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一些爱动脑筋的小故事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有什么爱动脑筋的小孩的故事~

爱迪生的故事

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年轻时曾当过电工。他的朋友亨利做了一架自动接收机,却不大好使。一天晚上,亨利请爱迪生去他的实验室看看。

实验室是由一间马棚改建的,亨利一边开门,一边说:“我先进去点灯,你在这里等一会。因为地上放满了工具,不当心就会绊倒的。”

亨利一个人走进黑洞洞的小屋里,刚要去点燃吊花板上的煤油灯时,突然一声枪响,亨利应声倒地。爱迪生立刻冲进屋去,想弄清是怎么一回事。

这时,亨利的妻子以及同他们住在一起的亨利的堂弟闻声跑了过来。看见离尸体四五米处的柱子下,有支手枪落在地上,他们就去叫来警察,把爱迪生

作为杀人犯给上了手铐。

爱迪生指着小屋中央竖立的一根圆柱说:“警察先生,我没杀人。枪弹是从柱子那个方向发射的。你瞧,柱子上面还敲了个大钩钉,还有被火药烧焦的痕迹。手枪一定是挂在那个钉子上的。”

警察便把手枪挂在那个钩钉上,发现这支枪的枪口正好可以对着去点煤油灯的亨利的脊背;钉在柱子正中的钉子,也正巧是在手枪的扳机前面。

“可是,是谁扣动扳机的呢?”警察疑惑地问爱迪生,“小屋里只有你一个人,总不能说手枪是自动发射的吧!”

爱迪生把圆柱仔细地看了看,发觉离手枪仅一厘米左右的柱子上,埋着一块铁片,而且还接上了电线,电线顺着圆柱延伸到天花板和地下,被一块薄板覆盖着,不易觉察,爱迪生叫警察把那块铁片卸下来。

警察从工具箱里找出橇棒,向铁片走去。这时,亨利的堂弟站在柱子前阻挡道:“要是把那块铁片拿下来,柱子会断的。”

爱迪生用身体将他撞了一下,那堂弟摔倒在地。“警察先生,他就是杀人犯!”爱迪生说着,就用那双不自由的手,从警察那里接过撬棒,取出埋

在柱下的铁片。只见铁片上绕着线圈,线圈上的软线沿着柱子伸向顶楼和煤油灯下的地板。“瞧,他竟想出这样的坏主意来让手枪发射。”

爱迪生告诉警察,埋在柱子下的铁片是块电磁石,线圈的架线伸向煤油灯下的地板,进而连接藏在顶楼的蓄电池上,亨利为了点煤油灯而站在灯下

时,由于藏在地板下面的开关启动,接通了蓄电池的电流,铁片就变成了强有力的磁石。由于磁石的作用,挂在钉子上的手枪的枪口被拉引了过来,扳动挂在前面钉子上的扳机,子弹就从手枪中发射出来。同时,发射的反作用力使手枪脱离钉子而掉在地上。原来,亨利的堂弟按照亨利在点燃吊在天花板上那盏油灯的时候惯常所站的位置,事先把手枪瞄准好,子弹出膛,亨利也就被射中了。

警察弄清了是非,把亨利的堂弟带上了法庭。

还有一个:http://www.tzefz.com/new/teacher/jzxx/mrjj/200605/20060525081729.asp

本课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蔺相如和廉颇在文中同是熠熠生辉的人物。“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个故事着力刻画了蔺相如这个人物形象。“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则着力赞扬了廉颇的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精神。

蔺相如的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颇之上,这是将相不和的表面原因,实质上缘于廉颇的错误认识:“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言辞无礼,充满不满情绪。理解廉颇的这段话,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廉颇英勇善战,威震朝野,战功赫赫,这是实情。甚至在“渑池之会”中维护国家尊严也有他一半功劳,因为“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但是,对于蔺相如的认识,却失之偏颇。蔺相如虽不能持刀作战,但他的唇枪舌剑,同样为赵国保住了尊严。何况,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中,他均是以性命来逼秦王,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的:“现在璧在我手里,你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可以说,蔺相如也堪称一员猛将,只不过他出入的是没有刀光剑影的战场,但战斗同样是惊心动魄的。

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宽阔胸襟和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负荆请罪。实际上,是缘于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缘于他们共同的认识:将相不和,赵国危矣!这在他们的语言中都有体现。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将相和”的故事才成为历史上一段光彩不灭的佳话。

二、学习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召集、大臣、允诺、廉颇、抵御、侮辱、拒绝、战袍、完璧归赵、负荆请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4.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建议

1.《将相和》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教学本课,可以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先引导学生比较充分地阅读全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再精读各个小故事,深入研究每个小故事涉及的有关问题;最后再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评价故事的主要人物。另一种是,先通读一遍课文,大体弄清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引导学生去研读每个小故事;最后再综合从各个故事中得到的认识,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人物作出评价。

2.指导学生给三个小故事加小标题,是一种概括能力的训练。学生按课文中已出现的“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等概括当然可以,只要基本符合故事内容的其他概括方法也应肯定,关键是要学生讲出概括的理由。至于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只要学生能说出其中的因果关系即可,不必要求过高。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完璧归赵”的结果是蔺相如被封为上大夫,这是他在“渑池会”后晋升为上卿的前提,而蔺相如晋升为上卿,是将相产生矛盾的直接原因,有了将相之间的矛盾才有了解决矛盾的“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就是这样联系起来的。

3.本课不但以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更以主要人物蔺相如的高尚品质给人启示和教育;廉颇这位老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的精神也令人敬佩。教学本课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动心动情,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思考·练习”第一题让学生说说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正是这样的目的。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自己的见解说具体,说清楚。多数学生可能说喜欢蔺相如,有些学生会说喜欢廉颇,可能还有说喜欢赵王的,因为他善于用人,论功行赏。只要言之有理,就应加以肯定。如果有学生说喜欢秦王,也应让其陈述理由,但应加以疏导,不能为了体现个性阅读而否定了基本的是非观念。

4.在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时,可结合“思考·练习”第三题,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组织交流讨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梳理,理出那些围绕课文重点、难点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对那些跟课文关系不大的问题,可启发学生课外去研究。

对思考题列举的问题的讨论,应使学生认识到:秦王叫人记录赵王为其鼓瑟一事,是为了说明秦王可以指挥赵王,他们之间是不平等的,这对赵国是个奇耻大辱。而蔺相如逼秦王击缶,是为了说明两国之间是平等的,从而维护了赵国的尊严;秦王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蔺相如又拼死保护赵王,因此“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5.课文较长,可让学生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练习有感情朗读。

6.三个故事情节都比较生动,适于演课本剧。可鼓励学生在课内或课外排练并演出。可以演整篇课文,也可以演其中的一个故事。

7.本课生词较多,应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自行解决,个别较生僻的,教师可略加指点。

下列词语解释供教师参考。

无价之宝: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完璧归赵: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本课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玉制成的璧。“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物归原主。

理屈:理亏。

绝口不提:因回避而不说。

失信: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失去信用。

渑池:地名,在今河南省渑池县境内。

示弱:表示比对方弱,不敢较量。

瑟: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鼓瑟,就是弹瑟。

缶: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

攻无不克: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

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本课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这个成语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四、参考资料

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当时,比较强的

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秦国是最强的一个。秦国地处函谷关以西,其余六国在函谷关以东。赵国的东面是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因此在军事上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有关系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在秦国全力进攻楚国的时候。秦国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对付赵国,主要是用威胁的手段占赵国的便宜。

大夫一种官职,分为上、中、下三等,“上大夫”是最高一级的大夫。

卿一种官职,分上卿、中卿、下卿。上卿是诸侯下面最高的官职。廉颇在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的时候,因伐齐有功,已经被提升为上卿。蔺相如也做上卿,但由于是文官,上朝集会时,位置在廉颇的右边。秦汉以前以右为尊,所以课文中说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
回答者:苍穹の依恋 - 助理 三级 4-8 20:56

以前小学课本中《曹冲称象》的故事。讲曹操看见大象后,问众人如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诸位大臣皆想不办法,这时他尚是幼年的儿子曹冲想出一个办法,先将大象牵到一条船上,在船上刻出记号。然后牵下大象==装石头==分多次称石头==所称之和=大象重量。依此办法果然称出。操大喜。
回答者:仙人掌111 - 举人 四级 4-9 23:25

本课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蔺相如和廉颇在文中同是熠熠生辉的人物。“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个故事着力刻画了蔺相如这个人物形象。“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则着力赞扬了廉颇的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精神。

蔺相如的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颇之上,这是将相不和的表面原因,实质上缘于廉颇的错误认识:“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言辞无礼,充满不满情绪。理解廉颇的这段话,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廉颇英勇善战,威震朝野,战功赫赫,这是实情。甚至在“渑池之会”中维护国家尊严也有他一半功劳,因为“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但是,对于蔺相如的认识,却失之偏颇。蔺相如虽不能持刀作战,但他的唇枪舌剑,同样为赵国保住了尊严。何况,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中,他均是以性命来逼秦王,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的:“现在璧在我手里,你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可以说,蔺相如也堪称一员猛将,只不过他出入的是没有刀光剑影的战场,但战斗同样是惊心动魄的。

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宽阔胸襟和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负荆请罪。实际上,是缘于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缘于他们共同的认识:将相不和,赵国危矣!这在他们的语言中都有体现。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将相和”的故事才成为历史上一段光彩不灭的佳话。

二、学习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召集、大臣、允诺、廉颇、抵御、侮辱、拒绝、战袍、完璧归赵、负荆请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4.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建议

1.《将相和》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教学本课,可以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先引导学生比较充分地阅读全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再精读各个小故事,深入研究每个小故事涉及的有关问题;最后再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评价故事的主要人物。另一种是,先通读一遍课文,大体弄清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引导学生去研读每个小故事;最后再综合从各个故事中得到的认识,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人物作出评价。

2.指导学生给三个小故事加小标题,是一种概括能力的训练。学生按课文中已出现的“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等概括当然可以,只要基本符合故事内容的其他概括方法也应肯定,关键是要学生讲出概括的理由。至于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只要学生能说出其中的因果关系即可,不必要求过高。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完璧归赵”的结果是蔺相如被封为上大夫,这是他在“渑池会”后晋升为上卿的前提,而蔺相如晋升为上卿,是将相产生矛盾的直接原因,有了将相之间的矛盾才有了解决矛盾的“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就是这样联系起来的。

3.本课不但以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更以主要人物蔺相如的高尚品质给人启示和教育;廉颇这位老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的精神也令人敬佩。教学本课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动心动情,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思考·练习”第一题让学生说说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正是这样的目的。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自己的见解说具体,说清楚。多数学生可能说喜欢蔺相如,有些学生会说喜欢廉颇,可能还有说喜欢赵王的,因为他善于用人,论功行赏。只要言之有理,就应加以肯定。如果有学生说喜欢秦王,也应让其陈述理由,但应加以疏导,不能为了体现个性阅读而否定了基本的是非观念。

4.在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时,可结合“思考·练习”第三题,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组织交流讨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梳理,理出那些围绕课文重点、难点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对那些跟课文关系不大的问题,可启发学生课外去研究。

对思考题列举的问题的讨论,应使学生认识到:秦王叫人记录赵王为其鼓瑟一事,是为了说明秦王可以指挥赵王,他们之间是不平等的,这对赵国是个奇耻大辱。而蔺相如逼秦王击缶,是为了说明两国之间是平等的,从而维护了赵国的尊严;秦王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蔺相如又拼死保护赵王,因此“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5.课文较长,可让学生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练习有感情朗读。

6.三个故事情节都比较生动,适于演课本剧。可鼓励学生在课内或课外排练并演出。可以演整篇课文,也可以演其中的一个故事。

7.本课生词较多,应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自行解决,个别较生僻的,教师可略加指点。

下列词语解释供教师参考。

无价之宝: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完璧归赵: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本课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玉制成的璧。“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物归原主。

理屈:理亏。

绝口不提:因回避而不说。

失信: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失去信用。

渑池:地名,在今河南省渑池县境内。

示弱:表示比对方弱,不敢较量。

瑟: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鼓瑟,就是弹瑟。

缶: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

攻无不克: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

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本课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这个成语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四、参考资料

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当时,比较强的

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秦国是最强的一个。秦国地处函谷关以西,其余六国在函谷关以东。赵国的东面是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因此在军事上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有关系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在秦国全力进攻楚国的时候。秦国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对付赵国,主要是用威胁的手段占赵国的便宜。

大夫一种官职,分为上、中、下三等,“上大夫”是最高一级的大夫。

卿一种官职,分上卿、中卿、下卿。上卿是诸侯下面最高的官职。廉颇在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的时候,因伐齐有功,已经被提升为上卿。蔺相如也做上卿,但由于是文官,上朝集会时,位置在廉颇的右边。秦汉以前以右为尊,所以课文中说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
回答者:苍穹の依恋 - 助理 三级 4-8 20:56

--------------------------------------------------------------------------------

以前小学课本中《曹冲称象》的故事。讲曹操看见大象后,问众人如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诸位大臣皆想不办法,这时他尚是幼年的儿子曹冲想出一个办法,先将大象牵到一条船上,在船上刻出记号。然后牵下大象==装石头==分多次称石头==所称之和=大象重量。依此办法果然称出。操大喜。

1.有3个人去投宿,
一晚30元.
三个人每人掏了10元凑够30元交给了老板.
后来老板说今天优惠只要25元就够了,
拿出5元命令服务生退还给他们,
服务生偷偷藏起了2元,
然后,
把剩下的3元钱分给了那三个人,
每人分到1元.
这样,
一开始每人掏了10元,
现在又退回1元,
也就是10-1=9,
每人只花了9元钱,
3个人每人9元,
3
X 9 = 27元 +
服务生藏起的2元=29元,
还有一元钱去了哪里???
此题在新西兰面试的时候曾引起巨大反响.
有谁知道答案呢?

(2).有个人去买葱
问葱多少钱一斤
卖葱的人说 1块钱1斤 这是100斤 要完100元
买葱的人又问
葱白跟葱绿分开卖不
卖葱的人说 卖 葱白7毛 葱绿3毛
买葱的人都买下了
称了称葱白50斤
葱绿50斤
最后一算葱白50*7等于35元
葱绿50*3等于15元
35+15等于50元
买葱的人给了卖葱的人50元就走了
而卖葱的人却纳闷了
为什么明明要卖100元的葱
而那个买葱的人为什么50元就买走了呢?
你说这是为什么?
好好想想
把答案留下

★+看更多美文+郭敬明QQ:626695
提前看《小时代2.0》剧情内幕★

(3).有口井 7米深
有个蜗牛从井底往上爬
白天爬3米 晚上往下坠2米
问蜗牛几天能从井里爬出来?
想好答案留言

(4).一毛钱一个桃
三个桃胡换一个桃
你拿1块钱能吃几个桃?
想明白了留言,把你吃桃的方法写明白

(5)有十二个乒乓球形状、大小相同,其中只有一个重量与其它十一个不同,现在要求用一部没有砝码的天秤称三次,将那个重量异常的球找出来,并且知道它比其它十一个球较重还是较轻。
(6)一个商人骑一头驴要穿越1000公里长的沙漠,去卖3000根胡萝卜。已知驴一次性可驮1000根胡萝卜,但每走1公里又要吃掉1根胡萝卜。问:商人最多可卖出多少胡萝卜?

(7)话说某天一艘海盗船被天下砸下来的一头牛给击中了,5个倒霉的家伙只好逃难到一个孤岛,发现岛上孤零零的,幸好有有棵椰子树,还有一只猴子!大家把椰子全部采摘下来放在一起,但是天已经很晚了,所以就睡觉先.

晚上某个家伙悄悄的起床,悄悄的将椰子分成5份,结果发现多一个椰子,顺手就给了幸运的猴子,然后又悄悄的藏了一份,然后把剩下的椰子混在一起放回原处,最后还是悄悄滴回去睡觉了.

过了会儿,另一个家伙也悄悄的起床,悄悄的将剩下的椰子分成5份,结果发现多一个椰子,顺手就又给了幸运的猴子,然后又悄悄滴藏了一份,把剩下的椰子混在一起放回原处,最后还是悄悄滴回去睡觉了.

又过了一会 ......

又过了一会 ...

总之5个家伙都起床过,都做了一样的事情。早上大家都起床,各自心怀鬼胎的分椰子了,这个猴子还真不是一般的幸运,因为这次把椰子分成5分后居然还是多一个椰子,只好又给它了.问题来了,这堆椰子最少有多少个?

(8)某个岛上有座宝藏,你看到大中小三个岛民,你知道大岛民知道宝藏在山上还是山下,但他有时说真话有时说假话,只有中岛民知道大岛民是在说真话还是说假话,但中岛民自己在前个人说真话的时候才说真话,前个人说假话的时候就说假话,这两个岛民用举左或右手的方式表示是否,但你不知道哪只手表示是,哪只手表示否,只有小岛民知道中岛民说的是真还是假,他用语言表达是否,他也知道左右手表达的意思。但他永远说真话或永远说假话,你也不知道他是这两种类型的哪一种,你能否用最少的问题问出宝藏在山上还是山下?(提示:如果你问小岛民宝藏在哪,他会反问你怎么才能知道宝藏在哪?等于白问一句)

(9)说一个屋里有多个桌子,有多个人?

如果3个人一桌,多2个人。

如果5个人一桌,多4个人。

如果7个人一桌,多6个人。

如果9个人一桌,多8个人。

如果11个人一桌,正好。

请问这屋里多少人

(10)有人想买几套餐具,到餐具店看了后,发现自己带的钱可以买21把叉子和21把勺子,或者28把小刀。如果他买的叉子,勺子,小刀数量不统一,就无法配成套,所以他必须买同样多的叉子,勺子,小刀,并且正好将身上的钱用完。如果你是这个人,你该怎么办?
(11)一个小偷被警查发现

警查就追小偷,小偷就跑
跑着着跑着,前面出现条河
这河宽12米,河在小偷和警查这面有颗树
树高12米,树上叶子都光了

小偷围着个围脖长6米
问小偷如何过河跑???

爱因斯坦,最佳答案就我吧~~~~~~~~~~~~~~~~~~~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就是一位从“笨瓜”到科学巨人的典型。爱因斯坦幼年时是出了名的“弱者儿”,3岁还不会说话!读书时是不爱玩耍的讨厌的学生。6岁时,被老师叫到名字,竟呆若木鸡,引来一片轻蔑的笑声:“差劲的笨瓜”。当时老师给他的评语是:“智力迟钝,话说不清楚,成不了才。”读中学时,教导主任给他下了个结论:“干什么都一样,反正一事无成。”考大学时,语文和生物竟然不及格,不得不补习一年。看来爱因斯坦日后成为科学奇才,绝不是靠早慧,而靠着一颗勤奋好学,勇于独立思考,不断探索的心!

赋予小爱因斯坦这颗“心”的人,显然不是学校教师,而是他的母亲。从小这位“笨瓜”的父母就从没有放弃过他,妈妈宝丽妮不以儿子笨为耻,总想方设法发现孩子身上常人所看不到的东西,父母俩一有空就带“小笨瓜”去郊游,开发他的心灵,父亲经常送他小礼物,他8岁生日,父亲给了他一个罗盘,“小笨瓜”出人意料地从罗盘及指针中间提出了二、三十个问题,就是这个小小罗盘在他心里埋上了日后发芽成才的科学的种子。是父母造就了一代伟人。

一个局长和一个商人正在谈话,这时,跑来一个小男孩,他对局长说,,我爸爸和你爸爸吵架了,,,问,小男孩的爸爸与局长是什么关系……

第一题根本就没少那一块钱,是算法错了。退回的那三块加服务员的两块加房租二十五块刚好就三十了,没少啊?
动脑筋呗

想不到啊
局长的性别


有没有一些爱动脑筋的小故事视频

相关评论:
  • 17666114251名人小时候善于动脑帮助别人的小故事有哪些?
    姚常品一、曹冲称象的故事。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二、爱动脑筋的爱因斯坦 有一次手工课上,老师教大家叠...

  • 17666114251爱迪生的童年短篇故事
    姚常品1、爱迪生在童年时代就爱动脑筋,好奇心特别强,有一天早晨,全家突然发现爱迪生不见了,到处找也找不到,一直到了晚上,才发现他趴在鸡舍旁,肚子下面压了一大堆鸡蛋,原来他异想天开,要用自己的身体来孵小鸡,结果事与愿违:蛋壳破裂,蛋黄横溢。小爱迪生也明白了:鸡可以孵蛋,但是出于某种原因,人...

  • 17666114251小学生睡前故事:爱动脑筋的乐乐猴
    姚常品路路熊看到出现的足球,一碰,足球就从水缸的边上下来了。 通过大家一起的努力,小伙伴们成功地将足球救出来,开心极了。 水缸很深,要是小动物们进去捡球是很可能被淹死的,那样多危险呀!不过大家都比较理智,尤其爱动脑筋的乐乐猴还在积极的想办法,后来终于把球弄出来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

  • 17666114251一个爱动脑筋的人
    姚常品“想不出就别想了。”可是张小芃根本没听到我说话。“哎,我想到了,”她眼睛一亮,“拼成的图形越密,它的表面积就越小,那照这么说我第一次画的.图是对的。”我等她算完以后,望着那张草稿纸,心想:一道老师没让做的思考题都让她想了半天,她可真是爱动脑筋。张小芃真是个爱动脑筋的...

  • 17666114251写“爱动脑筋的我”400字。
    姚常品老师讲过“雪后寒”,是因为雪融化时吸收了空气中的热量。于是,我推想,瓶里的冰在融化成水时,吸收了空气中的热量,瓶子周围空气的热量被冰块吸收后,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凝结成“雾气”,附在瓶身上。后来,我又问了爸爸。爸爸说我的推想完全正确,还夸我爱动脑筋呢。

  • 17666114251曹冲称象的寓言故事 曹冲称象有何寓意
    姚常品1、故事原文:三国时候,魏王曹操有个小儿子,名字叫作曹冲。曹冲自幼聪明伶俐、智慧过人,深得曹操的宠爱。曹冲做事爱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才只有五六岁的年纪,就可以想出办法来解决一些连大人都束手无策的问题。有一天,吴王孙权派人给曹操送来了一头大象作为礼物。北方是没有大象的,曹操第一次见到...

  • 17666114251有没有一些爱动脑筋的小故事
    姚常品(5)有十二个乒乓球形状、大小相同,其中只有一个重量与其它十一个不同,现在要求用一部没有砝码的天秤称三次,将那个重量异常的球找出来,并且知道它比其它十一个球较重还是较轻。(6)一个商人骑一头驴要穿越1000公里长的沙漠,去卖3000根胡萝卜。已知驴一次性可驮1000根胡萝卜,但每走1公里又...

  • 17666114251三年级作文题目我爱动脑筋
    姚常品我爱动脑筋 我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孩,聪明灵活、爱动脑筋,生活中可没有什么事能难倒我哦!昨天下午最后一节课,班主任陈老师走进教室对大家说:“同学们,这节课全校进行大扫除。下面,我把具体的工作做一个分工。……洪乐钦,你们小组四个同学负责擦六盏日光灯上积的灰尘。……”陈老师话音刚落,...

  • 17666114251读了爱动脑筋的孩子一文你有什么感想
    姚常品《爱动脑筋的孩子》全文:华佗是我国古代的名医。华佗七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每天帮助母亲打柴、放、养蚕。有一天,华佗和几个小朋友一起摘桑叶,一位老爷爷路过,问他们:“谁能摘下树顶上的叶子?”小朋友们抬头一看:树那么高,树顶上的枝条那么细,根本上不去呀!华佗想了想,找来一根绳子...

  • 17666114251要有关于勤奋好学、爱开动脑筋的科学家的小故事
    姚常品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勤奋好学的故事》。这本书里面记载着许多名人刻苦学习的故事,我就讲一下里面其中的一个:海伦·凯勒相信大家都知道吧?她是美国的著名的女作家,她小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弄得她双目失明,耳朵也失去了听觉。当海伦七岁时,她的父母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帮助她学习。可是,海伦...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