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楚有才究竟语出何处?为什么湖北网友有人称是孔子在新州问道于项橐所说?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唯楚有才指的是湖南还是湖北?~

这句话是错误的,原句应该是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惟字是个语气助词,全句意思是楚地有才人,以这里最多,这里就是说的岳麓书院了。

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年),袁名曜任岳麓书院山长。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 ”嘱诸生应对。正沉思未就,明经(贡生的尊称)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应声对曰:“于斯为盛”。这幅名联就此撰成。
上联“惟楚有材”,典出《左传》。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全联的意思或可理解为;楚国真是出人才的地方啊,岳麓书院更是英才齐聚之会所。

所以这个楚是个泛指,实际加上湖南湖北,甚至河南,四川等几省都有的,但是于斯为盛却是独指的岳麓书院,你也可以理解为湖南湖北四川河南出人才,但是以这里最多的意思。实际上岳麓书院四字是宋代宋真宗亲笔,还有康熙皇帝御书亲提的御匾“学达性天”和乾隆皇帝御书亲提的御匾“道南正脉”,都是历史真品,之前和“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两副楹联一同悬在殿前。
后来1897年时务学堂成立,后改名求实学堂,湖南大学堂,再后来与岳麓书院合并为湖南高等学堂,辛亥革命后改建为湖南大学,也正是因为岳麓书院和湖南大学这份香火之情,所以1933年“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幅楹联就挂到了湖南大学图书馆,后来毁于日机轰炸,现在的这幅是1984年湖南大学按原来的照片复制,复挂于山门。倒是康熙的御匾“学达性天”和乾隆的“道南正脉”的御匾都是历史真品,抗日战争时被有心人藏起得以保存,说来也是历史的万幸。
所以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楚是泛指楚地,不论湖南湖北,四川河南以及安徽,江西都有小部,于斯为盛却是指的岳麓书院,至于岳麓书院中的名人以及历史真迹更是不可胜数,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看。至于有的湖北网友硬要说此联是上世纪60年代湖北武昌某所中学所出,湖南大学是后来盗用一说就颇为可笑了,不足为道,一个小小的中学也没有足够的实力撑得起“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背后的荣光,流传百年,引人景仰了,不过是徒增笑耳

ps 其实“惟楚有材",最早出自《左传·襄 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才,晋实用之。"说起来这句话倒是有点贬义的,意思说的是某国的人才却被他国所用,这里的“虽”指的是即便,即使得意思,意思是说即便楚国有才,也是在晋国发挥作用。
后世的惟楚有才,与虽楚有才,虽然指是一字之差,其实褒贬却相去甚远,而且惟楚有才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太多褒扬的意思,重点还是在后句的于斯为盛,全句综合理解为楚地有才,这里最多,只是后人多把惟记成唯,然后就顺便理解为只有楚国有才的意思,反倒是说的好想其他地方都无才一样,这样理解这句话的人本身就有点自作多情,恐怕也多是楚地旧人多作怪吧,呵呵

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老聃曰:子来乎?吾闻子,北方之贤者也,子亦得道乎?”孔子曰:“未得也。”老子曰:“子恶乎求之哉?”曰:“吾求之于度数,五年而未得也。”老子曰:“子又恶乎求之哉?”曰:“吾求之于阴阳,十有二年而未得。”
老子曰:“然。使道而可献,则人莫不献之于其君;使道而可进,则人莫不进之于其亲;
使道而可以告人,则人莫不告其兄弟;使道而可以与人,则人莫不与其子孙。然而不可者,无佗也,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而不行。由中出者,不受于外,圣人不出;由外入者,无主于中,圣人不隐。名,公器也,不可多取。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觏而多责。
“古之至人,假道于仁,托宿于义,以游逍遥之虚,食于苟简之田,立于不贷之圃。逍遥,无为也;苟简,易养也;不贷,无出也。古者谓是采真之游。
“以富为是者,不能让禄;以显为是者,不能让名;亲权者,不能与人柄。操之则栗,舍之则悲,而一无所鉴,以其所不休者,是天之戮民也。怨恩取与谏教生杀,八者,正之器也,唯循大变无所湮者为能用之。故曰:“正者,正也。其心以为不然者,天门弗开矣。”

扩展资料
孔子见老子是指历史上春秋末期孔子见老子之事。其记载的壁画屡屡发现于包括山东、江苏、河南、陕西和四川在内的黄河中下游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为证实发生于春秋末期的孔子问礼于老子这一中国文化史上重要事件的确实存在,从历史文物方面提供了有力地证据。同时,《孔子见老子》亦为研究儒道思想之关系的发展脉络,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历史信息。 其中以儒家发源地最为集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孔子见老子

明显是胡编的,项橐是鲁国人,而且孔子问道于项橐也是在当时齐鲁边境,现山东境内,和湖北半点关系也扯不上,怎么可能有孔子夸赞说“唯楚有才”,而且唯楚有才原句也应该是“惟楚有才”,下句是于斯为盛,指的是楚地有才,这里最多,这里指的是岳麓书院,而不是想当然的理解为只有出国有才,惟是语气助词,不是唯独,独有的意思

惟楚有材(wei chu you cai)
同义词有“惟楚有才”
出处源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唯楚有才究竟语出何处?为什么湖北网友有人称是孔子在新州问道于项橐所说?视频

相关评论:
  • 18944105141“唯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出处?
    米背蚁意思是:楚国真是出人才的地方啊,这里人才鼎盛。惟,语助词,没有意义。这句相当于“楚有才”,“惟”并不是简单的和“唯”对应的。至于“斯”,是这里的意思。至于“斯”,是这里的意思: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年),袁名曜任岳麓书院山长。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 ”嘱...

  • 18944105141唯楚有才究竟语出何处?为什么湖北网友有人称是孔子在新州问道于项橐所说...
    米背蚁和湖北半点关系也扯不上,怎么可能有孔子夸赞说“唯楚有才”,而且唯楚有才原句也应该是“惟楚有才”,下句是于斯为盛,指的是楚地有才,这里最多,这里指的是岳麓书院,而不是想当然的理解为只有出国有才,惟是语气助词,不是唯独,

  • 18944105141惟楚有才是什么意思?是说湖北吗?
    米背蚁指的是湖北,这句话的实质是指楚文化博大精深,并未指哪个地域或者哪里人。楚文化的核心在湖北,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荆州(所谓荆楚大地的来历)。湖南的北部当时属于楚国辖地。屈原是从荆州发配到当时所谓落后地区汨罗投江的。屈原是但是王室的本家,所以,屈姓和熊姓是本家。 这个当然是题外话。唯楚有...

  • 18944105141天下之大唯有楚才出自哪里
    米背蚁上联“惟楚有材”,典出《左传》。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全联的意思或可理解为;楚国真是出人才的地方啊,岳麓书院更是英才齐聚之会所。看来是岳麓书院了

  • 18944105141惟楚有才,芈之传也!
    米背蚁惟楚有材”,出自《左传》。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惟,语助词,没有意义。这句相当于“楚有才”,“惟”并不是简单的和“唯”对应的。 至于“斯”,是这里的意思 芈(mǐ),同“咩”,象声词。姓。芈姓。春秋时...

  • 18944105141惟楚有才 于斯为盛出处在哪
    米背蚁其实还有一位张中阶,所以此联应是两人合撰之作。因袁名曜名头大得多,嘉庆进士,岳麓书院山长,故张名为袁名所掩。该副集句联,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后此句演变为成语“楚材晋用”,沿用至今。下联语出《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 18944105141“唯楚有才于斯为盛”什么意思
    米背蚁惟楚有才”的出处:惟楚有材,同义词有“惟楚有才”,出处源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岳麓书院“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名联。这是一副典型的集句联,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原句...

  • 18944105141“唯楚有才”这个成语的由来
    米背蚁“惟”乃语气助词,这句话理解为“楚有才”。 “惟楚有材",出自《左传·襄 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才,晋实用之。"惟,系语首助词,古籍惟、唯、维通用,如《书· 泰誓》 “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岳麓书院的正门口骄傲地挂着一副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而岳麓书院就是湖湘文化的中心。 以长沙进入...

  • 18944105141惟楚有才为什么在湖南
    米背蚁“惟楚有材”意指楚地出人才,常用于湖南湖北地区。湖南作为楚国故地,历来自称楚地。“惟楚有材”以湖南省长沙岳麓书院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闻名于世。湖南从古以来,一直都是生产人才的地方,湖南的教育一直处于比较强大的地位,每年金榜题名的学子数不胜数。坐落于湘江西岸岳麓山脚下的岳麓书院...

  • 18944105141是“唯楚有才”还是“唯楚有材”?
    米背蚁出处源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惟,系语首助词,古籍惟、唯、维通用,如《书· 泰誓》 “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岳麓书院的正门口骄傲地挂着一副对联:“惟楚有材,於斯为盛” ,而岳麓书院就是...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