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被哪位名人推荐角逐诺贝尔文学奖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一位民营企业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记者问他是怎样取得成功的他引用了鲁迅的一句名言?~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实在是不好意思,中国目前没有一个人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TT
气人啊,原因有好多种猜测:
其一是翻译问题,其实很多年前鲁迅先生的作品已具备获奖的条件,而并非因为人们所传的鲁迅先生自己放弃资格,而是因为当时并没有人及时将其作品翻译成英文版,直到70年代的杨宪益翻译的英文版面世。而诺贝尔奖评委之一的马悦然先生(评委会中唯一懂得中文的)表示,沈从文先生的作品曾很接近诺贝尔奖,遗憾的是,沈先生却在他被提名时就去世,使得其和大奖擦肩而过。而老舍,巴金等文学大师的作品在被翻译的时候也或多或少出了岔子,使的作品不能全方位的摆放在评委们的眼前。这些都是历史原因,而作为诺贝尔奖本身来说,它的创立者诺贝尔曾在遗嘱中表示:不要考虑获奖者的国籍,该谁的奖就颁奖给谁。但是历史却证明了一点:国家越强大,其公民得奖概率越高。例如美国,其获奖者人数是第一的,对文学奖而言,则是法国第一美国第二,这并不是楼上有的朋友说的歧视社会制度,这是于这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于教育程度以及经济文化水平相挂钩的,这并不是说咱中国的5000年文化底蕴比不过别人美国和西方国家,只是说明中国的历史情况。近代中国是什么样子,大家应该都清楚,19世纪时候中国正被外国联军侵略,而后是内部的长期战乱,接着又抵抗日本侵略。相信几个评委没有太大兴趣将目光放到一个战乱的国家吧。当代中国虽然少了很多大家,巴金先生的去世又给国人增添了几分伤痛和惆怅,但是我们仍可以欣喜的看到,新兴作家(排除炒作的那些马桶作家)的实力也不可小觑,若这些作家能够不断磨练自己的真功夫,若干年后交出几部上乘作品,那么中国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就快出现了。

1927年9月17日,鲁迅收到北京自己的学生台静农的信件,信里面提到瑞典人斯文·赫定在上海的时候听说鲁迅的名字,想请刘半农帮助,提名鲁迅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鲁迅当即回复了上述这封信,那信里的态度丝毫也不暖昧,表达得非常截然。
  先把鲁迅致台静农的原信抄录一下:
  静农兄:
  九月十七日来信收到了。
  请你转致半农先生,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
  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
  或者我所便宜的,是我是中国人,靠着这“中国”两个字罢,那么,与陈焕章在美国做《孔门理财学》而得博士无异了,自己也觉得好笑。
  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我眼前所见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颓唐,此后能否创作,尚在不可知之数。倘这事成功而从此不再动笔,对不起人;倘再写。也许变了翰林文字,一无可观了。还是照旧的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罢。
  未名社出版物,在这里有信用,但售处似乎不多。读书的人,多半是看时势的,去年郭沫若书颇行,今年上半年我的书颇行,现在是大卖《戴季陶讲演录》了(蒋介石的也行了一时)。这里的书,要作者亲到而阔才好,就如江湖上卖膏药者,必须将老虎骨头挂在旁边似的。
  还有一些琐事,详寄霁野信中,不赘。
  迅上,九月二十五日。
  对于这封确之凿凿的信件,仍然有许多人表示质疑,尤其是以闻名中国的诺贝尔奖评委马悦然为代表。2008年11月29日,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在一个主题为“诺贝尔文学奖与华文文学”的主题讲座上第一次公开辟谣,指瑞典学院从来没有问过鲁迅愿不愿拿奖而被鲁迅回绝。他的原话是这样的:“我知道大陆出了一些谣言,说瑞典学院院士斯文·赫定在1930年代初在中国的时候,问过鲁迅他愿不愿意接受诺贝尔文学奖,说的是鲁迅拒绝接受。我查了瑞典学院的档案之后,敢肯定地说这只是谣言。瑞典学院从来没有问过一个作家愿意不愿意接受奖。”他指出,鲁迅之所以没有得到诺奖:第一,没有人推荐他;第二,他的文学作品是在他逝世后才被翻译成外文。
  而持此观点的人还有蔡登山,这位一直为现代文学史上诸多作家写传记的台湾作家在大陆最近新出版了一本畅销书:《鲁迅爱过的人》。在这本书中的第九章《平生风义兼师友——台静农与鲁迅》中,蔡登山详细披露了鲁迅拒绝诺贝尔文学奖一事的详细经过。现摘录如下:“ 至于鲁迅在1927年拒绝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多年来未得其详。1989年北京鲁迅博物馆兼鲁迅研究室主任陈漱渝到台静农的台北寓所对他的访问中,台静农终于道出事情的原委:那年9月中旬,魏建功先生在北京中山公园举行订婚宴,北大同人刘半农、钱玄同等都前往祝贺。席间半农把我叫出去,说北大任教的瑞典人斯文·赫定是诺贝尔奖金的评委之一,他想为中国作家争取一个名额。当时有人积极为梁启超活动,半农以为不妥,他觉得鲁迅才是理想的候选人。但是,半农先生快人快马,口无遮挡,他怕碰鲁迅的钉子,便嘱我出面函商,如果鲁迅同意,则立即着手进行参加评选的准备——如将参评的作品翻译成英文,准备推荐材料之类,结果鲁迅回信谢绝,下一步的工作便没有进行。鲁迅在9月25日接到台静农写于9月17日的信,当天就立即写信给台静农作了回复。在信中,鲁迅首先对刘半农
  ‘为我、为中国’的好意,表示深深的感谢,接着他以‘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故‘不愿如此’的明确态度,断然拒绝了刘半农的提议。他还以他曾翻译过《小约翰》的作者望·蔼覃(F.W.VanEeden)未能获奖为例,说明‘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还很多,‘要拿这钱,还欠努力’。”
  从以上所摘文字可以看出,所谓的鲁迅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一事,实际上只是鲁迅的朋友们的一厢情愿,而并非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和瑞典皇家学院的意见,有点中国作家自摆乌龙的意思。
  然而,2005年,《南方周末》的记者夏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采访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埃斯普马克时,这位主席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1988年有一位中国作家非常接近获奖。那就是沈从文。战前是没有来自中国的作家被提名。以前有一个考古学家斯文·赫定曾经建议把诺贝尔奖给中国的胡适,但是(瑞典)学院认为胡适不是一个作家,更像一个思想家或者改革家。所以没有给他。在1930年代中期,学院曾经派人给鲁迅带话,传给他一个讯息,就是想提名他。但是鲁迅自己认为他不配,他谢绝了。”
  为了确认这个消息是否属实,夏榆还进一步问道:“评委会把这个提名讯息传达给鲁迅本人了吗?”
  埃斯普马克回答说:传达过。鲁迅拒绝了。而且鲁迅说中国当时的任何作家都不够资格获得诺贝尔奖。
  埃斯普马克曾担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长达17年之久,他有一本书已经有了中文版,叫做《诺贝尔奖内幕》。但是,他所说的鲁迅拒绝诺贝尔奖的时间,却与鲁迅书信里提到的不同,大约是埃斯普马克的记忆出错。
  但在回答夏榆提出的关于参评诺贝尔奖的作品必须译成瑞典语的问题时,他回答道:“我们读的作品不一定非要译成瑞典语。我们很多评委懂其他的语种:德语、法语,还有其他的北欧语言,也有意大利语、中文。如果有一种小语种是没有被翻译的,我们会去订购,请人去评估和翻译。但即使这样的话,我们也只订购18份,不会多做。这样的情况经常会发生。我们订购要读的一本书,有时候只印l8本。而且那些评估和翻译书的人,我们不让他们互相有关系,这个人在中国,那个人就在另外的地方,不让他们之间有关系。而且我们也会请一些专家作评估,但是不管什么样的专家评估,我们所有的人都会自己作判断。必须所有的人自己看,自己作决定。所以我们不会忽视任何小语种的文学,如果没有那些语言,我们就会去找,我们不懂就会请人去译。”
  而他的这段话,恰好推翻了马悦然的那段话,不一定非要翻译才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鲁迅1927年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事情,当年的媒体未做任何报道,只在北京的圈子里流传了一下。但是,胡适还是知道了,第二年,当斯文·赫定询问胡适是否愿意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时,也同样被胡适一口拒绝了。
  显然,这是一种鲁迅效应。

瑞典探测家斯文海定


鲁迅先生被哪位名人推荐角逐诺贝尔文学奖视频

相关评论:
  • 15137872385鲁迅先生被哪位名人推荐角逐诺贝尔文学奖
    平祁彬1927年9月17日,鲁迅收到北京自己的学生台静农的信件,信里面提到瑞典人斯文·赫定在上海的时候听说鲁迅的名字,想请刘半农帮助,提名鲁迅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鲁迅当即回复了上述这封信,那信里的态度丝毫也不暖昧,表达得非常截然。先把鲁迅致台静农的原信抄录一下:静农兄:九月十七日来信收到了...

  • 15137872385我国历史上谁被提命诺贝尔文学奖呢
    平祁彬巴金:美国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提名委员会曾推选中国著名作家巴金角逐公元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称赞巴金“为中国当代最为杰出的作家和思想家,他的文学创作奠定了享誉世界崇高声望和国际文化界尊崇的优异基础,他对人性和人类尊严的执着探讨和神圣理解,已经被载入了当代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的史册”。老舍 :2001...

  • 15137872385名人故事200字
    平祁彬正当司马迁专心著书的时候,发生. ?李陵事件,司马迁秉公直言, 触怒了汉武帝,被处以宫刑(阉割。宫刑是腐刑,污及先人,见笑亲友。让一个男人不是男人。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的创作,强忍屈辱,在痛苦中发愤著书,用毕生精力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鲁迅赞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 15137872385语文《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平祁彬体会藤野先生医学无国界的伟大灵魂和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分析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爱国情怀。 三、谈话导入 引导学生谈论鲁迅笔下的三位恩师,进而导入课文《藤野先生》。 四、初读 1...

  • 15137872385披着狮子皮的驴
    平祁彬把人分成羊和狼,并不是刘震云的首创,鲁迅先生早就概括过:吃人的和被吃的。那么,在职场呢?我们身边的人呢?你自己呢?到底是: 大尾巴羊刘跃进 小说《我叫刘跃进》从工地厨子刘跃进大意丢包开始写起。他在找包的过程中,又捡到一个包,包里的U盘里藏着天大的秘密,涉及到上层社会几个人的身家性命。于是,一群“...

  • 15137872385鲁迅的思想。
    平祁彬…周恩来曾经说过:“鲁迅的时代,是一半满清,一半民国的时代。他出身于破产的士大夫家庭,他受过封建社会很深的洗礼,他受过戊戌政变后的洋务教育,嗣后,留学东洋,又受教于章太炎先生,并参加了光复会。入民国后,他又做过多年北方官僚社会的小京官,也可说是闲差事。直到五四的前夜,他才得参加思想...

  • 15137872385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
    平祁彬——鲁迅《近代木刻选集》(2)附记 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可容外族之研究,不容外族之探险;可容外族之赞叹,不容外族之觊觎也。《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我因此以为世上固多爱国者,但也羼着些爱亡国者。爱国者虽偶然怀旧,却专重在现世以及将来。爱亡国者便只是悲叹那过去,而且称赞着...

  • 15137872385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怎样的写照
    平祁彬鲁迅先生为了改造国民,拯救祖国,鲁迅先生像“孺子牛”一样用一生的时间孜孜不倦地用自己的作品去唤醒和激发沉睡、昏庸的国民。他苦口婆心地在《文化偏至论》中写到:“是故将生存两间,角逐列国事务,起首在立人”“人立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使国民认清自身的奴性,为“立人”而抗争;为了激励...

  • 15137872385谁有《替曹操翻案》和《应该替曹操恢复名誉》这两篇文章?
    平祁彬在1935年的第一个十年(1919-1929),以取得的丰硕成果,总结了“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化名人郭沫若,鲁迅,蔡元培,胡适,周作人,茅盾续订,叶圣陶,郁达夫的人的大力支持下,与上海良友出版公司编辑和出版了10卷的中国新文学“火车集”文学论争“的尝试收集响亮的名字发送(包括”五四“ “新文学的...

  • 15137872385鲁迅的《文化偏至论》的原文
    平祁彬3 文化偏至论(鲁迅先生的文言文) 个人一语,入中国未三四年,号称识时之士,多引以为大诟,苟被其谥,与民贼同。意者未遑深知明察,而迷误为害人利己之义也欤?夷考其实,至不然矣。而十九世纪末之重个人,则吊诡(30)殊恒,尤不能与往者比论。试案尔时人性,莫不绝异其前,入于自识,趣于我执,刚愎主己,于...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