
从人的因素上来考虑,人为活动导致干旱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 人口大量增加,导致有限的水资源越来越短缺。
2. 森林植被被人类破坏,植物的蓄水作用丧失,导致地下水和土壤水减少。
3. 人类活动造成大量水体污染,使可用水资源减少。
4. 用水浪费严重,在我国尤其是农业灌溉用水浪费惊人,导致水资源短缺。

干旱严重影响云南居民生活
2009年秋季以来,西南地区降水持续偏少,云南遭到百年不遇的严重干旱,旱情对云南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翻阅资料发现,干旱并非只有今年对云南的社会经济生活造成严重影响。2005年,云南遭遇了此前50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初夏干旱,因旱造成农业经济损失超过42亿元、工业经济损失近80亿元。
从目前干旱影响来看,农田作物主要影响小春粮、甘蔗及天然橡胶,如果干旱持续发展,将会影响春播,全年的农业生产将会受到较大影响,甚至引发下半年的物价的走势。目前正是甘蔗入榨季节,严重干旱将导致甘蔗产量下新植蔗的出苗。预计干旱使云南本榨季食糖产量同比下降15%左右。由于云南是中国的食糖主产区,如果干旱持续,下榨季的食糖产量也将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后期白糖价格将可能持续上涨。
持续干旱也影响到果蔬的生产,据云南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处介绍,秋冬播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12万公顷(占已播面积85%),其中蔬菜受灾面积达26.2万公顷,成灾16.3万公顷,绝收6.1万公顷;全省水果、茶叶、蚕桑、橡胶、咖啡五类经济林果因旱受灾达45.2万公顷,成灾14万公顷,绝收1.47万公顷,其中:水果受灾面积达15.7万公顷,成灾5.4万公顷,绝收0.5万公顷。因此对水果、蔬菜等短期内影响较大,如果干旱持续,那么,即使后期补种也将导致云南、贵州两省全年果蔬产量大幅下降。
居民到省城洗澡
宜良、寻甸、嵩明、楚雄等城市居民用水困难已经长达几个月,除了靠消防车远距离供水外,就是紧急向有水地方修水渠引水。寻甸的不少城镇居民出现了连续一个多月无水洗澡的情况,一些居民甚至跑到昆明市洗澡。 死守老百姓吃水的底线,是云南抗旱救灾工作的底线。为做到这一点,城市工业用水大都处于停顿状态。
居民几个月没喝汤
昆明的李少荣和他的妻子上次喝汤的时间是三四个月前了。他们每天每餐只吃简单的米饭、腌菜和几小片萝卜。李的家乡是云南省寻甸县石岩子村,这个地方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旱情。 地里的蚕豆和油菜都枯萎了,粮食就快耗干。从1月份开始,当地政府已经按配额给每家每户供水,但这些水量仅够维持生存而已。他们都不记得上次洗澡是什么时候了。
村民吃野菜充饥
干旱让云南晋宁居民饮水变得空前困难,自来水早已没有了,村民饮水只能靠外部供给。村民的菜篮子更是面临前所未有的窘迫。 村民何中才开始从山上摘野菜吃,一种叫做“饿羊菜”的野菜泡在盆里,这可是一种平时羊饿急了才肯吃的植物。吃进嘴里一股明显的涩味直冲头顶。喉咙开始发紧,忍不住地干咳。何中才家后面的菜地里,几株开了花的葱还在顽强生长。何中才说:“用洗脸水浇浇还能吃点葱花”。
部分省市拉闸限电
西南地区的特大旱情使得电煤供应持续紧张,部分省市已出现拉闸限电情况。 严重的干旱导致云南省会昆明的机场跑道出现了裂缝,下月之前,每天早上7:30机场跑道将关闭维修。

干旱为何“赖”着不走?
或许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能让久违雨水的云南人稍微松一口气。许建初在一份名为《云南气候变化事实》的研究中指出,接下来的30~40年云南的降雨量总体上会增多。研究同时指出,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云南进入一个新的偏暖时期,未来10~20年左右,云南气温仍维持偏高趋势,未来30-40年内云南气温将以偏高为主。“如果考虑到人为因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云南的气温上升幅度将加大,降水将更多。”
问题是,这和之前气温升高引起降水减少的结论不是互相矛盾了吗?许建初对此解释说,这是因为接下来的几十年,云南气温升高的幅度略低于全国平均值,如果从全国的角度看,云南的气温还算是下降,这也是云南降雨将增多的原因。“同时,按照降雨周期来看,未来的30~40年云南正好处于雨水增多的超长周期中。”
无独有偶,国家气象中心采用气候中心发展的大气模式与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的海洋模式综合而成的模型模拟的未来气温变化结果证明了许建初的推断。模拟结果表明,云南地区的年平均温度在21世纪末可能增加3.5℃左右,降水量也主要处于偏多的阶段。
“也就是说,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云南再次发生严重干旱的可能性会减小。”许建初说,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兴奋是因为处在百年大旱的背景下,这多少会有些“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味道。如果冷静想一下,会发现云南面临的挑战并没有真正减轻。“只要极端天气发生的概率没有降低,云南的未来都将充满了不确定性。一旦未来某一年降水过于充足,云南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而按照目前云南的水利设施条件来讲,依然没有和大自然抗衡的能力。”
听起来这样的观点未免过于悲观,但许建初说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努力。许建初说,目前政府已经采取各式各样的办法抗旱救灾,但其实最根本的方法是要建立节约用水的观念。“我们虽然不可避免干旱的发生,但至少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过得更好一点。”


关于云南大旱的问题视频

相关评论:
  • 17124652006关于云南大旱的问题
    郦毓路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2月23日,云南省平均降水量为521.6毫米,打破了1959年以来同期降雨日数的最少纪录。 如果百年大旱真是一个简单的概率问题,那是不是表明这样的情况根本无法避免?对于这个问题,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气候专家许建初给出了耐人寻味的答案:“云南百年大旱是存在必然性的偶然事件。” 关于云南旱灾的成因,...

  • 17124652006云南旱灾的原因,要长的!急!
    郦毓路问的好,我就是云南人,也比较关注这个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破坏了大气结构,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是这次极端干旱出现的主要原因。因为云南属于季风气候,季风无法到达,是干旱的直接原因! 另外去年雨季降水结束的时间比常年平均雨季结束时间提前1个月,也是其中一个原因。云南...

  • 17124652006云南在09年到10年的冬春季节出现百年大旱,原因是什么?
    郦毓路全球气候变暖,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破坏了大气结构,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是这次极端干旱出现的主要原因。云南夏季处于西南季风区,其降水多与孟加拉湾和印度洋水汽有关,由于青藏高压今年过于强大,且向下向东延伸,使孟加拉湾水汽无法输送到云南地区,再加上云南多山,焚风效应加强了干旱。“云南...

  • 17124652006云南的干旱是何原因
    郦毓路尤其是笔者对2002、2006年重庆先后发生的历史性旱灾的惨状偏偏又还依稀记得;此外,作为地处热带边缘的云南省近年各地旱灾彼伏此起,森林火险连年不断的现象,真让人难以相信此次旱灾与相隔多年规律性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有本质联系的说法。因此笔者认为,局部的气象问题既要考虑大环境对局部气象的影响,但更应该考虑具体环境对...

  • 17124652006云贵地区干旱的原因
    郦毓路一部干旱史,几多辛酸泪。“受统计资料影响,不少人会认为近百年来云贵高原旱灾和旱情均最为突出,但事实上在100年、300年、500年历史尺度来看,干旱是云贵两省众灾之首的地位一直没有改变过。”杨伟兵说。杨是云南人,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教授,从事云贵高原水与环境的研究。与对云贵地区...

  • 17124652006云南大旱原因
    郦毓路云南历史上森林覆盖率极高,宋以前滇西北为70%,滇南为90%,明清以来。森林覆盖率缓慢下降,但清代中期之前仍然有70%左右[1],到1935年森林覆盖率下降到50%,本世纪50年代初的47%,70年代的24%[8]。显而易见,历史上云南旱灾的逐年增多和森林覆盖率逐年降低明显有关,森林覆盖率越低,旱灾越多。气候干旱不是原因,...

  • 17124652006为什么昆明干旱?
    郦毓路云南地处西南,属于内陆,交通不发达(到处是崇山峻岭),发展自然滞后,每年GDP都在全国排名最后面。国家肯定得批评相关领导,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以相关领导以损害环境为代价,大力开采自然资源,而有些技术又不发达,带走80%,流失20%,纯属浪费资源。这几年云南的GDP算是赶上了,可是三年大旱我最...

  • 17124652006云南大旱原因
    郦毓路增加某一带的大气湿度,某一带大气湿度增加必然冷空气降温受阻,典型的就是海洋性气候的地方温度比较稳定气温波动不大。再

  • 17124652006关于旱灾的资料
    郦毓路在黄河流域一带,国家已经采取南水北调的方法,把长江多余的水引入黄河水中,缓解北方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当然也是最好的抗旱救灾方法。在我国的西南部如云南,由于地势高,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形成了冬春干旱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这些地方山高谷深,不是缺水少雨,而是保不住雨水,就应该更多地修建水库塘坝,退耕还林,种树种草,...

  • 17124652006关于云南旱灾的作文350~410
    郦毓路在今天的新闻中,我知道了最新的西南五省大旱情况,近2000万人饮水困难。旱情严重的云南曲靖陆良县城区居民已开始限量供水,持续干旱使得陆良县可用水越来越少,只能支撑到4月底。而西南旱区许多地区与此类似,用水只能撑一个月。连水资源丰富的云南都开始为水而战了,可想而知,其他那些缺水地区滴水贵...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