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衣佛法顶立师父的含义?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怎样的弟子,师父才会告诉佛法的真实意~

恭敬、虔诚、礼拜、供养。
1.视师父如佛、如父母,恭恭敬敬,不敢丝亳怠慢。礼多人不怪,时常顶礼叩头,也是必要的。2.虔诚供养,照顾师父的衣食住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3.心里时常挂念师父,有空常去探事师父,尽量帮助解决师父遇到的疑难。4.恭敬求法,向师父汇报学业,把疑问提出来,请师父释疑解惑。
能如是做到以上几点,师父定会把心法传给你。

佛法的比量:比量即是以分别之心,比类已知之事,量知未知之事也。
佛法的现量:量,为尺度之意,指知识来源、认识形式和判断知识真伪之标准。现量是感觉器官对于事物的直接反映,乃尚未加入概念活动,毫无分别思惟、筹度推求等作用,仅以直觉去量知外境诸法之自相。
比如吾人以眼而观见鲜花之鲜美,由鼻而闻得鲜花之芳香,由此,吾人之心识中已对鲜花构成一个既定的概念。其体性是无分别,对境是自相,时分是现在,感受是明照不染。现量又分真现量与似现量两种。
1、真现量:是没有为幻相和假相所迷惑的尚未生起推理作用的直接经验,对所觉知者不动不摇,如镜照物,无丝毫差错者,则称真现量。
2、似现量:如因内在原因(感官之失常)或外在原因(外境之错乱,如动摇、光线、距离等)而导致五官觉知之偏误、似是而非之错觉,则称为似现量。

扩展资料
其它含义印度因明学术语
首先是关于比量的基础。正理派的代表人物如富差耶和乌地阿达克拉认为比量的基础是直接能够经验到的具体事物。而佛教则从陈那开始以因与宗上能别之不相离性为比量的基础。陈那《因明正理门论》云(大正32·8c)︰‘此因与所立宗不相离念,由是成前举所说力。’
这就是说,正是由于因上的‘所作性’与宗法‘无常’具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才得以进行推理。窥基在《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下(末)阐释陈那这一思想时,说得很清楚(大正44·140a)︰‘知有所作处,即与无常宗不相离。’
陈那以‘凡所作皆无常’这样的普遍命题为推理的基础,是对印度逻辑向演绎法迈进的一大贡献。但是乌地阿达克拉却竭力反对陈那的主张,而认为属性总是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的。
如‘所作性’与‘无常性’就是共存于‘瓶子’的两大属性,如果把‘所作性’与‘无常性’从‘瓶子’这个具体事物中抽出来,二者便失去了联系,因而也就谈不上‘不相离性’了。由此他认为‘不相离性’不能成为推理的基础。不过后世的正理派并未追随乌地阿达克拉,反倒吸收了佛教等逻辑家以‘不相离性’为推理基础的主张。

打字有误。应作:皈依佛法僧。顶礼师父。
皈依佛法僧三宝,佛是真理的发现者;法是宇宙真理;僧是传播真理的人。此三宝是世出世间最尊贵的,能解脱人生的种种痛苦,值得我们信仰投入而遵从。
顶礼师父,所有的出家师父集合体称僧团,是佛教传播的主体,是一切皈依弟子恭敬尊重的对象,所以见了师父应该行礼。

应该是皈依三宝,顶礼师父。1.皈依三宝的意义相当于我们上小学一年级,在教育局有学籍档案了,你就是佛门俗家弟子了。如果学习佛法,最好在皈依三宝的基础上再学,特殊情况除外。因为这涉及到传承佛家的法脉问题:你有学籍,学校才把你当作正式的学生,可以把知识合法的传授给你,如果你没有学籍,学校只能把你当作旁听生。2.顶礼师父,在弟子皈依时,都会有出家人做师父。顶礼出家师父,是弟子应尽的礼仪。3.如果有其他佛法问题可以追问!


归衣佛法顶立师父的含义?视频

相关评论:
  • 18954472007归衣佛法顶立师父的含义?
    麻波钧顶礼师父,所有的出家师父集合体称僧团,是佛教传播的主体,是一切皈依弟子恭敬尊重的对象,所以见了师父应该行礼。

  • 18954472007如何修佛教禅定?
    麻波钧就是观心,即是观照自心清净觉体,即是观照自性佛。心即性、即觉、即佛,无有形相方所,了不可得。清净本然,周偏法界,不出不入,无往无来,就是本来现成的清净法身佛。行人都摄六根,从一念始生之处看去,照顾此一话头,看到离念的清净自心。再绵绵密密、恬恬淡淡,寂而照之,直下五蕴皆空,身心俱寂,了无一事。

  • 18954472007生于花果山,帮助唐僧去西天取经的主人公是谁
    麻波钧经观音菩萨点化,被唐僧救出,法号行者,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在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