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镇有哪些民风民俗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中国民俗传统文化~

民间庆寿礼仪:庆寿名目繁多,有三朝酒、满月酒、过周酒和每满十岁的“做生日”(县北逢十做寿,县南逢十一做寿)。庆寿是先贺后请,不贺不请,寿礼有寿饼、寿烛、布料、三牲等。寿筵两餐,头天的“暖寿酒”,正日的“拜寿酒”,富户和权贵者还要举行拜寿礼仪。
民间建房和迁居习俗:建房要请堪舆择“三定”:一是定地基,俗说要选择“风水宝地”;二是定方位,俗说要看当年兴工“利不利”,最忌“三煞方”;三是定动土与上梁的日期,俗说“要择黄道吉日”,又说“最要日脚干净”。破土动工那天(或早几天)要安“杨公符”,杀雄鸡祭符,安好后,每日要向“符”朝敬夜香,直至竣工后仍要供奉数年。上梁立柱时要请工匠头人“喝彩”、“撒粮米”、“撒富贵糍”。新梁上要悬挂装有五谷种子的红布袋。亲朋要道贺,名曰:“送茶”,朋友可随意赠送钱或物,内亲则要馈赠鸡、鱼、肉、粉干或面条,还要出力相助,名曰“赠工”。主人要设宴多次,即破土动工时的“落石脚酒”,上梁立柱时的“上梁酒”,竣工时的“圆屋酒”。此外,每月初一、十五还要“做神福”,既为敬神,又为款待工匠。
  民间迁居称“过火”。迁居时间须择定吉日的黎明前,由男户主挑过火担子。一头是锅,锅内装燃烧着的火屎,并撒上糠,使之烟雾缭绕;另一头箩筐装着香炉、点燃的小蜡烛和祖宗牌位,香炉里插着点燃的线香。主妇抱着饭甑,拿着锅铲,甑内用红纸包着谷、豆、花生、芝麻、油菜籽(或玉米或麦子),合称为“五谷”,子孙拿着火铲、捞勺之类的炊事用具,每项用具须贴上红纸。出门时,户主走在前,主妇继后,放鞭炮。户主边走边说:“请太公太婆到新屋来去住”。左邻右舍放鞭炮贺行,叫“送火”。走至新居门口,同事先安排的本家亲人放鞭炮接火,有些左邻右舍也放鞭炮迎新邻。进屋后,点燃蜡烛、线香,安放祖宗牌位。迁居时,女儿不随行,等天亮后才进新屋。路途上切忌碰上过路人,免得碰掉好运气。
婚假习俗:媒人初谈,征得女方父母同意,开出姑娘的生辰八字给男方,俗说“开小八字”;谈定三茶六礼,由男方选择吉日纳采传庚,俗说“开大八字”,今谓“订婚”;婚期前一天,新郎要理发洗澡,男方要杀猪升号,发轿至女方,贫富人家有棉轿、花轿之别。于归之时,女方一家要号啕大哭。新娘要剃脸、洗澡、“辞神”。辞神后由侍爷抱进轿里。出门后,一路上不敢回头。到夫家拜堂时由契母牵出桥,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暨长辈亲眷,然后夫妻对拜,饮交杯酒。拜完堂由契爹抱进洞房(也有用新席传递走进新房),晚上亲朋闹房,次晨由家婆带入厨房,名叫“睄灶”。迎娶时,男方要给女方多种财礼,如辞神礼、插花礼、剃脸礼、开剪礼、开勺礼、开门礼等。请客送礼的习俗是“先请后贺,不请不贺”。宾客给男方送礼,内亲要加送鸡酒,给女方送礼,多为衣料,长辈要另送“压袋礼”。
丧葬习俗:入殓和安葬要择“吉日”,请道士做“功课”,俗说“招魂”、“做香火”。入殓前要“买水”洗尸。安葬前夕,要举行祭奠仪式,有家祭、路祭。一般由子孙、家庭叔孙、内亲等按辈大小依次烧香磕头。权贵者还要举行路祭点旌,入殓完毕和安葬之前,儿孙辈跪在棺材周围吃一餐饭,俗说“食材(财)饭”。安葬出殡时,儿孙要披麻戴孝,穿草鞋,持孝棍,一路丢纸钱,俗说“丢引路钱”,权贵者抬棺游街,以示派场。抬棺出殡,有四人扛和八人扛之分。安葬后,要请道士念经一至七天不等,俗说“做归山灯”。办丧事时对内亲要派专人报丧,亲朋好友要先送礼后请饭。礼物送烛帛、祭轴、祭礼等。
民间禁忌:孕妇忌摸东西,妇女的短裤忌当众凉晒。凡事讲究“吉利”,凡逢喜庆、年节、每月初一、十五要说吉利话,“无”要说成“冇”。小布、大沽等地“帽子”要说成“有子”,因为“帽”与“冇”谐音。农历每月初五日俗称“月忌日”,诸事不宜。五月十三日俗说朝王杀子日,诸事不宜。正、九(农历正月、九月)忌离居。逢七忌出外,逢八忌回家。数词“四”改说“红”,因为“四”与“死”谐音。年初三,俗称“三重日”,忌出门、煮饭。年初五“月忌日”,又说是米谷神生日,忌煮饭、出门、开张。分龙日忌晒衣服、挑尿桶。年初一和花朝日忌用针,白露时刻忌洗脸,俗说洗了脸,脸上会生白斑点。生了小孩忌屋内打钉,和房前屋后动土。泥水匠、“五子”(戏子、渡子、剃头子、仵作子、吹打子)和戴孝服的人,逢年过节忌进他人屋内。如果小孩被人惊吓,则要那人剪些指甲拌裤带煎水给受惊者喝。如果小孩被家畜家禽惊吓,则要在那个畜禽身上拔点毛塞在小孩身上。一般人突然受惊,则要“呸呸”地吐口水。门前屋后和坟墓最忌随便动土。“后龙山上”忌乱砍树木。一年中只有冬至日、小年日、大年日百无禁忌,诸事皆宜。

梅江镇民族村
民族村位于梅江镇南部,紧靠省道304线,距秀山县城27公里。民族村位于湘黔交界地带,属于典型山区,村内有一条小河流经全村,村民沿河而居。主要有花香、三大坪、金珠、民族4个自然寨。全村总户数354户、总人口1458人。

生活着苗族、土家族、汉族3个民族,苗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70%,以石、吴、龙、田、麻等姓氏为主。民族村仍保存着大量的传统木质建筑。据统计,民族村有共计2.4万平方米的传统建筑,占村庄建筑总面积的70%,其中花香、油坊共有木房40幢,金珠刘家大院木房有70多幢,建筑样式有四合院式和吊脚楼式两种,大部分为上世纪50年代修建。

除了保存大面积的传统建筑外,民族村还传承了许多传统文化和习俗,如说苗语、唱苗歌、举办苗王节、传承苗绣、沿用原始人生礼仪、保留苗族传统手工艺等。

长久以来,客家人有编纂谱牒的习俗。民间称为“修谱”。谱牒,旧称家乘、家谱。它是以记载一姓或一族、一房世系为中心内容的表册文书。蕴藏着丰富的人口学、社会学、民俗学、地名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及地方史资料。是珍贵的客家文化遗产。
客家人对家谱视为“传家之宝”。宁都最早修谱始于唐武则天时代(赖姓谱),宋代已有许多客家姓氏开始修谱,至明清两代,修谱之风甚盛,尤其是清代修谱达到顶峰,至今逾万人的20多个姓氏基本上都在宋代有了家谱。县内各氏族平均50多年为一届修谱期。宁都130多个客家姓过去姓姓有谱。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治环境的原因,尤以文化大革命的劫难,收缴、焚毁了许多家谱。但在八十年代地名普查中,县地名办想方设法查到保存于民间的宗谱、通谱、族谱、房谱、祭谱等计有1053部,其数量之多在全赣南地区乃至全省也属首位。这是宁都颇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值得一提的是,《桴源赖氏初修族谱》是宁都最早的家谱,为唐长安二年(702年)所修。墓碑和族谱均记载其始祖赖忠诚是迄今有文字依据迁入宁都的最早汉人,西晋永嘉年间,自颍川徙居桴源(今肖田乡美佳山村委会桴源村)。裔孙赖靖,号雪溪,十二岁能文,习业五经,注重教育,唐嗣圣间,守令荐于朝,雪溪固辞不就,潜心编纂宗谱,成为宁都客家修谱的首创者。
境内所存家谱一般为八开、六开,也有四开本,版式基本上都是竖排,多采用木刻活字排版,有的是石印版。大都用本地土纸(毛边纸、玉扣纸)印刷。唯有四十年代《陈氏三八太祖位下联修宗谱》是铅字排版,白报纸印刷。
古代家谱内容大同小异,记述族姓来源、世系、迁徙、婚姻、名人、经济状况、丧葬祀典、族规家法等方面的文献资料,是中国传统宗族文化的百科全书。
族谱的特色之一是谱序,它是极有价值的纲领性内容。用极具概括的文字,论述修谱意义、修谱历史、本族源流。大都由本族名流官宦或请著名学者、政界要人撰写。经查阅宁都各姓族谱,发现作序的文坛巨匠和历史名人有欧阳修、朱熹、苏轼、王安石、曾巩、黄庭坚、文天祥、解缙、吴澄、赵孟颊、董越、陈勉、魏禧、邱维屏等。有的家谱连续几届都请名人写序,比如《璜溪中坝清河廖氏族谱》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届谱序,分别由欧阳修、朱熹、文天祥、陈勉撰写。族谱的特色之二是字派。即制订字辈、派名、派行。是民间一种独特的传统取名方法,其功能是同族人走遍天下,都能区别长幼世序辈份的大小。每届修新谱时,老谱中的字派必印载谱内,若老字派接近末尾,则又要续增新字派,体现绵延不断,长衍吉祥。
族谱的特色之三是立有家规。这是家谱中必不可少的,而名称有族规、族约、家范、家训、祖训、族戒等不同称谓。其内容大都相同。将遵守国纪、团结宗族、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尊崇师长、重教兴学、和睦乡邻、见义勇为、勤劳节俭、严戒赌淫等为人处事、传统礼制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形成条文,刊印谱中,以此来约束、教育、激励族人。这是客家人传统美德和家教文化的集中体现。
宁都客家姓氏族谱,曾为研究社会历史问题起过重要作用。比如孙中山先生的先祖孙讳J,是赣、闽、粤及海内外客家孙氏的始祖,其传代世次、源流轨迹就是依据《宁都富春孙氏伯房族谱》,再考证《孙俐墓》得到证实的。又如宁都古代县治雪竹坪(今梅江镇)开始建村的年代为南朝元嘉间(424—453年),是以《宁都松阳赖氏族谱》为线索,再查勘《赖仲方墓》获得的,与《宁都直隶州志》“祠庙志”相吻合,证实雪竹坪得名的历史有1500多年,比设县治的时间早500多年。
第九节 忌言讳语
忌讳,俗称“禁忌”。因风俗习惯或吉利理由,对某些言语 和行动有所顾忌,积久成为禁忌,从而改音、改字或改名。有些 忌讳是真正的避讳。兹分述如下。
顾忌有因有据的,如:数词“四”,宁都人要改说“红”,因为“四”与“死”谐音,忌死,故改称“红”;忌“鬼”,故“鬼”字口头多说“魃”(音纸),俗有“阴生魃”、“水浸魃”等詈语,对小孩戏称“细魃”(犹北方人称“小鬼”);与鬼的谐音字“龟”,在县内地名中多口称“魃”,今县法院背后的小土山,形似乌龟,名“龟背岭”,因忌龟与鬼谐音,改称“魃背岭”,又因方言“魃”字鲜为人知,“志书”载“蔚背岭”,令人费解;再如安福有个地名“龟岭脑”口称“魃岭脑”,“龟湖坪”(属长胜镇)口称“魃湖坪”;旧社会轻视妇女,故女人的裤、鞋、袜等忌晒在有人经过的地方;孕妇忌摸果树;姑娘出嫁,上轿以后,忌回头望娘家;寡妇改嫁时,须在夜深人静时偷偷溜出村庄,绝忌经过后龙山,半路换鞋上轿后,绝忌回头望原家;男女同时上下楼,上楼时,忌女人走在前,下楼时,忌女人走在后;因轻视 泥水匠(有的兼事殡葬职业)、五子(渡子、戏子、剃头子、仵作子、吹打子)、戴孝服的人,故这些人逢年过节忌进他人屋内;因讲究“吉利”,故逢喜庆、年节、每月初一、十五要说吉利话,“无”要说成“有”,大沽、小布等乡村“帽子”要说“有子”,因为“帽”与“有”谐音。知其因而无正确依据的禁忌很多,如:农历每月初五俗称“月忌日”,诸事不宜;五月十三俗称“朝王杀子日”,诸事不宜;正、九忌离居(农历正月、九月不迁居,少数乡村正月、七月忌离居);逢七忌出门,逢八忌回家;年初三,俗称“三重日”,忌出门,忌做“发始饭”;年初五,俗称“月忌日”,又说是米谷神生日,忌做“发始饭”、出门、开张;年初一和花朝日忌用针;分龙日忌晒衣服、挑尿桶;白露时刻忌洗脸,俗说洗了脸,脸上会生白斑点;生了小孩忌屋内打钉;忌乌鸦与灰喜鹊叫,听到了则要“呸、呸”地吐口水,还要说斑事来,歹事去”、“好事来来往往,歹事远走他方”;如果小孩被家畜家禽惊吓,则要在那个畜禽身上拔点毛塞在受惊的小孩身上;如果小孩被人惊吓,则要那人剪些指甲和裤带煎水给受惊者喝;一般人突然受惊,则要“呸、呸”地吐口水;门前屋后与坟墓周围最忌随便动土;后龙山最忌乱砍树木;一年内只有清明日、冬至日、小年日、大年日百无禁忌,诸事皆宜。但仍忌骂人和说不吉利的话。
为避讳而改音、改字或改名的,如:农历正月的“正”字,不说“ts锄”而说“ts田”,相传为避秦始皇赢政的“政”字音才改此方言;县城南郊水口塔脚下的佛寺,与塔同时建于明万历壬辰(1592年),相传初名“永宁寺”,到清道光初,因当时的皇帝名曼宁,为避讳,几度改字易名,开始将“宁”字改“凝”字,又怕“凝”与“宁”同音,旋改名“塔下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复名“永凝寺”,九十年代初期恢复原名“永宁寺


梅江镇有哪些民风民俗视频

相关评论:
  • 18833008302梅江镇有哪些民风民俗
    谈房坚答:民间庆寿礼仪:庆寿名目繁多,有三朝酒、满月酒、过周酒和每满十岁的“做生日”(县北逢十做寿,县南逢十一做寿)。庆寿是先贺后请,不贺不请,寿礼有寿饼、寿烛、布料、三牲等。寿筵两餐,头天的“暖寿酒”,正日的“拜寿酒”,富户和权贵者还要举行拜寿礼仪。民间建房和迁居习俗:建房要请...

  • 18833008302重庆秀山县属于哪个区
    谈房坚答:分别为4个街道:中和街道、平凯街道、乌杨街道、官庄街道,23个乡镇:清溪场镇、隘口镇、溶溪镇、龙池镇、石堤镇、峨溶镇、洪安镇、雅江镇、石耶镇、梅江镇、钟灵镇、兰桥镇、膏田镇、溪口镇、妙泉镇、宋农镇、里仁镇、孝溪乡、海洋乡、大溪乡、涌洞乡、中平乡、岑溪乡。

  • 18833008302重庆市秀山县属于市地级还是县区级
    谈房坚答:分别为4个街道:中和街道、平凯街道、乌杨街道、官庄街道,23个乡镇:清溪场镇、隘口镇、溶溪镇、龙池镇、石堤镇、峨溶镇、洪安镇、雅江镇、石耶镇、梅江镇、钟灵镇、兰桥镇、膏田镇、溪口镇、妙泉镇、宋农镇、里仁镇、孝溪乡、海洋乡、大溪乡、涌洞乡、中平乡、岑溪乡。

  • 18833008302重庆市秀山县属于市地级还是县区级
    谈房坚答:分别为4个街道:中和街道、平凯街道、乌杨街道、官庄街道,23个乡镇:清溪场镇、隘口镇、溶溪镇、龙池镇、石堤镇、峨溶镇、洪安镇、雅江镇、石耶镇、梅江镇、钟灵镇、兰桥镇、膏田镇、溪口镇、妙泉镇、宋农镇、里仁镇、孝溪乡、海洋乡、大溪乡、涌洞乡、中平乡、岑溪乡。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