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生性多疑,为什么身边还有那么多谋士将才呢?

来自:ok购物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曹操手下有很多杰出的将才,为何每次他都要亲自带兵打仗?~

原因是曹操是出生于宦官之家,在汉朝末期发生了黄巾起义,此时的他联合乡里的勇士一起抵抗起义军。在这场战役中曹操发挥了自己的能力,赢得了天下人的欣赏。每次作战都事必躬亲,实际上是提高了将士们的士气,增加了军队的战斗力。其次的原因是,他想要树下威信。挟天子以令诸侯使自己的地位不断的提高,而他自己也要树立威信。为了统治朝堂的大臣和将军。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曹操此人多疑,不想让自己的部下做大。

让我们来介绍一下。曹操,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豫州刺史部谯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少时在黄巾起义时显露出自己的锋芒,在自己的努力下集结了许多的贤士。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天子的名义消灭了北方最大的诸侯袁绍。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统一了中国北方后,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


曹操是三国魏国的奠基人,他一生征战沙场。大多数战役都是他亲自出马,比如著名的官渡之战,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自己明白他挟天子是很麻烦的,为了稳定朝政他需要树立自己的威望,必须紧紧的把握兵权。所以他经常和将士们一起作战。


另一个原因是曹操此人多疑,比如司马懿。为了防止司马懿的权力过剩,只能打压他,不用他的计谋。比如在攻打汉中时,夺取后可以立即进攻西川。但是曹操忌惮司马懿,所以以将士们疲惫的理由退兵了。在这之后,刘备的实力已经稳固再也没有能力去进攻西川了。

我们一般看电视都能发现古代人带兵打仗多数都是士兵在前边冲锋陷阵,将领只需要把控全局就好,而一些领导者都只需要派遣手下的将领出去征战就可以,但是有一个人例外,就是曹操,每一次打仗都要亲力亲为,甚至于好多次都被人追杀,曹操为什么偏要这样做?


第一点就是这是曹操的责任,曹操在那个时期虽然实际掌权,但是依然名义上是一个臣子,国家遇到动乱,作为丞相的曹操就有责任去承担这个义务,他不可能让皇帝去前线,所以平天下的任务自然就在他身上承担下来了。


第二点就是曹操带兵打仗实际也是无奈的举动,虽然他手下有很多的将才,但是实际的能够统帅军队的人才却非常缺乏,打仗这件事不是单单靠武力去解决,也需要有人能够统筹全局,在战略部署方面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能够有那种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谋略,就算是有谋略也要让众人信服,所以只有曹操自己符合这样的人设,自然只能是自己出征,否则也没办法去平定天下。


第三点是曹操自己愿意这样做,因为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没有真正的登上皇位,要想把所有的权力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自然要做一些努力,比如军权就是第一个需要掌控的因素,只有亲自上战场,亲自指挥军队,这样才能保证士兵都听话,能够为他所用,建立威信,所以就是明白这样的道理才会有每一次都会上战场的原因。

曹操身边能够吸引大量的人才,不是偶然现象,至少有一下几点原因:

首先,曹操善于发掘人才。曹操手下“五子良将”中,就有乐进、于禁两位是曹操从行伍中发掘出来的。

其次,曹操吸引人才的方式与众不同。我们知道,东汉时举荐人才的方式是“孝廉制”,要求德才兼备;而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更重视一个人的德行,把品德放到第一位。因此,出现了一系列的草包型“名士”,比如孔融、孔伷、边让、刘岱,这些人所有的本事就是整日里枯坐空谈,正事不干,酒倒能喝。郭嘉就很不屑的评价刘表“表,座谈客耳”,可谓入木三分。曹操就不同,他一向主张“唯才是举”,不管品行、道德如何,有才就行。他还多次颁布“求贤令”,表明自己渴求人才的决心。因此,真正有本事的人,乐于投靠他。

第三,曹操会用人。这一点和袁绍不同,袁绍也招罗了一大批人才,文有沮授、田丰,武有颜良、文丑、张郃、高览,都是一时难得的人才。可是官渡一战,这些人才都没派上用场,最后死的死,降的降,归根结底,袁绍不会用人。曹操就不同,就说张郃高览,在袁绍手下说话没分量,还比不上专出馊点子的郭图,但是一到曹操手下就被重用,张郃后来还成为“五子良将”之一,这也是曹操会用人的结果。我们知道,人都是有理想的,曹操给了他们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让他们一展所长,所以这些人才乐于投靠曹操。

第四,曹操知道每个人应该用在哪里。这一点又和袁绍形成鲜明对比,袁绍手下,人才是多,可是他不知道该怎么用。荀彧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袁绍不把手下的人才安排好了,这些人就互相倾轧,彼此拆台,总之采取不合作态度,这一点马上被荀彧看出来了。后来这些人在内耗中几乎全部死光,也在荀彧的意料之中,实在因为是袁绍没有组织才能啊。曹操就不同,他善于安排每个人的职务,这一点得到了公认,连不喜欢他的宋人洪迈,也不得不称他“智效一官,权分一郡,无小无大,卓然皆称其职”。具体的说,就是:“当天下乱离,诸军乏食,则以枣祗,任峻建立屯田,而军国饶岩,遂芟群雄。欲复盐官之利,则使卫觊镇抚关中,而诸将服。河东未定,以杜畿为太守,而卫固、范先束手禽戮。并州初平,以梁习为刺史,而边境肃清。扬州陷于孙权,独有九江一郡,付之刘馥而恩化大行。冯翊困于鄜盗,付之郑浑而民安寇灭。代郡三单于,恃力骄恣,裴潜单车之郡,而单于慑服。方得汉中,命杜袭督留事,而百姓自乐,出徙于洛、邺者至八万口。方得马超之兵,闻当发徙,惊骇欲变,命赵俨为护军,而相率还降,致于东方者亦二万口。凡此十者,其为利岂不大哉!张辽走孙权于合肥,郭淮拒蜀军于阳平,徐晃却关羽于樊,皆以少制众,分方面忧。操无敌于建安之时,非幸也。”

第五,曹操的性格使他能凝聚人才。所谓“生性多疑”,是指曹操对付敌人的心思,并不是说他对待手下的态度。事实上,曹操是很能容人的,陈琳把他骂的狗血淋头,还连带他十八代祖宗,他照样忍了;魏种曾经背叛过他,让他咬牙切齿,后来被他抓住,曹操叹息一声“唯其才也”,照样没杀。换到袁绍身上,田丰、沮授不过提点意见,就被关进牢里,田丰最后还被赐死,这样的下场,足以警惕那些跟随袁绍的人。

第六,曹操还善于协调手下之间的矛盾。比如郭嘉平素放荡不羁,令陈群非常不满。上面说了,曹操用人不拘一法,不会去找郭嘉的麻烦,但是他知道陈群的意见是对的,所以提升陈群,奖励他敢于说实话、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就化解了可能出现的矛盾。袁绍就不是这样,他手下都公然分成几派,在那里内耗了,他什么都不管,任其发展,最后终于闹得分成两派,彼此攻伐,被曹操占了便宜。

我个人了解不太多,这里说的也不是很完整。楼主有时间可以去看看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第11和12章,有非常详细的说明。

其实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分别描述了俩个曹操 你有时间的话买一还本三国志或者易中天的品三国 俩相参看 会有自己的见解 的
我认为是以下俩个原因

1 自己本身有条件优越

历史上的曹操堪称汉末第一英雄 他的父亲曹嵩是当朝太尉 位列三公 曹操自己也曾经为官 发檄会盟诸侯 讨伐董卓 入主中原 挟天子以令诸侯 灭袁氏 定中原 文韬武略 诗词歌赋 样样精通 这样的人 当然吸引当时愿意出仕而无门的人来跟随

2 历史形式使然

除了陈留起兵就跟随他的人之外 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 荀彧 荀攸 郭嘉 贾诩等人先后加入 曹操剿灭诸侯之后 战俘基本都采取招揽政策 那些谋士和武将 稍有远见的人都能认得清形式 只有曹操有统一天下的实力 而且曹操是汉相 可以认为是“正统” 其实当时的情况很明显 董卓死后 中原的大势力 只有李傕 郭汜 陶谦 河北的袁绍 袁术 袁绍被击败之后 情况就更明朗了 天下再没有可于曹操一决雌雄的势力

因为付得起高薪,而且实力又强,而且人家曹操又不是一味的多疑,表现曹操多疑的性格的故事其实大多都是后来的人强加到他身上的,尤其是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只是一部历史小说,并不完全符合历史的

多疑并不影响曹操自身的人格魅力和雄材大略,而这两项又是最吸引谋士武将的。历史上又有哪位君主不多疑呢?

因为一个好老板有性格缺陷并不是致命的,而虚伪却是最可恨的。

曹操虽多疑,但他以诚待人,从他对关羽、郭嘉、贾诩、典韦等等可以看出来。

刘备却是个虚伪的家伙,一向鄙视之。


曹操生性多疑,为什么身边还有那么多谋士将才呢?视频

相关评论:
  • 15021913386曹操多疑脾气也不好,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追随他?
    裘栋狱我记得历史上记载过关于曹操的一个小趣事,有一次在曹操睡觉的时候,有一个人擅自的走到了曹操身边,不料曹操突然醒来反手给他一剑。这件事情其实不能说是意外,这是曹操故意为之,他要借此来警告他手下的一些人,让他们要懂得规矩。一个合格的政权领导者,不能将所有的信任都放在一个人身上,这对于他...

  • 15021913386曹操疑心那么重为什么很多大将还是死心塌地的跟随?
    裘栋狱但是大家都知道曹操是这样的,还是有超多的将士选择逝世跟随曹操,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下面跟随小编揭秘看看!我觉得曹操生性多疑和手下大将死心塌地追随并没有直接关系。我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庞德。在救援襄阳之前,庞德并未归附曹操多久,随于禁出征后,在襄阳之外被关羽击败。主帅于禁和东里衮、浩周...

  • 15021913386性格多疑的曹操有自己完全信任的人吗?
    裘栋狱第一件,首先我们可以想,曹操性格多疑,那在他睡觉的时候,又怎么会留一个自己不完全信任的人。而许褚就是这个留在曹操身边值守的人。根据《三国志 许褚传》载:“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也就是说,曹操把许褚看成了自己的樊哙,这里不仅仅是指许褚有像樊哙一样的...

  • 15021913386曹操生性多疑,获“滥杀无辜”之名,为何还有那么多人追随他呢?_百度知 ...
    裘栋狱曹操 不过,仔细想想。一代枭雄曹操虽成就霸业,但其生性多疑,为何却还有这么多名士名将愿意追随着他呢?五钱君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曹操出身不凡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出生于宦官世家,其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因出身名门望族,曹操自幼就博览群书,尤其喜欢书法。

  • 15021913386三国演义中曹操生性多疑,大将为什么对他还都比较信任?
    裘栋狱曹操的多疑这一点是有目共睹的,你比如说当初在刺杀董卓不成以后,和陈宫逃跑的路上,由于自己多疑便杀掉了吕伯奢一家,这才有了“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名言。再比如曹操患有头疼病的时候,让名医华佗来进行医治,但当时的华佗主张做开颅手术,这时候曹操就觉得华佗根本没...

  • 15021913386都知道曹操生性多疑,那为何还有很多的大将都忠心于他?
    裘栋狱都知道曹操生性多疑,那为何还有很多的大将都忠心于他?三国时期的曹操自古就受到好评。有人评价他雄才大略是远大的英雄人物,也有人说他是野心勃勃的篡夺母权的雄,还有人说曹操是乱世中的奸雄。其实曹操确实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一方面才华出众,善于用人,但另一方面天性可疑,阴险狡诈,真让人捉摸...

  • 15021913386曹操生性多疑,为何其手下一众猛将对他还忠心耿耿?
    裘栋狱曹操多疑的性格最初是在《三国演义》中出现的,在刺杀董卓失败之后路上逃亡之时经过吕伯奢家中,误以为杀猪的磨刀声是要杀自己,于是就连夜杀掉了吕伯奢全家,并留下‘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名句,并且在之后的军营中发现来投奔自己的许攸是有二心的并且十分的狂妄,就把曾经...

  • 15021913386曹操爱滥杀无辜且生性多疑,为何还有很多人愿意投奔他?
    裘栋狱之所以有那么多人愿意投靠到曹操的阵营当中,主要是因为曹操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将领。在人们选择投靠他的时候,肯定也有很多人才是看重曹操自己本身的能力,虽然曹操这个人非常的多疑。但是曹操的人格魅力也是非常大的,并且当时他也非常的重视人才。当时三国出现了很多割据势力,但是曹操就是实力最强的那一方。

  • 15021913386曹操一生生性多疑,却只对一人非常信任,这个人有什么特殊之地吗?_百度...
    裘栋狱曹操虽然在前期的时候对司马懿有所防备,但是他的后代,在防备司马懿这件事情上做得明显不足,导致自己辛辛苦苦打的家业,被司马懿给篡位了。并且郭嘉对于曹操大后方的事情管理得也是井井有条,他能够让曹操放心的去前线打仗,这是非常难办到的一件事情。因为曹操本身就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他是不可能...

  • 15021913386曹操生性多疑,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将领愿意投靠他呢?
    裘栋狱自古以来,各朝各代均是北下,由北向南一统,当然明朝除外。官渡之战后,曹操一统北方,大有席卷天下之势,各方来投也是情理之中。综上所述,是否会以为,曹操能成功是因为他的家庭背景?其实相对于曹操,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背景雄厚,然而最终成事的为何却是曹操?用人之道 真心实...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