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我国近代化探索的发展趋势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1. 从历史进程的角度看,近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必经阶段。2. 从内容上看,近代化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引发了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全方位变革。3. 在中国近代,近代化即工业化及其相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化,是实现社会转型的关键,即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4. 实现这一历史任务需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前提和基础),二是社会的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目的和要求)。
中国近代化的历史发展及阶段特征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以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为主要特征。洋务运动前期以"求强"为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军工企业,如安庆内军械所和江南制造总局。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这一时期,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工业化有所进展,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同时,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就此开启。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是中国近代化最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经济近代化以工业化为主体,分为两个时期: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辛亥革命后及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重大突破,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了戊戌变法、立宪运动、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这一时期,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呈现出波浪式推进的特点。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
(三)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主要特征是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艰难地进行。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近代化事业有所发展。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在一定程度上排挤了民营工业的发展。抗战期间,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近代化事业推入绝境。
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特点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与欧美各国的近代化相比,它具有非常明显的具体特征:
1. 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
2. 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
3. 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
4. 发展畸形。近代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协调、不配套,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重工业特别是钢铁、机械、电力、石油等工业尤为微弱;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
在中国近代史上,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与实现近代化的发展目标是相互交叉而又同步进行的,两者是双向互动的辩证关系。工业化的发展为近代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近代革命又为工业化的开拓前进扫清了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实现近代化是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的最终目的。不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不解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掠夺和压迫,近代化就无法实现。
中国近代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及其影响表现在:
1. 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封建自然经济的基础被破坏,从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看,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经济了,我们称之为半封建。在这种半封建的经济结构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等三种所有制。
2. 近代中国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复杂化,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交织在一起。它使中国社会性质特殊化,中外反动势力逐步勾结起来,使中国社会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使中国革命斗争长期化,由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革命,中国民主革命经过近百年的艰苦奋斗才取得成功。它使中国社会的政治力量多元化,形成了多元化的阶级结构和复杂的阶级关系,产生了不同的政治派别,出现了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政党,如国民党、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过程和历史地位可以总结为:
(一)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兴起,早期著名的企业主要有"三厂一坊"。到甲午战争前,实存的商办近代企业260家,大部分是轻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二)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
(三)短暂繁荣: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处于夹缝中的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次发展的机会。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四)日益萎缩: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压迫,中国民族工业日益萎缩。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在沦陷区的野蛮掠夺,四大家族在国统区加强对工业的垄断,尤其是钢铁工业的官僚资本占有明显优势,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破产。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为了进行内战,空前出卖国家主权。1946年11月,国民党同美国签订了所谓《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导致美国货充斥中国市场,民族工商业受到沉重打击。
(五)获得新生:建国以后,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在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我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方法,采取加工定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以及付偿定息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成功地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到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此,民族工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影响中国近代化的不利因素包括:
1. 先天的不利条件:资金准备不足,没有资本的原始积累,缺乏资金储备;技术准备不足,只有手工技术,缺乏机械化操作技术;人才准备不足,只有经济型的人才,缺乏通晓国际现代化大势和能经营管理大机器生产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思想准备不足,中国传统的重农轻商、重陆轻海、重义轻利等观念,都是发展近代工业的思想障碍。
2. 面临三大政治障碍: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破坏;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
3. 缺乏正确的道路、科学的决策和安定的环境。从道路上来看,欧美各国的工业化一般是从轻工业开始,而后延伸到重工业。在工业化的同时,农业都有一个相应的较大变化,给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中国的近代化在从重工业领域中开始后,农业始终没有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拖了工业化的后腿。无论是欧美还是日本,工业化开始之前,资产阶级都通过政治革命掌握了统治权,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中国的民主革命直到新中国的成立才最终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业化的规模和速度。从决策上来看,历届统治者都没有把知识结构的变革放到极其重要的地位,致使中国在长时期


归纳我国近代化探索的发展趋势视频

相关评论:
  • 17853313641中国近代化探索给我们的启示
    狄儿慧答:④ 近代化发展的新时期(1949年以后):新中国成立后,近代化的道路开启了新篇章。启示:(1)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无法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未能使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2)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表明,他们永远不会向帝国主义或外国侵略者屈服。(3)唯有共产党能够拯救...

  • 17853313641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狄儿慧答: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具有以下特点:一、阶段性发展: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可划分为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和实践。从洋务运动的经济近代化,到戊戌变法和政治制度的尝试,再到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每个阶段都在不同层面上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二、由表及里的学习过程: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从最初...

  • 17853313641简要说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进程
    狄儿慧答:19世纪60年代起,在内忧外患的打击下,洋务派兴办洋务运动,创办军用、民用企业,新式海军,培养新式人才,在器物层面(阶段)学习西方,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由于只学技术,不学制度,未能使中国富强。资产阶级吸取其教训,19世纪90年代,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将探索上升到制度层面(阶段...

  • 17853313641中国的近代化探索
    狄儿慧答:主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1、发展阶段的特征 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近代化的探索开始了。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表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但在经济上,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

  • 17853313641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有什么特点
    狄儿慧答:政治上,国民政府的妥协退让和对民主制度的干扰影响了政治近代化的进程。然而,无产阶级开始成为近代化的关键力量,政治内容转变为追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政治民主化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总结来说,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经历了从经济领域的尝试到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再到无产阶级主导的...

  • 17853313641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有什么特点?
    狄儿慧答:最后,是曲折前进与新发展阶段(1919-1949)。在这一阶段,中国近代化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复杂环境中艰难进行,同时也增加了新的内涵。经济上,虽然国民政府前期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导致民族工业的发展受阻。政治上,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的妥协退让和对共产党、工农群众的镇压...

  • 17853313641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什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狄儿慧答: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不断深入。2、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洋务运动侧重学习西方技术;第二阶段: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侧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侧重...

  • 17853313641你对中国近代史上近代化探索的认识
    狄儿慧答:中国的近代化探索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发展。以下是这一过程的三个主要阶段的概述:1. 洋务运动与经济近代化(1840-1895年)- 洋务派在此阶段发起了洋务运动,这标志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初步尝试。- 尽管政治近代化并非主要目标,但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对西方科技文化的学习,并促使近代...

  • 17853313641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狄儿慧答:1. 工业化:这一时期,经济结构经历了从农业主导向工业生产的转变。2. 科技进步:科技的不断创新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3. 政治变革:在这一过程中,民主法治体系逐步建立,政府职能也发生了转变。4. 社会结构变化:传统的等级制度被打破,中产阶级开始崛起,社会结构因此发生了显著变化。5. ...

  • 17853313641近代化的探索.向近代社会转型包括哪些事件
    狄儿慧答:中国向近代化转型的主要方面 (1)经济的近代化:洋务运动时期开始引进西方的机械生产,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刺激下,在洋务运动倡导下,中国资本主义民族工业产生,这可以作为中国近代化的开始,但发展缓慢.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出现兴办工业的浪潮,到19世纪末才有显著发展.戊戌变法试图推进经济的近代化,但...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