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名将狄青是戴着面具去打仗?

来自:安全知识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狄青为何打仗要戴面具呢?~

北宋名将狄青,是一位传奇将军,他从一位监犯最初做到了北宋的枢密使,相当于国防部长。不外使人印象最深入的是他兵戈时的一个怪癖,常令朋友望而却步,未交兵已怯三分,这终究是什么呢?
狄青年少时,哥哥因打伤村夫冒犯刑律,考虑到家中清贫,且怙恃年轻需求奉养,哥哥又是家中顶梁柱,16岁的狄青决然决议替兄顶罪。就这么,狄青作为监犯被发配流放,开端了行伍生活生计。
狄青被分派到马队队伍,作为监犯流放,要想翻身,惟有在军中树立功名。因而苦练骑马与射箭,兵戈时非常骁勇,每战冲锋在前。几回战役以后,狄青就获得了选拔,成了一位中下层军官。
李元昊在西夏称帝,率雄师侵犯疆域,宋夏和平迸发。狄青被派往东南疆域阻击西夏入侵。每次作战,狄青都蓬首垢面,然后戴上一具青铜打造的鬼头面具,看上去青面獠牙,非常?人,因而得了个“面涅将军”的绰号。
在宋代,监犯脸上都会被刺字作为标识,狄青也不例外。要是你以为他是怕丑才戴面具那就错了。相反,狄青但是北宋颜值最高的武将,长的俊美娟秀,听说平常走在街上常有妇人转头张望。那为什么兵戈要戴面具呢?
容颜俊美的汉子,用以风花雪月谈情说爱那是再好不外,但是在战场上,简单给人文弱之感,缺少武将气场。为了给朋友形成充足的压榨感和恐惧感,在气魄上赛过对方,狄青都要戴上他那副面具才肯出战。
光主将有气魄还不敷,狄青还擅长变更士卒的战役气魄。有次狄青率军迎击数倍于己的西夏马队,部下将士普遍以为毫无胜算,因而士气低落。在经历一寺院时,狄青参拜神灵,然后拿出一百个铜钱,对全盘将士说:此番出征输赢难料,若得神灵庇佑,则铜钱正面全盘朝上。
狄青将手中铜钱往空中一抛,待落下时一看,一百枚铜钱全盘朝上。登时军中欢呼雀跃,士气低落。击退敌兵以后,狄青叫下级收起铜钱,下级发明铜钱两面都为正,因而豁然开朗,对狄青服气不已。
狄青历经四年25场大战,为安定西夏立下不世之功。遭到范仲淹欣赏,推荐给宋仁宗,官至枢密使。宋仁宗特命太医用药水为狄青洗去脸上刺字,狄青却不同意,说道:我本配军身世,却因菲薄军功遭到皇上信赖,居官至此。留着这刺字,恰好给其他勇敢作战的将士以鼓励和鼓励。
不外,很快狄青就遭到了来自文官团体的排斥和诬害,这也是宋代的宿命,凡军功卓越的武将大多都没有好了局。宋代历来文官位置高于武将,现在配军身世的狄青却以枢密之职位居一众文官之上,以致文官们心生吃醋,经常在宋仁宗眼前诽谤狄青。
尤以欧阳修为甚,数次上书宋仁宗撤职狄青之职,削其兵权,意义是说要防备狄青有谋反之心黄袍加身。后来宋仁宗对狄青仍是很信赖的,以狄青是奸臣为其摆脱。欧阳修则说:岂非昔时太祖不是周世宗的奸臣吗?架不住重复奉劝,宋仁宗也开端担忧狄青功高震主,因而撤职狄青,流放外埠。
一代名将狄青最初心胸悲忿,忧伤而终,谥号武襄。惋惜狄青生不逢时,如果生在汉唐,一定会是别的一番现象。宋代的毁灭,与其重文抑武的政策不无关系。
看累了吧,发个笑话,让你开心放松一下
就要勇于反抗
一辆大巴被劫持了,歹徒上来挑了几个女的就下车了,一车人无动于衷!这时一个妇女突然跳下车和歹徒搏斗起来,于是一车人蜂拥而上,最终将歹徒制服!记者采访,问她是什么勇气让她勇于和歹徒搏斗?她生气的说,一车女的全挑光了,就剩我一人,磕碜谁呢!

狄青打仗时带面具原因:
1、为了增加神秘感,提升士气:
由于狄青面貌清秀,在古代眉目清秀的将领,对士气有很大的影响。己方会认为是绣花枕头而军心涣散,尤其在宋朝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士兵看将领能不能打,往往就是看你长得威武不威武,所以他每次上阵都是披头散发,戴铜面具,人称假面将军。
2、有威严、威吓作用,有震撼力


狄青简介:
狄青,字汉臣,北宋汾州西河人,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他出身贫寒,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为延州指挥使,勇而善谋,在宋夏战争中,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立下了累累战功。朝廷中尹洙、韩琦、范仲淹等重臣都与他的关系不俗。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节读书,精通兵法。以功升枢密副使。平生前后25战,以皇佑五年(1053年)正月十五夜袭昆仑关最著名。狄青生前,备受朝廷猜忌,导致最后郁郁而终;死后,却受到了礼遇和推崇,“帝发哀,赠中令,谥武襄”。
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一马当先,所向披靡,在4年时间里,参加了大小25次战役,身中8箭,但从不畏怯。在一次攻打安远的战斗中,狄青身负重伤,但“闻寇至,即挺起驰赴”,冲锋陷阵,在宋夏战争中,立下了累累战功,声名也随之大振。

。。。你说的是卫青和霍去病他们
一、卫青,中国历史人物。一为西汉军事家卫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元封五年).他是西汉时期能征惯战,为汉朝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将领,也是中国历史上为人熟知的常胜将军。率军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但从不结党干预政事。他对士卒体恤较多,威信很高。
卫青的母亲在平阳公主家做女仆,因丈夫姓卫,她就被称为卫媪。平阳公主原号阳信长公主,是汉武帝的姐姐,因嫁与平阳侯曹寿(汉初名臣曹参之曾孙)为妻,所以也称平阳公主。
卫媪生有一男三女,即儿子长君,长女君孺、次女少儿、三女子夫。丈夫死后,她仍在平阳侯家中帮佣,与同在平阳侯家中做事的县吏郑季私通,生了卫青。卫青在母亲的关怀下渡过了童年。后来,他的母亲感觉供养他非常艰苦,就把他送到了亲生父亲郑季的家里。但郑季的夫人根本看不起卫青这个私生子,让他到山上放羊,郑家的几个儿子也不把卫青看成手足兄弟,随意苛责。卫青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受尽了苦难,在他的性格形成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有一次,卫青跟随别人来到甘泉宫,一位囚徒看到他的相貌后说:“你现在穷困,将来定为贵人,官至封侯。”卫青笑道:“我身为人奴,只求免遭笞骂,已是万幸,哪里谈得上立功封侯呢?”

卫青长大后,不愿再受郑家的奴役,便回到母亲身边。平阳公主看到卫青已长成了一个相貌堂堂的彪形大汉,非常喜欢,就让他做了自己的骑奴。每当公主出行,卫青即骑马相随。虽然没有一官半职,但与在郑家时的情景相比已是天壤之别。卫青聪明好学,渐渐学到了一些文化知识,懂得了一些上层阶级礼节。他怨恨郑家对他没有一点亲情,决定冒姓为卫,完全与郑家断绝关系。

公元前139年春,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选入宫中,卫青也被召到建章宫当差。这是卫青命运的一大转折点。

卫子夫入宫不久,就有了身孕,引起了陈皇后的嫉妒。陈皇后就是汉武帝姑姑的女儿,当年曾让他许下“金屋藏娇”誓言的陈阿娇,与汉武帝成亲后,被立为皇后,但一直未能给汉武帝生一个儿子。她担心卫子夫一旦生下的是个男孩,那就会被立为太子,而卫子夫也就会因为儿子的关系,青云直上,成为皇后。这对她的地位无异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但是,眼下卫子夫正得汉武帝的宠幸,陈皇后对她不敢加害,就找母亲大长公主诉屈。大长公主是汉武帝的姑姑,为了给女儿出气,嫁祸于卫青。她找了一个借口,把卫青抓了起来,并准备处死。卫青当骑奴时结识的好友公孙敖听到了消息,马上召集了几名壮士,赶往抢救,把卫青从死亡的边缘夺了回来。另一方面,公孙敖还派人给汉武帝送信。汉武帝得知后,大为愤怒,索性召见卫青,任命他为建章宫监、侍中。不久,汉武帝封卫子夫为夫人,提升卫青为太中大夫。可以说,卫青是沾了他姐姐的大光的。

公元前129年,匈奴又一次兴兵南下,前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汉武帝果断地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迎击匈奴。从此,卫青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这次用兵,汉武帝分派四路出击。车骑将军卫青直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今河北蔚县东北)出兵,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出兵,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卫青首次出征,但他英勇善战,直捣龙城(匈奴祭扫天地祖先的地方),斩首700人,取得胜利。另外三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汉武帝看到只有卫青胜利凯旋,非常赏识,加封关内侯。

汉朝对匈奴的反击,使得匈奴的进犯更加猖狂了。公元前128年的秋天,匈奴骑兵大举南下,先攻破辽西,杀死了辽西太守,又打败渔阳守将韩安国,劫掠百姓两千多人。汉武帝派匈奴人敬畏的飞将军李广镇守右北平(今辽宁省凌源西南),匈奴兵则避开李广,而从雁门关入塞,进攻汉朝北部边郡。汉武帝又派卫青出征,并派李息从代郡出兵,从背后袭击匈奴。卫青率三万骑兵,长驱而进,赶往前线。卫青本人身先士卒,将士们更是奋勇争先。斩杀、俘获敌人数千名,匈奴大败而逃。

公元前127年,匈奴贵族集结大量兵力,进攻上谷、渔阳。武帝决定避实击虚,派卫青率大军进攻久为匈奴盘踞的河南地(黄河河套地区)。这是西汉对匈奴的第一次大战役。

卫青率领四万大军从云中出发,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西绕到匈奴军的后方,迅速攻占高阙(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切断了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同单于王庭的联系。然后,卫青又率精骑,飞兵南下,进到陇西,形成了对白羊王、楼烦王的包围。匈奴白羊王、楼烦王见势不好,仓惶率兵逃走。汉军活捉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一百多万头,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区。因为这一带水草肥美,形势险要,汉武帝在此修筑朔方城(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设置朔方郡、五原郡,从内地迁徙十万人到那里定居,还修复了秦时蒙恬所筑的边塞和沿河的防御工事。这样,不但解除了匈奴骑兵对长安的直接威胁,也建立起了进一步反击匈奴的前方基地。卫青立有大功,被封为长平侯,食邑3800户。

匈奴贵族不甘心在河南地的失败,一心想把朔方重新夺回去,所以在几年内多次出兵,但都被汉军挡了回去。公元前124年春,汉武帝命卫青率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发;苏建、李沮、公孙贺、李蔡都受卫青的节制,率兵从朔方出发;李息、张次公率兵由右北平出发。这次总兵力有十几万人。匈奴右贤王认为汉军离得很远,一时不可能来到,就放松了警惕。卫青率大军急行军六、七百里,趁着黑夜包围了右贤王的营帐。这时,右贤王正在帐中拥着美妾,畅饮美酒,已有八九分醉意了。忽听帐外杀声震天,火光遍野,右贤王惊慌失措,忙把美妾抱上马,带了几百壮骑,突出重围,向北逃去。汉军轻骑校尉郭成等领兵追赶数百里没有追上,却俘虏了右贤王的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有几百万头。汉军大获全胜,高奏凯歌,收兵回朝。

汉武帝接到战报,喜出望外,派特使捧着印信,到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加封食邑8700户,所有将领归他指挥。卫青的三个儿子都还在襁褓之中,也被汉武帝封为列侯。卫青非常谦虚,坚决推辞说:“微臣有幸待罪军中,仰仗陛下的神灵,使得我军获得胜利,这全是将士们拚死奋战的功劳。陛下已加封了我的食邑,我的儿子年纪尚幼,毫无功劳,陛下却分割土地,封他们为侯。这样是不能鼓励将士奋力作战的。他们三人怎敢接受封赏。”汉武帝随后又封赏了随从卫青作战的公孙敖、韩说、公孙贺、李蔡、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李沮、李息、豆如意等。

经过几次打击,匈奴依然猖撅。入代地,攻雁门,劫掠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上郡(今陕西绥德县东南)。公元前123年二月,汉武帝又命卫青攻打匈奴。公孙敖为中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信为前将军,苏建为右将军,李广为后将军,李沮为强弩将军,分领六路大军,统归大将军卫青指挥,浩浩荡荡,从定襄出发,北进数百里,歼灭匈奴军数千名。这次战役中,卫青的外甥霍去病率800精骑首次参战,取得了歼敌两千余人的辉煌战果。战后全军返回定襄休整,一个月后再次出塞,斩获匈奴军一万多名。但是,右将军苏建和前将军赵信与匈奴打了一场遭遇战,汉军死伤惨重,苏建突围逃回,赵信本是匈奴降将,兵败后就又投降了匈奴。

在讨论如何处置苏建弃军而逃的罪过时,有人建议将他斩首以建立大将军的威严,有人认为苏建是尽力而战的,不应斩首。卫青认为自己身为皇亲国戚,没有必要再建立威严;自己本有权力可以处决部将,却不敢擅杀。他要做一个人臣不敢专权的榜样,于是把苏建用囚车送回长安由皇帝处理。汉武帝赦免了苏建的死罪,令其交纳了赎金后贬为平民。

公元前121年,西汉对匈奴的第二次大战役开始,由霍去病指挥,结果使汉朝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区,切断了匈奴与羌人的联系。

为了彻底击溃匈奴主力,汉武帝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准备发动对匈奴的第三次大战役。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召集诸将开会,商讨进军方略。他说:“匈奴单于采纳赵信的建议,远走沙漠以北,认为我们汉军不能穿过沙漠,即使穿过,也不敢多作停留。这次我们要发起强大的攻势,达到我们的目的。”于是挑选了十万匹精壮的战马,由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精锐骑兵五万人,分作东西两路,远征漠北。为解决粮草供应问题,汉武帝又动员了私人马匹四万多,步兵十余万人负责运输粮草辎重,紧跟在大军之后。

原计划远征大军从定襄北上,由霍去病率骁勇善战的将土专力对付匈奴单于。后来从俘获的匈奴兵口中得知匈奴伊稚斜单于远在东方,于是汉军重新调整战斗序列。汉武帝命霍去病从东方的代郡出塞,卫青从定襄出塞。

大将军卫青麾下,强将济济。李广为前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食其为右将军,曹襄为后将军。卫青考虑到前将军李广年纪已高、运气又不好,就没让他担任先锋,而是与右将军赵食其两军合并,从右翼进行包抄。卫青自己率左将军公孙贺、后将军曹襄从正面进兵,直插匈奴单于驻地。

赵信向伊稚斜单于建议:“汉军不知道厉害,竟打算穿过沙漠。到时候,人困马乏,我们以逸待劳,就可以俘虏他们。”于是下令所有的粮草辎重,再次向北转移,而把精锐部队埋伏在了沙漠北边。

卫青大军北行一千多里,跨过大沙漠,与严阵以待的匈奴军遭遇了。卫青临危不惧,命令部队用武刚车(铁甲兵车)迅速环绕成一个坚固的阵地,然后派出5000骑兵向敌阵冲击。匈奴出动一万多骑兵迎战。双方激战在一起,非常惨烈。黄昏时分,忽然刮起暴风,尘土滚滚,沙砾扑面,顿时一片黑暗,两方军队互相不能分辨。卫青乘机派出两支生力军,从左右两翼迂回到单于背后,包围了单于的大营。伊稚斜单于发现汉军数量如此众多,而且人壮马肥,士气高昂,大为震动,知道无法取胜,就慌忙跨上马,在数行精骑的保护下奋力突围。向西北方向飞奔而去。

这时,夜幕已经降临,战场上双方将士仍在喋血搏斗,喊杀声惊天动地。卫青得知伊稚斜单于已突围逃走,马上派出轻骑兵追击。匈奴兵不见了单于,军心大乱,四散逃命。卫青率大军乘夜挺进。天亮时。汉军已追出二百多里,虽然没有找到单于的踪迹,却斩杀并俘虏匈奴官兵19000多人。卫青大军一直前进到真颜山赵信城(今蒙古乌兰巴托市西),获得了匈奴屯积的粮草,补充军用。他们在此停留了一天.然后烧毁赵信城及剩余的粮食。胜利班师。

霍去病率领的东路军,北进两千多里,与匈奴左贤王的军队遭遇。经过激战,俘获了匈奴三个小王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入,消灭匈奴七万多人。左贤王败逃而去。

这次战役,汉军打垮了匈奴的主力,使匈奴元气大伤。从此以后,匈奴逐渐向西北迁徙,出现了“漠南无王庭”,匈奴对汉朝的军事威胁基本上解除了。

汉武帝为表彰卫青、霍去病的大功,特加封他们为大司马,且霍去病与卫青待遇相同。

卫氏一门显赫后,京城中有歌谣说:生男无喜,生女无怨,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意思是说卫氏一门的显贵全靠了卫皇后。其实不然,在两汉时期,左右朝政的外戚大多是靠裙带关系窍居高位的,而卫青、霍去病却是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正因为如此,即使后来卫皇后失宠,二人在朝廷的地位也丝毫未受影响。

家奴出身的卫青如今变成了贵极人臣的大将军,朝中官员无不巴结奉承。这时,平阳公主寡居在家,要在列候中选择丈夫,许多人都说大将军卫青合适,平阳公主笑着说:他是我从前的下人,过去是我的随从,怎么能做我的丈夫呢?左右说:大将军已今非昔比了,他现在是大将军,姐姐是皇后,三个儿子也都封了候,富贵震天下,哪还有比他更配得上您的呢。汉武帝知道后,失笑道:当初我娶了他的姐姐,现在他又娶我的姐姐,这倒是很有意思。于是当即允婚。时迁事移,当年的仆人就这样做了主人的丈夫。这样一来,卫青与汉武帝亲上加亲,更受宠信。但卫青为人谦让仁和,敬重贤才,从不以势压人。

后来,汉武帝对霍去病恩宠日盛,霍去病的声望超过了他的舅舅卫青,过去奔走于大将军门下的许多故旧,都转到了霍去病门下。卫青门前顿显冷落,可他不以为然,认为这也是人之常情,心甘情愿地过着恬淡平静的生活。

卫青率军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所得封邑总共有一万六千三百户。虽然战功显赫,权倾朝野,但从不结党干预政事。他和霍去病不同,对士卒体恤较多,能与将士同甘苦,威信很高。最后卫青病死于公元前105年。

公元前106年,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去世,汉武帝命人在自已的茂陵东边特地为卫青修建了一座象庐山(匈奴境内的一座山)的坟墓,以象征卫青一生的赫赫战功。
二、霍去病(前140-前117),汉族,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中国西汉武帝时期的杰出军事家,是名将卫青的外甥,任大司马骠骑将军。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霍去病多次率军与匈奴交战,在他的带领下,匈奴被汉军杀得节节败退,霍去病也留下了“封狼居胥”的佳话。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十七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歼2028人,俘获匈奴的相国和当户,并杀死匈奴单于的祖父和季父,勇冠全军,受封冠军侯。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降服匈奴浑邪王及部众4万人,全部占领河西走廊。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打通了西域道路。  
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22岁)各率骑兵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元狩六年(公元前117)病卒,年仅24岁(虚岁)。

狄青是宋朝人。。。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汉族,北宋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市)人。狄青画像面有刺字,善骑射。出身贫寒,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为延州指挥使,勇而善谋,在宋夏战争中,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立下了累累战功。朝廷中尹洙、韩琦、范仲淹等重臣都与他的关系不俗。

戴铜面具

首先,需要更正一下的是:狄青同学是北宋年间的人。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他出身贫寒,宋仁宗宝
元元年(1038年)为延州指挥使,勇而善谋,在宋夏战争中,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立下了卓越的战功。朝廷中尹洙、韩琦、范仲淹等重臣都
与他的关系不俗。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节读书,精通兵法。以功升枢密副使。平生前后25战,以皇祐五年(1053年)正月十五夜袭昆仑关最
著名。狄青生前,备受朝廷猜忌,导致最后抑郁而终;死后,却受到了礼遇和推崇,追赠中书令,谥号“武襄”。
黄道周:“狄青为将,战功纷纷。带铜面具,所向吸魂。朝野名重,面涅犹存。帝命药去,请留劝军。侬智高反,众败昆仑。青怒尽斩,突出关门。贼出不意,大败而奔。高死未确,不敢妄闻。智高一叛,青已早论。破之亦易,何假于人。贼平之后,方服其神。”
可见狄青确实是带着面具上战场的

是,狄青面貌清秀,在古代眉目清秀的将领,对士气有很大的影响。
己方会认为是绣花枕头而军心涣散,宋朝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士兵看将领能不能打,往往就是看你长得威武不威武,所以他每次上阵都是带着狰狞的面具。

狄青,字汉臣,北宋汾州西河人,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他出身贫寒,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为延州指挥使,勇而善谋,在宋夏战争中,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立下了累累战功。朝廷中尹洙、韩琦、范仲淹等重臣都与他的关系不俗。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节读书,精通兵法。以功升枢密副使。平生前后25战,以皇佑五年(1053年)正月十五夜袭昆仑关最著名。狄青生前,备受朝廷猜忌,导致最后郁郁而终;死后,却受到了礼遇和推崇,“帝发哀,赠中令,谥武襄”。
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一马当先,所向披靡,在4年时间里,参加了大小25次战役,身中8箭,但从不畏怯。在一次攻打安远的战斗中,狄青身负重伤,但“闻寇至,即挺起驰赴”,冲锋陷阵,在宋夏战争中,立下了累累战功,声名也随之大振。

所以根据史籍记载 应该是的 戴面具 狄青是宋朝的 霍去病是汉代的亲戚说不上吧O(∩_∩)O

希望你满意……!

额,狄青是宋代的.

当年有人对狄青说,狄姓没有什么名气.狄青就认了狄仁杰作为先祖.若狄青是汉代的,这件事绝对发生不了.
另外狄青长得实在是太英俊了,敌人见了没有威慑力,于是狄青就带上了面具.被称之为假面将军.


汉代名将狄青是戴着面具去打仗?视频

相关评论:
  • 19282787690北宋仁宗军事将领狄青为什么要戴面具打仗?
    周蒋养狄青戴面具打仗,原因有很多,首先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面部免受伤害。在战场上,敌人使用各种武器进行攻击,面部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之一。狄青作为北宋仁宗时期的重要军事将领,他的安全至关重要。戴上面具可以有效地减少面部受伤的风险,保护自己的容貌和尊严。戴上面具可以起到迷惑敌人的作用。狄青在战场上声...

  • 19282787690狄青打仗戴面具吗?
    周蒋养狄青,字汉臣,北宋汾州西河人,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他出身贫寒,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为延州指挥使,勇而善谋,在宋夏战争中,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立下了累累战功。朝廷中尹洙、韩琦、范仲淹等重臣都与他的关系不俗。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节读书...

  • 19282787690狄青打仗时为什么要带面具?
    周蒋养狄青打仗时带面具原因:1、为了增加神秘感,提升士气:由于狄青面貌清秀,在古代眉目清秀的将领,对士气有很大的影响。己方会认为是绣花枕头而军心涣散,尤其在宋朝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士兵看将领能不能打,往往就是看你长得威武不威武,所以他每次上阵都是披头散发,戴铜面具,人称假面将军。2、有威严...

  • 19282787690狄青为什么戴面具?
    周蒋养狄青打仗的时候,有个特点.他每次上阵,都披头散发,脸上罩着一个铜面具.他在敌阵中往来冲杀,勇猛异常,西夏军没有一个抵挡得住,以为是天神天将下凡,因此给他起了一个外号,称丹“狄天使”.狄青打仗,也很有智谋。谢谢观看,汉代名将狄青是戴着面具去打仗?是,狄青面貌清秀,在古代眉目清秀的将领...

  • 19282787690汉代名将狄青是戴着面具去打仗?
    周蒋养汉朝的将领只知道狄青和霍去病,他们有亲戚关系么,狄青是不是戴着面具去打仗?... 汉朝的将领只知道狄青和霍去病,他们有亲戚关系么,狄青是不是戴着面具去打仗? 展开  我来答 5个回答 #热议# 作为女性,你生活中有感受到“不安全感”的时刻吗?江斌斌彬冰 2015-02-07 · TA获得超过392个赞 知道答主 ...

  • 19282787690狄青为何打仗要戴面具呢?
    周蒋养北宋名将狄青,是一位传奇将军,他从一位监犯最初做到了北宋的枢密使,相当于国防部长。不外使人印象最深入的是他兵戈时的一个怪癖,常令朋友望而却步,未交兵已怯三分,这终究是什么呢?狄青年少时,哥哥因打伤村夫冒犯刑律,考虑到家中清贫,且怙恃年轻需求奉养,哥哥又是家中顶梁柱,16岁的狄青...

  • 19282787690请问中国历史上有位美貌的将军戴着面具和敌人打仗,他叫什么?他的人生经...
    周蒋养我有你要的最准确的答案:是狄青,生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卒干嘉祐二年(1057年),字汉臣,身长7尺,浓眉大眼,姿态雄伟,胸襟广阔。汾州西河(山西汾阳)人,北宋大将。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一马当先,所向披靡,在4年时间里,参加了大小25次战役,身中8箭,但从不畏怯。在...

  • 19282787690山西历史上的名将狄青,为何要戴面具作战?他真是美男子吗?
    周蒋养其次,脸上刺字就等于把你犯过的罪时时刻刻向世人公布,无法隐藏,其带来的屈辱自己去体会。狄青还是个小兵的时候无所谓,因为北宋军士多有被刺字充军的,大家都见怪不怪了。但是当他成为一军主将时就不行了,脸上有刺字很容易让他的形象在手下心中大打折扣,不利于他管理军队,而且打仗时,敌军看见宋...

  • 19282787690揭秘:北宋狄青究竟帅到什么地步需要戴面具作战
    周蒋养在狄青49岁时,被贬谪为陈州知州。而后,狄青郁郁而终。说起历史上两位戴面具作战的将士,一位是兰陵王,另一位便是狄青。相传,狄青面具为铜材料制成,每次上战场杀敌时,狄青总会把他的面具戴上,给人一种强烈的威慑感。史书没有记载狄青面具的大概样式,只知道面具图案非常恐怖,西夏军望而生畏。说...

  • 19282787690北宋大将狄青有多帅需要戴面具才能打仗?
    周蒋养当时北宋的军队屡战屡败。狄青带兵打仗时,经常担任前锋。狄青战斗了4年左右,参加了25次战斗。在此期间,狄青夺取了幽州等地,杀了商洛、睢乡等部落。为了保护北宋的重点边境地区,狄青率军修建了诏安等城堡。狄青冲刺战场时,经常带着铜面具奋勇作战,西夏军中无人敢与之抗衡。在西夏作战的英雄业绩《...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