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渊:这个辽东小霸是如何被司马懿灭掉的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司马懿的巅峰之战:平定辽东,斩杀公孙渊吗?~

魏灭燕之战,为景初二年(238年),三国时期曹魏讨伐公孙渊的一场战役。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诸侯争霸。在曹操、袁绍、袁术、刘备、吕布等诸侯逐鹿中原的时候,公孙氏一直占领着辽东地区。而曹操在一统北方中原的地区后,公孙氏一度依附于魏国,但始终离心离德,暗中与吴国联系,从而谋划获得更大的利益。景初元年(237年)七月,公孙渊自立为王,是为燕国,并在魏国边境进行骚扰。


对此,从魏国的角度来看,虽然公孙渊建立的燕国难成气候,不过,频繁的骚扰,还是会影响魏国后方的安宁,从而不利于魏国和蜀汉、东吴之间的较量。于是,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曹叡派时任太尉的司马懿讨伐公孙渊,这就是魏灭蜀之战。对于司马懿来说,魏灭蜀之战,可谓其巅峰之战。因为在这场战役中,老练的司马懿十分游刃有余,而公孙渊则处处被动,最终被司马懿所斩杀。除掉公孙渊之后,燕国的疆域,自然被纳入到曹魏的疆域内,这意味着曹魏数十年来辽东问题终于被彻底解决了。

首先,景初元年(237年)七月,公孙渊自立为王,是为燕国,并在魏国边境进行骚扰。公元238年(景初二年)正月,魏明帝曹叡召回司马懿,命他率兵讨伐。彼时,曹休、曹真、张郃等名将已经去世,司马懿成为魏明帝曹叡的最大仰仗。在出发之前,司马懿向魏明帝曹叡表示:“去百日,回百日,攻战百日,用六十天休息,一年时间足够了。” 司马懿率牛金、胡遵等步骑四万,从京师洛阳出发,经孤竹,越碣石,同时幽州刺史毌丘俭从征,鲜卑、高句丽等也出兵,还有从海路攻带方、乐浪二郡。


到了公元238年(景初二年)六月,司马懿率领的魏国大军进至辽水,也即来到了燕国的势力范围。在得知司马懿大军到来的消息后,公孙渊自然不敢掉以轻心。在此之前,司马懿不仅抵挡诸葛亮北伐中原,还和东吴大军相抗衡,成为曹魏资历最为深厚的名将。而魏明帝曹叡派遣司马懿来征讨辽东的公孙渊,已经表明其想要彻底解决辽东问题的态度了。

于是,公孙渊果然急令大将军卑衍、杨祚等人率步骑数万,依辽水围堑20余里,坚壁高垒,阻击魏军。对于公孙渊来说,才刚刚正式成为一方诸侯,自然不希望被司马懿消灭。在公孙渊已经安排重兵防守的基础上,司马懿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先在南线多张旗帜,佯攻围堑,吸引敌军主力,而以主力隐蔽渡过辽水,逼进敌军的襄平本营。声东击西之计,出自《淮南子·兵略训》。早已被历代名将熟知,使用时必须充分估计敌方情况。方法虽是一个,但可变化无穷。


比如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就采用了声东击西的计策,也即诸葛亮派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率一支军马作为疑兵,由箕谷摆出要由斜谷道北攻郿城的形势,以吸引魏军。等到魏军主力被调动之后,诸葛亮则亲率主力趁势向祁山发起进攻。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和诸葛亮较量多年之后,司马懿也对公孙渊施展了声东击西的计策。对此,公孙渊果然上当,完全被司马懿的兵马所调动,后者更是三战皆捷,遂乘胜进围襄平。

在司马懿包围公孙渊后,适逢连降大雨,辽水暴涨,平地数尺,曹魏大军恐惧,甚至诸将思欲迁营。对此,司马懿下令有敢言迁营者斩,都督令史张静违令被斩,军心始安。并且,司马懿将计就计,故意示弱。朝廷听说雨大敌强,不少人请求召还司马懿。魏明帝曹叡却说:“司马懿临危制变,生擒公孙渊指日可待。月余,雨停,水渐退去,司马懿立即在城周围堆起土丘,造望楼,准备了大量的石头,用弩弓直向城中发射。公孙渊又怕又急,部下更是逐渐离心离德。


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司马懿在连降大雨的时候撤军,显然会给公孙渊以喘息之机。而等到下一次想要围困公孙渊,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因此,司马懿力排众议,坚持包围公孙渊,终于让战事逐渐明朗了。同年八月,公孙渊派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请解围而缚。司马懿斩杀使者,发布檄文严责公孙渊。公孙渊又派侍中卫演来请求定日期送人质,结果同样遭到了司马懿的严厉斥责。

最后,在投降不成的背景下,公孙渊带着儿子公孙修带着数百骑兵向东南突围而逃,司马懿纵兵击破其军,司马懿大军在后面穷追不舍,从而成功斩杀了公孙渊父子。司马懿在原定一年的期限内,胜利班师。得知司马懿取得胜利的消息后,魏明帝曹叡非常高兴,派使者到蓟去犒劳部队,增司马懿食昆阳县,前后共二县。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通过魏灭燕之战,曹魏数十年来辽东问题终于彻底解决,公孙渊的首级被送到了洛阳,带方、乐浪、玄菟等地也相继平定。进一步来说,平定辽东令司马懿在魏朝的声望达至顶峰,曹芳就下诏称他:“南擒孟达,西破蜀虏,东灭公孙渊,功盖海内”。


值得注意的是,司马懿平辽东也成为晋室夸耀先祖功业的事件之一,《晋书·乐志下》就收录了《征辽东》:“征辽东,敌失据,威灵迈日域。公孙既授首,群逆破胆,咸震怖。朔北响应,海表景附。武功赫赫,德云布。 ”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就魏灭燕之战来说,可谓司马懿一生的巅峰之战了。经过数十年的南征北战,司马懿在用兵上越来越游刃有余了,特别是对上徒有虚名的公孙渊,更让司马懿非常得心应手,从而斩杀了公孙渊,平定了辽东。在魏灭燕之战后,魏明帝曹叡病重,选择将曹芳这位皇帝托孤给司马懿和曹爽。后来,因为曹爽架空了司马懿,促使其无法继续执掌兵权,所以,在魏灭蜀之战后,司马懿没能继续令人赞叹的战绩。

三国总是让人津津乐道,对于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曹魏的权臣,司马懿来说,平定辽东公孙渊绝对称得上一大功绩 。双方的拉扯,斗智,在司马懿1500公里远征中体现的淋淋尽致。
辽东太守公孙渊其实很早向曹魏投降,但一直独霸一方,根本不把魏明帝曹叡放在眼里。曹叡当然也是十分生气,派幽州刺史毌丘俭统帅军队进驻辽东南界,用玺书征召公孙渊入朝。

有钱有势的公孙渊便趁机立即起兵反叛,在辽隧迎战毌丘俭。毌丘俭出师不利,被迫退回右北平。公元236年秋,公孙渊自立为燕王,宣布脱离曹魏的统治,还派使者授予鲜卑单于印玺,引诱鲜卑人攻打曹魏的北部边境。
后魏国皇帝的曹睿,便别有用心地派镇守关中的司马懿率领四万军队征讨辽东。

而此时的辽东,燕王公孙渊坐拥十余万兵马,盘踞襄平坚城,占据着辽河流域的地利,所以无论怎么对比,任何人都不会觉得长途奔袭后,师老兵疲的司马懿还能灭掉兵多城坚的公孙渊。
但事实就是如此,也将司马懿的老奸巨猾体现的淋淋尽致。



首先,司马懿在战前对公孙渊的战略规划和战术行为推断可以说切中要点,知道公孙渊依仗兵强马壮不会轻易撤退,绕过重兵把守的辽隧,直接进攻襄平城。
其次曹魏家大业大兵精粮足,有足够的粮食和金钱支持司马懿的长途远征和长期征战,司马懿也采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战略决策,保证供给。

公孙渊是汉末最后一个被消灭的军阀割据势力,因为地处辽东,远离中原,所以他们祖孙三代得以偏安一隅。汉代辽东郡是指辽河以东地区,大致是现在辽宁和吉林的东南部,战国时的燕国甚至还延伸到朝鲜部分地区。

他祖父公孙度是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人,本在玄菟郡任职,担任一个不大的官儿。不知怎么时来运转,在董卓当权时被推荐为辽东郡太守。公孙度对辽东郡是最熟悉的,辽东郡首府襄平就是他的老家。他知道襄平县令公孙昭搜刮民脂民膏,政声不佳,所以到官后,立即将公孙昭在襄平大街上公开处死,同时诛杀郡内不法豪富100余家。这一下使整个郡的豪富震栗,百姓奔走相告,他的威信很快建立起来。

辽东小霸

在汉末的混乱局面中,中央政权已基本瘫痪,他也蠢蠢欲动,企图建立他的地方霸权。他远离本土,无法逐鹿中原,即使有此野心,也无此实力,于是就近下手,扩充地盘。他以辽东郡为基地,东伐高句丽(今朝鲜),西击乌桓(为匈奴的一支,活动于今内蒙、河北、辽宁一带),使统治范围从辽东辐射到内蒙、河北、朝鲜,打出了一片天下。他还从海上攻取东莱等县(今山东烟台、威海一带),称之为营州,委派营州刺史。他自封辽东侯、平州牧,俨然成为辽东一霸。

辽东与当时袁绍统治的幽州比较接近,他就以袁绍作为靠山。那时袁绍与曹操正在中原恶斗,根本无暇顾及。曹操为拉拢他,以献帝名义遥封他为武威将军、永宁乡侯。这时他已经是个土皇帝了,对这些头衔当然没有看在眼里,他跟人说:“我在辽东可以自己称王,还要什么永宁乡侯。”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公孙度去世,公孙康继位。十二年,袁绍兵败后,其子袁尚等逃窜到辽东,曹操听取郭嘉建议(见郭嘉篇),按兵不动,公孙康怕袁尚等威胁他的政权,杀掉袁尚等,将首级献予曹操。公孙康因功封襄平侯、左将军;这时候曹操势大,公孙康表面上臣服于曹操。

太和二年公孙康去世,次子公孙渊即位。那时已是魏明帝在位了,明帝对辽东仍采取笼络政策,任公孙渊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

旁白:辽东政权所以能延续三世,就是因为与中原交通阻隔,魏要集中精力对付蜀、吴,就只有对辽东采取绥靖政策了。

摇摆于魏、吴两强之间

公孙渊自持辽东地处边远,与中原关山相隔,魏国鞭长莫及;而且那时海运已经比较发达,通过海运,与吴国的关系反倒更为密切。公元233年,魏明帝见公孙渊阴怀异心,与吴勾结。拟发兵从海、陆两道征讨公孙渊。但散骑常侍蒋济认为当时主要敌人是吴、蜀,‘虎狼当路,不治狐狸’,公孙渊只是“狐狸”而已,不值得大动干戈。他劝明帝道:“辽东远地,即使战胜,得其民不足益国,得其财不足为富;倘不如意,反结怨于人。”明帝不听,发兵征讨,终于无功而返。公孙渊怕魏再次征讨,更与吴结好。派人去吴国,送上厚礼,还对刚称帝不久的孙权表示愿意臣服于吴。

出尔反尔欺孙权

孙权在高兴之余,也打算派使臣张弥、许晏等,携带金玉珍宝,乘海去辽东,册封公孙渊为燕王。大臣张昭对此是坚决反对的(见张昭篇),但孙权一意孤行,还是派出四百余人的庞大代表团前去。

结果公孙渊真的出尔反尔,为讨好曹魏,杀掉张弥、许晏,其他人分别流放到玄菟郡等地。流放在玄菟郡的秦旦等人,无法忍受囚禁生活,遂逃出城外,徒步六七百里,到达高句丽(今朝鲜),由高句丽王派人送回吴国。高句丽王还顺向吴称臣,贡献了貂皮等土产。孙权想统辖辽东的霸主梦,也就此终结。

旁白:公孙渊向吴归顺示好,并不是真心的。只是怕魏再来进攻,挟吴以自重;震慑魏国,以示自己有后援。但他也知道吴距离太远,远来和尚“难”念经,所以才背信弃义,出尔反尔,囚禁吴国使者以讨好魏国。张昭等人(包括陆逊)早就看透了公孙渊的居心,力劝孙权不要上当,但孙权被“利益”蒙蔽,不听谏言,终致失败。

司马懿神速取辽东

景初元年(公元237年),公孙渊自以为已坐稳江山,虚荣心恶性膨胀,干脆自立为燕王,设置百官,俨然是一个小朝廷了。为了牵制魏国,他鼓动境外的鲜卑人骚扰北方,使鲜卑人逐渐强大起来。他的一些做法引起了魏国的反感,公元238年,魏明帝终于下决心要拔掉这个“恶瘤”,派遣名将司马懿领兵四万,远征四千里外的辽东。

旁白:魏不愿封公孙渊为燕王,公孙渊囚禁吴国使者,大概也不稀罕吴的册封,所以干脆就自己称王了。他称王不打紧,却使魏终于下决心要割除这个恶瘤了。

在出发前夕,明帝问司马懿道:“估计公孙渊将会采取什么对策?”司马懿明确回答道:“上策是尽早放弃襄平城逃走;中策是凭藉辽东广大地域与征讨大军周旋到底;下策是坚守孤城,为我所擒。”明帝问道:“那他将会采取哪条对策?”司马懿答道:“公孙渊估计我方远道袭击,不可能持久,必定会采取坚守的策略。”明帝问道:“如果这样,那么剿灭他需要多少时间?”司马懿答道:“我估计去到那里100天,打仗100天,回程100天,最多一年即可解决问题。”果然,事实完全如司马懿所料,9个月就攻下襄平城,公孙渊父子被擒斩首,辽东平定。汉末最后一个割据军阀,就这样被剿灭了。据《晋书》载:司马懿为永绝后患,诛杀公孙渊所署官吏2000余人,还杀掉15岁以上的男子7000余人,而当时辽东的总人口也才30余万,真是残暴绝伦。

作者点评:从公元190年到239年,公孙渊祖孙三代统治辽东先后达50年,是东汉末年割据时间最长的一个军阀。在中原大乱之际,辽东实际上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和繁荣,这个贡献是应该肯定的。他管辖的范围大致为今辽宁的全部,朝鲜、内蒙和河北的一部分,虽然地域广大,但经济实力差,还是一个弱国,无法与魏、蜀、吴三国相比。

我们从辽东与吴结好,可以看出那时海运已相当发达。远在江南的吴国势力,通过海上交通,已深入辽东半岛。公孙渊夹在魏、吴两强之间,企图左右逢源,保持独立。膨胀的虚荣心,使他最终得罪魏国,遭到灭顶之灾。辽东从战国的燕开始,即设郡县,至此又重新一统于华夏。




公孙渊:这个辽东小霸是如何被司马懿灭掉的视频

相关评论:
  • 13089395745孙权晚年为何极度昏庸?
    曹利岸一、公孙渊的反复赤壁之战打败曹操,夷陵之战打败刘备,之后又多次挫败曹丕的小规模进攻,再后来连曹丕都被熬死了,眼瞅着老朋友、老对手们一个个到异世界报到,孙权的人生太寂寞了!他想找点新鲜事来刺激一下。诶,刺激这种事,说来就来,只是这个刺激来得有点远:公元233年,割据辽东的公孙渊居然渡海来向东吴报到。

  • 13089395745三国演义第100回的故事梗概~
    曹利岸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睿派司马懿伐辽东造反的公孙渊,渊败被杀。 睿亡芳继,兵权尽归曹爽,司马懿推病不出。故作老之将死之态,乘曹爽和曹芳出城居谒高平陵之机率二子谋爽。 ●第一百七回 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司马懿夺曹爽兵权并斩之。 曹芳封懿为丞相,加九锡。 夏侯霸后,败于郭淮...

  • 13089395745有关三国的人物赏析的文章
    曹利岸孙权是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字仲谋,父亲孙坚曾被封为乌程侯、破虏将军,他的哥哥孙策也被曹操上奏封为讨逆将军和吴侯。孙权在小时候便跟着父亲和...孙权在晚年上了公孙渊的一当:当时割据辽东的公孙渊派来使者向孙权称臣,这时的孙权还没有正式称帝建立吴国,但是大臣们已经有人开始劝进,让他做皇帝了。公孙...

  • 13089395745热血三国公孙渊的手下都有哪些?
    曹利岸公孙渊是辽东太守公孙度之孙,公孙康之子。夺取其叔公孙恭之位。后来依附孙权。但是半途背叛孙吴结好曹魏,但是的曹魏的主君是曹睿,当时要是不杀吴使怎么能让曹睿认为他是真心来投啊???!!!其实整个过程就如同---孙权之欲结公孙渊以拒魏,犹曹丕之欲借孟获以侵蜀也。公孙渊之斩吴使以献曹睿,犹公孙康之杀二袁...

  • 13089395745东吴孙权的复仇之路,是靠演技才大仇得报的吗?
    曹利岸所谓小而霸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你越是示弱越是被人欺负。这曹魏主要敌人都在南方,面的背后捣鬼的小弟也是头疼,为此魏明帝曹睿为了安抚公孙渊让他不闹事,还特别加封他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这安抚背后的无奈还有咬牙切齿,公孙渊哪有不知道的。国中之国是曹魏无法容忍的事情。而当时的孙权也在打着...

  • 13089395745《三国演义》《鲁滨孙漂流记》每回概括
    曹利岸第一百六回 辽东公孙渊起兵造反,司马懿率兵前去平定,斩了公孙渊,辽东平定。曹睿身死,曹芳即位,权臣曹爽设计撤去司马懿兵权,司马懿为消除曹爽的戒心,诈作重病,使曹爽消除了疑心。 第一百七回 司马懿用计除掉了曹爽,曹爽亲族夏侯霸心怀不安,投降蜀国。姜维乘魏国内乱而伐魏,却被郭淮、陈泰用计击败,姜维不得已而...

  • 13089395745慕容恪为什么被誉为十六国第一名将
    曹利岸这样鲜卑人的势力就逐渐地散居到了中国北部边境,其中就有一支在三国初期由大兴安岭辗转向南迁徙到辽西一带,首领叫莫护跋,曾被魏国聘请当雇佣兵配合司马懿剿灭辽东公孙渊的叛乱,建立了不大不小的战功,被加封为率义王,(上节说过对少数民族首领一般都会赏赐一个王的头衔,但王也有大有小,这个率义王在名头上似乎就比...

  • 13089395745三国夏侯霸是怎么死的?揭秘夏侯霸的悲喜人生
    曹利岸据说,夏侯霸逃亡的过程非常狼狈,但西蜀方面出人意料地热情地欢迎了他,并加封他为车骑将军。归蜀之后的夏侯霸曾随着姜维伐魏,《三国演义》中有精彩的描述,据说此君尽得了夏侯渊的真传,擅使一口长大刀,武功与“神枪快弓”姜伯约不相上下。当年征伐辽东公孙渊时,夏侯霸在数回合之内就斩掉了公孙...

  • 13089395745三国演义按回目简要概括主要情节 全部回目!
    曹利岸第一百六回 辽东公孙渊起兵造反,司马懿率兵前去平定,斩了公孙渊,辽东平定.曹睿身死,曹芳即位,权臣曹爽设计撤去司马懿兵权,司马懿为消除曹爽的戒心,诈作重病,使曹爽消除了疑心. 第一百七回 司马懿用计除掉了曹爽,曹爽亲族夏侯霸心怀不安,投降蜀国.姜维乘魏国内乱而伐魏,却被郭淮、陈泰用计击败,姜维不得已而...

  • 13089395745司马懿获得胜利后的残忍举动,为啥可以隐瞒数百年?
    曹利岸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六回,发生在辽东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公孙渊、夏侯霸、胡遵和司马懿。原文如下:(公孙渊)叱卫演回报公孙渊,演抱头鼠窜而去。归告公孙渊,渊大惊,乃与子公孙修密议停当,选下一千人马,当夜二更时分,开了南门,往东南而走。渊见无人,心中暗喜...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